初二期中试卷校对稿.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56387556 上传时间:2023-08-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二期中试卷校对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初二期中试卷校对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初二期中试卷校对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初二期中试卷校对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初二期中试卷校对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二期中试卷校对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二期中试卷校对稿.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教学质量监测八 年 级 语 文 试卷(考试时间:120分钟,总分100分 命题人:包玉美 审核人:钱玉蓉)注 意 事 项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6页,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纸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及所在学校、班级等填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3答案必须按要求写在答题纸上,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一律无效。一、基本积累与运用(23分)1本题不需直接作答,由阅卷老师根据全卷书写质量和卷面整洁程度酌情给分。(3分)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题 人生活在社会中,总要与人相处,与外界发生各种联系,因此,建立

2、h xi_的人际关系十分重要。要建立这样的人际关系,最重要的是要hu d_大度,善于容纳与自己志趣风格不同的人。古人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_ _,_ _。” (选自多一些宽容) 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2分) 在文中方框内填写恰当的标点符号,应为:_(1分) 将横线上的对联补充完整:_ _,_ _ _(2分)3.用课文原句填空。(8分) 临风一唳思何事? 。(白居易池鹤)抽刀断水水更流,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夕阳西下, 。(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陋室铬中以自然环境烘托陋室不陋的句子是: , 。 鸟是人类的朋友,请写出含“鸟”字

3、的两句古诗: , 。4.下面一段话中有两处语病,请找出来,并写出修改意见。(2分)网络谣言,不仅损害了公民权益,而且扰乱了社会秩序。事实证明,网络谣言的泛滥和滋生,会使许多人成为受害者。开展“绿色网络”进校园,是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需要。第 句,修改意见: 第 句,修改意见: 5.选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2分) 【 】A.海燕的作者是法国著名文学家高尔基。这首散文诗运用象征手法,海燕象征了英勇善战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B.敬业与乐业的文章标题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C.白扬礼赞一文指出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白杨树”是作者抒发赞美之情的基础,也是作者用来结构文章感情的线索。D.在人际交往中,运

4、用口语表情达意、传递信息时,必须清楚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说话要有明确的中心,要言之有序,规范得体。6.经校刊编辑部研究决定,校刊第三期主题是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假如让你负责这一期校刊,请你完成下列工作: 校刊有固定栏目“本期热点讨论”。这一期你准备围绕什么话题展开讨论? 话题: (1分) 前两期校刊在文字校对上都存在疏漏,请你就这个问题向校刊编辑部钱老师提出建议。(2分) 二、阅读理解(37分)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78题。(4分) 阙 题(唐) 刘慎虚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注释“阙”同“缺”,此诗原题在流传

5、过程中遗失。每:每当。7.白云深处,清溪岸边,山路蜿蜒,柳条掩映,体现了读书堂环境之“ ”;在这样的环境中读书,作者的心境是“ ”。(请分别用诗中的一个字作答)(2分)8.诗人善于从感官的角度表现景物的特点,请以第二联为例分析。(2分) 阅读沙漠里的奇怪现象选段,完成911题。(7分)在沙漠里边不但光线会作怪,声音也会作怪。唐玄奘相信这是魔鬼在迷人,直到如今,住在沙漠中的人们还有相信的。群众把会发出声音的沙地称为“鸣沙”。现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县靠黄河有一个地方叫鸣沙山,即沙坡头地方,科学院和铁道部等机关在这里设有一个治沙站,站的后面便是腾格里沙漠。沙漠在此处已紧逼黄河河岸,沙高约一百米,沙坡

6、面南坐北,中呈凹形,有很多泉水涌出。此沙向来是人们崇拜的对象。据说,每逢农历端阳节,男男女女便在鸣沙山上聚会,然后纷纷顺着山坡翻滚下来。这时候沙便发出轰隆隆的巨响,像打雷一样。两年前我和五、六个同志曾经走到这鸣沙山顶上慢慢滚下来,果然听到隆隆之声,好像远处汽车在行走似的。据一些专家的意见,只要沙漠面部的沙子是细沙而干燥,含有大部分石英,被太阳晒得火热后,经风的吹拂或人马的走动,沙粒移动磨擦起来,便会发出声音,这便是鸣沙。古人说:“见怪不怪,其怪自败。”沙漠里的一切怪异现象,其实都是可以用科学道理来说明的。 9.这段文字说明了沙漠里的什么怪异现象?按什么顺序说明沙漠里的这个怪异现象?(2分) 1

7、0.划线句中的“约”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11.“这时候沙便发出轰隆隆的巨响,像打雷一样。”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简 述其作用。(2分) 阅读亲亲麦子,完成1215题。(13分)亲亲麦子 张佐香 麦子是一枝灿烂而实在的花朵,开在万里田畴之上,开在农民心坎上。 麦子的颗粒很美,有土壤般朴素柔和的质地和本色。一粒麦子是美丽的,一颗麦子是美丽的,一地麦子还是美丽的。麦子生命的每一个过程都是美丽的。麦子原本是一粒种子,浸润了阳光、空气、水分,结出黄灿灿的麦粒,丰富了我们的血液和躯体。麦子用它的物质颗粒和精神内核书写着人类的历史。 当秋阳拂照四野,耕耘完的田畴袒露出丰腴的肌肤,随着父亲手臂的挥

8、动和铿锵的步伐,麦粒穿过深秋的空气落入土地。田野上空一阵又一阵金色的雨在秋阳里一闪一闪。父亲脸上荡漾着微笑的涟漪,把麦粒交给生命的家园。种子要想不丢失自己,就必须走回它生命的家园,走向疏松湿润的土壤,吸收大地的微温和芬芳。在秋雨的润泽下,绿色的剑刺破黑暗的泥土指向天空。嫩嫩的绿芽儿探出头来,它们挨挨挤挤地住在一起,以盛大的形式展开,以集体的力量显示其生存的意义。 麦子从容地迈过冬天的门槛,第一个用绿色的手与春天紧握。清纯的麦苗相依相扶、牵牵连连,一直铺向遥远的地方。瞬间,万野绿遍,大地尽染。麦子在一望无际的田畴尽情地拓展绿色的海洋。大地融进了蓝天,蓝天陷进了绿海。此时的乡亲们忙着在麦海里除草施

9、肥。麦子在人类的呵护下,展示着拔节吐穗、开花灌浆的生命过程。麦子和人类在和谐中相互期待、相互拥有。 麦子把生命之花开在头部,最完美地接受阳光雨露。麦子终于完成了对生命的雕塑,不动声色地吐露出饱满的穗子。麦穗就是国徽上的那穗。麦穗是绝妙的艺术品。数十粒麦子团结起来,井然有序地排列成一个柱体。麦粒大头向下,小头尖尖向上,汗滴一般,而麦芒如剑直指蓝天。风来了,麦浪一波又一波,似乎整个大地都跳起了舞。父亲去看麦子的长势,怜惜地扯下几根麦穗搓着,然后眯起眼,吹起麦芒,将一手心鲜嫩的麦粒倒进嘴里。我去嗅麦子清香的味道,像掬起一捧水那样,用双手捧着几个麦穗,将脸贴在它们的上面,我手捧着它们表达我的亲近。在我

10、心里,麦子就是我永远的亲人。 看母亲割麦是一件赏心悦目的事。镰刀闪着星月一般俏丽的锋芒。母亲一手抡开镰刀,一手揽麦入怀。镰刀贴着地皮,挥出一道优美的弧线。瞬间,麦子便倒进母亲温暖的怀里。顺手,母亲抽出一绺作要子,就势将麦子翻转过来,捆好。麦捆从腋间滑落下来,躺在田垄上。这一连串的动作一气呵成。农民为麦子备好行囊,走进炊烟袅袅的村庄。麦子收后的田野静静的。母亲细心地寻找麦子,唯恐遗漏一粒,像在寻找土里的珍珠。融入了阳光、雨露、汗水的麦粒,是大地之树结出的鲜亮的果子,是大地母亲分泌的乳汁,哺育着人类。麦子是芸芸众生生命的基本元素,锻造着我们的灵魂。 麦子从容地走完真善美的一生,生根,长叶,开花,结果,奉献麦子,普通而神圣的麦子,朴素而雅致的麦子,养育我们血脉和精神的麦子,弥漫着文化意蕴,流淌进海子纯洁的诗篇。面对你,我俯首膜拜,诚谢敬仰!12.文章抒写了麦子生命过程的美丽,请按要求将下表内容补充完整。麦子落入土地的美丽麦子 的美丽 麦子 的美丽 麦子成熟收割的美丽(2分)13.文中划线句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 (4分) 在秋雨的润泽下,绿色的剑刺破黑暗的泥土指向天空。 父亲去看麦子的长势,怜惜地扯下几根麦穗搓着,然后眯起眼,吹起麦芒,将一手心鲜嫩的麦粒倒进嘴里。 14.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说说第段的作用。(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