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的功效与作用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56383058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5.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附子的功效与作用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附子的功效与作用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附子的功效与作用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附子的功效与作用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附子的功效与作用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附子的功效与作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附子的功效与作用(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附子的功效与作用附子别称乌头、附片、草乌等,为毛茛科乌头属植物的子根的加 工品,属中药中“回阳救逆第一品”,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 寒止痛的功效,对阴盛格阳、大汗亡阳、吐利厥逆、心腹冷痛、脾泄 冷痢等症有治疗作用,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附子的功效与作用 吧!附子的药用价值【性味】味辛、甘,性大热。【归经】心、肾、脾经。【功效】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主治亡阳虚脱、肢冷 脉微、心阳不足、胸痹心痛、虚寒吐泻、脘腹冷痛、肾阳虚衰、阳痿 宫冷、阴寒水肿、阳虚外感、寒湿痹痛。附子的药用功效1、本草纲目:治三阴经证,及阴毒伤寒,阴阳易病。2、本经:风寒咳逆邪气,温中,寒湿,拘挛膝痛,不能行步,

2、破症坚积聚血瘕,金疮。3、别录:腰脊风寒,脚疼冷弱,心腹冷痛,霍乱转筋,下痢 赤白,强阴,坚肌骨,又堕胎,为百药长。附子的临床应用1、用于亡阳证:本品能上助心阳、中温脾阳、下补肾阳,为“回 阳救逆第一品药”。治久病体虚,阳气衰微,阴寒内盛,或大汗、大 吐、大泻所致亡阳证,多与干姜、甘草同用,以回阳救逆,如四进汤。治久病气虚欲脱,或出血过多,气随血脱者,每配人参用,如参附汤。2、用于虚寒性的阳痿宫冷,脘腹冷痛,泄泻,水肿等证:本品 辛甘温煦,有峻补元阳、益火消阴之效。若治肾阳不足,命门火衰所 致阳痿宫冷,腰膝冷痛,夜尿频多,常与肉桂、山荣萸、熟地等同用, 如右归丸。治脾肾阳虚、寒湿内盛的脘腹冷痛

3、,大便溏泻,常与党参、 白术、干姜同用,如附子理中汤。治脾肾阳虚的阴寒水肿,多与白术、 茯苓、生姜同用。治脾阳不足、寒湿内阻的阴黄证,可与茵陈、白术、 干姜同用。治阳虚感寒,可配麻黄、细辛同用。3用于寒痹证:本品辛散温通,有较强的散寒止痛作用。凡风 寒湿痹周身骨节疼痛者,每多用之,尤善治寒痹痛剧者,多与桂枝、 白术、甘草同用。附子的食用方法1、真武汤:熟附片9 克、白术12 克、白芍9 克、茯苓12克、 生姜 9 克,水煎服。2、实脾饮:熟附片9 克、白术12克、茯苓9克、厚朴6克、大 腹子 6 克、木瓜6克、草豆蔻3 克、广木香3克、干姜6 克、炙甘草 3 克,水煎服。3、四逆汤:熟附片15

4、 克、干姜6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4、附子汤:熟附片12 克、白术9 克、党参12 克、白芍6克、 茯苓 9 克,水煎服。5、参附汤:人参15 克、熟附片12 克,水煎服。6、附桂八味丸:成药(含附子、肉桂、熟地、山药、山萸肉、泽 泻、茯苓、丹皮),每日 9 克,一次服或分早晚二次开水送服,也可 用其它汤药服送。7、右归饮:熟附片4.5 克,肉桂3克(煸服)、熟地18 克、山萸 肉 9 克、淮山 12 克、杜仲 9 克、杞子 6 克、炙甘草 3 克,水煎服。8、桂枝附子汤:桂枝9 克、熟附子9克、白芍9克、生姜9 克、 炙甘草 6 克、大枣4 枚,水煎服。9、附子理中汤:熟附片 12 克、干

5、姜 6 克、党参 15 克、白术 9 克、炙甘草3 克,水煎服。附子的药用禁忌1、凡患阴虚阳盛,或真热假寒者,以及孕妇都应忌服。2、附子有毒,内服须经炮制。若内服过量,或炮制、煎煮方法 不当,都可引起中毒。生品外用,皮肤溃破者忌用。附子的配伍效用1、配白芍:附子辛甘大热,入于气分,走而不守,通行十二经 脉,有温阳散寒、回阳救逆之功。白芍酸苦微寒,入于血分,性柔而 主静,有养血柔肝、敛阴和营、缓急止痛之效。附子得白芍,温阳散 寒而不伤阴血。白芍得附子,养血和营而无寒凝之弊。二者伍用,其 温阳散寒、养阴和营之功效更著,用于治疗血虚寒凝之四肢麻木、关 节疼痛。寒滞肝脉之胁痛。寒凝胞宫之痛经等症。2、

6、配白术、茯苓:附子温肾助阳。白术健脾燥湿。茯苓渗湿利 水。三者伍用,有温肾健脾、利水消肿之功效,用于治疗脾肾阳虚、 湿浊聚集之水肿、小便不利、慢性泄泻等。3、配大黄:大黄苦寒,攻积导滞。附子辛热,助阳散里寒,且 能制约大黄寒凉之性。二者相伍,寒热并用,有温下寒实积滞之功效, 用于治疗寒实内结而阳气虚衰之腹痛便秘、手足厥冷等症。4、配干姜:二者均有回阳救逆之功效,但附子走而不守,助肾 阳而破阴寒。干姜守而不走,暖脾胃而散寒邪。相须为用,有温补脾 肾、助阳散寒之功效,用于治疗脾肾阳虚之畏寒肢冷、下利清谷、脘 腹冷痛、五更泄泻。或阳虚欲脱之四肢厥逆、汗出湿冷、脉微欲绝者。5、配桂枝:附子辛热,通行十

7、二经,温阳散寒、除湿止痛通关 节。桂枝辛温,轻扬升散,温经通阳、祛风散寒止痛。二者配伍,其 温通经脉、祛风散寒止痛之功效更著,用于治疗素体阳虚、风寒湿邪 侵袭之身体烦痛、不能转侧、关节不得屈伸者。6、配花椒:附子温肾助阳、散寒止痛。花椒温中止痛、暖脾止 泻。二者同为辛热之品,皆有温里散寒之作用。相伍为用,其通阳散 寒、温中止痛之功效更著,用于治疗中焦虚寒之胃脘冷痛以及寒邪直 中之胃痛暴作。7、配黄芪:附子温补元阳。黄芪益气固表。二者伍用,既有温 阳益气、固表止汗之功,用于治疗气虚阳衰、卫表失固之虚汗出、倦 怠、畏寒、形冷。亦有温补脾肾、补火生土之效,用于治疗脾肾阳虚、 水湿内停之水肿、小便不利

8、等症。8、配肉桂:附子辛热燥烈,走而不守,为通行十二经之纯阳之 品,有回阳救逆之功。肉桂辛甘性热,能走能守,偏暖下焦而温肾阳, 更能引火归原。二药相须为用,附子善入气分而散寒止痛。肉桂善入 血分而温经通脉。共奏温肾助阳、引火归原、温经散寒止痛之功效, 用于治疗下焦命门火衰、肾阳不足之腰膝酸软、形寒肢冷、阳痿、尿 频、小便清长等证以及风寒湿痹之关节酸痛、一身尽痛者。附子的药用选方1、治吐利汗出,发热恶寒,四肢拘急,手足厥冷者:甘草二两(炙), 干姜一两半,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上三味,以水三升, 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强人可大附子-枚,干姜三两。2、治伤寒阴盛格阳,其人必躁热而

9、不欲饮水者:大附子一枚烧 为灰,存性,为末,蜜水调服。3、治阴毒伤寒,面青,四肢厥逆,腹痛身冷,一切冷气:大附 子三枚(炮裂,去皮脐)为末。每服三钱,姜汁半盏,冷酒半盏,调服。 良久脐下如火暖为度。4、治伤寒已经转下,又曾发汗,内外俱虚,邪气未解,表证不 见,身无大热,昼日烦躁,不得眠睡,夜即安静,不呕不渴,脉候沉 微者,宜服之。又治暴中风冷,久积痰水,心腹冷痛,霍乱转筋,一 切虚寒,并皆治之:干姜 (研粗末)一两,附子(生,去皮脐,细切) 一枚。上合匀。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滓温服,食前。5、治呕逆翻胃:大附子一个,生姜一个(细锉)。煮研如面糊, 米饮下。6、治一切厥心痛,小肠膀胱

10、痛,不可止者:附子一两(炮),郁 金、橘红各一两。上为末,醋面糊为丸,如酸枣大,以朱砂为衣。每 服一丸,男子酒下,妇人醋汤下。7、治七疝,心腹冷痛,肠鸣气走,身寒白汗,大腑滑泄:木香(不见火)半两,玄胡索(炒,去皮)、附子(炮,去皮脐)各一两。上为粗末,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生姜七片,煎至七分,去滓,温服。8、治休息痢及赤白痢: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鸡子二枚(去 黄取白)。上二味,先将附子捣罗为末,以鸡子白和为丸,如梧桐子 大。一时倾入沸汤内,煮数沸滤出,分作两眼,米饮下,空心、日午 各一服。9、治脏寒脾泄,及老人中气不足,久泄不止:肉豆蔻二两(煨热), 大附子(去皮脐)一两五钱。为末,粥丸

11、,梧子大。每服八十丸,莲肉 煎汤下。10、治脾虚受湿发肿,一切虚肿:大附子十枚(生,削去皮,破 四块),赤小豆半升,藏附子于中,慢火煮附子透熟软,去豆,焙干 附子碾末,以薏苡仁粉打糊丸如梧子大。每服十丸,冬瓜汤或萝卜汤 下。11、治肿疾喘满,肿因积得,既取积而肿再作,小便不利者:生 附子一个(去皮脐,切片),生姜十片,入沉香一钱,磨水同煎,食前 冷饮,小儿每服三钱,水煎服。12、治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 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甘草(炙)二两,附子 (炮去皮,破)二枚,白术二两,桂枝(去皮)四两。上四味,以水六升, 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12、13、治少阴病,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咏沉者:附子二枚(炮, 去皮,破八片),茯苓三两,人参二两,白术四两,芍药三两。上五 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14、治中风偏废:附子一个(去皮脐),羌活、乌药各一两。上为 粗末,每服四钱,水一盏,煎七分,去滓温服。15、治风寒流注,偏正头痛,年久不愈:大附子一个,生切四片, 以姜汁一盏,浸炙,再浸再炙,汁尽乃止,高良姜,等分,为末。每 服一钱,腊茶清调下,忌热物少时。16、治气虚头痛:大附子一枚,全蝎二枚(去毒),钟乳粉二(三) 钱半。上用附子剜去心,安全蝎在附于内,却以全附为末,同钟乳粉 面少许,水和作剂,包裹煨令熟,并为细末,葱

13、涎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七十丸,空心食前,同椒盐汤下。一作散,葱茶汤下。17、治头痛:附子(炮)、石膏(煅)等分。为末,入脑、麝少许, 茶酒下半钱。18、治经侯不调,血脏冷痛:当归、附子(炮)各等分。为粗末。 每服三钱,水一盏,煎至八分,空腹温服。19、治吐血:生地黄一斤(净洗,细研取汁,其滓再入好酒少许, 又取汁令尽),附子一两(炮,去皮脐,切片子,入地黄汁内,用银器 熬成膏,取出附子焙干)。上以山药三两为末,以地黄膏子和成剂, 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米饮空心服。20、治肾气上攻,项背不能转侧:大附子一枚,六钱以上者,炮, 去皮脐,末之。每末二大钱,好川椒二十粒,用白面填满,水一盏半,

14、生姜七片,同煎至七分,去椒入盐,空心服。21、治小便不通,两尺脉俱沉微,用淋闭通滑之剂不效者:附子 一两(重炮,去皮,盐水内浸良久),泽泻(不蛀者)一两。上锉散,每 服四钱,水一盏半,灯心七茎,煎服。22、少阴伤寒(初得二、三日,脉微细,但昏昏欲睡,小便白色): 用麻黄(去节)二两、甘草(炙)二两、附子(炮,去皮)一枚,水七升。 先煮麻黄去沫,再加入其余二药,煮汁成三升,分作三次服下。令病 人发微汗。引方名”麻黄附子甘草汤”。23、少阴发热(少阴病初得,反发热而脉沉):用麻黄(去节)二两、 附子(炮)去皮一枚、细辛二两,水一斗。先煮麻黄去沫,再加入其余 二药,煮汁成三长,分作三次服下。令病人发

15、微汗。24、少阴下利(下得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 不恶寒,反而面赤,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用大附子一个(去皮, 切成片)、甘草(炙)二两、干姜三两,加不沽升,煮成一升,分两次 温服,脉出现即愈。面赤,加葱九根,腹痛,加芍药二两,干呕,加 生姜二两,咽痛,加桔梗一两,利止,而脉不出,加人参二两。此方 名”脉四逆汤”。25、阴病恶寒(伤寒已发汗,不解,反恶寒,是体虚的现象):芍 药三两、甘草(炙)三两、附子(炮,去皮)一枚,加水五程式,煮成一 升五合。分次服下。此方名”芍药甘草附子汤”。26、阴盛格阳(病人躁热面饮水、脉沉、手足厥逆):用大附子一 枚,烧存性,研为末,蜜水调服。

16、逼散寒气后使热气上升,汗出乃愈 此方名”霹雳散”。27、中风痰厥(昏不积压人,口眼歪斜):用生川乌头、生附子, 都去掉皮脐,各取半两,和一南星一两,生木香二钱五分。各药混合 后,每取五钱,加生姜十片、水二碗,煎成一碗温服。此方名”五生 饮”。28、风病瘫缓(手足软垂,口眼歪斜,语音蹇涩,步履不正):用 川乌头(去皮脐),五灵脂各五两,共研为末,加龙脑、麝香温酒送下。 一天服三次。服至五、七丸,便觉手能抬动。脚能移步,吃至十丸, 可以梳头,此方名”神验乌龙丹”。29、风寒湿痹(麻木不仁,或手足不遂):用香白米煮粥一碗,加 入生川乌头末四钱,慢熬适当,下姜汗一匙、蜜三大匙,空腹服下。 或加薏苡末二亦可。30、风痫:用生川乌头(去皮)二钱半、五灵脂半两,共研为末, 加猪心血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一丸,姜汤送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