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課时:正弦和余弦.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56381620 上传时间:2023-12-1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課时:正弦和余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第三課时:正弦和余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第三課时:正弦和余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三課时:正弦和余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課时:正弦和余弦.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課时:正弦和余弦教学目标 1、理解锐角三角函数中的正弦、余弦的概念,并能够举例说明 2、 经历探索正弦、余弦概念的过程,掌握运用sinA、cosA表示直角边的比重难点、关键 1、重点:理解正弦、余弦的概念 2、难点:怎样运用已学过的正余弦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回顾交流,迁移导入 在RtABC中,如果锐角A确定,那么A的对边与斜边的比,邻边与斜边之比也就确定 正弦定义:A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的正弦,记作sinA,即sinA= 余弦定义:A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的余弦,记作cosA,即cosA= 评析:锐角A的正弦、余斜、正切、余切,统称为锐角A的三角函数,这些函数值都是正实数,而

2、且0sinA1,0cosA1 定义拓展:sin2A+cos2A=1,tanAcosA=1 二、范例学习,类比领悟 1例1:如图,在ABC中,C=90,AC=200,sinA=0.6,求BC的长思路点拨:可以从sinA=0.6,找到解题途径,由于定义sinA=,又因为AC=200,可以求出BC的值 例2:在RtABC中,C=90,cosA=,Ac=10,求AB;sinB的值 思路点拨:首先应用余弦定义cosA=,又因为AC=100,cosA=,建立等式=,可求出AB的值,再应用正弦定义sinB=,求出sinB值,sinB=学生活动:先独立思考,再与同伴交流,在解题中探寻规律 教师活动:帮助学生归纳“正、余弦”互化公式sin(90-A)=cosAcos(90-A)=sinA 评析:在有关三角函数计算的某些习题中,常常遇到三角函数的互化,实现这种转化,需要灵活运用上述几个公式 三、随堂练习,巩固深化 四、课堂总结,提高认识 正弦和余弦的概念是什么?(学生回答) 教师归纳:上述两个定义把锐角三角函数值与图形融合在一起,充分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这里角是图形,边的比是数值锐角A的任一三角函数值可以是实数,这个数值的大小不仅由锐角A的大小确定,而且与直角三角形大小无关,角与边的比是一一对应五、布置作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