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理)佛山市中大附中三水实验中学2013届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56380119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理)佛山市中大附中三水实验中学2013届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化学理)佛山市中大附中三水实验中学2013届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化学理)佛山市中大附中三水实验中学2013届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化学理)佛山市中大附中三水实验中学2013届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化学理)佛山市中大附中三水实验中学2013届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化学理)佛山市中大附中三水实验中学2013届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理)佛山市中大附中三水实验中学2013届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佛山市中大附中三水实验中学2013届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理)试题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45分)附部分原子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a23 S32 O16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30分。)1关于化学反应,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放热的反应发生时不必加热 化学反应一定有能量变化 吸热反应需要加热后才能发生 化学反应热效应数值(放出或吸收的热量)与参加反应的物质的多少有关 A B C D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对于吸热反应,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B.放热反应在常温条件下不一定能发生C.1mol硫酸跟足量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

2、放出的热叫做中和热D.在 101 kPa 时,1 mol 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最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就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3充分燃烧一定量的丁烷(C4H10)放出热量为Q,经测定完全吸收它生成的CO2需要消耗5mol/LKOH溶液100ml,恰好生成正盐。则燃烧1mol丁烷放出的热量为 ( )A4Q B.5Q C.8Q D.16Q4S(单斜)和S(正交)是硫的两种同素异形体。已知: S(单斜,s)O2(g) = SO2(g) H1297.16 kJmol-1 S(正交,s)O2(g) = SO2(g) H2296.83 kJmol-1 S(单斜,s) = S(正交,s) H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3、( )AH3+0.33 kJmol-1B单斜硫转化为正交硫的反应是吸热反应CS(单斜,s)= S(正交,s) H30,正交硫比单斜硫稳定DS(单斜,s)= S(正交,s) H30,单斜硫比正交硫稳定5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化学反应速率为0.8mol/(LS)是指1S时该物质的浓度为0.8mol/LB化学反应速率越快,反应现象就越明显C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大来表示D在同一反应中,用反应物或生成物物质的量浓度在单位时间内的变化表示化学反应速率值的大小相等6.把0.6molX气体和0.4molY气体混合于容积为2L的容器中,使其发生如

4、下反应3X(g)+Y(g) nZ(g)+2W(g)。5min末生成0.2molW,若测知以Z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1mol/( L min),则的值为 ( ) 1B2C3D47.在2A(g) + B(g) 3C(g) +4D(g)反应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A. V(A)=0.5mol/(LS) B.V(B)=0.3mol/(LS)C .V(C)=0.8mol(LS) D.V(D)=1mol/(LS)8.把HI气体充入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HI(g) H2(g) +I2(g). 在反应趋向平衡状态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HI的分解速率小于其生成

5、速率 B. HI的分解速率等于其生成速率C. HI的分解速率大于其生成速率 D.无法判断9、在一定条件下将1mol的CO和1mol H2O(g)放入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CO(g)+H2O(g) CO2(g)+H2(g),达到平衡时测得CO2为0.6mol。再通入4mol H2O(g),达到新平衡后,CO2的物质的量为A小于0.6mol大于0.4mol B等于1mol C大于0.6mol,小于1mol D大于1mol10.在一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反应:2SO2(g)+O2(g) 2SO3(g).已知反应过程中某一时刻SO2,O2,SO3的浓度(mol/L)分别为:0.2, 0.1, 0.2. 当该

6、反应达到平衡时可能存在的数据是 A.SO2为0.4mol/L,O2为0.2mol/L B. SO2为0.25mol/L C. SO2, ,SO3均为0.15mol/L D. SO3为0.4mol/L11.对某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可逆反应,如果改变某种条件,使某反应物的浓度减小,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平衡可能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 平衡可能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生成物的浓度相应增大 D. 平衡可能移动也可能不移动12. 冰醋酸CH3COOH沸点较高(117.9),且能形成二聚物(CH3COOH)2,其反应式为2CH3COOH(g) (CH3COOH)2(g) (正反应为放热反应),若采用测气体

7、密度的方法测醋酸相对分子质量,为尽量接近真实性,在测定时应采用A高温低压B低温低压C加催化剂D低温高压13. 在一定条件下,向5L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 A气体和1mol B气体,发生可逆反应:2A(g)+B(g) 2C(g), 达到平衡时B的浓度为0.1mol/L,则A的转化率为 ( )A. 67% B. 50% C.25% D.缺少条件无法计算14.在一定条件下,将1mol CO和2mol 水蒸气混合后发生如下变化:CO(g)+H2O(g) CO2(g)+H2(g), 若反应达平衡时测得CO转化率为40%,则该条件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A.0.25 B.0.17 C.0.44 D.1. 01

8、5.在用HCl和NaOH进行中和热测定实验中,若其他条件不变,用氨水代替NaOH,则会使测定结果H ( )A.偏大 B.偏小 C.不变 D.无法判断二、双项选择题(每小题有2个选项符合题意,有错选就0分,漏选2分,每小题4分,共20分。)16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H1H2的是( )AC(s)O2(g)=CO2(g) H1 C(s)1/2O2(g)=CO(g) H2BH2(g)1/2O2(g)=H2O(l) H1 2H2(g)O2(g)=2H2O(l) H2 CS(g)O2(g)=SO2(g) H1 S(s)O2(g)=SO2(g) H2 DCaCO3(s)=CaO(s)CO2(g) H1 C

9、aO(s)H2O(l)=Ca(OH)2(s) H217.对于mA(g)+nB(g) pC(g)+qD(g)的平衡体系,当升高温度时体系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减少。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n p+q,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B. m+n p+q,正反应是吸热反应C. m+np+q,逆反应是放热反应 D. m+n 0B若温度为,反应的平衡常数分别为C若反应进行到状态D时,D状态A与状态B相比,状态A的c(I2)大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50分)21.(10分)火箭推进器中盛有强还原剂液态肼(N2H4)和强氧化剂液态双氧水。当把0.4mol液态肼和0.8mol H2O2混合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蒸气,放

10、出256.7kJ的热量(相当于25、101 kPa下测得的热量)。(1)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又已知H2O(l)H2O(g) H+44kJ/mol。则16g液态肼与液态双氧水反应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 kJ。(3)液态肼与液态双氧水反应中当有1mol氧化产物生成时转移的物质的量是 (4)此反应用于火箭推进,除释放大量热和快速产生大量气体外,还有一个很大的优点是 22.(13分)(1)对于下列反应:2SO2 + O2 2SO3 ,如果2min内SO2的浓度由6 mol/L下降为2 mol/L,那么,用SO2浓度变化来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_,用O2浓度变化来表示的反应速率为_。(2)右图

11、表示在密闭容器中反应:2SO2+O22SO3 H0达到平衡时,由于条件改变而引起反应速度和化学平衡的变化情况,a b过程中改变的条件可能是 ;b c过程中改变的条件可能是 ; 若增大压强时,反应速度变化情况画在cd处. (3)请用化学平衡移动知识解释久置的氯水(尤其是长期放置在见光环境),最后浅绿色消失,溶液变成稀盐酸: .23. (15分)已知化学反应:Fe(s)+CO2(g)=FeO(s)+CO(g),其平衡常数为K1;化学反应:Fe(s)+H2O(g)=FeO(s)+H2(g),其平衡常数K2。在温度973 K和1173 K情况下,K1、K2的值分别如下:温度K1K2973 K1.472.381173 K2.151.67(1)通常表格中的数值可以推断:反应是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2)现有反应:CO2(g)+H2(g)=CO(g)+H2O(g),请你写出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3的数学表达式:K3=_。(3)根据反应与可推导出K1、K2与K3之间的关系式_。据此关系式及上表数据,也能推断出反应是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要使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建立的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可采取的措施有_(填写序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