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56376877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0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单元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作者别样的青春年华;培养学生速读小说、概述小说的能力。2.品读、品味诗歌意象,理解诗词运用意象抒发感情的手法;学习小说通过物象,“以小见大”塑造人物的方法。3. 读懂人物的心理活动,理解小说的主题4.尝试诗歌写作,点燃澎湃的青春激情。【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运用意象抒发感情的手法。(2)把握小说叙事和借“物象”抒情的特点。2. 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诗词作者别样的青春年华,点燃澎湃的青春激情,尝试诗歌写作。(2)理解小说人物的思想情感和主题。【课时】安排8个课时,二个环节:(1)第1-5课时:诗歌(2)第6-8课时:小说诗歌部

2、分【教学设计意图】为了让学生能够自主赏析,理解作者借意象抒发的情思,感受诗境,我选择了朗读探究、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引导学生在朗读中领会文意并初步感受诗歌意境,指导学生分组学习,欣赏诗歌变幻多姿的意境。同时采用比较阅读的教学策略,将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和郭沫若的立在地球边上放号闻一多的红烛进行比较,重点感悟沁园春长沙,从而引导学生理解毛泽、郭沫若、闻一多等老一辈革命家的伟大革命抱负,理解作者对国家命运前途的关注,激发青春的热情,敞开心扉,追寻理想,拥抱未来。【教学过程】一、前置作业(设计意图:让学生提前预习文本,先整体感知文本内容。)布置学生预习本单元文本,重点是沁园春长沙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

3、多朗读,注意夯实基础,了解意象概念等。晨读材料发放有关作者写作背景资料等。第一、二课时(一)导语激趣青春是什么?单纯,拼搏,自信;理想,思考,信念。每一个人都有自己别样的青春年华。现在我们一起品味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让我们进入老一辈革命家的青春岁月吧。(二)初读会意(设计意图:诗歌,是诗人用生命弹奏的歌谣,朗读是最好的读诗方法,所以用朗读来感受诗人生命的节奏。)要求学生读好字音、停顿和起伏,并概括诗歌的上下阕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作者描绘了哪几幅图画?1. 学生甲朗读全诗。首先请一位学生读,全班同学倾听评点。2.教师范读(诵背读),纠正字音,商讨句读和学生朗读中错读或需要调整的句子。明确:(1

4、)字音沁/泌 舸/柯 怅/帐(2)看/万山红遍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看、忆作为领起字,读时要稍微停顿,读出情感。(3)万类霜天/竞自由 粪土/当年万户侯读好情感,理解作者深沉而又昂扬的情感。3. 概括诗歌的上下阕内容。明确:上阕写景(描绘湘江秋景);下阕抒情(抒发革命情怀)。(三)品读入境(设计意图:鉴赏品读诗词,最重要的就是要掌握诗歌的意象,聚焦意象,从意象中品味诗人深沉而又昂扬的情感。)1. 积累知识,掌握方法(1)意象的概念。“意”是指诗人的主观情意,“象”是指客观存在的物象。意象就是诗人思想感情与具体形象(物象)的组合。(2)意象的类别。诗歌中的意象有的是景,有的是物;有的是事,有的是人

5、;有的是单一的,有的是多个的。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再如白居易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江花”、“江水”两个意象就足以说明白居易的快乐生活。(3)常见意象的寓意。古诗中的意象,一般有相对固定的寓意,如“羌笛”往往寄寓着别意和乡情;“杨柳”往往表示挽留的情意,送别的不舍,思乡的缠绵;“月亮”是思乡怀人或渲染凄清的气氛;“梅”是“孤独”、“寂寞”、“孤芳自赏”、“高洁伟岸”的代名词;“蝉”是“惜时光”、“痛别离”、“苦远游”、“感身世”的同义语。(4)意境,是诗人主观情意与其描写的客观物象融合而成的世界。意象与意境有一定的联系,都是主观与客观统一的产物,都是情与物的结合体

6、。意象一般与词句相关,而意境则与全篇对应。如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这首诗有不少意象:黄鹤楼、烟花、孤帆、长江等。这些意象组合起来便成了一幅融情于境的画面:诗中没有直抒对友人依依不舍的眷念,而是通过孤帆消失,江水悠悠和久立江边若有所失的诗人形象,表达送别友人的深情挚意。字面上句句写景,实际上句句都在抒情,可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再如贺铸青玉案中“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这三个意象组成一个整体,艺术地回答了“试问闲愁都几许?”它不是三个意象的简单相加,而是形成了一个感人的艺术境界:闲愁像无边无际的如烟青草,似狂飞乱舞的满城飞絮

7、,若凄清迷茫的黄梅时雨。2. 明确要求,学生品读小组合作,找出自己喜欢的几幅画面,说说画面里有哪些意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明确:一首诗就是一幅画或多幅画,是由多个意象组合起来的画。(1)上阕:独立寒秋图:独立(人)、湘江、橘子洲湘江秋景图:万山、层林、漫江、百舸、鹰、鱼、(2)下阕:峥嵘岁月图:百侣、同学少年中流击水图:浪、飞舟 上阕通过万山、层林、漫江、百舸、鹰、鱼等意象的描绘,描述了作者独立橘子洲头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下阕则通过百侣、同学少年、浪、飞舟等意象的描绘,再现了往昔的“峥嵘岁月”,流露出对往昔战斗生活的无限怀念。3. 小组交流,教师点评(1)明确主旨:本词通过对长沙

8、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2)全班齐读或分组朗读并背诵。第三、四课时(四)比较研读 (群文阅读)(设计意图:把沁园春长沙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进行比较阅读,通过问题设计理解诗词的青春内涵及情感,提高对人生青春价值的思考。)小组继续合作讨论,将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和郭沫若的立在地球边上放号、闻一多的红烛进行比较阅读,分析在朗读节奏、情感及意象有何异同?课文朗读节奏与情感意象寓意沁园春长沙朗读情感豪迈、昂扬与奋进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呼唤、自由宏阔、雄起奔放的情感红烛有浓重的浪漫主义和唯美主义色彩,情感丰富,

9、情绪四扬三抑 1.朗读节奏与情感(在教材中划出节奏,采用多种形式朗读)2. 意象与寓意(见上表)3. 主旨比较(1)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本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2)郭沫若的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这首诗描写了横跨两大洋的巨人(诗人自己)的呼唤与呐喊,表达了诗人渴望破坏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热情和决心。(3)闻一多的红烛:全诗以诗人对“红烛”心迹的交流为线索,用问答的形式展开诗人的胸怀,既表达了诗人青春的困惑与希望,也表现了诗人献身祖国、甘愿自我牺牲的爱国精神。4.共同点:作者都处于青春年

10、少时期,又都处在中国黑暗时期,他们彷徨,对现实不满,但又十分关注国家的命运前途,也不想放弃自己的豪情壮志,更希望能点燃澎湃的青春激情,去追寻理想,拥抱未来。第五课时(五)小结,尝试诗歌写作(设计意图:以诗歌阅读带动写作热情,条件成熟结集出版学生诗集,以诗歌写作促进阅读深入。时间若不够,可延至课外完成)1. 尝试诗歌写作先要从诗歌的意象入手,即通过具体的形象(物象)婉转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融入到意象中,同时注意诗歌语言的凝练、含蓄及音乐美。2. 诗歌写作中,意象的选择只是第一步,是诗的基础;由意象创造出“意与境谐”的诗的艺术境界(即意境)才是目的。一般来说,诗像不像诗,有无诗味

11、,主要看意象;诗美不美,有无意蕴,则主要看意境。由诗味到诗美,实际上就是由意象到意境的挖掘过程。离开了意象,就无以谈意境。因此,在诗词中,起点是意象,终点却是意境。3. 同学们刚踏入高中,正处于青春飞扬时期,对于新的生活、学习,有哪些特别的感受,请以“十六岁”为主题,尝试创作一首诗歌,要求抓住青春的特质,巧用意象,抒发自己的青春情怀和理想,为自己的高中生活以及美好的青春留下一笔宝贵的财富,感情自然。4. 填好诗歌写作评价表。项目评价标准等级(优良中差)情感立意新颖,体现对青春的思考,富有青春情怀,书写青春抱负。意象意象贴切自然,文化内涵丰富。语言文字简练,富有张力,诗意盎然。节奏音律字词句的排

12、列组合,流畅协调暗合音律美。5.展示学生的诗作。(朗读展示,学习园地展示有条件的可结集出版)三、作业布置(设计意图:学生学习了诗歌文本后进行课外拓展阅读,加深对诗歌的意象、语言、情感的理解,进一步体会青春飞扬情感。作业也可分开穿插至不同课时后布置。)1.课外推荐阅读毛泽东水调歌头游泳、闻一多死水、郭沫若的天狗、周恩来赤光的宣言、朱德太行春感、舒婷致橡树、汪国真诗集、青春流行歌词,思索青春的价值。2.自读峨日朵雪峰之侧致云雀,感悟诗人抒发的情思,体会象征手法的运用。小说部分【教学设计意图】本单元有两篇小说,百合花是必读课文,哦,香雪是自读课文。依据单元导语、学习提示和单元学习任务,为了让学生更好

13、地理解和把握小说叙事和抒情的特点,一是,通过培养学生概述小说的能力,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小说叙事特点(尤其小说三要素之情节构成)的了解;二是,承接本单元前五首诗歌“意象”学习的内容,通过研读文章中的物象,掌握学习“以小见大”的细节描写方法,进一步了解作者是如何抒情的。【任务情境】无论什么时代,都会有绚丽青春的飞扬、美好人性的彰显。而不同的时代,人物的个性特点会有所不同。现在,就让我们走进两篇精美的小说,去领略革命战争时期和社会转型背景下,鲜明个性的呈现、青春活力的舞动,去欣赏作者独特视角下的物象美、性格美、情感美。第一课时学习内容:把握故事情节,了解小说叙事特点;聚焦“百合花”,理解小说主题前置作

14、业:布置学生预习课文,研读百合花,自读哦,香雪,注意复习意象概念,自查生字词。(设计意图:让学生提前预习文本,整体感知文本内容。)一、自读课文,思考问题(10分钟)1.学生自读课文,了解小说大体内容2.思考讨论:以“百合花”(物象)为题有何含义及作用?请学生从文中找出有关百合花的情节。二、把握故事情节,聚焦物象“百合花”(标题),理解小说主题讨论提问:以“百合花”为题有何含义及作用?(1)展示白色百合花的图片(注意要白色百合花,符合文中的内容和寓意。)(设计意图:联系生活,激发兴趣)请学生谈白色“百合花”花卉的主要特点和花语:色泽文雅,香气清幽,白净纯洁,即清丽、纯洁、高雅(提示:这是开放的话

15、题,言之有理即可。)(2)明确:百合花一共在文章中出现了三次。(设计意图:培养依据文本解决问题的意识)第一次:被子一拿出来,我方才明白她刚才为什么不肯借的道理了。这原来是一条里外全新的花被子,被面是假洋缎的,枣红底,上面撒满白色百合花。第二次:包扎所的工作人员很少。乡干部动员了几个妇女我看见她把自己那条白百合花的新被,铺在外面屋檐下的一块门板上。第三次:在月光下,我看见她眼睛里晶莹发亮,我也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这象征纯洁与感情的花,盖上了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脸。明确百合花的表层含义:指代被子上的花纹图案,是一种客观物象,即小说的意象,也是线索。(3)思考提问:概述故事情节,简要划分课文层次;围绕百合花被,试着给情节不同部分拟一个小标题。(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概述小说的能力,让学生了解小说叙事的特点)明确:情节段落内容小标题开端1-23通讯员带“我”去包扎所途中发生的故事带路/借被前发展24-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