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激励型评价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56373466 上传时间:2023-08-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激励型评价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论激励型评价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论激励型评价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论激励型评价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论激励型评价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激励型评价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激励型评价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激励型评价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摘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语言、情感和恰当的教学评价,不失时机地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充分的肯定、鼓励和赞扬,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尊、自信和成功的体验,这样就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诱发其学习兴趣。课堂上,学生有了兴趣,才有交流的动机;有了兴趣,思维才会活跃,而培养兴趣的重要途径就是“激励”。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倡导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提高自信心,“激励型评价”就是这一要求的具体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即时表现,选择适当的切入点,通过激励型评价,激发学生的欲望的探索的灵感,可以焕发学生学习的自

2、信,激发学生学习的潜力,使学生感受到肯定和欣赏,获得成功的喜悦和自信心,从而使学生获得积极主动学习的策略。关键词:激励型评价 学生主体地位 激发积极性 提高自信心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说过:每个人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都需要别人的鼓励;在出色完成任务后,都渴望别人给予应得的承认。成年人这样,儿童更是如此。从学生长远的发展来看,评价应保护学生的自尊、使学生乐于接受、合适而得体,这种评价就是激励型评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语言、情感和恰当的教学评价,不失时机地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充分的肯定、鼓励和赞扬,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尊、自信和成功的体验,这样就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诱发其学习兴趣。法国教育家第斯

3、多惠曾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课堂上,学生有了兴趣,才有交流的动机;有了兴趣,思维才会活跃,而培养兴趣的重要途径就是“激励”。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倡导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提高自信心,“激励性评价”就是这一要求的具体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即时表现,选择适当的切入点,通过激励型评价,激发学生的欲望的探索的灵感,可以焕发学生学习的自信,激发学生学习的潜力,使学生感受到肯定和欣赏,获得成功的喜悦和自信心,从而使学生获得积极主动学习的策略。那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这一评价方式呢?一、创造良好的

4、教学氛围,给学生营造张扬个性的舞台。课堂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课堂中教师应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自由地参与讨论、提出问题、发表个人思考的见解,教师要巧妙引导、开拓思维,使其产生自信心。如我班有个性格内向的学生叫刘慧慧,平时不爱说话,也不喜欢和别的学生一起玩耍,上课时就坐在位子上一句话也不说,更别提举手回答问题了。于是我经常找她回答问题,她总是站在那儿不说话,我鼓励她:你行的,我们相信你,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听;或者鼓励她:不要急,慢慢说,说错了不要紧;有时她回答问题表现好的时候就及时给予评价:你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大家听,使大家明白了解题的方法,你真棒时间长了,刘慧慧越来越爱举手回答

5、问题,与同学之间的交流也很多,变得越来越自信,学习成绩也逐步提升。所以我认为,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应用激励型评价通过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和喜悦的经验,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二、运用言语激励,开启学生思维的窗口。言语激励,是教师课堂上最常用的评价。在言语上,当学生表现出色时,教师及时地表扬:“你说得真完整啊!老师真佩服你!” “你今天表现真好。” “你的见解真独特” “你提的这个问题很有价值”等等;当学生不能回答老师的问题时,“你认真再想一想,老师知道你一定行!”“现在会做了吗?”“没关系!下次再努力!” 亲切的话语,激励的语言,使学生在一种平等、愉快的氛围中,心情舒畅

6、地探索知识,享受着学习的快乐。 教师在课堂上的各种动作、身姿、手势、表情有时也可表达某种思想感情,作为对学生的评价手段。因此,在评价活动中传递信息,它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课堂上,教师自然大方、和谐得体的身姿,可以“正面”或“暗示”学生。当学生在课堂上做“小动作”时,教师用严肃的眼光注视着他,使学生不敢“乱来”;当胆小的学生不敢举手发言时,教师用充满慈祥和支持的目光关心他,让学生恢复自信。每一个学生都有他的优点,教师要善于发现并及时肯定,会使学生在潜意识里肯定自己,增强信心。三、激励适时,评价有度,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每个孩子都渴望得到赏识。在教学中,教师要能捕捉学生的闪光点,适时评价。现代

7、心理学表明,当学生某种良好的行为出现之后,如能及时得到相应的认可,就会产生某种心理满足,形成愉悦的心境,并使同类行为继续向更高层次需要积极努力。开展激励性评价重点在于如何抓好契机,在学生最需要的时候去鼓励,恰当地选择评价的切入点。在课堂上,当一个学生尽其所能解答了一道疑难的时候,教师就应当堂表扬他;当一个学生回答问题错了的时候,教师也应先肯定他勤于思考,勇于回答问题,然后再鼓励他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这样适时适度的激励表扬,学生学的专注,也学的开心。但是在评价中,我们要把握住一个“度”。许多人认为就是要把学生往好的方面评价,不好要说成好,不好也硬要找到好的方面,大肆表扬、鼓励。诚然,这种积极评价

8、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一味的表扬将会使学生对自己没有清醒的和全面的认识,会让他造成自我感觉太好、自信过头,一遇到挫折就往往一蹶不振、自暴自弃的局面,反而不利于他们进一步的成长。在课堂教学中,面对学生回答问题时的错误答案,教师不应直接地予以批评,而应该更多地考虑到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以一种鼓励、期待的心态给予适当的评价。要委婉地否定,有时还要根据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不同情况不同对待。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否定性评价,使其具有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既认识到自己的优点,也清楚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对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发现知识,就会养成独立自主、创造性地、友善的态度与品格,形成锲而不舍的顽强意识和人格,这样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进步发展,才是真正成功的激励。在实施激励性评价过程中,教师必须始终把学生作为一个能动发展的主体来看待,通过各种外部诱因来满足学生兴趣、情感的需求,点燃他们的求知、进取、发展的火花,要关注学生地的真实表现,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评价时要着眼于学生的学习方式、思维方式,知识整理与综合,信息资料的收集、处理和判断等方面,要重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在激励中不断进步。参考文献:学生发展性评价应知应会 徐兆洋巧用激励性评价 韩继斌,李小静激励性评价课堂教学中的点金石 王春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