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送东阳马生序.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56366313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9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4、送东阳马生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4、送东阳马生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4、送东阳马生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4、送东阳马生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4、送东阳马生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4、送东阳马生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4、送东阳马生序.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昂思多初级中学 八年级下册语文 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晋雪艳24. 送东阳马生序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畅地翻译课文。 2熟练地背诵课文,积累文言知识。 3了解作者艰苦勤奋的学习经历,激励学生发愤读书,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教学重点 1翻译并背诵全文。 2学习作者艰苦勤奋的学习态度。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翻译课文 朗读并背诵课文教学设计 一、导入 人到读书年龄,当入学从师,古来如此。如今更提倡终身学习,可见学习之重要。然而莘莘学子,读到头来,其结果却迥然有异。有十年寒窗,一举成名者;有孜孜以求,出人头地者;有碌碌无为,鲜有所获者;有半途而废,不得善终者究其原因,除却客

2、观因素而外,恐怕是主观勤苦程度不同使然。因此前人有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边苦作舟”。今天我们学习明朝文学家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其中讲的也是这个道理。(教师板书课题) 二、正音正字叩(ku)问 叱(ch) 咄(du) 俟(s)其欣悦 负箧(qi)曳(y)屣(x)皲(jn)裂 媵(yng)人 以衾(qn)拥覆 皆被(p)绮绣 容臭(xi)烨(y)然 缊(yn)袍 敝(b)衣 强调学生读一读,最好当堂写一写,真正收到实效。 三、朗读课文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解词析句 教师指导学生重点掌握难懂的实词(特别是古今意义发生变化的)和常用虚词的多种用法。在理解上要求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1解释下

3、列加点的词无从致书以观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手自笔录 天大寒 砚冰坚 走送之 不敢稍逾约 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尝趋百里外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援疑质理 俟其欣悦四支僵劲不能动 主人日再食 同舍生皆被绮绣 腰白玉之环2解释下列文言语句手自笔录 弗之怠 余因得遍观群书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援疑质理 卒获有所闻 主人日再食 鲜肥滋味之享 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3辨析各组虚词的意义a无从致书以观(连词,来)以衾拥覆( 介词,用)以中有足乐者(因为,连词) 俯身倾耳以请(而,连词)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因为,介词 / 拿,把,介词)b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 助词,的) 走送之(代词,指借的书)

4、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助词(介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c门人弟子填其室 (代词,代乡之先达)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代词,代太学生)d足肤皲裂而不知(表转折) 久而乃和(顺承连词)词类活用: 腰白玉之环 腰:名词用为动词,腰挂通假字: 四支僵劲不能动 支:通“肢”,肢体 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通“披”,穿着 日再食 食:通“饲”,给饭吃古今异义: 媵人持汤沃灌 汤:古: 热水 今: 菜汤 走送之 走:古: 跑 今: 行走 尝趋百里 趋:古:快步走 今: 趋势 或遇其叱咄 或:古:有时 今: 或者 卒获有所闻 卒:古: 最终 今: 士兵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假:古:借 今:假期 四、翻译课文 在

5、基本弄懂词句的基础上,组织同学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讨论,逐句翻译、理解课文,然后全班交流,教师订正。 五、朗读背诵要求学生大声地诵读,切实做到:眼到,心到,口到,眼看字,心明义,口发声。 六、作业 将课文译成现代汉语。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艰苦勤奋的学习态度;了解“序”的文体特点。一、整体感知(一)让学生对照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1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本文以作者自己学习的亲身经历现身说法,叙述在他青少年时代求学生涯中的艰苦 和勤奋,表现了顽强的学习毅力和勤苦的学习精神。文章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字里行间流露出对马君则的殷切期望。 2作者在求学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都是怎样解决

6、的?找出相关句子加以印证。 a第一段总写,突出勤奋: 无书:无从致书以观借书,抄书: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 无师:无硕师名人与游求师: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为师严厉:未尝稍有降辞色(遇其)叱咄求学礼周:立侍左右色愈恭,礼愈至。 b第二段详写,突出艰苦: 求学中途艰难:足肤皲裂而不知四支僵劲不能动受人照顾:媵人持汤沃灌, 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学习生活艰苦: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缊袍敝衣处其间乐以忘忧:以中有足 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文章是如何写出自己学习时的困难条件的?请引用原文的关键词语或者句子回答。 主要体现在借书抄录、为师严厉、衣食粗劣、生活简朴、跋涉艰难等方面。主要语句有:

7、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未尝稍降辞色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3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本文是一篇序,是赠序,亦即赠言。本文是作者写给马君则的赠言,勉励他勤奋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文章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满怀期望,态度恳切。4作者成年求学时对老师是什么态度? 毕恭毕敬,不敢出言。(二 )重点研讨思考题:1作者为什么能克服种种困难,而“卒获有所闻”?作者之所以能克服种种困难,依靠的是他的精神力量。他用精神的富足,战胜了生活上的贫困“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知识的积累和精神的充实,是学子读

8、书的必备条件,我们应当以此为鉴。 2文章写了其他学生哪些优越的条件? 写这些人的目的何在?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但他们都没有学成,由此可见作者在困苦中能够业有所精,德有所成,而处于优越条件下的人不能有所精,有所成,只能说明其用心不专。2作者为什么要写同舍生的衣饰豪华的情节? 通过对比写自己生活艰苦,进而突出学习勤苦。3作者写自己艰苦求学的经历,目的何在? 鼓励学生勤奋学习,表达语重心长的鼓励和期望。4找出课文中议论的句子,说说它的作用。“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归结上文,突出勤苦。前者表明勤能补拙

9、,后者表明乐以忘忧。体验与反思二、思考探究a作者家贫嗜学,乐以忘忧,在老师面前不敢出言。谈谈自己怎样看待这种学习态度和从师尊师的方式?引导学生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思想内涵。可以各抒己见,不强求答案统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理念。b你认为作者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品质?可以放开谈,要有依据。三、教师小结本文作者给我们上了一堂很好的有关学习态度的课。其实古人论及学习的文章多得很,其中有不少耳熟能详的警句,像“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等。古人也曾留下很多令人称颂的成语典故,诸如“头悬梁,锥刺骨”“囊萤映雪”等。在今天,学习的目的有了新的定位

10、,但学习的态度与方法是亘古不变的,这些足以供我们借鉴。希望同学们能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勤奋刻苦,在为求学之年,学有所成。四、板书设计: 送东阳马生序讲借书求学之难:借书抄录勤:用心求学之专:执经叩问、俯身倾耳 “以中有足乐者”艰:讲求学跋涉之苦:负箧曳屣、四肢僵劲 生活艰苦朴素:缊袍敝衣、略无慕艳五、 作业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嗜学( )硕师( )媵人( )容臭( )负箧(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无从致书以观( )四支僵劲不能动(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以中有足乐者( )3解释下列各句中一“以”字的用法。以衾拥覆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俯身倾耳以请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_ _

11、_ _ _ 4翻译句子,注意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25.诗词曲五首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兴趣。 2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3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形式上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2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的特点。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探究古代诗歌的分类常识,诗、词、曲的特点。 2了解各位诗人的生平。 设计思路 本课教学,以诵读为主。这五首诗词曲,都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品,也是语文课程标准要求

12、学生背诵的篇目。因此,教学本课,首先应在熟读的基础上,落实背诵的要求。在读、背的过程中,让学生完成默写的练习。通过默写,使学生更熟练地识记这五首诗词曲。基本上是按照“读品背”的顺序进行,精讲多读,以读带品。 品读时,要求读出作品的节奏韵味,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读出诗人所表达的内在感情。如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无限辛酸、愤懑不平以及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赤壁中流露出的抑郁不平之气,过零丁洋中的忧国之痛和愿死国难的满怀豪情,水调歌头中的缠绵悱恻与乐观旷达,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对国计民生的忧虑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 诗歌是最高的语言艺术。诗歌常常用最精练的语言来展示世界的万千气象,形象而含

13、蓄地抒发复杂的思想感情。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的五首诗词曲都是名家作品,这些作品通过精练的语言要表达怎样的内涵呢?现在就请同学们和我一起走进诗歌优美的意境,来品味我国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吧!二、研习诗歌 (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朗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注意读出节奏、感情。 2作家作品简介。 这首诗选自全唐诗,作者刘禹锡(772846),字梦得,洛阳(现河南省洛阳)人,唐代诗人。他曾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改革,失败后,一再遭贬。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被罢去和州刺史,北归京师,途经扬州,遇到白居易。在酒宴上自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对刘长期遭受贬谪表示同情。刘禹锡写了这首诗答谢他。酬,答诗。使君,是对刺史的称呼。 3师生共同读品诗句。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诗人在二十余年的贬谪生活中,多次迁徙边远地区,这里用“巴山楚水”泛指朗州、连州、夔州、和州等边远地区。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