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9门学科选修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56363975 上传时间:2023-05-30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11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9门学科选修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9门学科选修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9门学科选修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9门学科选修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9门学科选修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9门学科选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9门学科选修(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9门学科选修B模块介绍语文选修B模块(共2个模块):1.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一、模块内容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出版,属于高中语文选修课程“诗歌与散文”系列。这本教材适应了同学们进一步学习古代诗文的需要。它着重从鉴赏这一角度引导阅读古代诗歌散文。全书共六章,诗歌、散文各三章。诗歌和散文后面分别有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这样,将诗、文相对集中编排,有助于认识诗歌和散文各自的文体特征,掌握诗词格律的基础知识。同时,通过文学史知识介绍,能将已学过的作家作品贯串起来,获得对古代诗歌和散文发展概况的大致了解。对于诗歌、散文,历代鉴赏和研究的成果很多,

2、但相当分散。单是鉴赏,就有许多名目。这本教材,从高中生实际水平出发,对于诗歌,从“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探究诗旨),“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把握诗境),“因声求气、涵咏诗韵”(体会声韵)三方面入手;对于散文,从“创造形象、诗文有别”(理解散文的形象性),“散而不乱、气脉中贯”(把握散文的逻辑性和抒情性),“文无定格,贵在鲜活”(体会散文的灵活性和趣味性)三方面入手。这样能够从大处抓住跟两种文体本质属性有关的主要之点,避免过繁过细,有助于初学者掌握运用。在具体步骤上,每单元的第一项是“赏析指导”,就这一单元所提出的鉴赏角度,介绍相关知识和鉴赏方法。第二项是“赏析示例”,每个单元各举一篇诗歌或者散

3、文为例,从该单元所强调的鉴赏角度进行分析,带有举例示范性质,供同学们参考借鉴。第三、四项是围绕这一单元的中心,提供阅读鉴赏的作品。第三项是“自主赏析”,作品后面列有“探究讨论”题目,这些题目帮助同学们在阅读鉴赏时打开思路、把握要点,在途径上、方法上作适当的提示或点拨。有的作品还有“相关链接”,进一步提供有关背景资料和信息。第四项是“推荐作品”,是推荐给同学们与本单元学习内容相关的一些作品,供课后阅读。同学们完全可以放开手脚,将每一单元提供的角度加以运用,以获得对作品形象和情感的整体感知与把握。二、教材特色为了突出文言文学习中鉴赏的重要性,让同学们感受到古代文学的独特魅力,本教材打破了一般以文学

4、史顺序或作家文选式的单元编排方式。诗文分列,按不同的鉴赏角度、鉴赏方法设置单元。诗文各分三个单元,繁简适度,切合高中生的欣赏需要,尽可能地从几个基本方面充分体现两种文体的各自特点。尤其是散文的单元设计,从散文的形象性、抒情性与逻辑性、灵活性与趣味性三个方面勾勒散文的整体风格,很有创意。从选目看,各单元所选作品,均不在一个平面上简单罗列,而是根据教学需要和鉴赏需要作多层次安排。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课程把引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作为根本出发点,因此,从单元开头的赏析指导,到课文后的练习与相关资料,均本着加强方法指导的原则作了新的考虑。教材的编写与设计,有强烈的方法指导意识。

5、“赏析指导”短文与“赏析示例”对所选诗作的具体分析,起了总领和示范作用。“自主赏析”部分又提供了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赏析活动的具体凭借。“推荐作品”则引导学生利用刚刚学到的鉴赏方法自行进行文学鉴赏活动。链接资料广泛丰富,最大限度地提供给学生探究的空间。思考题名副其实是探究,注重多方面比较、引申、参见,能抓住关键性词句,深入作品肌理,不作泛泛探讨。三、学习意义1通过有计划地阅读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歌散文名篇,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鉴赏诗歌和散文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2通过本模块学习,初步把握古代诗歌、散文各自的艺术特性,学会

6、鉴赏古代诗歌、散文的基本方法注重语感、展开想象、深入体验、力求领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3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艰深的古代诗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文名篇。学习古代诗词格律基础知识,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丰富传统文化积累。2.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一、模块内容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出版,属于高中语文选修课程“诗歌与散文”系列。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包含诗歌和散文两大部分,每一部分有六个单元。诗歌每个单元五篇作品,散文每个单元三篇作品。每个单元有一篇精读作品,其余都是略读作品。无论是精读作品还是略读作品,都具有“经典性”、“时代性”、“

7、多样性”和“ 适合教学”的特性。这些作品中大多是名家名篇,比如,诗歌天狗(郭沫若)、散文动人的北平(林语堂)等,都是经得起时间检验的经典作品;还有一些新人佳作,这批作者在当代文坛已经有一定的声望,这些作品也有比较厚重的分量和新颖独到之处,比如,诗歌神女峰(舒婷)、散文美(曹明华);选文也注意作品的风格多样化,让同学们多见识一些“有意味的形式”;在同一个单元里,尽量做到现代作品和当代作品兼备;同时考虑所选作品容易为同学们所接受,避免过深或过浅。特别要指出的是,本册教材对使用苏教版必修教材的同学来说,是全新的选本,选文没有一篇跟必修教材课文重合,但在内容和形式上,又有某些关联或呼应。应该说,本册教

8、材是必修教材现代诗文部分的进一步延伸和深化,同学们选修这门课程可以集中地阅读和欣赏更多的现代诗歌散文作品。选修本模块,要紧紧围绕阅读和鉴赏优秀作品这个中心,在阅读和鉴赏作品的过程中,提高文学素养。应有意识地随时联系苏教版必修一至必修五所学的现代诗文的内容和形式,促成新旧知识的融会贯通;要充分发挥阅读的主动性、创造性,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自主、合作探究问题;要区分精读、略读两种阅读方法,一般而言,精读务求深透,略读则借用精读所得的方法、技巧;提倡写欣赏笔记,鉴赏性写作可以多种多样,如写片段,写整篇文章,写作品分析,写阅读的想像和体验,续写作品,改写作品等等。此外,还应适当关注知识性内容,

9、如文体知识、文学史知识、作家知识等等,及时总结阅读的方法和技巧,以全方位地切切实实地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二、教材特色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是必修教材现代诗文部分的进一步延伸和深化,意在引导同学们集中地阅读和欣赏更多的现代诗歌散文作品,所以培养目标确定于文学素养,学习方法确定于感悟、探究;教材也提供一些知识(如文体知识),主要目的是为同学们的“读”和“想”提示方法、技巧。教材在框架结构上呈现序列化、整合化的特点,即条块分割、彼此勾连、头绪简明、重点突出。全书按人文专题组织单元,意在引导同学们挖掘作品的人文内涵,增强人文素养。所有专题组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新型的选修课教学序列。教材把“导读”放在作品

10、后面,意在突出作品的地位,让同学们先读作品,再看导读,避免导读在前“先入为主”。导读的文字几经删削,务求通俗、简洁,有些难懂作品的导读稍详细一些;注意在“导”字上下功夫,解说时留有余地,注意启发思考;还附加一些与作者或作品相关的背景资料,帮助理解作品,并拓展探究的空间。教材的练习以“思考与探究”的名目出现在单元末尾,题量三至五道不等;题目既紧扣单元里的作品,又避免只限于单篇作品内的思考探究,要求延伸拓展开来,或与其他作品勾连,或引向对文体特点的思考,或联系对欣赏指导文章的学习,或引导写作训练,总之,注重思路的开阔和题型的多样化。教材的每个单元都有一篇的短文放在单元的末尾,供同学们自学探究。短文

11、既介绍文体知识,又有欣赏方法指导,意在让同学们学过一个单元之后,再从理性认识上提高一步。三、学习意义集中地阅读和欣赏中国现当代诗歌散文的优秀篇章,通过对这些作品的吟诵涵泳,感悟深思,可以激发对现代诗文的浓厚兴趣,深化对文学作品和现实生活的体验,提高文学素养和文化素养,培养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可以更熟练地运用鉴赏诗歌、散文的基本方法,把握中国现当代诗歌、散文各自的艺术特性,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由作家诗人个案或同类风格作品研究或不同风格作品等研究中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在作品阅读鉴赏的实践活动中对作品的个性化解读,有助于发挥个性特长,充分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模块内容有助于同学们进行自主

12、阅读和合作探究,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习惯和能力。数学选修B模块(共2个模块):3.数学史与不等式选讲一、模块内容(一)模块概况浙江省高中数学选修B模块数学史与不等式选讲由数学史选讲与不等式选讲二个专题组成。数学史是研究数学产生、发展进程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史,它研究的主要对象是数学的重大历史事件、重要的数学成果、重要的数学家人物和影响数学发展的各种社会、政治、经济和一般文化等因素。如数学各分支的发生与发展规律,数学概念、数学思想方法的形成,数学教育,数学家列传,数学经典论著等。数学史选讲由若十一个讲座组成,这十一个讲座没有严格的逻辑体系,都是些中学生可接受的数学典故、数学史料、数学名题,此前本

13、专题从未列入过中学数学课程,是首次进入课堂,我省根据课标精神,选择六个讲座构成数学史教学内容。学习目标是了解数学发展过程中若干重要事件、重要人物与重要成果,初步了解数学产生与发展的过程,体会数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作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加深对数学的理解,感受数学家的严谨态度和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不等式选讲是由大纲教材中的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和基本不等式、绝对值不等式及新增的柯西不等式、排序不等式、贝努利不等式组成,介绍了一些重要的不等式、数学归纳法及其简单应用,学习目标是进一步认识不等式,提高逻辑推理与不等式论证能力。(二)内容要点1数学史选讲(1)早期算术与几何计数与测量早期的算术与几何由古

14、埃及的数学两河流域的数学丰富多彩的记数制度(2)古希腊数学古希腊数学由希腊数学的先行者毕达哥拉斯学派、欧几里德与原本数学之神阿基米德(3)中国古代数学瑰宝周髀算经与赵爽弦图九章算术大衍求一术中国古代数学家(4)平面解析几何的产生数与形的结合解析几何的产生由坐标思想的早期萌芽笛卡儿坐标系费马的解析几何思想解析几何的进一步发展(5)微积分的产生划时代的成就、近代数学两巨星欧拉与高斯微积分的诞生由微积分产生的历史背景科学巨人牛顿的工作莱布尼茨的“微积分”(6)千古谜题三次四次方程求根公式的发现高次方程可解性问题的解决伽罗瓦与群论古希腊三大几何问题的解决2不等式选讲(1)不等式和绝对值不等式不等式绝对

15、值不等式(2)证明不等式由比较法综合法与分析法反证法与放缩法(3)柯西不等式与排序不等式二维形式的柯西不等式一般形式的柯西不等式排序不等式(4)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数学归纳法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二、学习意义1数学课程应适当反映数学的历史、应用和发展趋势,数学对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学习数学史的主要目的是探索人类数学文明的发展,阐述中外文明的交互影响,了解数学发展过程中,数学的连续性和不断完整性。简言之,追溯数学的过去,了解数学的现在,预见数学的未来。通过学习可扩展学生的数学视野,体会数学的文化价值。2不等式选讲学习可使学生进一步提高对自然中的等量关系与不等量关系认识,明确相等是相对,不等才是绝对的。许多重要的不等式有深刻的数学意义和背景,通过学习学生可深刻理解不等式的实质,理解不等式证明的数学思想与使用策略,体会数学的科学价值和应用价值,提高对较复杂的不等式求解、证明、应用的处理能力,进一步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推理论证能力与数学素养。4.矩阵变换与极坐标参数方程一、模块内容(一)模块概况浙江省高中数学选修B模块矩阵变换与极坐标参数方程由矩阵与变换、极坐标与参数方程二个专题组成。矩阵是研究图形(向量)变换的基本工具,有着广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