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诗词对联.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56362822 上传时间:2023-04-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茶文化诗词对联.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茶文化诗词对联.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茶文化诗词对联.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茶文化诗词对联.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茶文化诗词对联.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茶文化诗词对联.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元代诗人刘秉忠 铁色皱皮带老霜,含英咀美入诗肠(尝云芝茶)2. 杨万里的咏茶诗曰犀日何缘是个长,睡乡未苦怯茶枪。春风解恼诗人鼻,非叶非花只是香。(三月三日雨作遣闷十绝句)3. 西晋左思的娇女 “心为茶荈剧。吹嘘对鼎”。写的左思的两位娇女,因急着要品香茗,就用嘴对着烧水的“鼎”吹气。4. 李白的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 “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5. 杜甫的重过何氏五首之三: “落日平台上,春风啜茗时”6. 白居易的夜闻贾常州、崔湖州茶山境会亭欢宴:“遥闻境会茶山夜, 珠翠歌钟俱绕身”7. 卢仝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 “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8. 回文诗:回文

2、诗中的字句回环往复,读之都成篇章,而且意义相同。在题名为记梦回文二首并叙诗的叙中,苏轼:酡颜玉碗捧纤纤,乱点余花睡碧衫。歌咽水云凝静院,梦惊松雪落空岩。 空花落尽酒倾缸,日上山融雪涨江。红焙浅瓯新火活,龙团小碾斗晴窗。 9. 五言月夜啜茶联句,是由六位作者共同作成的。他们是: 颜真卿,著名书画家,京兆万年(陕西西安)人,官居吏部尚书,封为鲁国公,人称“颜鲁公”;陆士修,嘉兴(今属浙江省)县尉; 张荐,深州陆泽(今河北深县)人,工文辞,任吏官修撰;李萼,赵人,官居庐州刺史;崔万,生平不详;昼,即僧皎然。诗曰:泛花邀坐客,代饮引情言(士修)。醒酒宜华席,留僧想独园(荐),不须攀月桂,何假树庭萱(萼

3、)。御史秋风劲,尚书北斗尊(崔万)。流华净肌骨,疏瀹涤心原(真卿)。不似春醪醉,何辞绿菽繁(昼)。素瓷传静夜,芳气满闲轩(士修)。元好问的茗饮一诗,就是天人和一在品茗时的具体写照,契合自然的绝妙诗句。 宿醒来破厌觥船,紫笋分封入晓前。 槐火石泉寒食后,鬓丝禅榻落花前。 一瓯春露香能永,万里清风意已便。 邂逅化胥犹可到,蓬莱未拟问群仙。 诗圣杜甫的一首品茗诗写道 落日平台上,春风啜茗时。石阑斜点笔,桐叶坐题诗。翡翠鸣衣桁,蜻蜓立钓丝。自逢今日兴,来往亦无期。 全诗人化自然和自然人化相结合,情景交融、动静结合、声色并茂、虚实相生。 苏东坡有一首把茶人化的诗: 仙山灵雨湿行云,洗遍香肌粉未匀。 明月

4、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林春。 要知冰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 戏作小诗君莫笑,从来佳茗似佳人。 相传,成都附近的一个地方,有家茶馆兼酒铺子,老板没有文化,铺子简陋,生意自然萧条。后让贤给儿子经营。青年人脑子灵光,请了位秀才写了幅对联一贴,生意居然从此兴隆起来。联文是“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且喝一杯茶去;劳心苦劳力苦苦中作乐再倒一碗酒来。”这幅奇特的对联,生动贴切,雅俗共赏,引得人们交口相传,慕名前去观看,领略其中的甘苦,“偷闲”、“作乐”一番,于是乎,这家铺子起死回生,春风再度,生意兴隆。相传,宋代大诗人苏东坡有一次外游,来到一座庙中小憩,庙里主事的老道见他衣着简朴,相貌平常,对他非常冷谈,顺

5、便说了声“坐”!又对道童说“茶”,待苏东坡坐下交谈后,老道方觉得客人才学过人,来历不凡,又把东坡引至厢房中,客气的说道: “请坐”,并对道童说:“敬茶”。二人经过深入交谈,老道才知道来客是著名的大诗人苏东坡,顿时肃然起敬,连忙作揖说道:“请上座”,把东坡让进客厅,并吩咐道童: “敬香茶”。苏东坡在客厅休息片刻,欲告别老道离去。老道忙请苏东坡题写对联留念。东坡淡然一笑,挥笔写道:坐请坐请上坐;茶敬茶敬香茶。老道看罢,顿感面红耳赤,羞愧不已。北京万和楼茶社有一副对联:茶亦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无须花。上海一壶春茶楼的对联则是最宜茶梦同圆,海上壶天容小隐;休得酒家借问,座中春色亦常留。清代乾隆年间,广

6、东梅县叶新莲曾为茶酒店写过这样一副对联:为人忙,为己忙,忙里偷闲,吃杯茶去;谋食苦,谋衣苦,苦中取乐,拿壶酒来。联语通俗易懂,辛酸中有谐趣。云南大理有个“旷怡村“酒家,主要是当地名流,那时常有文人雅士集于此,谈诗论画,店主免费招待顾客。于是有人赠酒家一联,甚是有趣。联云:爱诗爱文爱画; 赔烟赔酒赔茶。清末民初,广州有个大同茶楼,为了招徕顾客,曾出钜资征联,要求上下联必须嵌入“大”、“同”二字,并具有品茗之意。当时应征者纷纷送上征联,经店主评选,有一副佳作入选:好事不容易做,大包不容易卖,针鼻铁,薄利只凭微中削; 携子饮茶者多,同父饮茶者少,檐前水,点滴何曾倒转流。联中巧妙的嵌入“大”、“同”二

7、字,并写有品茗之意,兼谈经商的诀窍,故深得店主人的赞赏。于是将这副联语用良木雕刻,悬挂于店门。据说此联挂出后,大同茶楼门庭若市,生意兴隆。传说一百多年前,四川华阳县有个中兴镇,是个水陆码头,交通要道。镇上有一家“兴盛居”茶馆,对面是一家“望月楼”酒楼。某年春节,茶馆老板请本家秀才撰写一联,贴于店门。联曰:香分花上露;水吸石中泉。此联写得很雅致,顾客争先围观,啧啧称赞。酒楼老板见状亦请一秀才给酒楼撰联:开坛千里醉;上桌十里香。相传,清代广州著名茶楼陶陶居,以“陶陶“两字征联,一人应征写了一联:陶潜善饮,易牙善烹,饮烹有度;陶侃惜分,夏禹惜寸,分寸无遗。将东晋名人陶潜,陶侃嵌入联中,“陶陶“二字嵌

8、得自然得体。重庆嘉陵江茶楼一联,更是立意新颖,构思精巧:楼外是五百里嘉陵,非道子一笔画不出;胸中有几千年历史,凭卢仝七碗茶引来。上海天然居茶楼一联,更是匠心独具,顺念倒念都成联,为广大客人所喜爱。联云: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人来交易所,所易交来人。广东的潮阳海潮古刹有一副独脚联,联云:“吾乡陆羽茶经不列名次之泉”,下联至今未有人对上,堪称一绝。海潮古刹位于城郊西岩山上,唐代兴建,倚山而立,是粤东地区的名刹。寺仙有一泉井,名字叫“问潮井”。独脚茶联就刻在井台边的一块石碑上。据说这独脚联出自清代,兴许是某一日一位满腹经纶的才子游兴正浓时,喝了用井水冲泡的香茗,乘兴而作的。此后慕名前来应对者不少,

9、却没有一人对上。武夷宫石坊楹联我国许多旅游圣地,也常常以茶联吸引游客。如五岳衡山望岳门外有一茶联:红透夕阳,如趁余辉停马足;茶烹活水, 须从前路汲龙泉。(清)郑燮题焦山自然庵的茶联:汲来江水烹新茗,买尽青山当画屏。仅仅十四个字,就勾勒出焦山的自然风光,使人吟一联而览焦山风光之感。成都望江楼有一联,为清代何绍基书写,取材于楼,镶嵌得体。真把一个望江楼写活了。联云:花笺茗碗香千载,云影波光活一楼。(清何绍基)四川青城山天师洞有一联:扫来竹叶烹茶叶, 劈碎松根煮菜根。吟颂这一副出自用对联)赞美名茶,为名茶扬名更是别出心裁,不似广告却胜似广告。“水汲龙脑液,茶烹雀舌春”。这副出自明代童汉臣的茶联,一直

10、流传至今。“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仅仅10个字,把品质优异的蒙山茶跃然纸上。欣赏一副副巧妙的茶联,就像喝一杯龙井香茶那样甘醇,耐人寻味,它使你生活中无形中多了几分诗意和文化的色彩,它能充实你的生活,使你增添无限的情趣。竹无俗韵,茗有奇香。人们常说竹解心虚,茶性清淡,竹被视为刚直谦恭的君子。同样诗人们也说“茶有君子性“,茶总是和精行俭德之人相模拟。正因如此,茶竹结缘。竹雨松风琴韵,茶烟梧月书声。此联为清代名士溥山所题。作者是画家,也是诗人。此联恰是一幅素描风景名画,潇潇竹雨,阵阵松风,在这样的环境中调琴煮茗,读书赏月,的确是无边风光的雅事。将此联与任何一幅山川煮茗图相配都是不俗的。秋夜凉风夏

11、时雨,石上清泉竹里茶。秋夜凉风,夏时阵雨,其清爽,其舒逸,有何能比?松涛环绕, 竹林婆娑,唯此境隔竹支灶,听风声水声,始可与夏雨秋风相配。竹荫遮几琴易韵,茶烟透窗魂生香。园中置几案,扶瑶琴,隔窗有侍童烹茶,茶烟透窗,为墨增香。竹生水畔,荷香暗动,月上中天,影落荷池,其情其景让人顿生隔世之意。古今茶联层出不穷,细读品味,确有很高的欣赏价值,下列茶联就是如此:松涛烹雪醒诗梦, 竹院浮烟荡俗尘。 九曲夷山采雀舌, 一溪活水煮龙团。春共山中采,香宜竹里煎。泉从石出情宜冽,茶自峰生味更圆。诗写梅花月,茶煎谷雨春。一杯春露暂留客,两腋清风几欲仙。小天地,大场事,让我一席,论英雄,谈古今,喝它几杯。龙井茶香

12、飘宇高,虎跑水溢满寰瀛。四方来客坐一阵无分你我,两头有路喝二杯各自东西。客至心常热,人走茶不凉。清泉烹雀舌;活水煮龙团。玉盏霞生液;金瓯雪泛花。香分花上露;水吸石中泉。竹雨松风蕉叶影,茶烟琴韵读书声。为善读书是安乐法,种竹植茶是明妙心。只缘清香成清趣,全因浓酽有浓情。摆开八仙桌,招徕十六方。一帘春影云拖地,半夜茶声月在天。石鼎煎香俗物尽洗,松涛烹雪诗梦初灵。山静无音水自喻,茗因有泉味更香。青山似欲留人住,香茗何妨为客尝。煮沸三江水,同饮五岳茶。虽无扬子江中水,却有蒙山顶上茶。斗酒恣欢,方向骚人正妙述,杯茶泛碧,庵前过客暂停车。鹿鸣饮宴,迎我佳客,阁下请坐,喝杯清茶。随手烹茗化白鹤,绿地垂柳钓青

13、钱。扫来竹叶烹茶叶,劈碎松根煮菜根。得与天下同其乐,不可一日无此君。泉从石出情宜冽,茶自峰生味更圆。龙团雀舌香自幽谷,鼎彝玉盏灿若烟霞。春其山中采,香宜竹里煎。客到座中宜数碗,水是人间第一泉。尘虑一时净,清风两腋生。凝成云雾顶,瓢出晨露香。兰芽雀舌今之贵,凤饼龙团古所珍。一杯春露暂留客,两腋清风几欲仙。山好好,水好好,开门一笑无烦恼,来匆匆,去匆匆,饮茶几杯各西东。红透夕阳,好趁余辉停马足,茶烹活水,须从前路汲龙泉。天下几人闲,问杯茗待谁,消磨半日?洞中一佛大,有池荷招我,来证三生!菜在街面摊卖,茶在壶中吐香。四海咸来不速客,一堂相聚知音人。识得此中滋味,觅得无上清凉。看水浒想喝大碗酒,读红楼

14、举杯思品茶。处处通途,何去何从? 求两餐,分清邪正,头头是道,谁宾谁主? 吃一碗,各自西东。忙什么,吃我这雀舌茶百文一碗,走哪里,听他摆龙门阵再饮三盏。攀桂天高亿八百孤寒到此莫忘修士苦,煎茶地胜看五千文字个中谁是谪仙才。关于茶联还有一些小故事:相传梁启超幼年时聪颖过人,才思敏捷,对句尤是拿手好戏,被当地人称为“神童”。一日,来了位客人,手捧香茗,细啜慢漱,有心考考梁启超,遂用手指沾着茶水,在桌子上写下: “饮茶龙上水”的上联,最后一个字刚刚写完,小启超就毫不迟疑地指着桌上的字, 张口应出下联:“写字狗扒田”。四周围观人们哄堂大笑。客人十分尴尬,却又无可奈何,因为他的字实在难登大雅之堂。虽为戏言,但童心观物,倒也天趣自然。还有一副茶联,出于抗战时期重庆某茶馆。联文为:空袭无常贵客茶资先付,官方有令国防秘密休谈寥寥数语,平淡无奇,感伤时局,却见真情,隐刺官家,令人啼笑不得,荡荡民心,尽在言外。几十年前,在西安莲湖公园上出现一个“奇园茶社”,门上贴着一副对联:奇乎? 不奇,不奇亦奇!园耶? 是园,是园非园!上下联第一字把“奇园”二字分别嵌入,别至有味,然而当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