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灭亡[7].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56360493 上传时间:2022-09-2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3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明朝的灭亡[7].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明朝的灭亡[7].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明朝的灭亡[7].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明朝的灭亡[7].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明朝的灭亡[7].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明朝的灭亡[7].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明朝的灭亡[7].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7课 明朝的灭亡一、 教学理念1.以人为本,育人为。2.普及常识,提升素养。3.授人以渔,创新教育。4.教育即生长,关注生成。二、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明朝的灭亡是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7课的内容。本课由“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三个子目构成,主要介绍了明朝灭亡的背景、经过和结果。本课对于学生学习清朝的建立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明朝中后期的政治危机、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满洲兴起与清军入关等基本史实,分析“均田免赋”口号得到广大农民热烈提护的原因,思考和认识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过程与方法: 搜集材料,列举明朝中

2、后期政治腐败的表现;识读明末农民起义形势图,了解农民起义的经过;小组讨论,分析明朝灭亡的原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政治腐败导致明朝中后期的统治危机,反映了君主专制的腐朽,表明明朝已走向没落;明朝中后期的腐朽统治激化了阶级矛盾,引发农民起义;李自成提出“均田免赋”,得到农民的热烈拥护,调动了广大农民的革命积极性;明末农民起义推翻了明朝的统治,推动了历史的前进。重点: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李自成推翻明朝。依据:依据课标,结合学生认知特点和此部分内容在教材全局中的地位而定。突破方法:文字材料的综合分析;动态地图展示、地图标注等。难点:李自成推翻明朝依据:这部分内容需要结合时代背景进行分析,因而难度

3、较高。突破方法:精选材料,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史论结合。三、学情分析初一年级的学生对历史学习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通过一学期的学习掌握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但是深入、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还有所欠缺,因此我在授课过程中会充分考虑学情,注重因材施教,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四、 教法学法教法:情境设置法、地图演示法、谈话法、讲授法学法:阅读归纳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等五、 教学过程(一) 教学主要环节预:上课前完成导学案“预习导学”部分。同桌互查。导:设疑导入学:1.PPT展示自学问题,独立完成2.个人展示展:小组合作完成探究问题,小组展示,其它组评价质疑,教师补充测:导学案习题检测(二)

4、具体教学环节复习巩固:提问 1.明朝的建立者、建立时间。 2.请举例证实“明朝曾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设计意图:1.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2.通过提问与本课相关的两个问题引入本课学习导入新课: 明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然而,种种社会矛盾,使它逐步走向覆亡。明朝是如何衰败的?又是怎样被农民起义推翻的?设计意图:设疑导入,提出问题。引入本课学习展示目标:1.了解明朝中后期的政治危机、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满洲兴起与清军入关等基本史实。2.分析李自成起义得到广大农民热烈拥护的原因,思考和认识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学生齐读、教师解读目标)设计意图:让学生对于本课内容做到心

5、中有数。板块一、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自主学习 问题1:】材料一:材料二:天顺八年(1464年)二月,即位不到一月的朱见深下了一道诏令,授予一位名叫姚旺的工人为文思院副使。这便是“传奉官”之始。“传奉官”是当时人们称呼那些不经吏部,不经选拔、廷推和部议等选官过程,由皇帝直接任命的官员。既然传奉官由宫中旨意直接传授,而又不需要经过吏部覆核,因此,掌握宫中大权的嫔妃及太监就可以借皇帝之名,大行私利,卖官鬻爵。据说,梁芳取中旨授官,累计达1000人。传奉官的泛滥,引起了许多官员的不满。成化十九年(1483年),御史张稷上疏,谈及传奉官给朝政带来的混乱。张稷说,自有传奉官后,文官中竟有一字不识的,武官中

6、竟有从来没拿过弓箭的,自古以来,有这样的政治吗?因此,官员们纷纷请求淘汰传奉官员。1.PPT展示图片和材料,要求学生结合课本第一段内容,归纳出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的表现。(学生独立完成问题,提问小组内4、5号学生。)答:皇帝沉迷享乐,疏于朝政;皇室勾心斗角,纷争不已;大臣结党营私,争权夺利2.教师加以补充、总结、要求学生做好笔记设计意图:锻炼从材料及课本中提取信息并有效整合的能力,培养归纳概括史实的能力。【自主学习 问题2】要求学生根据课本内容回答: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带来了什么影响?(学生独立完成问题,提问小组内2号学生。)答案:土地兼并严重,农民流离失所,国家财政危机加深,阶级矛盾异常尖锐。设

7、计意图:锻炼从课本中提取信息并有效整合的能力板块二:明末农民起义李自成起义【合作探究(一) 】1. 出示流民图,根据课本上第二子目第一段内容,先独立归纳出明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根本原因、直接原因)。2.同桌互相印证。(学生举手回答,一名学生回答,两名点评,最后教师点评、归纳)答案:政治腐败越发严重土地兼并越发疯狂国家财政危机深重朝廷不断加派赋税阶级矛盾异常尖锐根本原因:政治腐败、赋税苛重直接原因:陕北连年灾荒3.限时背诵、提问设计意图:1.锻炼从课本中提取信息并整合、简化的能力,教会学生“抓重点”。2. 教师对原因进行归纳及简化,便于学生记忆。【自主学习 问题3 】(一)独立完成以下问题:1

8、.起义军的主力是哪一支?(齐答)李自成起义军2.简要介绍李自成起义的经过(分四个阶段)。(学生举手回答)陕北起义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 建立大顺政权(1644年初)攻占北京,推翻明朝(1644年4月)(二)教师结合明末农民起义形势图进行系统解说设计意图:1.锻炼从课本中提取信息并整合、简化的能力,教会学生“找中心句”。2.教师的解说意在让学生系统性地了解史实。【合作探究(二)难点突破 】展示材料:当时流行着这样的歌谣:“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早早开门拜闯王,管叫大小都欢悦。”小组讨论(3分钟):广大民众为什么欢迎和拥护李自成的起义军

9、?(讨论后由发言人回答,其他小组质疑、补充,教师点评)设计意图:掌握解读史料的方法,培养论从史出的能力和史料实证素养。答案:(1)李自成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深得民心。 (2)李自成规定了严明的军纪,不许妄杀一人,不得侵占民房,严禁抢掠,还向贫苦民众发放钱粮。 (3)明朝政府腐败,还不断征收各种赋税,民心尽失,这是根本原因。板块三: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自主学习 问题4】阅读课文,了解“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的史实,并完成以下问题:1. 归纳出关于满洲兴起的两件大事答:(1)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 建立政权,国号大金,史称后金。(2)1635年,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1636年,改国

10、号为清2. 清兵是如何入关的?答:吴三桂引清兵入关3. 清兵入关后,李自成农民军面临的主要敌人发生了什么变化?起义最终结果如何?(独立完成问题,举手回答,教师点评)答:明军明军、清军;在吴三桂与清军夹击下失败设计意图:锻炼从材料及课本中提取信息并有效整合的能力。培养归纳概括史实的能力。板块四:能力提升【合作探究(三)难点突破 】1. 通过本课的学习,请同学们组内合作,归纳出明朝灭亡的原因答:皇帝疏于朝政、文官武将的腐败;赋税苛重、土地兼并,阶级矛盾尖锐;后金崛起,消耗明朝国力;遭遇连年灾荒;农民起义推翻明朝。2. 朱元璋通过农民起义建立明朝,明朝又被农民起义推翻,从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水能载舟

11、,亦能覆舟;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设计意图:掌握归纳总结的能力课堂小结清朝逐步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李自成起义失败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政治腐败 社会动荡农民起义设计意图:化抽象为形象,学会图示总结学习历史的方法。培养学生唯物史观的学科素养。当堂检测:完成导学测评选择题,每位学生一道题,说出答案并解说。设计意图:加深记忆,检测学习效果布置作业:1.背诵知识点(组长检查)2.完成全科王本课题目。(独立完成,不能参考课本,完成后用红笔改错题)时间:明天8点之前设计意图:掌握知识,检测学习效果,能力提升。板书:第17课明朝的灭亡一、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1.政治日益腐败2.土地兼并严重二、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1.明末农民起义发的原因2.李自成起义过程陕北起义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 建立大顺政权(1644年初)攻占北京,推翻明朝(1644年4月)三、满洲兴起与清兵入关1.努尔哈赤建立大金,史称后金(1616年)2.皇太极改国号为清(1636年)3.清兵入关4.李自成起义军失败教学反思:经过将近一年的学习,学生的分析能力、归纳总结能力有了一定提高提高,大部分同学能够从材料中分析出有用信息,但是语言组织方面有所欠缺,近似“大白话”。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语言组织能力的训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