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三语文惠州三模作文分析.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56358493 上传时间:2022-09-1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届高三语文惠州三模作文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2届高三语文惠州三模作文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2届高三语文惠州三模作文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2届高三语文惠州三模作文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2届高三语文惠州三模作文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届高三语文惠州三模作文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届高三语文惠州三模作文分析.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2届高三语文“惠州三模”作文审题立意分析黄伟星2012-2-19 2012年高考惠州三模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二战期间一次外交酒会上,德国武官半开玩笑地威吓中立国瑞士的大使:“听说你们只有五十万民兵。如果我们的元首派百万大军进入,你们还能怎么办呢?”大使似在喃喃自语:“这么说,那我们一人得放两枪?” 一位年轻女士打电话到出租车服务中心要车:“能派辆车来接我吗?我在滨江东轮渡码头等!”接话员:“好的,你有什么特征吗?”年轻女士:“我手拿一张卷起的报纸;穿白色上衣,黑色裙子!”接话员:“到哪里?”年轻女士:“到膝盖!” 对这类或者有心或者无意的“答非所问”的情况,你有耳闻

2、亲历吗?有过思考吗?请以“答非所问”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学生考试中存在的问题:一、偷换话题,1、把“答非所问”换成“学会说话”;2把“答非所问”换成“智慧”,全文都写“智慧”。(题目:“智斗的武器”)3变换成“语言的艺术”。全文谈语言的艺术,谈怎样说话的问题。4把“答”换成“行动”:例:奥巴马在商店拥抱一位女售货员的故事:女售货员叫了一声“奥巴马”,他就走过去拥抱她。二、离题:全文写:“理解万岁”;“转变思维,收获成功”;要“三思而后行”;三、读不懂材料:对第一个材料理解有偏差,认为那个大使答非所问,出现尴尬局面,因此,“回答前要

3、思考”。审题立意步骤:一、 读材料:第一则材料:结合内容及提示语可知,这故事中的“答非所问”是“有心”的。第二则材料:根据内容及提示也可知这“答非所问”是“无意”的。二、 思考:“有心”的“答非所问”,体现了回答者怎样的心态和品质?读者有何感想?为什么会出现“无意”的“答非所问”?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才能避免这种情况出现呢?三、 构思和立意:1、 针对“有心”的“答非所问”:现,瑞士大使的“有心”的“答非所问”表现出这个大使的大智,也体现了这个大使的品德。从这则材料可以得出以下几点:有心的答非所问是一种机智,它能够体现出一个人的文化素养和人品。这种答非所问能够巧妙地回避了问题,避免了

4、尴尬的局面,维护了自己的尊严。有心的答非所问能够制造轻松的气氛。2、 针对无意的答非所问:材料二的内容表现出的是一种无意的答非所问。作文中,要探讨这种答非所问出现的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无意”的“答非所问”,其原因是问者与答者双方在“沟通”方面存在问题。答者未能理解问者所讲的内容的意思就回答了。一是语言方面不能沟通,理解错误;二是答者知识水平有限,未能明白其问题的真正含义;三是答者未能集中精神来听问题,以致理解不到位,造成答非所问。 针对以上种种情况,在问与答方面要加强沟通,只有这样,才能不会出现这种“答非所问”。 举出生活中的实例来进一步分析。 提出解决问题的方

5、法。一是双方加强交流,增进了解;二是加强学习,提高理解能力;三是对出现的答非所问,问者要有一种“宽容”的态度,要有“容人”之量。下水作文:题目:谈“答非所问”答非所问是一种智慧的体现。在特定的情况下,回答者答非所问更能体现出一个人的权变的本领。在问者问得尖酸刻薄时,而回答者也不想把问题弄僵,于是就采取答非所问的方式来应对,既可以巧妙地回避了锋芒,又避免了双方尴尬的局面。我们看过亮剑都会知道,李云龙在医院治病时曾和护士田小姐有过一番对话,这位小姐说李云龙这种人只懂打仗,没有文化。李云龙没有正面回答,而是问这小姐:指导员作战打仗要不要动脑筋,要不要思考问题,要不要谋划如何取得胜利等。这就是李云龙的

6、答非所问。其实,李云龙所说的文化与小姐所说的文化是不同的概念。但李云龙很巧妙地回答了,这样,恰恰表现了李云龙的幽默风趣与机智。而正因为有了这次有意的答非所问,才使得两人的谈话更加投机。正因为李云龙的风趣,增进了两人的理解,在以后一段交往中,李云龙的人品和机智终于赢得了这小姐的芳心。其实,在很多场合中,有意的答非所问也能体现出一个人的风格。我们的前总理朱镕基就曾在答记者问中有意答非所问。在他访美期间,他在与美国总统克林顿在白宫举行联合记者招待会,香港文汇报记者首先发问,朱总理为什么会在美中关系出现诸多矛盾之际仍然如期访美?他的回答既坚决又出人意料,他开门见山地说:“我是不想来的!是江主席让我一定

7、要来,江主席是中国的NO.1,我当然要服从江主席的命令。”在回答一位香港记者关于台湾问题的提问时,他说,“刚才在克林顿总统的办公室看到了林肯总统的肖像。我想当年林肯总统为了保持美国的完整,反对独立和分离,不惜使用武力,我们应该向林肯总统学习。”从这些回答中,我们感受到朱镕基的风采:这就是朱镕基,一个充满自信、从容淡定、举重若轻、应对自如、具有大国领袖风范的朱镕基!当然,在问者问一些牵涉到个人隐私或其他机密的问题时,回答者也会有意地答非所问。这是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从中也可以看出回答者的机智。在有意的答非所问中,也可以看出一个人的胸怀来。在问者问得太过份时,有时会令回答者很难回应。这时,有意的

8、答非所问可以舒缓双方的紧张关系。而这就需要回答者有宽阔的胸怀了。这正是通过这样的答非所问,我们可以领略到这个人的人品的高低。当然,有一种有意的答非所问是要深恶痛绝的。这就是出于维护自己的私利而做出违心的答非所问。前段时间媒体就曾采访过一些官员。如针对房价问题,铁路问题,安全事故问题等,有此官员在面对记者提问时有意地答非所问。如动车事故发生后,有一位发言人面对记者的提问,就说了这样的话:“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这明显是在为了所谓的形象而有意的答非所问。这是在回避问题,是忽悠听众。这样的答非所问是当官的不作为的表现,是在推卸责任!或者是官官相互的表现。对这样的答非所问,我们是深恶痛绝的。总而言之,面对有意的答非所问,我们要根据双方的情况来看待,对于一些难言之隐,是出于无私的,我们要有一种谅解和合作的态度,这也是人的道德修养的问题。对于那些为了私心而有意答非所问,我们要痛击,只有这样,社会才会更加和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