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广告公司内控论文.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56356564 上传时间:2023-12-0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0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广告公司内控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某广告公司内控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某广告公司内控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某广告公司内控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某广告公司内控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某广告公司内控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广告公司内控论文.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绪论(一) 研究的背景 在21世纪初,国内外涌现出了很多舞弊案,比如国外的安然、默克制药、施乐世界、通信等大批的国际大公司,而国内的麦科特、郑百文、银广夏、红光实业、蓝天股份等上市公司会计造假案。这在美国,引起了政府的极度重视,紧接着颁布了著名的萨班斯法案,而在2004年COSO委员会又发布了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从此开始,内部控制成为了国内外研究的热点话题。内部控制对公司的经营管理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2008年6月,我国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五部委组织相关专家联合制订并下发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要求自2009年7月1日起先在上市公司范围内实施,同时鼓励非上市的大中型企业执

2、行,此外规范还要求实施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上市公司对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披露年度自我评价报告,有条件的公司并可聘请具有证券、期货业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而我国的房地产业在经历了发展初期的“暴利时代”后政府为稳定市场保障民生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房地产企业的宏观调控政策。国八条,限购令等令房地企业的外部环境恶化开来及竞争的加大使房地产企业不得不越来越依靠品牌、服务和管理等“软实力”。由此逐渐地内部控制的相关研究也被推到重要的位置。(二)研究的意义 内部控制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是企业为了保证战略目标的实现,而对企业战略制定和经营活动中存在的风险予以管理

3、的相关制度安排。随着现代企业财物的安全控制体系和信息体系的不断健全,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已转变为市场竞争风险,风险控制就更加关注战略风险和经营风险1,它直接关系着企业的动作效率和效果、资本的安全完整。而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其重要的经营支持。因此,在外部内部控制审计的同时学会如何自我进行内部控制的评估是非常有意义的。(三)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以J公司为研究对象,从内部控制制度的概念、特点、理论发展过程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入手,将内部控制的评估分为公司层面和业务层面两大类进行分析。通过实地考察、沟通询问、流程再造等方法对J公司内部控制进行评估并提出整改措施。第一章 内部

4、控制相关理论(一)内部控制理论概述1基本内涵内部控制,作为一个专用名词和完整概念,直到20世纪30年代才被人们提出、认识和接受。他的产生源于对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人们对内部控制的认识,是随着管理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深入与发展的。在美国,人们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先后经历了“两要素论”、“三要素论”、“五要素论”和“八要素论”等几个阶段。内部控制发展至今得到广泛认可和作为内部控制体系理论依据的是1992年美国COSO委员会的定义。美国反欺骗性财务报告委员会的发起委员会在进行专门研究后提出专题报告:内部控制一整体框架(InternalControlIntegratedFramework),也称COSO报告。

5、报告中将内部控制定义为:“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经理阶层和其他员工实施的,为提高运营的效率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相关法令的遵循性等目标的达成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该报告将内部控制分为五个要素: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在2004年COSO委员会又加宽了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将内部控制扩展到风险管理领域,在其研究报告企业风险管理框架(EnterpriseRiskManagementFramework)中将内部控制的要素进一步扩展为内部环境、目标制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反应、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等八个要素)2。2主要特征 从内部控制的内涵我们可以概括出其特点主要

6、有:(1)内部控制是一个全方位控制的过程。内部控制的范围涉及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方方面面。他需要多部门的相互配合,企业员工都与内部控制有关。同时他也需要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全方位、全过程进行监控,以保证控制活动的有效性。因此内部控制具有全员性、全方位性、全过程性的特点。(2)内部控制是一个动态性的过程。内部控制不仅受外部环境(市场,政府等)影响,也受内部企业文化、组织结构、组织规模所影响,环境的变化必然要求内部控制进行相应调整。(3)内部控制标准的定量化。内部控制的过程实际是企业行为与标准的对照,发现并纠正误差的过程。因此内部控制的前提是要先设定标准。一般来说内部控制是从经营效率、财务报告可靠性、相

7、关法令的遵循方面确定控制标准,而这种标准应该尽量定量化。(二)内部控制国内外研究现状(小四号黑体)1国外研究现状(以下内容小四号宋体) 对于内部控制的研究在世界各国中,美国是开展得比较早而且是最富有研究成效的国家之一。美国内部控制的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15世纪末到20世纪初,是内部控制的萌芽期,该时期内部控制出现了牵制制度。其主要特点是任何个人及部门不能单独控制企业任何一项或部分业务的权利方式进行组织上的责任分工,各项的业务职能通过正常的发挥其他的个人或部门的功能进行交叉控制和交叉检查。 第二阶段,20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初,这是内部控制的成长期,又称内部控制制度阶段。在这个时期

8、人们对内部控制理论与方法的研究逐渐受到重视,认为内部控制应是企业为了实现经营管理上的特定目的,按照一定的业务程序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政策与措施3。 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之间。是内部控制的发展期又称内部控制结构论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后,会计界与审计界对内部控制的研究逐步从一般含义向具体内容深化。1988年的审计准则公告指出“企业的内部控制结构包括为提供达成企业特定目标和合理保证所建立的各种政策和程序”。内部控制结构包括“控制环境、会计制度、控制程序”三个要素。 第四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是内部控制的成熟期发展很快,也称内部控制框架论阶段。COSO报告中,将内部控制定义

9、: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成员、经理阶层和其他企业员工共同实施的,为达成企业营运的效果、效率、相关法令的遵循性、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等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COSO要素五分法包括:控制环境、控制活动、风险评估、信息与沟通、监督。 第五是内部控制的最新发展。内部控制的范围越来越广,与企业风险管理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人们逐渐倾向于基于风险管理的角度和立场来研究和建设内部控制问题。除美国外国外对内部控制的研究还有英国的三大报告:1992年的卡德伯利报告,1998年的哈姆佩尔报告,1999年的特恩布尔报告。前两个报告着重讲了从财务角度进行公司治理,将内部控制置于公司治理框架下。最后的报告为如何构建健全的内

10、部控制提供的指引,并进一步肯定了内部控制在风险管理方面的效用。这三个报告使英国对内部控制的研究无论是在理论界还是在实务界都得到了完善。加拿大也在20世纪90年代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内部控制理论体系。2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对内部控制的系统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对于内部控制的研究主要是由学术界和会计审计职业管理机构进行的。学术界的观点都有:刘金文认为控制环境、控制系统、监督与评价是内部控制理论框架的三个必不可少的要素4;董月超从COSO框架报告出发研究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相同点与不同点5;魏先锋从审计的角度对内部控制的了解和评价进行了研究6;谢昱7和刘薇8以案例形式对内部控制的实践进行了研究

11、,从流程入手对企业的内部控制提出了一些建议。张龙平教授将理论界对内部控制的看法大致概括为三种9:一是内部控制制度论,认为内部控制是为了保证会计信息可靠、企业的资产安全和完整以及经营效率的提高所采用的控制制度,他包括会计控制制度和管理控制制度两部分;二是内部控制结构论,认为内部控制包括控制环境、会计系统和控制程序;三是内部控制成分论,认为内部控制主要由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等五个成分构成。国外对内部控制的研究对我国有很大的影响,我国对内部控制内涵的概括和定义同美国相比具有比较高的同质性。 而在职业管理机构方面国家财政部在2001年至2006年间先后颁布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用

12、于指导企业进行内部控制建设。同时在2006年7月15日我国成立了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进而在2008年6月我国财政部、国资委、证监会等五部委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将内部控制定义为,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这一定义扩大了内部控制的范围同时他也和国际上的普遍认识一致10。3研究存在的缺陷对于内部控制的理论研究国内外已有大量的文献,当我们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后我们发现企业自身要如何有效运用内部控制,如何检测内部控制是否有效合法运行又是另一个重要问题。在我国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评价诊断近年来也在不少学者的研究中突现,但总的来说这方面的研究还比较欠缺

13、。所以我国目前都还没有制定出较为成熟的内部控制评价的具体标准,即使一些行业或者部门借鉴国外的评估体系和框架制定出了一些内部控制评价的指南,但这些都还不能做为普遍性的评价标准。相信在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建立一套成熟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将成为广大学者的努力方向。第二章 内部控制评价的方法 (一)内部控制评价的理论概括内部控制评价是指由专门的机构或人员,通过对单位会计控制系统的 了解、测试和评价,对其完整性、合理性及有效性提出意见,并进行报告,以利于单位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只有通过内部控制评价,才能对内部控制的实践运用进行监督检查、总结、也才能了解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健全情况。 (二) 内部控制评

14、价的标准及方法(小四号黑体) 1内部控制评价的标准 内部控制的基本框架是以内部控制的组织规划为前提和保证,以业务流程控制为主线,以确定业务循环的关键控制点、制定业务基本流程和相关制度为内容。一直以来对内部控制评价标准的认识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评价标准可以从企业管理与控制目标方面来考量;二种是将评价的标准分为一般标准和具体标准从而进行考量11。 2内部控制评价的方法 (1)内部控制制度调查法:即对企业概况、企业的组织结构和功能、重要管理制度、内部控制等各个方面开展调查从而了解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和结构。主要是通过查阅公司内部控制相关资料文件,以及对内部控制制度实施情况的询问和观察。 (2)内部

15、控制的健全性测试法:健全性测试方法是对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合法和合理做出评价的方法。健全主要是指建立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全部建立起来,能否保证管理目标的实现;合法是指所有的内部控制制度与措施都在国家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合理是指各项内部控制制度和措施都有其特定的目标,即内部控制制度能被有效遵循和执行,就能达到既定的控制目标。对内部控制的健全性测试可通过文字说明法、调查表法和流程图法来实现。 (三)内部控制评估的实施 1内部控制评估范围的归类 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评估将我国的作业层面研究与 COSO报告的五要素论相结合来制 定评估的标准和依据。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可先将评价范围及内容归类分为12: (1)公司层面的内部控制评价: 公司层面的内部控制是指集中于公司管理、重要决策层面以及对全部或多项流程、 交易具有普遍深入影响的内部控制。其内部控制主要包括:以企业的组织架构、管理层的风格、发展战略、人力资源、社会责任、企业文化等为主的环境控制13;企业整体的风险意识,是否有风险评估体系;对经营结果的监督及期末财务报告的控制;公司对重大事项的控制及风险管理政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合同/协议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