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一当今世界的政治多极化趋势单元测试.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56354563 上传时间:2023-09-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一当今世界的政治多极化趋势单元测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一当今世界的政治多极化趋势单元测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一当今世界的政治多极化趋势单元测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一当今世界的政治多极化趋势单元测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一当今世界的政治多极化趋势单元测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一当今世界的政治多极化趋势单元测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一当今世界的政治多极化趋势单元测试.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一 当今世界的政治多极化趋势 单元测试1基辛格在1993年的谈话中指出:“世界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它不是由超级大国主宰,而是由很多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美国既是超级大国,也不是超级大国”这句话表明A世界新秩序已经形成B美国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C世界政治呈现多极化趋势,美国难以独霸天下D世界很多权力中心已经成为超级大国【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说明了美国是超级大国但美国并不能主宰一切,因为事实上世界的多极化趋势逐步加强,美国难以独霸世界。故选C。材料主要说的是美国无法主宰世界事务,A项与材料不符;B项错误,当今世界新秩序尚未建立,处

2、于新旧秩序交替的过程中;D 项说法明显错误。2有人说“冷战如一场大洪水,虽然已经退去,但它席卷之处留下的伤痕犹在”。冷战结束后仍存在的“伤痕”是A德国的分裂状态 B朝鲜半岛的分裂状态C“911”事件 D北约和华约的对峙【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和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伤痕”可以理解为冷战的遗留,冷战结束后,朝鲜半岛还处于分裂状态。德国的分裂状态是冷战的产物,而1990年东西德统一,随后冷战结束,排除A;911事件是恐怖主义,排除C;北约和华约的对峙是冷战的产物,排除D。所以答案选B。3马歇尔深知苏联根本不可能接受欧洲复兴计划。他曾说,如果一开始就把苏联和东欧国家

3、排斥在计划之外,就会吓跑欧洲人,有的欧洲国家就会表现迟疑。材料不能用来说明A美国有意识地制造了欧洲的分裂 B美国将分裂欧洲的责任推卸给苏联C美国有意掩盖其从经济上控制西欧的企图 D美国有意在欧洲建立起一个军事战略同盟【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欧洲复兴计划是要通过援助西欧恢复经济,巩固西欧资本主义制度,增强西欧遏制苏联的力量,同时加强美国对西欧的控制,不能说明D项所述。所以答案选D。4苏联消息报和真理报在杜鲁门主义发表后的第三天和第四天,就分别发表社论,指出这是“帝国主义扩张政策”。这是因为杜鲁门主义A表明了美国公开与苏联对抗,标志着“冷战”正式开始 B表明了美国要发动对苏联等社会主义

4、国家的武装进攻C实质是马歇尔计划 D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最终形成【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能力。杜鲁门主义以“遏制共产主义”为核心,标志着“冷战”正式开始,因而引起苏联的极力反对。B项中的“武装进攻”与“冷战”不符,排除。杜鲁门主义的实质是遏制共产主义,排除C项。华约的成立,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最终形成,排除D项。所以答案选A。5“冷战既不是苏联决策者也不是美国决策者制造的这是因为战后的国际体系使苏联和美国决策者都感到对自己不利,他们都感到自己的国家安全受到自己所不能控制的力量的威胁。”该观点认为冷战的起源是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C雅尔塔体系的形成 D经互会的成立【答案

5、】C【解析】杜鲁门主义标志冷战的正式开始,与材料中冷战的起源不吻合,故A项错误;马歇尔计划进一步加剧了冷战,与材料所说内容无关,故B项错误;从“因为战后的国际体系使苏联和美国决策者都感到对自己不利,他们都感到自己的国家安全受到自己所不能控制的力量的威胁”可以看出其认为冷战源于雅尔塔体系的形成,故C项正确;经互会的成立是苏联针对马歇尔计划而提出来的,与冷战的起源无关,故D项错误。所以答案选C。6二战结束后,英美等国对华武器禁运。1946年7月29日马歇尔宣布停止向国民政府提供美援,同时,英国也对南京国民政府实施军火禁运,拒绝了南京国民政府购买枪炮子弹、舰炮、飞机机架等请求。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

6、 )A马歇尔计划主要是经济援助而非军事 B战后欧美社会反战运动持续高涨C中国人民反帝运动危害西方在华利益D西方经济发展迅速世界市场广阔【答案】B【解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二战是人类的一次空前的浩劫,是人类的一次空前巨大的灾难,特别是欧美作为二战的主战场,所以二战后欧美社会反战运动必然持续高涨,也就出现了材料中的所述现象,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B。71947年6月5日,马歇尔在哈佛大学发表演讲:“更认真来讲,我并不需要告诉你们,世界形势非常严重。那对所有明智的人来说都是非常明显的。”他所说的严重的形势包括( )A新的世界大战已经迫在眉睫 B欧洲资

7、本主义面临统治危机C美苏两国军事对峙已经形成 D美国的霸主地位面临着挑战【答案】B【解析】题干中所述是在1947年,这时正是二战后初期,美国确立了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故AD不合题意;C也不符合史实,马歇尔所述是指西欧正面临着严重的困难,这会使其面临失去统治的威胁,而这对于美国谋求全世界的霸权是不利的,故选B。 8下面一幅漫画旨在表现( )A西欧国家开始摆脱美国控制B欧盟与美国金融领域的竞争C美国控制西欧共同对抗苏联D欧共体经济上与美国平分秋色【答案】B【解析】图片中左侧的是美元的符号,右侧的是欧元的符号,仔细观察与分析后可以得出正确的答案为B项。欧盟成立于两极格局解体后,所以C项错误。欧

8、元产生于欧盟成立后,欧共体这个名称与题干要求不符合,所以D项错误。故答案选择B项。9英国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大力鼓动欧洲联合的国家。但在是否加入欧共体的问题上,英国人用“with”而不是“of”来形容英国与欧洲大陆的关系。产生这种矛盾心理的主导因素在于英国( )A拥有丰富的资源和最广阔的市场 B与欧洲大陆主要国家的政体相近C念念不忘其昔日显赫的大国地位D企图控制欧洲并与美国全面抗衡【答案】C【解析】英国自工业革命以来一直是欧洲甚至是世界霸主,但二战后实力下降,战后英国大力鼓动欧洲联合,但直到70年代才加入欧共体,材料中“with”和“of”的区别反映了英国对大国地位的怀念和现实的无奈。10古巴

9、导弹危机已经走过50多个春秋。危机时的美国国防部长罗伯特S麦克纳马拉曾说:“导弹危机充满了错误信息、错误判断、错误计算的例子这必定会导致这样的结论:我们必须在可能的范围内寻求回到无核的世界。”这表明古巴导弹危机( )A客观上缓解了“冷战”期间的国际紧张局势 B美苏核均势下的一次争锋 C由美国发起并以苏联妥协告终 D拉开了美苏双方“冷战”的序幕【答案】A【解析】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将世界推向了核战争的边缘。据材料信息,“我们必须在可能的范围内寻求回到无核的世界”可知古巴导弹危机使人们认识到了核战争可能带来的灾难性后果,力图避免核战争,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际紧张局势,故A项正确。古巴导弹危机

10、发生的直接原因是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故排除C;拉开冷战序幕的是杜鲁门主义,故排除D;古巴导弹危机是以苏联最终撤回导弹美国胜利而告终,说明当时战略优势是在美国方面故应排除B。故选A。11冷战期间,美国政府的一份秘密报告认为,(美国)实力上的优势,正处于最严重的危险之中冷战事实上是一场维系着世界的生死存亡的真正战争。该报告认为( )A全面“热战”不可避免B要用“热战”代替冷战C冷战实际上是一场“热战”D冷战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答案】D【解析】冷战是指美国和苏联及他们的盟友在1945年至1991年,在政治和外交上的对抗、冲突和竞争。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刚结束,在这段时期,虽然分歧和冲突严重,但对抗双

11、方都尽力避免导致世界范围的大规模战争爆发,其对抗通常通过局部代理人战争、科技和军备竞赛、外交竞争等“冷”方式进行,即“相互遏制,却又不诉诸武力”,因此称之为“冷战”, 这份报告指出了“冷战”维系着世界的生死存亡,故“冷战”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选D。AB在题干中体现不出,C项表述错误。12有学者提出:20世纪70年代的国际关系特点表现为军事上的两极、经济上的三级和政治上的五极。下列表述能体现该学者观点的是A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的趋势B日本成为了政治经济大国C中国改革开放实力显著增强D欧洲联盟一体化发展迅速【答案】A【解析】此题属于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层次,考查学生对知识概念的再认再现。根据基础知识

12、,可得出军事上两极指美苏,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经济上三级指美国、西欧和日本,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政治上的五级不一而足,有一种说法指的是美、俄、西欧、日、中,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结合“20世纪70年代”,排除B、C、D,选择A。131948年,美国在巴黎举办了“和平之车”、“美国家庭”和“我们正在建设更加美好的生活”等一系列巡展,在西欧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此举意在A配合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B缓和两极对峙的紧张局势C应对欧洲一体化的趋势 D策划建立北约组织【答案】A【解析】此题属于知识的再认再现层次。需要学生对马歇尔计划熟知基础上对题目做出判断。题干提供的关键信息是“1948年”、“ 巴黎

13、”和“西欧”,符合的选项是A。而B项指的应该是20世纪5、60年代的“戴维营会谈”后的事,所以排除;C项指的应该是北美自由贸易区,排除;D项是在1949年,不符合题意,排除。所以最后选择A。14下列关于当今世界形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存在几大力量中心 B、暂时形成一超多强局面C、形成了多极化格局D、美国是当今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两极格局结束后,现在是一超多强,多极化趋势加强,多极化现在还是一个趋势而已,C是错误的。所以答案选C。15(1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冷战时期,全球政治成为两极化的,世界被分裂成三个部分。一个是由美国领导的最富有的社

14、会集团,同一个与苏联联合和受它领导的略贫穷一些的集团展开了竞争。这是一个无所不在的意识形态的、政治的、经济的,有时是军事的竞争。许多这样的冲突发生在这两个阵营以外的由下述国家组成的第三世界里:他们常常是比较贫穷的,缺少政治稳定性的,新近独立的,宣称是不结盟的。材料二 在冷战后的世界中,人民之间最重要的区别不是意识形态的、政治的或经济的,而是文化的区别。具有文化亲缘关系的国家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相互合作。建立在具有文化共同性的国家基础之上的国际组织,如欧洲联盟,远比那些试图超越文化的国际组织成功。以上材料均选自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1)依据材料一分析冷战时期国际关系格局的主要特点。(3分)(2)依据材料二概括作者的核心观点(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走向一体化的原因。(8分)【答案】(1)主要特点:世界被分成三大部分;美苏大国主导;两极全面对抗;第三世界局部冲突不断。(任意3点3分)(2)核心观点:当今世界的冲突,主要是文明的冲突。(2分)原因:经过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使欧洲有着相似的文化认同感;近代以来战争对欧洲造成巨大破坏,迫使欧洲反思对抗的危害;冷战时期,美苏对欧洲的控制和压迫推动了欧洲联合的步伐;战后欧洲经济恢复发展,联系加强;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不同文明之间冲突加剧,同源文化更易联合。(8分)(每点2分,答对4点即可)【解析】(1)解答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