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考试归纳.docx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56353604 上传时间:2023-10-1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83.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地理考试归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自然地理考试归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自然地理考试归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自然地理考试归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自然地理考试归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然地理考试归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地理考试归纳.docx(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地球内部构造 地壳:各地厚度变化大,平均厚度24.4km。地幔:分上地幔和下地幔,为金属矿带。地核:分内地核和外地核。(1)大气圈(2)水圈水圈的主体是大洋,但湖泊、河流、沼泽、冰川、地下水、岩石矿物中的结构水都属于水圈之范畴。水圈占全球面积的91%。 主要成分是:H2O和矿物质,有机质等。(3)生物圈地球生物及其分布范围所构成的一个极特殊的圈层。1、地壳运动的作用o 地壳上部的沉积岩石圈是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四个基本地圈之一。o 地壳是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最外层,它与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地球外部圈层的联系最为密切。o 地壳运动使地球内部物质和能量参与地壳外部形态的塑造,从而奠定自然地理环境

2、的基本骨架。(1)岩石是矿物的集合体,是在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地壳物质。(2)分类按成因,岩石可以分岩浆岩(火成岩)、沉积岩(水成岩)和变质岩三大类。(3)三大类岩石在地壳中的分布情况各不相同:o 沉积岩分布在地壳表层,成厚薄不均的不连续分布;o 岩浆岩分布在地表与地下深处;o 变质岩则分布在地壳强烈变动区域或者岩浆岩周围。就地表分布面积而言,沉积岩占陆地面积的75%,岩浆岩和变质岩合占25%;就重量而言,沉积岩仅占地壳重量的5%,变质岩占6%,岩浆岩占89%(1)岩浆岩o 形成:一般岩浆岩有侵入岩和喷出岩之分。 侵入岩:是岩浆(熔融态)在断裂通道上侵过程中冷凝结晶,并定位于地壳某个部位未露出地表

3、的岩石。侵入岩是被原有岩石所封闭的三维空间的实体,包围侵入体的原有岩石称为围岩。 喷出岩:深部岩浆沿断裂裂隙通道喷出地表形成的岩石。又称火山岩。 o 构造:气孔构造杏仁构造流纹构造流线构造o 建筑上常用的侵入岩花岗岩、闪长岩、辉长岩等。花岗岩结构致密;抗压强度高,一般抗压强度为120250MPa;孔隙率小,吸水率极低;化学稳定性好;不易风化变质,耐酸性很强;耐久性很好,细粒花岗石使用年限可达5001000年之久,粗粒花岗石可达100200年。花岗岩可用于基础、挡土强、勒脚等。 o 建筑上常用的喷出岩玄武岩、辉绿岩、安山岩等。玄武岩由辉石和长石组成。为细粒或斑状结构,有时具有多孔构造(但孔隙率较

4、低)。体积密度为29003300kg/m3,抗压强度为100300MPa,脆性大、抗风化性较强。可用于基础、桥梁等石砌体。(2)沉积岩o 形成:沉积岩是在常温常压下,经风化作用,生物作用和某种火山作用形成的物质经过搬运、沉积和石化作用而形成的(地质体)岩石。常分布在地表或地表以下不太深的地方。o 特征:层理和层理构造(P104) 常见园林工程石材(沉积岩)o 石灰石:主要矿物成分为方解石。矿物颗粒和晶体结构不多见,表面平滑,呈小颗粒状。硬度不一,有些致密石灰石可以抛光。颜色有黑、灰、白、黄和褐色。石灰石含海水形成的石灰,故而得名。砂岩:由石英颗粒(沙子)形成,结构稳定,通常呈淡褐色或红色,主要

5、含硅、钙、黏土和氧化铁(3)变质岩o 形成:固态原岩(沉积岩/岩浆岩)其所处的环境与其形成时的环境发生了变化,导致矿物化学成分变化。结构构造等也随之发生变化,使岩石与环境达到新的平衡的作用,叫变质作用。岩石经变质作用后转变为变质岩。如:灰岩大理岩、页岩/泥岩板岩、砂岩/砾岩变质砂岩/砾岩、花岗岩花岗片麻岩。o 常见园林工程石材(变质岩)大理石:是重结晶的石灰岩,石灰岩在高温高压下变软,并在所含矿物质发生变化时重新结晶形成大理石。主要成分是钙和白云石,颜色很多,通常有明显的花纹,矿物颗粒很多。摩氏硬度在2.5到5之间。主要有:白云石、镁橄榄石、方解石。板石:由黏土岩、沉积页岩(有时由石英石)形成

6、的变质岩,矿物颗粒微细,薄而易碎,通常为黑、灰或绿色。蛇纹石:因其花纹似蛇皮而得名,最常见的颜色为绿色和褐色。摩氏硬度在2.5至4之间。含大量的镁,源于火成岩。重结晶作用和钻石抛光效果有时不佳。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是地壳中由不同地质作用而形成的三大岩石类型。这三类岩石在矿物组成、结构、构造等方面有本质区别。岩石的地理意义o 岩石是物质世界的重要载体,无法想象无岩石的世界是什么样子。o 岩石提供了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资源和能源(如园林工程石材)。o 不同岩石形成了不同的地貌景观。从而构造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o 岩石使人类探索地球和宇宙奥秘的窗口以及重要的研究对象。(一)褶皱岩层在构造应力

7、的作用下发生弯曲变形形成褶曲。即褶皱构造。1、基本形态o 背斜:岩层向下凸曲。地形不一定凸起。 o 向斜:岩层向下凹曲。地形不一定凹陷。二)断层(fault)岩层受外力作用或构造应力作用而发生断裂断开的现象为断裂。岩层断开发生明显的滑移,则形成断层。 1、 断层的几何要素2、 断层面:岩层断开滑移时的破裂面。3、 断层线:断层面与地层的交线。4、 断层盘:断层面两侧相互错开的岩块称为断层盘。5、 上者为上盘,下者为下盘。断距:两盘的距离为断距。2、常见类型 按上下盘运动特点分:o 正断层:上盘相对下降的断层。o 逆断层:上盘相对上升的断层。o 平移断层:沿断层走向在水平方向上发生平移的断层。

8、o 枢纽断层:扭曲旋转。 (一)火山(The volcano)火山活动是一种壮观而又令人生畏的自然现象,它对人类具有双重影响,既是地质灾害,又具有一定矿产资源。1、分类 o 活火山,休眠火山,死火山o 2、分布规律(1)全球有大约2000多座死火山,516座活火山。这些火山大体呈带状分布。主要的火山带有:o 环太平洋火山带:有319座活火山分布于环太平洋带。我国台湾菲律宾群岛,印尼诸岛直至新西兰岛等。o 阿尔卑斯喜马拉雅火山带(地中海火山带):94座活火山。o 大西洋海岭火山带:42座活火山。(2)我国境内分布有900多个火山锥,多属于死活山或休眠火山。活火山为数不多。主要分布于三个地区:o

9、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带上的东部地区:黑龙江河北广东雷川、海南;o 云南腾冲(地中海火山带);o 新疆至南昆仑山(地中海火山带)。(3)分布规律o 火山无一例外地分布于大小板块的边界上;环太平洋沟弧系统火山密集。3、 地理意义o 引起灾害和环境污染;o 释放SO2、H2S、HF、HCl、CO、CO2有害气体和固体颗粒物;o 产生“太阳伞效应”,引起全球气温变化;o 引发毁灭性灾害。形成风景名胜景点.如五大莲池,腾冲;o 带来矿产资源、形成肥沃的土壤、并提供热源。二) 地震(The earthquake)地壳发生突然性的快速震动的现象。o 震源:诱发地震的地方;震级:表示地震释放能量的大小;震中:震源

10、在地面上的投影为震中;震源深度:震源到震中的距离。1、类型(1) 根据震源深度分浅源地震:070km的深度。中源地震:70100km深度。深源地震:超过300k(2)根据成因机制分构造地震:由构造变动,特别是断裂活动产生的地震,占绝大多数。90%的地震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直接由于火山爆发引起的地震,也可能因为火山活动引起构造变动而诱发的地震。为数不多,约占总数7%;冲击地震:因山崩滑坡地下溶洞塌落等因素所引起的地震;水库地震:由于水库蓄水,放水引起的库区发生的地震。2、区域分布(1)全球地震分布带:o 环太平洋地震带:全世界80%的浅源地震,90%的中源地震和几乎全部深源地震都发生在该带上;

11、o 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即地中海地震带意希土伊阿中等国;o 大西洋中脊海岭地震带;o 大陆裂谷地震带:一些区域性断裂带或地堑构造带。如东非裂谷红海地堑等。一、 大气圈结构按气温随高度的分布特征将大气圈分为五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逃逸层。1、 全球气压带:赤道低压带、 极地高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副极地低压带 2、行星风带:地面盛行风的全球性形式,包括三个盛行风带:信风带:是可以预期在一定季节海上盛行的风系。南北纬3035之间,副热带高压和赤道低压之间气压梯度形成。西风带:南北纬3560之间,副热带高压和副极地低压之间气压梯度形成。极地东风带:自极地高压带向外辐散的气流。3、三

12、圈环流由于地球自转,空气运动地转偏向力便随发生作用。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南北半球分别形成三圈环流。(1)信风环流圈(Hadley 环流圈)o 空气在热带受热上升到空中向高纬输送,受地转偏向力作用,气流向东偏转,出现高空西风。空气在副热带纬度下沉分两支,一支流向赤道, 在低纬地区形成闭合环流,即信风环流圈。(2)中纬环流圈(Ferrel 环流圈)o 从高空到地面盛行偏西风,地面附近具有指向低纬的风速分量,上层具有指向高纬的风速分量,分别与副热带高压带下沉气流和副极地低压带上升气流相结合,构成一个环流圈。(3)极地环流圈o 副热带高压带流向极地的气流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在中纬地区形成偏西风。当到极

13、地低压带时,与由极地高压过来的偏东气流在60纬度附近相遇形成极峰。暖流空气沿极峰向极地方向上滑,形成偏西气流,最后在极地冷却下沉,补偿地面流失的空气质量,于是在纬度60附近和极地之间构成闭合环流圈,即形成极地环流圈。(二)季风环流区域大气环流1、季风:地表海陆热力差异作用造成气压场随季节的变化,以及行星风带的季节位移作用和高大地形作用所产生的一种区域、季节性气流运动,即季风环流。较大范围内盛行风向随季节改变的现象称为季风。o 一般夏季季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冬季由大陆吹向海洋;o 夏季风由暖湿热带海洋气团或赤道海洋气团构成;o 冬季风由干冷的极地大陆气团构成。2、季风的区域分布南亚和东南亚是世界最

14、著名的季风区,环流特征主要表现为:冬季:冷高压偏北风(大陆吹向海洋,气温为低温,干燥少雨)夏季:热低压偏南风(海洋吹响陆地,气温为高温,湿润多雨) (三)局地环流地方性大气环流由于局部环境如地形起伏、地表受热不均等引起的小范围气流,称局地环流。包括山谷风、海陆风、焚风等。(1)山谷风:大范围水平气压场较弱时,山区白天地面风由谷地吹向 山坡,夜间由山坡吹向谷地,形成山谷环流。(2)海陆风:滨海地区,白天风从海上吹向陆地,晚间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形成海陆环流。(3)焚风:气候受山地阻挡被迫抬升,迎风坡气流上升冷却,背风坡气流下沉,按绝热直减率增温。当空气温度达到饱和状态时,水汽凝结,气温降低,水分在

15、迎风坡降落。气流越过山谷后顺坡下滑,绝热增温,以致背风坡气温比迎风坡气温高,从而形成干热的风,即焚风。大气中引起天气变化的各种尺度的运动系统,称天气系统。多指气团、锋面、气旋、反气旋、台风、龙卷风等。1、气团及分类气团是广大区域内水平方向上温度、湿度、铅直稳定度等物理属性较均匀的大块空气团。水平范围是数百千米到数千千米。垂直范围由数千米可连续到对流层顶部。单一气团控制一般天气较好。分类按热力学性质可分为:冷气团、热气团。 2、锋及其分类o 锋:温度或密度差异很大的两个气团相遇形成的狭窄过渡区域称为锋。范围比气团小。锋面两侧空气温度、湿度、气压、风、云等气象要素有明显差异。锋面坡度越大,天气变化越剧烈。o 分类依据移动过程中冷暖气团替代情况分为:冷锋、暖锋、准静止锋。3 、气旋与反气旋(1)气旋o 气旋是由锋面上或不同密度空气分界面上发生波动形成的,占有三度空间、中心气压比四周低的水平空气旋涡。气流由四周向中心旋转。o 北半球气旋空气按逆时针方自外围向中心运动,形成强大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