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会议速记的技巧.docx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56353211 上传时间:2023-02-17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7.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会议速记的技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23年会议速记的技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23年会议速记的技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3年会议速记的技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会议速记的技巧.docx(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会议速记的技巧 在速记领域中,特别是在速记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只要我们稍加留意,就会发现值得我们注意的现象和规律:在学习速记的过程中,但凡按照教材上所讲的道理,在钻研弄懂速记原理和符号书写规那么及方法的根底上,勤写苦练符号,持之以恒坚持到底的,在较短的时间这些人便掌握了速记;而那些只看看教材,不练符号,或者练得太少,不注重根本功的训练,怕麻烦,只对速记的技巧感兴趣,热心于寻求捷径,想侥幸取胜的,这种为技巧而技巧的形式主义做法,结果使他们走了弯路。学了很长的时间、速记符号、速记技巧对他们来说仍然是陌生的。因此,为了认识速记规律,正确掌握速记的学习方法,有必要对速记的技巧进行一些分析。 所谓技巧,几

2、指一门技术的灵巧性。任何一门技术都有它的灵活性和巧妙性。速记是一门技术,当然也有它的技巧,而且速记是一门技巧性较强的技术。速记的技巧在于它具有速记符号的高度灵敏性,在不同场合记录的自由和随机应变的特征。 任何技巧的获得,都离不开丰富的知识积累,正确的学习规那么和练习方法。学习速记就是这样。首先得具备一定的语文水平,掌握正确的学习规那么和练习方法,而练习在学习速记中显得尤其重要。我们知道,速记是使用一种简便易写的符号,适应语言规律的省略、缩写方法,快速而准备地记录语言的实用技术,它作为解决书写速度慢的一种有效手段,必须使符号的书写速度与语言的速度相适应。要做到这一点,唯一的条件就是掌握大量的略写

3、符号,熟练地运用符号的自身特点,也说明了学习速记必须靠大量反复的练习的必要性。由于速记符号的特点是以曲直、长短、大小及书写位置的不同来区别读音或词义的差异的,它们的形体差异很小,刚接融速记的人一时就很难识别和区分。因此,记熟写准符号是每个学习速记者开初必练的根本功。有人学习速记喜欢探听秘诀。我们可以用速记专家唐亚伟的话来答复:速记学习有三个秘诀:练习、练习再练习。可见速记技巧的掌握,必须下苦功练习。但凡掌握了速记的人,没有哪一个不是经过成千上万遍的不厌其烦的练习而成。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是对学速记的深刻反映。所以对于那些没有掌握速记技巧的人,我们有理由发问:你练了有多少遍。没有练哪来的熟。没有

4、熟哪来的巧。连符号都不熟悉,要想掌握速记的技巧,这是不可想象的,由此,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速记的技巧是从练习符号而来。这正如绘画的技巧是从练习素描,雕塑的技巧是从练习造型而来的一样。 速记符号的练习,贯穿整个速记学习和运用的始终,学,不等于能用。要提高自己的书写速度,使之与语言的速度相适应,必须着眼于熟练和稳固已学的根本符号和略写方法,进行大量的实践。如果说熟悉根本符号是根本功,娴熟地运用缩略方法是技巧,那么掌握这种记录的技巧,往往要付出高出速记根本功无数倍的劳动代价。必须具有惊人的毅力,吃苦耐劳的攻关精神。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在锻炼实践速记的过程中,要扩大练习内容和练习量,练习

5、得愈多愈好。在速记界,任何一个学者,包括我们的速记专家,都从来不会感到自己的实践练习过多,因此他们懂得速记技能的高超,技艺的精湛,技巧的灵敏,无不取之于速记实践的锻炼。他们使生活速记化,速记生活化。即在生活中碰到的所有名词术语,都用心译成速符,使速符运用在生活中,从而扩大速记的应用面,做到运用自如,得心应手,左右逢源,这就形成了速记的技巧。 以上简略地谈了速记的技巧及其获得的途径。最后我们来谈谈娴熟地掌握和运用速记技巧的标志。首先必然是心灵手巧即反映敏捷、符号能到达直接反响。书写速度要快,能追踪记录语言。速记的技巧在于它的灵活性和巧妙性,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做到随机应变。再一个就是书写的符号要准确、自然、流畅。正如金礼林所说,要体现符号的美。?新星?的作者、青年作家柯云路在长篇小说?夜与昼?中,称赞一位女秘书:她的速记和打字都利索、漂亮。我认为这是对速记的形象概括。利索当然包含了速度之快和自由、灵敏;漂亮当然是符号的美观。同时,也是对速记技巧的赞叹。让我们每个速记工作者的速记都利索、漂亮,我们锻炼速记技巧的奋斗目标就是使速记利索、漂亮。 第1页 共1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租房合同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