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初中二年级第七章第一节教学分析教学建议.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56344864 上传时间:2023-01-1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初中二年级第七章第一节教学分析教学建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地理初中二年级第七章第一节教学分析教学建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地理初中二年级第七章第一节教学分析教学建议.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地理初中二年级第七章第一节教学分析教学建议.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地理初中二年级第七章第一节教学分析教学建议.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初中二年级第七章第一节教学分析教学建议.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 教学建议 【课时安排】建议本节课安排2课时。【新课导入】一般来说,教学导入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和积极参与。本节课导入可以有多种方式。例如,让学生说出他们对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所见所闻。在学生对所学知识具有初步经验和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掌握关于该地理区域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方面的地理特征、地理规律和地理原理等理性知识。教师还可以利用设问法,直接问:“你们知道目前我国经济最发达的省内区域有哪些吗?”预想在学生的发言中会提到苏南、珠江三角洲等地区。然后,教师继续设疑:“那么为什么广东的珠江三角洲地区会成为我

2、国最发达地区之一呢?”对于这个问题,教师仍然可以采取让学生优先发表见解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利用已有的感性知识和经验尝试着解答,在学生解答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继续深入分析,完成理性知识的学习过程。教师也可以直接出示地图,引导学生通过读图分析,从图中获得答案。教师还可以播放一段有关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录像,为学生提供关于该地区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感性材料,然后再利用地图引导学生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总之,从学生的感性认识出发,进行新课导入,特别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心理,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并达成学习目标。【对外开放的前沿】“对外开放的前沿”这个结论,是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空

3、间特征的描述;让学生理解这样一个空间结论,必须借助于地图的学习。因为只有地图才能向学生呈现区域的整体范围,区域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与周边地区的相对位置关系。为此,学习这部分内容离不开对地图信息的获取和分析。在利用地图作为主要认知材料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思路。例如教师可引导学生在地图上描画出北回归线,并利用已学知识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属于地球上哪个热量带和我国的哪个温度带。然后再出示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和干湿地区分布图,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的降水条件和干湿状况,进而得出这里的气候优越、农业基础好、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等环境特点。从本节课教学要求和教科书内容来看

4、,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地图重点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与周边地区,以及隔海相望国家的相对位置关系。因为与周边地区的位置关系是珠江三角洲地区成为“对外开放前沿”的根本条件。正由于具有这样的位置条件,历史上才会有大量的移民从这里流向“南洋”,广东和福建才能成为华侨的主要故乡,而今日的华侨故乡又能获得境外资金、技术、管理、市场等现代经济发展条件。建议教师先让学生阅读教科书中“珠江三角洲地区吸引的外资占全国的比例”图,让学生自己得出珠江三角洲地区利用外资的数量大、增长快,约占全国的30,在全国居首要地位等特点。然后再利用地图,启发学生从珠江三角洲地区所处的地理位置的角度,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

5、利用好“全国著名的侨乡”这段阅读材料,要让学生阅读,要引导学生认识华侨对我国沿海地区经济建设和发展的贡献,认识国家优先在广东和福建两省设立经济特区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对爱国华侨的敬佩之情和身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一员的自豪感。在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教师还要收集并利用有关资料,尽可能选用生动的教学媒体,向学生介绍国家为经济特区制订的一些优惠政策,使学生了解国家对珠江三角洲这个祖国的“南大门”采取对外开放、优先发展的战略,以及促使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带动其他地区发展的思路是正确的,效果是明显的,使学生认识国家政策因素对区域发展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情感。【外向型经济】外向型经济对于学生

6、来说,是一个新概念,了解这个概念的内涵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建议教师为学生提供这方面的案例或资料,也可以利用教科书中的插图及其说明文字,让学生阅读并归纳、概括出外向型经济的主要特点。教师要适当补充资料,使学生对外向型经济的特点有更全面和辩证的了解。使学生懂得各地的外向型经济既有共同之处,又有个性特征。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特点是:从初期以合资、独资的企业为主,发展到在海外建厂;从引进资金、技术、设备、管理方法为主,到吸收、消化、创新、发展自己的企业和产品,并以形成国际市场为导向,以出口创汇为目标;同时带动当地乡镇企业的发展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通过让学生阅读教科书中“珠江三角洲

7、外资的主要来源地”一图,让学生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最有利的条件是临近港、澳、台,所以才能优先获得港、澳、台的资金支持。对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珠江三角洲地区外向型工业的另外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以轻工业产品的加工装配为主。例如,广东流传着反映珠江三角洲地区轻工业起步时的顺口溜:三水一瓶水(健力宝饮料),顺德一把扇(各种名牌电风扇),鹤山一条毯(拉舍尔毛毯)。就是这三种轻工业产品使这些地区名声大震,也大大加快了当地人致富的步伐。教师还要启发学生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产品主要投放东南亚、欧洲、非洲、大洋洲等国际市场的贸易渠道是如何形成的?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珠江

8、三角洲发展外向型经济与临近香港和澳门的优越条件是分不开的,使学生理解港澳与珠江三角洲形成“前店后厂”的地域分工与合作模式的基本原因。接下来教师再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在这种“前店后厂”的地域分工与合作模式中,港澳和祖国内地各扮演什么角色?各有什么优势?使学生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条件和特征有更深入的了解。【城镇的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镇发展是该地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所以,教学设计要紧紧围绕着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发展与社会经济的关系,以及与城镇发展的关系来展开。同时还要结合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地理解工业发展与城镇化发展的内在联系。建议教师出示两类景观图片或放

9、映有关录像,让学生观察珠江三角洲地区在改革开放前后的巨大变化,其中最显著的是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前者农田广阔(以农业用地为主),而后者城镇密集。然后,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形成这种巨大变化需要哪些条件?或针对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问学生,这些城镇中的建筑都是用来干什么的?从对建筑功能的了解,引导学生理解工业的发展对服务业的带动作用,以及对城镇化发展的内在影响。教师可以让学生采取小组讨论的方式完成这个问题的探究过程。教师还可以采用反映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前后的人口数量变化图表或数字,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这里的人口增加比较快?由人口的变化,也能分析得出珠江三角洲地区外向型经济繁荣,产业结构调整是农业

10、用地转化为城镇和工交用地,吸引外来民工,并促进农业劳动力转化为非农业劳动力的主要原因。接下来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分析,大量的农业用地变成工业、商业、居住和交通用地,会对环境及人类产生哪些不利影响?使学生认识到城镇化发展过快有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对学生进行人地协调发展的观念教育。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从普通工人、工厂的厂长、某城市(如深圳、三水等)的市长和广东省的省长等几种不同的社会角色来谈对珠江三角洲地区未来经济和城镇发展的设想和建议,一方面作为对学生知识、能力、价值观发展情况和效果的反馈,另一方面也培养学生对所学所得的运用能力,并为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发展营造一种有利的氛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