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课题研究为学科引领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56340677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课题研究为学科引领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以课题研究为学科引领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以课题研究为学科引领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以课题研究为学科引领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以课题研究为学科引领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以课题研究为学科引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课题研究为学科引领(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以课题研究为学科引领、以公开教学为研究平台 内容提要校本教研的根本在于建立符合学校自身特点的教研发展模式,使教师能始终处于不断学习提升的良好环境中,从而到达服务学校教育教学的根本目的。公开教学制度为教学研究提供了充分的条件,课题研究的学术层次又为日常教研工作指明了努力方向。关键词 教研模式 公开教学研究平台 课题研究学科引领正文校本教研的根本在于建立符合学校自身特点的教研发展模式,使教师能始终处于不断学习提升的良好环境中,从而到达服务学校教育教学的根本目的。因此,建立校本教研模式的关键,就在于将校内原有教研模式中最利于教师良性、循环发展的各种因素提炼出来,结合新的教育教学发展要求,使之成为活的

2、机制,不断适应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回顾我校近五年来的教研实践,这种有益的模式因素被归纳成两点:“以课题研究为学科引领、以公开教学为研究平台。”课题研究与公开教学两者之间,完全是一种互为共生的关系。课题研究为日常教学注入学术意味,使教师成为有自主意识的教科研主体,同时,公开教学制度又为课题研究在教学实践中的进展或成效提供展示舞台,为教学研究提供极好的批评研讨平台。而且,还为课题研究进一步深入开展提供实践检验的良机。因此,“以课题研究为学科引领、以公开教学为研究平台”的教研模式需要特定的教研制度作支撑。需要什么样的机制来作前提和保证呢?!一、 制订学校名师工程发展战略学校的最终发展从本质上说首先是

3、教师的发展,然后是学生的发展,其中教师的专业发展是第一位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是做好课题研究工作的根本保证,因此,突出教师的个人专业成长和发展,是学校人文化管理的根本体现。针对教师队伍建设,学校制订“名师工程”发展战略。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1、当年新分配的大学生和刚调入的新教师(无论教龄多长),必须接受新教师校本培训会培训,培训内容为优秀班主任德育经验介绍、骨干教师教研教学经验介绍、学校主要智能部门主任管理规定介绍等,使他们最短时间了解我校的教育教学传统和发展历程,尽快适应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2、教龄在5年内的教师,必须接受校级骨干教师、教研组长的“师带徒”指导工作。教龄在5年内的年轻教师

4、,需要经过一个阶段的基本适应,基本掌握教育教学实践技能,领悟教育教学与理论之间的差距和联系。骨干教师有能力和义务去帮助他们,尽快成长起来。教研组长、备课组长有义务和责任与他们结对,担负起引导作用。2、教龄在6年10年的中青年教师,需要接受更高层次的校本培训,需要市级骨干教师的专业指导。完成相应的教育教学研究任务,努力提高专业修养。3、教龄在11年15年的中年教师,应该尽可能参加市导师团学习,接受市级教学专家的专业指导和拔高。同时,学校积极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策略,一方面邀请教育教学专家和一线知名度高的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来校为教师传经送宝,开办学术讲座;一方面带领相关教师赴教育教学工作相对

5、发展较快的上海、江苏、浙江、山东等地学习听课等,帮助他们开阔眼界,提高认识,并鼓励他们积极承担相应的教科研任务,朝树立个人的教育教学风格的方向迈进。4、16年教龄以上的教学骨干,应该基本确立或者确立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注意发挥自己在本学科组中的领头作用,注意团结本组教师进行专业领域的深入研究,积极参与市级学科组教科研活动,注重自身的品牌建设。学校结合校级骨干教师的评审、市级骨干教师的评审、市学科带头人的评审和省特级教师的申报,和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和课题组长的聘任工作,以及教科研年度奖励工作等,对各层次教师的专业发展进行评估和引导,为名师成长积极创造条件。二、 突出重点课题研究的地位和引领意义学

6、校各学科组的建设,关键在于学科骨干教师的培养。骨干教师成长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参与或主持各级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工作。事实也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在我校现有的1名特级教师、2名市级学科带头人、20名市级骨干教师的名师队伍中,几乎无一例外都有主持或参与重要教科研课题的经历,在他们自己所在的学科组中,已经在全市具有较高知名度。所以,学校突出强调重点课题研究的学术地位,给予课题研究高度的评价和密切的关注,就是要引导各学科骨干教师或者条件比较成熟的教师积极投身到课题研究工作当中来。学校定期召开的教科研表彰大会和制定的教科研奖励制度对于教科研的倾斜扶持和关注,为推动此项工作稳步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于重点教研

7、课题(省市级以上或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产生重大积极影响的)除了奖励、表彰、扶持之外,还特别注重它们的辐射、引领作用。这是由于以各个学科市级骨干教师或教研组长为代表的课题研究主持人,能够结合日常教学开展的教科研课题研究工作,比较注意科研的实效性。这些课题主持人自身具有一定的学术魅力和感召力,能够带动本学科组向前发展。教科处主任与这些课题组长保持密切联系,高度关注他们的研究进展和研究过程的监控,并从制度上(考评和表彰向一线教师倾斜)积极关注他们的教育教学工作的综合成长和评价。高度重视课题的结题工作。在最后阶段,召集课题组全体会议,不仅使课题组所有成员对整个研究进行集中回顾和反思,准确把握课题研究的全

8、部内涵和意义,通过结题会议将整个研究的成果完整消化,提升每个研究者自我的教育教学理论素养;而且,还召集其他课题组长、教研组长参与结题鉴定会议,旁听结题课题的研究起因、理论根源、研究方法、研究过程以及研究得失等,旁听鉴定组专家们的指导性意见等。另外,还组织部分课题组长和主要研究人员面向全校教师作研究报告和介绍,从而达到重点课题的多方面积极影响作用。三、 健全教研组长、备课组长、课题组长的管理监督制度课题研究的日常化必然意味着教研组、备课组的常规教研活动必须要落到实处,这当然需要必要的制度监督,保障常规教研活动的正常开展。学校在抓常规教学工作时,把握住最基本的教研单位备课组或课题组,应该制订相应管

9、理制度。这其中集体备课制度最为重要。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在学期初参加学校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工作会议之后,应根据学校教科处、教务处提出的教育教学学期计划和目标,制订本教研组、备课组学期教研计划,并将全学期教材提前备课任务分解到备课组每个人。学期教学当中,担任主要备课任务的教师必须向备课组提交个人的备课方案,并主讲备课思路和课程要点、教学方法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全组教师集体讨论、分析该主讲稿,最后确定该单元内容的备课方案;再根据教师所教授班级学生的差异进行必要的调整,形成每个教师个人风格的教案。学期期中和期末由备课组长上交全组备课稿,备课组教研活动记录本、本组教师教学业务档案材料以及教研工作总结等材

10、料,教研组长上交教研组相应教研材料,参加学校教研工作学期期末考评。具体管理方案有教研组长常规教研工作考核制度和备课组长常规教研工作考核制度。对于课题组长的管理,从课题研究阶段管理入手。强调课题研究过程材料的整理和总结,每学期必须提交课题阶段研究材料集和课题研究阶段报告。四、 注重校本培训,全面开展案例研究工作,普及教科研基本知识和研究方法案例研究是实证调查的一种独特方式。它的立足点是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随时会遇到的各种“问题”。当教师意识到自己的教学中出现了某种问题,想方设法在教学实践中解决问题,而且不断反思采取措施后的效果时,教师实际上已经踏上了“问题-分析-实践-反思-再实践”的案例研

11、究之路。虽然案例研究不是都可以转化为课题研究,但是,我们很清楚,当教师对某个有意义的问题持续关注(追踪问题),并且尽可能严密分析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思路,并细心地在教学实践中反复实施,通过对结果的反思后再实践,并且通过一定的教学群体齐心协力的努力时,案例研究就已经上升为课题研究层次了。因此,案例研究是实际解决教育教学细微问题的重要的科学方式,更是提升教师教科研能力和意识的重要途径。多数学校往往会存在这种现象:少数骨干教师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已经主动开展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工作,到2000年前后,已经有数个学科教科研意识较强的教师通过课题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积极成果,并取得了较大影响。但是,多数教师还是

12、基本处于等待观望阶段。他们迟迟不动的原因有很多,但主要原因还是对于课题研究的高深莫测的畏惧感。尽管各学科早期教科研先行者已经在带动他们或多或少地接触和感知课题研究的实质,但由于多数教师还存在着“课题研究与自己的教学实践关系不大” 的思想,在课题研究中还基本处于被动、强迫地位,时时感觉力不从心的压力。因此,我们认为,普及教科研知识的宣传工作一定不能仅仅局限于口头发动,还要结合教学实践才能将工作真正落到实处,真正推进学校教科研工作向前发展。大规模推行、开展案例研究活动是必要的措施和步骤。具体步骤可以这样安排:1、高度重视先期课题研究者在各备课组、课题组示范作用。我们将早期自发的课题研究者称为教科研

13、先行者,由于先行者们的辛勤、扎实的努力工作,以及他们立足教学第一线的特点,他们在广大教师当中,具有较高的影响力。充分利用这种资源优势,发挥先行者的身传言教的领军作用,可以从技术、心理等多方面带动广大教师参与研究。2、学校开展以案例研究、课题研究研讨为重要方式的校本教师培训工作。学校存在的最佳形式是学习型组织。教师是一种专业技术人员,而世界上没有哪一种专业技术不随着时代的前进而不断进步,这就必然要求作为专业技术人员的教师必须具备最重要的一种素质:勇于学习。教师思想意识中必须时刻清醒,世界不断发展,教育教学技术和要求也在发展和提高,不注重学习只意味着被淘汰,不注重学习品质的不断提高还是意味着被淘汰

14、。因此,学校组织校本培训就是将所有教师(技术人员)纳入不断学习的良性循环当中。校本培训需要符合实际需要的培训内容。它既是教师迫切需要学习和掌握的,同时又是便于学校组织学习、能够充分发挥现有资源优势的内容。开展案例研究研讨活动正符合这样的要求。它既能充分发挥教科研先行者的指导作用,使课题研究不仅仅满足于一些学科专业教学的成果,还最大限度地发挥先行者的经验和理论优势,使广大教师获得学科专业指导,并因为先行者们的成功而对自身投入的研究充满信心。案例研究具有教学研究的袖珍特性。所有教师都可以独立进行,具有极佳的可操作性,便于降低教师对课题研究的畏惧心理,是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捷径,能够为普及教科研常识性

15、知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显著效果是,教师不再抱怨课题研究是一种强加到自身的负担,也不再感觉课题是无法触摸的空中楼阁。多数希望有所作为的教师开始对案例研究倍感兴趣,并且开始着手行动,教师通过案例研究撰写的教研论文数量比以往明显增多,课题研究的氛围得到明显改观,研究力度较以往加大,研究质量得到提高,课题研究的参与面进一步扩大。五、 建立公开教学研究制度公开教学研究制度是教研模式中另一项核心内容。校本教研强调研究的主题来自学校、来自教学现场,强调为学生成长、教师专业提高及学校发展服务。有价值的教学研究,离不开沸腾的学校教学实践活动。公开教学研究活动既是教研活动的形式,也是课题研究和案例研究的验证、推广的载体,是学科和跨学科研究的重要途径。公开教学研究制度化是这一教研平台得以存在并发挥作用的保证。1、每学期当中,各教研组中要举行公开教学研讨活动,教研主题可以根据学校教科处学期工作目标和计划确定,也可以根据本学科的教学进度涉及的主题自定。如教龄5年以下的青年教师成长评价课、10年教龄上下的中青年教师汇报课、骨干教师的示范课、师带徒教师双方的师徒学习课、课题研究阶段成果展示课、或者其他类型的评教课等。2、每学年举办一次全校规模的公开教学研究周活动,面向全市教育界同行、学生家长、教育局领导或其他教研专家开放。要求各个教研组根据学校确定的教研主题选拔12名开课教师。由于公开周年年举办,因此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