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期末测试卷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56340532 上传时间:2023-06-1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74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期末测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八年级物理期末测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八年级物理期末测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物理期末测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期末测试卷(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尼特右旗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度八年级物理期末测试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 正确)1.陈旭家新买了型号为20cm的台州产“苏泊尔”压力锅(俗称高压锅)。妈妈说,家用压力 锅有18cm、20cm和22cm等型号。“型号20cm”指( ) A.锅身的直径是20cm B.锅身的周长是20cm C.锅身的截面积是20cm D.锅的容积是20cm2.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手按电子琴的不同键位所发声音不同,主要是声音的频率不同 B.人离声源越远听到的声音就越小,这是因为响度变小

2、的原因 C.只要两声源发出声音的音调和响度相同,我们就无法分辨它们 D.钢琴和二胡发出的声音不同,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3. 夏天用湿毛巾包在牛奶瓶外围,希望牛奶不至于很快升温而变质,从物理角度讲( ) A.这是毫无意义的,因为湿毛巾和牛奶的湿度相同,对牛奶温度变化毫无影响 B.由于湿毛巾把牛奶包住反而使牛奶散热困难,加速了牛奶的变质 C.由于毛巾是湿的,毛巾中的水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蒸发,蒸发时吸热,故可使牛奶的温度下 降,牛奶不至于很快变质 D.这种做法不只为了降温保质,而是为了防止细菌污染4. 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阳光下,微风吹拂的河面,波光粼粼,这里含有光的反射现象

3、B.汽车在夜间行驶时,应打开驾驶室里的电灯 C.彩色电视机屏幕上的丰富色彩是由红、黄、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D.在暗室里,为了能从镜子中看清自己的脸部,应把手电筒正对着镜子照射5. 从平面镜中看到一只挂钟的指针位置如图所示,该钟的实际时间是( ) A.7时25分 B.6时35分 C.5时25分 D.4时35分6. 光从一种透明物质进入另一种透明物质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光的传播方向一定发生改变 B.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改变而改变 C.当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D.当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7.下列情景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A.铅笔好像断了 B.

4、水中倒影 C.小孔成像 D.小红照镜子整理着装8.同学们在学习光现象过程中有许多说法,我们从中选出四种:光年是一个非常大的时间单位;“坐井观天,所见甚小”隐含了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平静湖面上的“倒影”,说明平面镜成“与物等大正立的像”的规律不成立;透过书桌上的玻璃板看玻璃板下面的字,看到的是字的虚像。对这些说法正误的判断,都正确的是( ) A.都正确 B. 正确,错误 C.正确,错误 D. 正确,错误9.“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如夏天乘凉的“树影”;民间皮影戏的“皮影”;岸边景色在水中形成的“倒影”;春游时的“摄影”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树影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B.皮影

5、利用了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C.倒影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D.摄影时用的照相机是根据凹透镜成像的原理制成的10.五一黄金周,小明来到青山环抱、绿树簇拥的碧流河水库,站在拦河坝上,俯视清澈平静的水面,看到“鸟儿在水中飞翔,鱼儿在白云中穿游,青山倒立在水中。”小明看到的景物中,不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鸟儿 B.鱼儿 C.白云 D.青山11.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华均在操场上沿直线进行跑步训练。在某次训练中,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 两人都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C. 前2s内,小明跑得较快D. 全程中,两人跑步的平均速度相同 12.把

6、高3cm的发光棒立于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前,在凸透镜后的光屏上成了7cm高的像,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可能是( )A. 9.5cm B. 15cm C. 20cm D. 25.5cm13.文昌中学对学生进行“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法制教育时放映幻灯片,发现屏幕上的像小了点,应该怎样调节( )A.放映机离屏幕远一些,胶片离镜头远一些B.放映机离屏幕远一些,胶片离镜头近一些C.放映机离屏幕近一些,胶片离镜头远一些D.放映机离屏幕近一些,胶片离镜头近一些14.班里组织春游,一位同学拿着相机为另一位同学拍照时,由于疏忽,镜头盖恰好遮挡了相机镜头的一半,纳闷这张照片洗出来后( )A.照片上没有景物 B.照

7、片上的景物只有一半 C.照片上的景物半明半暗 D.照片的全部景物都比正常拍摄的暗些15.分别由不同物质a、b、c组成的三个实心体,它们的体积和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物质的密度最大 B. b物质的密度是1.0 C.c物质的密度是a的两倍 D. b、c的密度与它们的质量、体积有关三作图题(第16题2分,第17题3分,共5分)16. 根据光线通过透镜折射后的方向,在图中方框内画出适当的光学元件。17. 如图所示F1F2为凸透镜焦点。CF2是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AB为一过焦点且与主光轴垂直 的平面镜,请画出CF2进入凸透镜前的入射光线和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光线。 三

8、 实验探究题(第18、21题每小题6分,第19题4分,第20题10分,第22题8分,第23题7分,共41 分)18.如图是冰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从图像中可以看出:冰从-20升温到0用了_秒;从0冰变成0水用了_分;从0冰变成100的水用了_分;水的沸点是_,沸腾持续了_分,如何缩短加热水的时间_(一条即可)。19.住在非洲沙漠的居民,由于没有电,夏天无法用电冰箱保鲜食物,当地人发明了一种简易“沙漠冰箱”,如图所示。它由内罐和外罐组成,两罐之间填满潮湿的沙子,使用时将食物放在内罐,罐口盖上湿布,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并经常向内罐和外罐之间的沙子上洒些水,这样对内罐中的食物可以起到一定的保

9、鲜作用。 根据上面文字,请回答: (1)将它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目的是_。 (2)经常向两罐之间的沙子上洒些水,目的是_ _。20. 小明在家中照镜子时,发现镜中的他“远小近大”,于是他猜想: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 大小是否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有关?(1) 为了验证猜想,他选用_(填“平面镜”或“薄玻璃板”)其好处是_, 还有两只_的蜡烛及刻度尺来完成实验。(2) 实验中他把蜡烛分别放在镜前的_位置,发现镜后的像与镜前的蜡烛总是 _的。(3) 请你根据小明的实验结果对下面的问题作出明确的判断:1.小明在镜前逐渐远离平面镜时,他在镜中的像的大小( ) A.变小 B.变大 C.不变 D.无法判断

10、2. 平面镜中“花”的大小取决于( ) A.花本身的大小 B.平面镜的大小 C.花到平面镜的距离 D.平面镜放置的高低(4) 由此,小明的正确结论是: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_。21. 小雪小组在“探究凸透镜成像大小与焦距的关系”实验中,对课本的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 如图所示。 (1)他们不用蜡烛,而用由几个发光二极管做成的“F”字样的发光体进行实验,你认为其 好处是_。(写出一点即可) (2)他们用三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进行实验,数据记录如上表,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在物距 一定时,凸透镜的焦距越大,所成实像的像距_;根据你所学凸透镜成像规律分析,此时所成像的大小_。(两空均

11、填“越大”、“越小”或“不变”)22. 小贝想用天平和量筒测某种药液的密度,在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发现指针静止在分度盘上如图甲所示的位置,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填“左”或“右”)移动。调好天平后,她称得药液和药液瓶的总质量是60g,然后将药液倒一部分在量筒中,如图乙所示,由此可知量筒中药液的质量是_g,量筒中的药液的体积是_cm,这种药液的密度是_kg/m。23. 同学们想测量开水瓶软木塞的密度,于是切下一块干软木,进行了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调整天平横梁平衡;用天平测出软木块的质量m,示数如图17甲;在量筒中装入适量的水,如图17乙;读出水的体积V1;用细线系住软木块和铁块,将铁块浸没在水中

12、,如图17丙,读出水和铁块的总体积V2;将软木块和铁块同时浸没在水中,如图17丁,读出水、铁块和软木块的总体积V3;请回答以下问题:(1)在步骤中,发现天平指针偏向分度盘中央刻度线左侧,则应向_(选填 “左”或“右”)调节平衡螺母。(2)请根据上述实验步骤,将下面表格内容填写完整。(3)小红同学发现在上述步骤中,有一步骤是多余的,这一步骤是_(填序号)。(4)同学们经过评估交流后,发现干软木具有吸水性,则所测密度应_(选填“大 于”或“小于”)软木的实际密度。四 计算题(每小问3分,共三问,共9分)23. 实验室中有一种瓶子专用于测定液体密度,这种瓶子叫密度瓶。若瓶子的质量是10g,装满水后,水和瓶子的质量是20g。装满油后,油和瓶子的质量是18g,求这种油的密度?求瓶子的体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