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修改口诀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56334347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宪法修改口诀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宪法修改口诀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宪法修改口诀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宪法修改口诀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宪法修改口诀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宪法修改口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宪法修改口诀(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怀念 88: 口诀:私经是补充,土地使用权转让。详细解释如下: k p6 5 % t& x! s0 B(1)增加规定“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私营经济是社会主 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国家保护私营经济的合法权利和利益,对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 管理。”(2)删去不得出租土地的规定,增加规定“土地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2、难忘 93: 口诀:县人大3 改 5,选了个正处长。他为了建设有特色的社会主义,坚持改革,确定 市场经济、家庭联产,促进政协长存发展。详细解释如下:(1)明确把“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改革 开放”写进宪

2、法。; b# j8 Y+ e1 0 t% d4 r; a(2)增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 I% k. x. P-(3)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基本形式确定下来。 (4)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定为国家的基本经济体制。$ w# g; E! g$ F v/ q9 M (5)把县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任期由3 年改为 5 年。3、相约 99: 口诀:邓论法治长处多:公有为主共发展,劳分为主相并存。5 D& a- g; c. a2 h7 Q 农村双层经营妙,引监诗(私)经最重要。 发展市场经济治安好,危害国安犯罪少。& a* ?; p: j4 + e9

3、 N7 T8 n 详细解释如下:7 Z$ e% g6 T6 m5 U3 b7 j (1)明确把“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 路”、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写进宪法。4 W& l- ( L, O! u1 o3 Q (2)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1 R& P/ G7 Y& 6(3)规定“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 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4)规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

4、n4(5)将国家对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的基本政策合并修改为“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 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保护个体经济、 私营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国家对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6)将镇压“反革命活动”修改为镇压“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活动”。9 |# M0 A: H4 4 l4、梦回 04:$ o$ j9 x3 % $ h/ S H4 _ 口诀:我们都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三个代表下,有人权、买社保、唱国歌。 鼓励支持引诗(私)经。合法财产受保护,征收要给钱,土地也一样 ! T* U- L0 s9 n8 k# j3 w4紧急状

5、态靠边站,特区军队民族的代表不能少。最后别忘了乡3 改 5。, R0 H! n: X- v& W V6 详细解释如下:( u! e, K ; n p4 j R 6 D, : g(1)在宪法序言中增加“三个代表”的指导思想。2)在宪法序言关于爱国统一战线组成结构的表述中增加“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3)将国家的土地征用制度修改为: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4) 将国家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修改为: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 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并对非公有制经济 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3(5) 将

6、国家对公民私人财产的政策修改为:“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 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 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6) 增加规定:国家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7) 增加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8) 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产生方式修改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由省、自治区、 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和军队选出的代表组成。各少数民族都应当有适当名额的代表。(9) 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国务院对戒严的决定权修改为对紧急状态的决 定权,相应地,国家主席对戒严的宣布权也改为对紧急状态的宣布权

7、。(10) 将乡镇人民代表大会的任期由3 年改为5 年。(11) 在宪法中增加关于国歌的规定。法治依法合理配置权力与权利的社会状态基 本法治 理念法治的理性化观念引导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理性化观念体系概 念社会 主义 法治 理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指导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思想观念体系,它反 映了社会主义法治的性质、功能、价值取向和实现途径,是社会主义法治体 系的精髓和灵魂,是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的指导思想。社会 主义法治理念由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 方面的主要内容构成。政治性特人民性征科学性开放性第二节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渊源和实践基础理 论

8、马、恩、列的马、恩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方法论,人民主权思想、法的本质和 功能的思想、法律权威的思想等,构成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 基础和源头。渊 源法治思想列宁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法治思想,解决了社会主义法 治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列宁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的探索和论述 不仅构成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基础,而且标志着社会主义法治实践的开端。中国特色的 社会主义法 治思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中 的法治思想中国传统法 治思想和外 国法治思想中国传统法律思想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要来源,外国法治思想 也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实践 基础社会主义

9、法治理念的提出,是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实践的基础上,借鉴其他国 家法治实践经验教训,经过几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不断凝练,逐步形成的指导社 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理论成果。第三节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属性:三个至上上”的提 出上”的重 大意义“三个至 上”的精 神实质“三个至 上”的内.F .、丁一 -X*在关系2007年12月26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上第一次正式提出了 “三个至上”的重要观点。1在法律思想史上第一次划清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资本主义法治理念的原 则界线,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指明了政治方向、明确了历史使命、提供了 科学方法、奠定了思想基础,是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中国

10、化的最新发展。2. “三个至上”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 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本质要求。3. “三个至上”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原则,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属 性。坚持“三个至上”,必须体现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各个方面,必须贯穿 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各个领域,必须落实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各个环 节和全部工作之中。党的事业本质上就是人民的事业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宪法法律至上,树立和维护宪法法律权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是高度统一、不可分割的整体。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始终

11、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 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党的事业就是维护好、发展好人民利益;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也领导人民遵守和执行宪法和法律,宪 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必须树 立、维护和尊重宪法法律的权威。人民制定宪法法律就是为了协调、保障和发 展自己的利益,人民利益就是宪法和法律的最高价值。在实质上,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乃是一个有机统一体, 共同构成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鲜明标志,共同反映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必然要 求。新民 主主 义革 命时 期在陕甘宁边区政府的司法实践中,逐步确立了

12、平等与正义、“共产党 员有犯法者从重治罪”等司法原则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并实施“民主建 国”,制定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9月20日通过), 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中国化的第一次重大创新。新中 国成 立以 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创造性地阐释了一 系列具体而明确的法律思想,提出了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有法可依、 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十六字方针”,实现了马克思 主义法律观中国化的第二次重大创新。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正式确定“依法治 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法律观 中国化的第

13、三次重大创新。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社会主义法治理 念”这一崭新命题,解决了建设什么样的法治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 义法治国家的重大问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中国化的第四次重 大创新。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提出,是对前三次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中 国化成果的继承、发展和升华,它标志着我们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法治国家的规律、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把 握。邓小平(1)法制建设要从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2) “有法可依、有 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十六字方针”;(3)用法律措施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 坚决打击经济犯

14、罪活动;(4) “死刑不能废除” ;(5)“一手抓建 设和改革,一手抓法制” ;(6)把“一国两制”的构想法律化;(7)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江泽民江泽民同志特别明确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 本方略,把社会主义与法治国家结合起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和实践的又一创举。胡锦涛胡锦涛同志提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这一重大理论命题。牢固树立社会 主义法治理念,反映了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一方面,它是科 学发展观落实到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领域内的具体体现;另一方面,它 又从政治法律领域更加丰富和深化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内在精神和灵魂。树立社会主义

15、法治 理念,关系到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的落实,关系到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盛 衰,关系到人民利益和公民权利的切实保障,也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第四节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地位和作用 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地位马克思主 义法律观 中国化的 最新成果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 的重要组 成部分社会主义 法治建设 的指导思 想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作用1.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我国一切立法活动的思想先导;2.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确保我国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实现法律效 果与社会效果有机统一的思想基础;3.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确保我国司法坚持正确方向、实现司法公正的思想保障;4.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法律意识的价值指引;5.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推动法学研究繁荣和发展的重要保障。第二章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涵依法治国: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人民民主法制完备树立宪法法律权威权力制约执法为民: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特征以人为本保障人权文明执法公平正义: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合法合理程序正当及时咼效服务大局: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把握大局 围绕大局 立足本职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