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试卷.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56334168 上传时间:2023-08-1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5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单元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第四单元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第四单元试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四单元试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单元试卷.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选择题1我们现在坐的方凳、圆凳,吃的烧饼、蒸馍等,都是我国古代民族大融合的产物。极大地促进了北魏时期我国北方民族大融合的是A.人口大量南迁 B.张骞出使西域C.孝文帝改革 D.江南的开发2汉字是公认的人类历史上形态最美、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下列作品中享有“天下第一行书”美誉的是 3下列图片选自同一本著作,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些图片出自A水经注 B齐民要术 C天工开物 D本草纲目4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发生了里氏7.0级地震。在三国时期,这一带主要属于下列哪一政权管辖A、魏 B、蜀C、吴D、西晋5南朝时期,促成江南经济开始赶上北方的最重要客观条件是 ( )A南方战乱少,社会安定 B北方先

2、进生产工具和技术的南传C南方的自然条件优越 D统治者采取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6下列选项中搭配错误的一组是A.伤寒杂病论 张仲景 B.兰亭序 顾恺之C.齐民要术 贾思勰 D.水经注 郦道元7在影视作品中,因为出现不合历史的场景、物品或前后场景不一致,被称为“穿帮”。电视剧三国摄制组布置了一个曹植的书房场景,根据你所学过的历史知识回答,哪个道具的出现会导致“穿帮”A.椅子上放着一件丝绸衣服 B.书桌上有一摞书籍C.墙上挂有洛神赋图 D.桌上放有一盘葡萄8人们常说“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下列政权曾在洛阳定都的有西周 曹魏 西晋 东晋 北魏A B C D10江南经济开发是中国古代经济的一个

3、重要增长点。下列与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发展不相关的( )A.北方统治者重视农业发展 B.北方长期战乱,人口大量南迁 C.南方自然条件比较优越 D.北方先进生产技术传入南方11下图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流动示意图,这种人口大规模南迁的情况开始于( )A.西汉 B.东汉末年 C.三国 D.西晋12北魏孝文帝改革带头纳汉女为妃,让弟弟娶汉女为妻;改姓为元;对30 岁以下仍讲胡语者“降爵黜官”。孝文帝的这些措施是()A得到了全体贵族的支持 B有利于北魏统一全国C阻碍了汉族文化发展 D促进了民族融合13暑假期间李丽要去参观艺术宝库莫高窟,你能告诉她应该去哪儿吗A山西大同 B甘肃敦煌 C河南洛阳 D陕

4、西西安14南京是六朝古都。下列政权曾定都南京的是曹魏 西晋 东晋 吴 北魏 南朝A B C D15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的展示出来。下面哪幅图直观反映了三国鼎立的形势16“由是操之势力,不能复至南方,而三国之势遂定”,奠定这一局面的战役是A官渡之战 B牧野之战 C淝水之战 D赤壁之战18下列关于石窟艺术表达不正确的是( ) A.体现了田园诗意境 B.包含外来艺术特色 C.不限于雕刻艺术 D.佛教盛行的结果20有人说:“我们国家的历史是一部改革与创新的波澜画卷。”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社会发展,主要表现在 A.打击了隋朝的残暴统治 B.奠定了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

5、基础C.加快了北方民族融合的步伐 D.结束了南北长期分裂的局面21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摆脱了原先落后停滞的状态,出现“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的景象,其政治上的原因在于A.北方人口南迁 B.社会比较安定 C.农业生产工具先进 D.自然条件好22三国时期船队曾到达夷洲,加强了内地与台湾地区联系的国家是( )A吴国 B蜀国 C秦国 D魏国23“断诸北语,一从正音”是某次改革中的一项措施,“北语”即鲜卑语,而“正音”则是汉语。此次改革是( )A吴起变法 B商鞅变法 C北魏孝文帝改革 D戊戌变法24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里面的“借东风”、“草船借箭”、“连环计”等故事千

6、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以下哪一著名战役与上述故事有关?( A城濮之战 B巨鹿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25历史地图直观地再现历史。下图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西周分封制 B春秋诸侯争霸C战国诸侯争霸 D三国鼎立262009年12月,在河南安阳发掘一座东汉大墓,经考证确定为曹操高陵,引起了人们对曹操的关注。下列与曹操有关的史实是( )招贤纳士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建立魏国A B C D27改革是兴利除弊、振兴国家的重要手段。下列措施有利于孝文帝加强对黄河流域控制的是A说汉话 B鲜卑族改穿汉族服装 C迁都洛阳 D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通婚28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的人是

7、( )A张仲景 B贾思勰 C顾恺之 D祖冲之29人们对中国古代帝王的称谓不同,有的称年号,有的称庙号,有的称谥号。下列与“汉武帝”称谓相似的是A孝文帝 B唐太宗 C宋太祖D康熙帝31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体现这一作用的主要措施是A.颁布“推恩令” B.严惩贪污受贿C.颁布均田令 D.迁都洛阳、改汉姓、穿汉服、学汉语、通汉婚 32周杰伦创作的“中国风”歌曲:“兰亭临帖,行书如行云流水。忙不迭,千年碑易拓却难拓你的美”。你唱到他的这首歌时会想到以下哪位书法家( )A.张旭 B.颜真卿 C.柳公权 D.王羲之33“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这是下面哪部著作对三峡的描写( )A. 水

8、经注 B. 离骚 C. 齐民要术D. 九章算术二、判断题(题型注释)34(判断题:请你根据题目表述的内容判断正误,正确的在括号里打“”错误的打“”。) “革除鲜卑旧俗,接受汉族先进文化”是北魏孝文帝采取的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之一。( )35山西大同的龙门石窟和河南洛阳的云冈石窟反映了北朝时期的佛教文化。36山西大同龙门石窟和河南洛阳云冈石窟,是著名的两大石窟。37(13分)观察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图中A、B、C为三国中的哪三国?(6分)(2)其中A、B、C三国的建立者分别是谁?(3分)(3)其中发生在E的哪场战争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2分)(4)F在三国时期被称为夷州,

9、它就是现今的什么地方?(2分)3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1)上面词句出自哪部作品?作者是谁?(2)词中“周郎”是谁?“三国周郎赤壁”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2)上述词句体现了作品怎样的风格?39阅读下列引文,并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公元前202年,曹操以少量兵力同袁绍的大军作战,打败袁绍,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材料二:公元208年,曹操帅大军南下同孙权、刘备的联军决战,孙权的大将周瑜,利用曹军不习水性的弱点,指挥联军用火攻的办法,大败曹军。材料三:“老骥伏枥,志在

10、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请回答:(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说的是哪两次战役?(2分)这两次战役都有一个共同特点是什么?(2分)反映的是哪一时期的社会现象?(2分)(2)材料三中的这首诗抒发了曹操远大抱负和雄心壮志,想一想,他当时的雄心壮志是什么?(2分)他的抱负实现了吗?(1分)(3)曹操在两次战役中的结局如何?(1分)(4)材料二反映的战争之后形成了什么局面?(2分)4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6分)材料一: “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史记 材料二: “江南地广,或(有的地区)火耕水褥(用烧荒和原始的水稻耕作技术从事农业生产)。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汉书材料三: “

11、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物产丰富),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宋书请回答:(1) 材料一二反映了江南地区怎样的经济状况?(1分)(2) 材料三宋书里描写的是东晋南朝时的江南,这一时期江南地区经济状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变化的原因有哪些?(3分)(3) 列举一例东晋南朝时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表现。(1分)41善于用人、勇于改革是一个国家得以强盛的关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秦孝公决心继承秦献公的改革他发出求贤令说:“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就是这则求贤令,将商鞅从魏国招到秦国,从而掀起了一场大规模的变法运动。经

12、过商鞅变法,秦国“兵革大强,诸侯畏惧”“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杀害商鞅的秦惠文王和他的后继者,顺应时代的潮流,仍然忠实地贯彻执行商鞅所制定的各项基本政策。大象出版社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二 冯太后听从大臣的建议,革除部落旧俗,仿照汉制进行政治、经济改革。490年,冯太后病逝,孝文帝亲政。他义无反顾地将都城由平城迁往洛阳。接着就推出改官制、禁胡服、学汉语、通婚姻、改姓氏等一系列全面改革举措。孝文帝及其祖母冯太后成功地承当起了促进“胡汉融合”的任务,成为顺应北方民族大融合的历史潮流的杰出代表。华师大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1)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的目的,概括这次变法的历史作用。(6分)(2)据材料二,指出孝文帝改革中的关键举措及改革的历史作用。(4分)(3)据材料一、二,分析两次改革得以成功的根本原因。 从中,你得到怎样的启示?(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