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docx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56331405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9.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统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统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统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统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统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docx(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部编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教学设计陈 基教科书分析:1.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是统编教科书安排的第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关于这次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教科书总共编排了三个活动提示:在古诗三首后编排一次,主要提示这次综合性学习活动研究探讨什么主题,以及怎么开展活动,即提示准备课的内容;第二次编排在纸的发明后,主要提示小组内活动的内容和怎样开展小组内的活动,即提示小组内课外搜集资料的方式,交流准备汇报的成果和方式,即提示交流课的内容;第三次编排在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主要提示怎样展示汇报小组的活动成果,即提示成果汇报课的内容。要注意的是:(1)除了准备课应该安排在古诗三首教学后进行外,

2、小组交流准备课和成果汇报课并不是规定在那两课后进行,而是应根据学生活动的进度情况安排进行。尤其是第三次的活动提示,应该在交流准备课同时了解。(2)这三个活动提示,除了活动探讨的主题外,其他的都是提示或建议,不是规定非得这样做。例如,分组后商量“打算了解哪些传统节日”,可以是一个小组探讨了解一个传统节日,即探讨解决一个问题,则可探讨了解得比较深入,并比较符合相关的理论;又如,按照题目了解建议,只了解“节日有哪些习俗”,那么探讨了解的范畴就有点狭窄,然而联系上面的导语“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就可以知道,还应该探讨了解节日的由来,习俗的由来、演变等等。(3)“写一写过节的过程”应属于本次综合性学习活

3、动的延伸。因为,首先它是一个个体的学习活动,不属于小组分工合作的学习活动;其次,怎样写,需要适当的指导,以及写作需在课堂上进行,因此要另外安排课时,故应在成果汇报课后安排进行。2.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小组为主要形式开展的,综合运用和实践语文能力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主题性的语文学习活动。用数学集合的观点来说,“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是“研究性学习”的子集,“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策略,基本可以用在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上。它姓语,应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所区别。它姓语主要表现为:在活动过程中,是识字与写字、阅读能力、搜集整理运用信息资料和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等语文能力的综合运用和实践;小

4、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成果主要以言语形式呈现,如,手抄报、课本剧、解说词说明书等,并以言语形式为主进行交流,以体现语文能力的综合运用和实践。3.按照三次的活动提示,本次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课堂教学应该安排四次:(1)活动准备课;(2)小组内交流准备课;(3)成果交流汇报课;(4)习作指导课。4.因为本册教科书有“快乐读书吧”的编排,而“快乐读书吧”活动也要有相当的课外活动安排,因此要注意处理好这两个活动的关系,使都有满满的收获。建议如学习活动能力比较强的班级,时间允许的话,“快乐读书吧”的第二、三阶段活动,在这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后仍可安排一次,即“快乐读书吧”的第二、三阶段活动安排两次。学情分析:

5、虽然学生经历了六次的“快乐读书吧”活动,对这样的体验性活动有了一定的认识和实践,但是,毕竟这次的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是他们的第一次,里面有很多的“第一次”。因此,要做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真正实现自主、合作、探究,习得综合性学习的能力,首先,教师要真正做到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其次,要充分利用教科书,让学生知道要做什么、怎样做和做得怎样;再次,学生课外活动时,要做足了解和指导工作,使学生小组活动顺利开展,为后续的活动打好基础。教学目标:1.学习根据主题提出自己想了解的我国传统节日,形成活动专题,并参加到其中一个专题小组。2.在老师指导下,在小组中,学习计划这次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综合性学

6、习活动。3.根据活动目的:了解节日如何形成、目的、习俗等等,与小组成员一起,学习记录和搜集、整理资料,形成表格、手抄报、小册子等语文成果,并采用一定方式向大家展示,与同学交流,激发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愿望。4.选择一个传统节日,以家中过节的过程或节日中发生的印象深刻的故事为内容,写一篇习作。注意把过程写清楚;写完读一读,学习用修改符号修改有明显错误的语句。教学进度计划:第一阶段:活动准备课。利用题目,了解什么叫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明确开展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要求和做法。课时安排:一个半课时。第二阶段:课外活动。课外按计划开展活动(含一课时的小组内交流准备课),准备汇报交流。时间安排:一

7、周半或两周。第三阶段:成果交流汇报课。交流分享阅读的快乐。课时安排:两课时。第四阶段:习作指导课。指导并完成习作。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注:教学过程中的“反馈指导”指的是采用班级的组织形式进行交流汇报,以获取学生学习结果以及思维过程,相机进行指导达标。学生答案只要求意思相同,不要求文字雷同,设计中不再说明。)一、活动准备课教学目标:1.根据题目了解本次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主题和要求:了解什么叫语文综合性学习,了解本次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主题,和一些做法。2.了解本阶段语文综合学习活动的具体要求:(1)选择一个中华传统节日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2)根据兴趣,以同一个传统节日为探讨了解题目,组成4

8、6人的小组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3)以小组为单位,商量探讨了解方式方法,学习制定活动计划。教学准备:教学PPT。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明确开展活动要求。(一)激趣导入。1.导语:同学们,我们一起背诵第九课古诗三首吧。(齐背诵)这三首古诗分别写了三个我国的传统节日。谁能说说元日描写的春节情景呢?(指名说。)谁能说说清明描写的清明节情景呢?(指名说)谁能说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描写的重阳节情景呢?(指名说。)你还知道我们的中华传统节日有哪些吗?(指名说)我们中华传统节日可多着呢,我们在二年级下学期学过的一篇课文,介绍了中华传统节日和习俗,我们一起读一读吧。(PPT出示传统节日)齐读。每个中华传

9、统节日都有着丰富多彩的活动,有着独特的习俗。今天,我们就要开展一个综合性学习活动了解了解我们的中华传统节日。板书:中华传统节日2.齐读题目(二)阅读题目,明确开展活动要求。1.导语:这次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应该怎样开展,要了解探讨中华传统节日的什么,我们一起读读题目,了解了解。出示任务:翻开课本P36,默读“活动提示”,想一想,为什么要开展这次综合性学习活动?这次活动要求了解中华传统节日的什么?要求我们怎样开展?找出有关的语句做上记号。个体操作,同桌交流。2.反馈指导。(PPT出示“活动提示”。)预设:第一问:因为我国有很多传统节日,这些节日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习俗,所以要开展这次的综合性学

10、习活动。(有关语句:题目的首句。)第二问:这次综合性学习活动要求了解有哪些中华传统节日,节日的文化内涵和习俗。(有关语句:第1、2自然段。)第三问:(1)自由组成小组,先要做好商量,然后各自开展活动。(2)商量了解哪些传统节日,怎么了解,用什么方式记录。(有关语句:第三自然段。)3.出示任务:再读题目,想一想:题目建议我们可以怎么了解传统节日,可以用什么方式把了解到的记录下来?你从哪里知道的?个体操作。4.反馈指导。预设:我们通过问长辈,查资料来了解传统节日。这是第一个泡泡告诉我的。我们可以用表格记录了解到的内容。这是第二个泡泡告诉我的。(追问:我们还可以通过什么方式方法查找资料,还可以用什么

11、方法记录搜集到的资料呢?指名回答。第一问预设:可以上网,可以到图书室(馆),可以上博物馆,可以实地走访第二问预设:读报剪贴,读书摘抄,做资料卡)5.出示任务:通过“活动提示”,你知道我们要查找中华传统节日的什么资料吗?个体操作,同桌交流。6.反馈指导。预设:我们要查找中华传统节日的资料有:节日的由来和发展(过节时间提示),节日的各种习俗活动(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蒿)追问:你还知道其他的中华传统节日有哪些民俗活动吗?例如春节?除夕?中秋节?(指名回答。)(副板书:收集资料 由来和发展 各种习俗)6.小结:资料的收集,除了节日的由来和发展和节日的习俗外,我们还可以收集有关节日的神话、民间传说、诗文

12、俗语等。通过题目,我们知道了,这次的综合性学习是要与同学们组成小组来开展活动,综合运用和实践你们已经学习和形成的语文知识与能力,和小组成员一起合作和探究了解中华传统节日。二、说节日,指导组成活动小组。(一)说节日。1.导语:那我们就进入到这次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吧。你了解有哪些中华传统节日吗?出示任务:同桌互相说说自己了解的中华传统节日,说说自己最喜欢过的中华传统节日。2.反馈指导。预设:春节(农历正月初一)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 清明节(阳历四月五日前后)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 冬至节(阳历12月22日前后) 腊八节(腊

13、月初八) 除夕(腊月二十九或三十)(二)了解探讨了解意向,组成活动小组。1.导语:中华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从远古时期发展而来的,记录着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社会生活文化内容的,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重要精神纽带。让我们组成活动小组,认真积极地展开探讨了解活动吧。提问:想一想,你最想探讨了解的是哪一个中华传统节日?等一下举手表示。2.逐个中华传统节日让学生表示是否最想探讨了解,然后根据班的学生人数,定下最想探讨了解的中华传统节日的个数。3.指导组成活动小组,一个传统节日一个小组,每

14、组46人,如一个传统节日想探讨了解的人数过多,可组成两个小组。注意引导不同质学生的搭配组合,调配人数。(三)了解活动要求,学习制定活动计划。1.导语:我们组成了探讨了解传统节日的综合性学习小组,接下来就要学习制定活动计划,了解这个阶段要开展哪些活动,怎么开展活动了。PPT出示活动要求,朗读,讲解。活动要求:(1)选举一位做组长,给自己的小组起一个有意思的名称,然后共同填写计划表,按照计划组织开展活动。(活动计划表见附件)(2)根据组员的商议,每个人采用自己最合适的方式方法,收集、记录和整理这个中华传统节日的资料。(3)课外收集资料和准备交流汇报时间安排:一周半。2.各小组选举组长,填写活动计划

15、表。(注:因是学习制定计划,且是第一次,故时间、活动内容安排,由老师安排并事先填写。本次,只需要填写组名、组长、组员和收集资料分工。)三、总结。(总结学习表现情况。)板书设计综合性学习 中华传统节日了解文化内涵和独特习俗组成小组 开展活动春节 元宵节 清明节 端午节 七夕节 中秋节 重阳节 除夕(*组) (*组) (*组) (*组) (*组) (*组) (*组) (*组)附表:综合性学习 中华传统节日组 名组 长组 员活动计划活动时间活动内容*日组成小组,选举组长,商议收集资料分工。*日*日按照分工分别搜集资料。*日小组交流收集资料情况,商议成果形式和汇报交流方式。*日*日编制活动成果,准备汇报交流。*日汇报交流成果形式交流汇报内容交流汇报方法收集资料分工编制成果分工交流汇报分工二、课外活动在学生开展的课外阅读活动的过程中,注意做好以下三项工作:一、在适当的时侯、场合,采用个别小组或全班的方式,提醒、了解小组活动进度和情况,表扬做得好的小组;做好有关情况的记录,为后续的小组内交流课和成果交流汇报课做准备。二、特别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