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最后的姿势1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56324237 上传时间:2023-03-1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6、最后的姿势1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6、最后的姿势1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6、最后的姿势1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6、最后的姿势1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6、最后的姿势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最后的姿势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6、最后的姿势第二课时一、 教学内容及说明:内容:描写“最后的姿势”的语句说明:本节课要学的内容是描写“最后的姿势”的语句指的是课文中对谭老师的“最后的姿势”的三次描写,其核心是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理解它关键就是要通过品读语言文字。教学的重点是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解决重点的关键是理解课文对谭老师的“最后的姿势”的三次描写加以体会。二、 教学目标及说明:目标:1、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谭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2、体会环境及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说明:1、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谭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就是指在具体

2、课文中要抓住课文重点词句在具体语境中让学生理解和体会。2、体会环境及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就是指让学生品读关于地震情形的三次描写,也从侧面很好地衬托了谭老师的形象,让学生理解作者越是将地震描写得强烈、令人恐惧,越能衬托出谭老师的果敢和伟大。三、教学问题分析: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学生对“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不能理解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学生对谭老师没有深刻的认识,没有对老师产生敬意。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加深理解,抓住关键词来体会他的姿势成为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五、教学过程:【教学流程】:精

3、读课文,感悟精神理解意思,选词填空复习导入 【教学情景】:活动一:复习导入设计意图:在复习旧知识的同时引出新知。师生活动: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课文:最后的姿势(齐读课题)。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这是谁最后的姿势?这个姿势是怎样的? 浏览课文,找描写最后姿势的句子。要求:那课文中几次写到了谭老师最后的姿势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用笔把相关的句子划出来。活动二:精读课文,感知精神设计意图: 通过具体语境体会谭老师忠于职守、无私奉献的精神。师生活动:(一)第一次“最后的姿势”1、出示: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请同学们仔细读一读,这

4、句话中抓住了谭老师的哪几个动作,从他的这些动作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谭老师?)交流、相机提示:拉、撑、护,从这其中我们体会到了谭老师对学生的爱。动作的快。读好句子。2、那谭老师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做出这样的选择的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4-7自然段,边读边划出关键的词句,品读品读,细细地体会。(情况十分危急,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3、出示:忽然,课桌摇晃起来!整栋楼房都摇晃起来!地震!4、为什么这句话会让你感受到情况十分危急?指导朗读:情况十分危急该怎么读?要地震了,多危险呀!读得这么慢,对吗?看,这儿有三个感叹号,读得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在这么危急的情况下,谭老师是怎么说的呢?5、

5、出示:他意识到情况不妙,来不及多想,他大声喊道:“大家快跑!什么也不要拿!快”同学们迅速冲出教室,往操场跑去。从这儿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谭老师?要地震了,谭老师的话应该读出怎样的感觉?很镇定的感觉,怎么来表达呢?你还从哪儿感受到情况十分危急的?(情况越来越危急了!)6、出示:第五自然段你从这句话的哪些词语中感受到情况很危急的?(提示:“刺耳的吱吱声,尘埃腾空而起”说明了什么?)读好句子。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还有四位同学冲不出去了,7、出示: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这短短的几秒钟,根本容不得谭老师多作考虑,谭老师立即,(引读句子。)是啊,在危急关头

6、,他选择了用自己的双臂守住孩子们的生命之门,他选择用“张开双臂、护住学生”的姿势面对死亡。(再读句子) 8、范读:地洞山摇。碎裂的砖块、水泥板重重地砸下来,楼房塌陷了 一切到这儿似乎已经结束了,但事实上并没有结束,看,这儿有个省略号,请你想一想,这儿省略了什么?(齐读:请同学们把自己此时的感受融入你的朗读中。)(省略了人们的惊慌逃逸,省略了谭老师对四位学生的鼓励,省略了人们的哀嚎)地震了,情况万分危急,作者通过对危急环境的描述,更加烘托了谭老师的光辉形象,让我们更深刻地感受到谭老师情急下唯一想到的是他的学生。让我们拿起书,一起重回那危急的一幕。9、齐读47自然段。(二)学习第二次“最后的姿势”

7、1、过渡:课文中第二次出现对谭老师最后姿势的描述,出现在人们的话语里,出示:“我们发现他的时候,他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后脑被楼板砸得深凹下去,血肉模糊,身下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四个学生都还活着!”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第八自然段,找一找,谭老师这最后的姿势给人怎样的感受?(震撼)这句话中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震撼的?请你自己读读,抓住关键词句品读体会。 “死死地”。想象:砖块掉下来了,砸得谭老师鲜血直流,但谭老师仍然:张开双臂,死死地护住学生;楼板压下来了,谭老师后脑被砸得深凹下去,但是谭老师仍然:张开双臂,死死地护住学生;鲜血喷涌,疼痛难忍,但谭老师:张开双臂,死死地护住学生。你从中读出了一个怎样

8、的谭老师?请你把你的感情融入你的朗读之中。救援人员看到这一幕已是眼含热泪,他被深深地震撼了,谁再来读好这句话。2、被深深震撼的还有谁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9、10自然段,抓住关键词句品读体会。3、出示:“地震时,眼看教室要倒,谭老师飞身扑到了我们的。”获救的学生这样回忆。你是从哪些词语上感受到震撼的?“飞身”、“扑”,这两个词语让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谭老师?(奋不顾身)谭老师面对危险,将生死置之度外,他飞身一扑,用他的双臂为学生牢牢地守住了生命之门,怎能不让人震撼呢?(读好句子。)4、出示:一位老师说:“如果要快速逃离现场,论条件,老师离门口最近,最有可能离开。但在生死攸关的一刻,谭老师把生的希

9、望留给了学生。”你觉得老师说的话有没有道理?如果他不顾那四位离开教室,他如果他要留在教室里,保护四位学生,他这就叫生死攸关。(读词)是呀,他明知道留下来是死,但他还是果敢地留下来了,飞身扑去,怎能不让人震撼呢?(读好句子)5、谭老师为什么会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挺身而出、舍生取义,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学生牢牢守护生命之门呢?导出第三自然段,出示:“人生的价值是什么?是大公无私,是为他人着想,为集体着想,为国家着想”这就是谭老师的人生格言,你从中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谭老师?是呀,谭老师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所以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他6、让我们一起再来看这句话,出示:“我们发现他的时候,他双臂张开趴在课

10、桌上,后脑被楼板砸得深凹下去,血肉模糊,身下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四个学生都还活着!”再读这句话的时候,你心中是否有了更深的感受?现在你的眼里,这是一个怎样的姿势?7、同学们说得都很好,作者通过对救援人员、获救学生、老师的话得描述,通过侧面描写的方法,让我们更深刻地了解到谭老师对学生的爱,不仅是挂在嘴上的,更多的是表现在行动里的。他最后的姿势,让我们深深地震撼。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情感,一起读好第八到第十自然段。(三)学习第三次“最后的姿势”1、引读十一自然段,谭老师是一位特级教师,在学生眼里,谭老师讲课绘声绘色,不仅妙语连珠,而且很有幽默感。在教师眼里,谭老师是最爱孩子的,他在操场上看到一颗小石子

11、都会捡起来,生怕学生玩耍时受伤,然而(音乐起),同学们再也听不到谭老师的声音了。讲台上再也见不到那个充满活力的身影了。出示: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2、课文学到这儿,你心中是否和老师一样,涌起了千言万语,请你用:谭老师,我想对你说写写你此刻的感受。3、交流、小结:谭老师这最后的姿势,不仅震撼了获救的四个学生,不仅震撼了在场所有的人,更深深地震撼了所有的中国人,千言万语都汇成了一句话。出示:谭千秋,一位普通的老师,他用自己51岁的宝贵生命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人们赞颂他:“英雄不死,精神千秋。”这最后的姿势不仅仅只是对学生的爱,更重要的它表达的是一种精神,一种为人师应有的

12、精神,那就是爱与责任(板书)。4、难怪人们会赞颂他:“英雄不死,精神千秋。”板书设计:6、最后的姿势英雄不死,精神千秋五、目标检测:1.请你分析“英雄不死,精神千秋”这句赞语妙在哪里?并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2.除了这篇课文以外,还有许多歌颂谭千秋老师的文章或诗歌,请你搜集一两篇(首),并把最令你感动的句子摘抄下来。六、课堂小结其实,在5.12中,在那灾难爆发的那一刻,不仅仅是谭千秋老师,还有很多很多的老师,他们都用自己的生命换取了学生的生存,他们都用自己最后的姿势震撼了所有的人,他们用生命铸就如天大爱,诠释了最高尚的师德灵魂,演绎了爱与责任最深刻的含义,他们不愧是民族的脊梁。让我们永远记住他们!此时,你最想说些什么?让我们一起满怀敬意、满怀感动,再一次读课题:最后的姿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