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青海高原一株柳》有感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56323456 上传时间:2023-12-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听《青海高原一株柳》有感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听《青海高原一株柳》有感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听《青海高原一株柳》有感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听《青海高原一株柳》有感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听《青海高原一株柳》有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听《青海高原一株柳》有感(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听青海高原一株柳有感前段时间有幸去桐乡聆听了多位特级教师上的展示课,收获颇多,特别是对湖州吴兴区教研室,特级教师盛新凤执教的青海高原一株柳感触甚深。盛老师那深厚的教学功底,那机智的调控能力,那无痕的课堂引领,都让我感叹不已,自惭形愧。一、不紧不慢,胜券在握一上课,教师就让学生回忆昨天的预习情况,反馈对课文的朗读。盛老师先让学生自由挑选1或2自然段读读,然后要指名读第3自然段。在学生读之前,有了以下的师生对话。师:哦字有两种读音,第2声表示怀疑,第4声表示明白,你们认为该读第几声生1:我觉得应该读第4声,作者明白了这是一株柳树。(这个答案是错误的,作者当时恰恰表示的是怀疑,怀疑青海高原上怎么会有

2、一株柳树。但教师现场没做任何反应。)生2:我认为应该读第2声,表示疑问。(教师仍没有做任何评价,继续提问。)师:我想先请一个同学来读读第4自然段。(第4自然段描写了作者看到这株柳树后发出的疑问和感慨。)(指名读第4自然段,读完后,追问。)师:现在你们认为该读第几声(生齐声说该读第2声)师:从哪里看出作者特别怀疑(生读了几个词语和句子)师:我们一起来读读第3自然段中哦的一句。(齐读)感悟:课文开始的几个段落都在描写作者看到青海高原上的那株柳树时的惊讶和感叹。但是第1、2自然段都只有一句话,在第3自然段出现的哦字读音学生一下子是不明确该读什么的。教师紧紧抓住这个字音大做文章,从字的意思入手,让学生

3、据义定音,这也很符合现在的字词教学,而且本课正好是第一教时。况且从前面几段的课文内容看,这也恰恰是一个词眼,可以引领学生学习前面这几段课文。盛老师在学生迷惘时没有马上给出答案,而是很巧妙的引导学生去读第4自然段,读后学生自然而然就发现了所要的答案,同时也潜移默化地教会了学生联系上下文学习的方法。老师上课时节奏不紧不慢,我在下面听课开始还替她着急,学生说不上来怎么还不告诉他们,不是浪费时间吗可听到后来,才知道老师的胜券在握,一切都在她的掌控之中啊!二、不露声色,循循善诱在学完作者的疑问后,老师要带着学生去认识那棵柳树了。课文第5自然段详细描写了柳树的样子。盛老师是这样引导的,又给我开了一个眼界。

4、开始教师出示了一连串词组:广袤无垠、青草覆盖的原野寸草不生、青石嶙峋的山峰深邃的蓝天凝滞的云团异常苍茫教师让学生读,告诉学生每一个词语就是一副图,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青海高原的样子。师:这些词语有个共同点,都想我们描绘了(青海高原)。那这株柳树就生长在青海高原上,想不想去看看生:想;一;一;(满怀期待地)师就出示了第5自然段。(当时我也很失望,我满心以为教师会出示图片,让学生哗然,因为我也很想看看那株柳。)师:这就是那棵大柳树,是不是有很多同学纳闷了这明明是段文字,哪来什么柳树啊别急,柳树就躲在语言文字的背后,读着读着你们眼前就会浮现了。(自由读;一;一;指名读一句最拿手的)接下去教师就带着学生学习第5自然段。在声情并茂地学完了第5自然段后,青海高原上的那株柳就跃然眼前了。感悟:对于六年级,即将踏入初中大门的学生,我认为盛老师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是那么巧妙。她用自己机智的教学方法告诉学生,语言文字的魅力有多大语言文字的作用有多大我们能从文字中读懂太多的东西,从文字中领略到太多的内涵在上课后来,盛老师也出示了那株柳的图片,再一次从感性上认识了那株顽强、有毅力的柳树。从教学设计上,老师先带领学生从文字上初步感受那株柳的形象,再通过仔细研读去体味那株柳的精神,又借助图片去生动感悟那株柳的高大,最后又回归文字理性地全面地评价那株柳,盛老师不露声色,循循善诱,堪称无痕引领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