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气象学与海洋学课程设计介绍.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56322134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气象学与海洋学课程设计介绍.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海气象学与海洋学课程设计介绍.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海气象学与海洋学课程设计介绍.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海气象学与海洋学课程设计介绍.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海气象学与海洋学课程设计介绍.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海气象学与海洋学课程设计介绍.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气象学与海洋学课程设计介绍.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航海气象学与海洋学课程设计介绍一、课程建设背景和目的“航海气象学与海洋学”是航海技术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课,关系到船舶航行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课程的内容是针对国际海事组织STCW78/95公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海洋船员适任考试与评估大纲要求而制定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在校的学习培训和一段时间的船上实践工作后,能够胜任船长、大副和二三副的工作。进入二十一世纪,海上航行安全深受国际海事组织的重视,在本院的教学过程中,该课程也深受学院的重视。近五年来学院在教师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和教学管理的建设等各方面给予了极大关怀和物资投入,本课程已经具有了较强的师资队伍,与国际海事公约和海事局

2、海洋船员适任考试与评估大纲同步的教学内容,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国内公开出版的教材,教学管理方面也日益精益求精。2006年被评为山东省精品课程。二、师资队伍建设情况“航海气象学与海洋学”课程团队由老、中、青不同年龄段的教师组成,教师来自五湖四海,毕业于不同的院校,有的毕业于现在的中国海洋大学,有的毕业于大连海事大学、上海海事大学、集美大学等等,不管来自何方,都抱着共同的理想,为祖国航海事业培养更多的人才、为航海技术研究贡献自己的力量。当前,13人组成的团队中有教授2人;副教授5人;讲师和中级职称5人;初级职称1人。硕士研究生8人;在读研究生1人;本科4人。双师型素质与有企业经历的教师占任课教师比例

3、77% 。毕业于现中国海洋大学3人,现大连海事大学5人,现上海海事大学3人,集美大学1人,青岛党校1人。序号姓 名性别出生年月专业技术职务职业资格证书专业领域在课程教学中承担的任务1黄磊男1971.10副教授高校教师海洋气象课程负责人2廖木星男1944.8教授高校教师海洋气象主讲教师3赵怀森男1950.11教授/大副高校教师船舶驾驶主讲教师4肖建兵男1975.3讲师/二副高校教师航海技术主讲教师5程传林男1976.4讲师/二副高校教师海洋气象主讲教师6刘加钊男1973.3副教授/大副高校教师航海技术实训指导7马先山男1967.10副教授/船长高校教师航海技术实训指导8栾法敏男1969.4副教授

4、/船长高校教师航海技术实训指导9卫桂荣男1973.3副教授/大副高校教师航海技术实训指导10王宝阔男1977.6讲师/大副高校教师航海技术实训指导11徐建豪男1978.2讲师/大副高校教师航海技术实训指导12任红女1959.1实验师评估员企业管理实验室建设13王勇男1982.1助教/二副高校教师航海技术辅助教学拥有这样优秀的团队与学院近五年来采取措施加大青年教师培养力度是分不开的,本教研组根据学院的精神,采取了以下三点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第一点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工作制教研室安排教学经验丰富和业务知识渊博的老教师负责培养指导新教师,为期三年;近五年来,在导师指导下,先后有多名青年教师在学院讲课

5、比赛中获奖,其中有4人夺得一等奖。第二点培养“双师型”教师鼓励青年教师到远洋船舶上顶职锻炼,以取得船舶驾驶员资格;近五年有5人取得高级船员适任证书,持证人数达到10人,高达77%。第三点鼓励中青年教师攻读更高学位近5年先后有黄磊、刘加钊、肖建兵等9人已经取得或正在攻读硕士学位。正是在这一团队的共同努力下,教研组取得了许多成绩,先后两年荣获“中远青年文明号”光荣称号。其中多人多次被评为院先进教师,先后有四人次在学院组织的职工技能讲课比赛中荣获一等奖,总人次位列全院教研组中第一位。三、“航海气象与海洋学”课程结构与内容本课程内容设计的理念与思路是:1、 满足有关国际、国内法规的要求,培养合格的船舶

6、驾驶员;2、 符合用人单位(航运企业)对船舶驾驶员的要求本课程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与适用性:我院航海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符合国际和国家海船船员适任要求,适应远洋船舶驾驶第一线需要的,具有“敬业精神好、英语水平高、实践技能强”的特点,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本课程是航海技术专业学员必须掌握的专业课程。主要培养学员的分析航线天气与海况的能力,使学员符合海船船员适任标准要求,满足远洋船舶安全与经济航行的需要。本课程课程内容分五章,主要介绍对航海关系密切的海洋与气象知识。着重分别介绍海洋水文、气象要素的概念及其观测方法,大气环流,海洋气候概况,各种天气系统,传

7、真天气图的识读与应用以及潮汐、潮流的计算方法。第一章大气及气象要素介绍航海常用气象要素的一般特征、相互联系、时空分布。叙述在海上各水文气象要素的观测内容、观测方法、观测时应注意的事项以及观测后的订正方法。本章由第一节 大气的组成及垂直分层第二节 气温第三节 大气压强第四节 大气湿度第五节 稳定度第六节 风第七节 云第八节 天气现象第九节 水文气象要素观测九节内容所组成。第二章大气环流及海洋气候概况介绍单圈环流和三圈环流的成因及特征,近地面层三风四带的位置和特征,全球各大气活动中心,季风和海陆风的成因与特征,各大洋风、浪、流的成因与特征,海上雾及冰的分布与特征。本章由第一节 大气环流第二节 大气

8、活动中心第三节 季风环流第四节 局地环流第五节 海流第六节 海浪第七节 海冰第八节 海雾八节内容所组成。第三章天气系统阐述各天气系统的基本概念、形成原因、移动规律以及它们的天气模式。介绍船舶避离灾害性天气系统的基本方法。本章由第一节 气团第二节 锋第三节 温带气旋第四节 反气旋第五节 热带气旋五节内容所组成。第四章岸导与英文气象报告、传真天气图识读与应用阐述岸导的基本程序及气象报告、传真天气图的识读与应用。本章由第一节 气象导航第二节 气象报告第三节 气象传真图三节内容所组成。第五章潮汐与潮流阐述潮汐的成因、规律、特征、分类及其分布情况。介绍中、英版潮汐表和潮流表的查算方法,以及主附港潮汐和潮

9、流的计算。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海上气象海况的观测及订正方法,熟练使用各种气象观测仪器,熟悉中、英版潮汐表组成和主要内容及其查阅方法,掌握用中、英版潮汐表进行主、附港潮汐推算和任意时潮汐的求算以及潮流表的查算方法。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教研组非常重视实训教学,实训教学内容由以下三项内容组成:一是船舶水文气象要素的观测这项内容课堂实训2学时,课余时间安排每天15分钟,连续15天完成。通过实践,使学员能够掌握船上常用的气象仪器的使用方法、观测步骤和注意事项以及观测值的订正。内容包括风的观测、云的观测、天气现象的观测、能见度的观测、海浪的观测、干、湿温度表的观测以及露点和相对湿度的查取、气压的观测

10、及其订正。二是气象传真图识读与分析这项内容重点针对船长考证班和大副考证班学员进行。是海事局制定的一项专项训练,集中培训4天,每天9学时,共36学时。通过培训,使学员掌握识读和分析地面天气图、高空图、海浪图、台风警报图、热带流线分析图、气象卫星云图等传真图的方法,掌握预报航线周围天气和海况的能力。三是潮汐推算及潮流的查算这项内容课堂实训4学时,课余通过大作业巩固练习。目的是通过潮汐推算及潮流的查算的练习,使学员掌握中、英版潮汐表的组成和主要内容;熟练掌握利用中、英版潮汐表进行主、附港潮汐推算和任意时潮汐求算的方法;掌握潮流查算的方法。内容包括中、英版潮汐表的组成和主要内容、利用中、英版潮汐表进行

11、主、附港潮汐和任意时潮汐推算、用计算器进行潮汐推算、利用潮流表进行潮流查算。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员可熟练掌握船舶水文气象要素的观测与编报、气象报告和传真天气图的识读;基本掌握海洋学与气象学的基础知识;了解气象水文预报的原理与方法、岸上气象导航的程序,为船舶的安全和经济航行打下良好的基础。课程内容的选取依据国际海事公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船船员适任考试与评估大纲及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业务规格而编写。通过本课程学习,培养学生具有对海船驾驶部门船员所要求的航海气象基本知识和技能。四、本课程教学方法的改进第一点教学模式有所创新本课程将课程分为三个环节:即教学、训练和考试评估。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大纲和海

12、事局海船船员适任考试与评估大纲的要求制定教学日历、制定航海气象学与海洋学规范化教学细则,细则就航海气象学与海洋学教学内容、课时分配、教学方法、教学的基本要求进行研究,理清了整个课程的重点、难点、考点,就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侧重点最终形成教学的基本标准,并用于教学实践。第二点结合航海案例教学教研室留意航运界发生的各类事件,并在教研活动中进行讨论,研究其对本课程教学的启示,在形成比较成熟的意见后,教师们将这些案例写进教案,提供给学生讨论、分析,启发他们对未来所从事的专业的思考,汲取前人的航海经验。第三点采用多媒体课堂教学随着科技的发展,教学手段和方法也不断提高。在本院的教学过程中,在过去使用挂图和

13、投影传统教学的基础上,我们教研组积极的将现代计算机技术引入到教学,推广多媒体教学。所有教学内容都被制成了POWERPOINT等教学课件,丰富的图表和声光给课堂带了生气;一些难点被制成了FLASH动画,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第四点通过网络教学开展远程教学、辅导、答疑在不放弃传统教学手段的基础上,学院投入资金,立项研制网络教学,采用多媒体制作技术研制开发“航海气象学与海洋学”CAI网络版软件。当前该课程教学已采用网络教学,使课堂教学和课后复习效果有了极大的提高。CAI网络版软件采用Dreamweaver、Flash、Photoshop、Ulead VideoStudio、Authorware等多种多

14、媒体制作软件制作了大量素材,素材包括一百一十余万文字、近二百个动画、累计近六小时音视频和大量图片。音频和视频画面清晰、无杂音,采用了当前最先进的流媒体格式,能够很好地在网络上正常运行。在这些素材基础上开发了包括课堂教学、网络课件、思考练习、模拟测试等共八个功能块的网络版软件。网络课程研发成功后,我们成功的教学内容放在网上,供学生随时下载;学生可以通过校园网复习课堂内容、完成课后作业、进行自我测试,可以通过论坛与教师、同学进行交流。教研室已经拟定计划,准备将所有授课录像放在校园网中,学生可以通过录像进行远程学习。第五点建立了教考分离制度和试题库系统2003年,学校就已经建立航海气象宇海洋学试题库

15、和试题管理系统,题库知识点覆盖面广、题量大,试卷可以随机生成。学院实行教考分离制度,教研室主任指定专人负责计算机组卷工作,不仅提高了效率,还保证了考试的公正性和保密性。第六点实现了无纸化评估依据海事局考试中心相关负责人提出的评估无纸化快捷公正的需要,依据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改革的需要,本项目研究开发了:国家海事局海船船员适任证书“气象传真图分析”项目评估软件系统;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山东考区第25-35期海船船员“气象传真图分析”项目评估,采用笔试和面试的形式。随着每一期考生越来越多,操作起来难度越来越大,在短暂的时间里仅凭几个评估员公正准确快速的评估每一名考生的分析气象传真图的能力难度较大,这需要每一名评估员专业水平高,同时专业水平一致。另外,每期评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