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复习课.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56314546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章复习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第一章复习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第一章复习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第一章复习课.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第一章复习课.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章复习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复习课.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周 上课时间 月 日 (星期 ) 本学期累计教案 个第一章复习课1.1节1. 地球上水的组成及分布:海洋水 96.53% 冰川冰 68.69% (1)、水 陆地淡水 2.53% 其他水体 P2 地下淡水 30.06%湖泊咸水和地下咸水 0.94% 2、多水体是相互联系的水有三态,随温度变化而变化2. 水的重要性:(1).水是生命有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2.水参与地球生命体的活动过程 举例:绿色植物A.光合作用 B.承担输送养分的任务 C.蒸腾调温(3). 长期生存在不同水分条件下的生命体为适应当地水分供给特点,往往会形成特定的行为特点和生理结构特点。(举例:气根、叶刺、骆驼)3. 水的循环水体

2、运动的重要形式 (1)、水循环的过程特点: 蒸发,蒸腾,凝结,降水,径流 形成水循环的内因:水的物理属性,即水随着温度的不同,会以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形态出现。 导致水循环的外因:太阳辐射和地心引力。 水循环:小循环1陆上内循环:陆地大气 2海上内循环:海洋大气 大循环:海陆间水循环:海洋陆地大气 ( 2)、水循环的重要性: 水循环是地球上各水体间相互联系的纽带,使水圈成为一个动态的系统。通过水循环,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淡水,滋润着土地,哺育着生命。1. 2节1.水的电解:(1). 在水中通直流电后,在_极上产生体积较小的气体(管内水面下降较_),这种气体能使_,说明这种气体是_气。在另

3、一极产生体积较_的气体 (管内水面下降较_),用点燃的火柴接近这种气体,发现它能_,并产生_色火焰,这种气体是_。该实验测得阴极、阳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为:_。该实验证明水是由_和_组成的。该实验属于_变化(物理、化学),这个实验的化学反应式是:_。(2). 产生的两种气体的体积比2:1(3). 验证让两种气体所采用的不同的方法2.水的重要性质:颜色沸点气味凝固点状态水的异常现象1.3 水的密度1.定义: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公式:密度质量/体积 m/v单位:克/厘米3 或者 千克/米3换算关系:1克/厘米31000千克/米32. 公式注意 1、m/v中、m、v都是对同一物体而言。 2、对于同

4、一物质,一定,反应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m、v大小无关,v增大,m也增大,不变,即m/v不变【判断】某物质的密度跟质量成正比,跟体积成正比。( )3、对于不同物质,V相同,则m大的也大,m小的也小 “铁比棉花重”的说法3. 应用 . 知道其中任意2个量,即可求出第三个量 密度表昨 ,意义,不同的物质有不同的密度,故密度是物质的特征之一记住:铁、水、酒精、水银的密度值1.4 水的压强1、压力:力作用在受力物体的表面上,力的方向与受力物体的表面垂直,并指向受力物体。 成因:物体间由于相互挤压而产生的。2、压力的作用效果:会使物体的表面产生凹陷的效果。3.压力的作用效果的有关因素:跟压力的大小和受

5、力面积的大小有关,压力越大,作用效果越明显;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4. 压强:定量描述压力的作用效果。定义: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公式:压强压力/受力面积单位:1帕1牛/米5. 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增大:增大压力,减小受力面积 减小: 减小压力,增大受力面积6. 水的压强 水的内部存在着压强,水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水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相等。 1.5 水的浮力1. 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挓的力原因:上、下表面压力差F浮F-Ag2. 阿基米德原理。 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即F浮G排液。例.(1)关于浸在

6、液体里的物体所受的浮力,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B浮力的施力物一定是水;C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的质量成正比;D实心的铁球也能浮在液面上(2)用手将一个木球放入水中某一深度后,松开手,木球上浮,在木球未露出水面的时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木球所受的重力、浮力都不变;B木球所受的重力不变,浮力变大;C木球所受的重力、浮力都变小;D木球所受的重力不变、浮力逐渐变小(3)三个体积相同的立方体a、b、c分别浮在同种液体的液面上,如图所示,若它们所受的浮力分别为Fa、Fb、Fc,则这三个力由小到大的顺序是_;物体注意 :浮力只跟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有关,而与其他因素无直接关系与

7、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无关:与物体的形状无关:3. 沉浮条件:FG 上浮; G 悬浮;4. 漂浮条件:G注意:沉浮条件是物体体积等于排开液体体积漂浮条件是物体体积大于排开液体体积1.6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1. 溶液 由溶质和溶济组成,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溶液:溶质在溶剂中溶解后得到的物质2. 悬浊液:固体小颗粒悬浮在液体里形成的物质 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在(不相溶的)液体里形成的物质 混合物:有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物质悬浊液乳浊液溶液是否透明不透明,混浊透明久置是否分层久置分层久置不分层特点不均一、稳定均一、稳定混合物总结】:(1)溶液有均一、稳定(放置

8、一段时间也不会分层)的特点。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本质区别是在水里颗粒的大小不同。(2)色拉油在汽油中形成溶液。说明,同一物质在不同的溶剂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水能溶解很多种物质,是最常用的较好的溶剂。常用的溶剂还有酒精、汽油、丙酮等 第7节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1、 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上面得到的就是该温度下硫酸铜的饱和溶液。2、 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在不断加入硫酸铜之前的溶液都是硫酸铜的不饱和溶液。3、 溶液和稀溶液:在溶液中,溶有较多溶质的叫做浓

9、溶液;有的溶有较少溶质,称为稀溶液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在同一条件下,对同一物质而言,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浓一些。4.溶解度. 表示物质的溶解能力在一定的温度下,某物质在100 克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是所溶解的质量为该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注意点:(1)理解这个概念,抓住四个词:一定的温度,100克溶剂(一般为水)、达到饱和、溶质的质量(单位为克)(2)溶解度值越大,表明该温度下,物质的溶解能力越强5. 物质的溶解性等级: 20时的溶解度大于10克110克0011克小于0.01克溶解性等级易溶可溶微溶难溶6.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有:溶质和溶剂的性质(内因)温度(外

10、因)7.溶解度曲线:【1】 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1) 影响很大,如硝酸铵,硝酸钾,硝酸钠等,表现为曲线陡 (2)影响不大,如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铵,表现为曲线平缓【2】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氢氧化钙8.溶解度计算:(溶液一定是饱和) m质 :m剂= S :100克 或 m质 :m液= S :100克+S 9. 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量的溶液里所含溶质的量。公式: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P% = m质/m液= m质/ m质+ m剂(1) 溶质的质量分数只是一个比值,没有 单位(2) 溶质的质量分数可以用小数或

11、 百分数 表示(3) 公式的变换形式:m质= m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常用小数或百分数表示)10.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解度的关系(4) 溶质的质量分数与固体溶解度的比较 固体的溶解度是在 一定温度下,100克溶剂中达到 饱和 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它有单位,单位是 克。大小主要由 溶质和溶剂本身的性质 决定,与外界 温度 等条件有关,与溶质、溶剂的多少 无关,溶液一定要 饱和 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在整个溶液质量中所占的比例,无单位,大小由溶质、溶剂多少决定,与溶质、溶剂的性质 无关,与外界温度等条件 无关,溶液不一定 饱和。(5) 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分数(P%

12、)与溶解度(S)的关系:P%=S/100克+S 或 S=P/(100P)100克18 物质在水中的结晶晶体的形成 1、 晶体和非晶体的主要区别晶体都具有规则的几何形状;不同的晶体具有不同的形状,有一定的溶点非晶体没有规则的几何形状 没有溶点2.得岀的晶体的两种方法:1通过蒸发溶剂使溶液变浓,再继续蒸发溶剂而获得晶体;2 通过冷却热饱和溶液来获得晶体。1.9 水的利用和保护1. 水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物质之一 地球上的水绝大部分是海水,海水中溶解了大量人类不能直接食用的盐类物质。而我们生活、生产却需要淡水。人们利用较多的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埋藏比较浅的地下水。又由于地球上不同地区水循环的不均衡

13、性和人口分布的不均衡性使得许多珍贵的河水、淡水湖泊和层地下水难以利用。 从循环的角度看,每年可供人类有效利用的淡水只有约9000立方千米。而工业化以来所带来的严重水体污染,又使得水资源降低了利用的价值。所以,节水护水是当前人类面临的重大课题。2. 水资源的分布A. 时空分布不均衡。赤道附近,沿海地区水资源比较丰富,而热带沙漠地区、中纬内陆地区的水资源比较贫乏。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水资源最丰富的是南美的巴西,其次是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印尼和中国。B.人均拥有量差异大。我国人均水资源是世界水平的1/4。是世界的缺水国家之一。3.我国的水资源 夏秋季丰富,冬春季短缺,且降水年际变化很大。东南部多,西北部少。 4.水的净化A. 水的污染 工业,有毒物质, 农业。农药,化肥, 生活。有利于微生物生长 。有微生物5.污水处理。沉淀,过滤,蒸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