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韵》01教案.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56314369 上传时间:2023-08-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京韵》01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京韵》01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京韵》01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京韵》01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京韵》01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京韵》01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京韵》01教案.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六课 京韵 第一课时一、 教学目标;1、感受、体验我国民族民间艺术宝库戏曲中的京剧音乐风格与韵味,进一步激发对民族民间音乐的热爱,通过对京剧的介绍初步了解京剧。2、欣赏京剧片断我们是工农子弟兵,亲身实践、体验“二黄”、“西皮”的唱腔,并学习英雄人物的高尚人格。3、试奏京剧锣鼓经(慢长锤)进行实践与体验;二、 教学重点难点:京剧锣鼓经(慢长锤)的实践体验,感受京剧的魅力;三、教学准备:多媒体、配套光盘、京剧知识课件;教 学 过 程一、导入:了解戏曲知识:戏曲是一种综合艺术。集文学、音乐、美术、表演、武术等为一体,是我们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戏曲剧种有三百几十种。其中京剧是影响较大的大剧

2、种之一。它产生于北京,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二、欣赏我们是工农子弟兵1、 简介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知道我们是工农子弟兵是选自其中的唱段。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叙述了东北解放初期,我人民解放军侦察员杨子荣大智大勇、深入匪巢,在匪徒群中沉着机警巧作周旋,在人民群众的支持配合下,接应部队一举歼灭匪帮的故事。 我们是工农子弟兵是剧中的一个唱段。人民解放军刚来到匪徒盘踞的威虎山周边的村庄,就进入深山老林访贫问苦,打消深受匪害的老乡们对人民解放军的疑虑。这时,参谋长唱起了这个唱段。 唱腔的旋律质朴简洁,在节奏上打破了词格分节、流畅连贯的传统形态;加上不用过门,开口便唱,使唱腔显得格外亲切感人,表现了人民解放军对老

3、百姓真挚、深厚的感情。 唱段开始采用二黄原板,音调、节奏带有叙事性,显得沉稳、温和。后转为急板,“红旗指处乌云散,解放区人民斗倒地主把身翻”两句表现出豪迈的气概。末段速度转慢,亲切地唱道“人民的军队与人民共患难”,最后转回原速,唱出“到这里为的是扫平威虎山!”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地表明了人民解放军的坚定决心。 这个唱段经过改编,由独奏的二胡模仿人声奏主旋律,乐队作伴奏,听来也别具一番趣味。2、初听,感受其韵味。3、结合音乐,简介戏曲音乐的主要因素。(1)地方语言:戏曲唱腔的产生是以地方语言为基础的。(2)唱腔风格:唱腔是区别剧种的主要标志,京剧是以西皮腔和二黄腔为主的音乐风格。我们今天听的这是二

4、黄腔。(3)伴奏特色:京剧的伴奏特色是三大件,即京胡、月琴、小三弦及锣鼓点等。4、试奏京剧锣鼓经(慢长锤)进行实践与体验。5、欣赏我们是工农子弟兵录像片段,学生仔细观看,感受京剧的“做”。6、结合课本再次聆听,模仿演唱其中的经典唱段,以体验京剧的音乐风格及剧中人物的品格。三、了解京剧相关知识;京剧小知识 行当 生:男性正面形象。中老年男性称“老生”,又可分为“文生”与“武生”;年轻男性称 “小生”;小孩子称“娃娃生”。 旦:女性正面形象。其中,端庄娴静的形象,唱功为主的称“青衣”;活泼、泼辣的形象,以念、做为主、以唱为辅的称“花旦”;以武技擅长的称“武旦”;老年女性称“老旦”。 净:性格鲜明的

5、男性配角。 丑:滑稽、幽默、机敏、活跃的人物,也有“文”、“武”之分;能言善语、幽默诙谐的中老年妇女称“丑旦”。 脸谱 红脸:表示忠勇正直,如关羽。 白脸:表示奸诈狠毒,如曹操。 黑脸:表示刚正不阿,如包拯。 蓝脸和绿脸:中性,表示草莽英雄。 金脸和银脸:表示神秘,代表神妖一类者。四、试奏京剧锣鼓经慢长锤进行实践与体验,一组学生演奏锣鼓经(曲谱见课本。打击乐器不够可以用嘴念代替),一组学生随锣鼓点节奏走圆场。然后双方交换。五:教师小结;六:下课; 第二课时一、 教学目标;1、欣赏现代京剧选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模唱最后一句唱段,进一步感受京剧,了解 “西皮”的唱腔,并学习英雄人物的高尚品格。2、

6、聆听京调,进一步体验以京剧音乐为素材而创作的浓郁京韵,学“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二、教学重点难点; 京剧唱腔的模唱;三、 教学准备:多媒体、配套光盘;教学过程一、欣赏现代京剧红灯记录象,聆听都有一颗红亮的心并作唱段内容简介。李玉和是抗日战争时期我国某地的一名铁路板道工,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地下工作者。一家三口,祖孙三代,却无血缘关系。这是一个特殊的革命家庭,他们都投身于抗日活动中,与日本侵略者展开机智勇敢的殊死斗争。这是现代京剧红灯记叙述的故事。剧中女儿李铁梅虽年少,但也从其父李玉和与革命同志的秘密接触中猜测出他们所从事的革命抗日工作,并流露出无限的敬佩之意。都有一颗红亮的心就是小铁梅所唱的唱

7、段。 这段脍炙人口的唱腔运用京音字调,旋律比较新颖,突破了传统西皮流水的音调模式。在节奏方面具有个性化、新鲜感的节奏形式,显得活泼清新。尤其是唱腔中节奏形式与唱词内在节奏规律吻合,生动地刻画了人物的性格与内心的情感。唱腔中“虽说是亲眷又不相认”一句特意重复了“虽说是”,模拟着小铁梅善于思索、边想边说的情态,“这里的奥妙我也能猜出几分”中对“妙”、“能”、“猜”等字的精心处理,都生动地表现了铁梅揣测、观察时活泼、得意的神态。这个唱段具有清新、明朗又略带单纯、幼稚的趣味,反映了铁梅人小志大、天真淳朴又似懂非懂的性格特征。二、简单介绍“西皮流水”是什么意思?西皮是腔、流水是板。三、复听音乐:1、 全

8、曲可以分为几个乐句?老师知指导学生用手指打着“板”(强拍)“眼”(弱拍)跟唱。2、将全唱段分解成4句,分句跟随音带反复学唱,跟唱时教师指导学生用手指打着“板”(强拍) “眼”(弱拍)跟唱。唱会一句再唱下一句。一句一句学唱。 第一句:从开始到“不登门”。 第二句:从“虽说是”至“还要亲” 第三句:从“爹爹和奶奶”至“猜出几分”。 第四句:从“他们和”到“红亮的心”。 演唱时指导学生用假嗓唱,音量不要大。分句演唱时,教师适当点拨每句的情绪的起伏。拖腔处要提醒学生仔细听,认真模仿,这是唱出京味的关键。 3、在分句唱好的基础上,随录音完整地跟唱。 4、请基本模唱像样的12位学生试唱。 5、全班角色化投

9、入地唱全选段,实践体验京剧的韵味及剧中人物的品格。3、4、在分句唱好的基础上,随录音完整跟唱。5、全班角色化投入地唱全选段,实践体验晋级的韵味及剧中人物的品格。四、在聆听了前两首现代京剧的基础上欣赏笛子演奏的京调;1.从我们是工农子弟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两首选段中,基本感受了京剧的唱腔,现在请听这段笛子吹出的曲调是什么风格的音乐? 2.初听第一主题的笛子主奏曲调与第二主题笛子的曲调。 (1)设问:哪一主题的曲调舒展悠长,哪一主题的曲调活泼、紧凑? (2)听辨教师弹奏这两个主题的某一主题,请学生用手指表示是第一还是第二主题。 (3)哼唱:视谱哼唱这两个主题的曲调。 3.欣赏全曲。 设问:全曲分为

10、几部分?如果第一主题用A表示,第二主题用B表示,那么全曲的结构图式是怎样的?(ABABA) 笛子与乐队京调 这是一首采用京剧音乐素材写成的民族管弦乐曲,由上海民族乐团作曲家顾冠仁编曲。乐曲是根据京剧音乐中典型音调如西皮原板(一板一眼,即2/4拍)和流水板(有板无眼,即1/4拍)等音调缀成。乐曲为带再现的三段体结构。在实际演奏时,曲中的第一、第二段重复一次,形成ABABA的结构。 乐曲一开始采用京剧中“过门”的音调为引子,由乐队合奏。接着呈示第一部分的主题音乐: 这是由清脆明亮的曲笛吹出的京剧曲牌,给人以明朗、轻松之感。过门乐句之后进入中段,由曲笛吹出了新的模仿唱腔的曲调: 这一舒展的音调与第一

11、部分主题音乐那种活跃欢快的旋律形成了对比。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再现。乐曲最后,突然速度减慢,曲笛吹奏散板的京剧唱腔,全曲告终。 乐曲虽然短小,手法简洁,但构思别具一格,富有京剧的韵味,使人充分领略了京剧所特有的情调。4.复听全曲,完成教材下方的作业。五、老师小结。 第三课时一、教学目标;1、 学习歌曲蝈蝈与蛐蛐,初步掌握用京剧唱腔的唱腔曲演唱,进一步体验以京剧音乐为素材而创作的浓郁京韵。2、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京剧脸谱艺术的特点、谱式、色彩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中国脸谱艺术富有图案美具有鲜明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培养学生对京剧脸谱艺术的欣赏能力。动手画一张京剧脸谱,进一步了解京剧渊源的文化和底蕴。3

12、、学习按步骤临摹京剧脸谱。根据谱式、颜色所代表的含义分组合作设计一套京剧脸谱。 通过对京剧脸谱知识的学习,激发学生关心、热爱中国脸谱艺术的情感,培养民族自豪感。二、教学重点难点:歌曲学唱学生对于京腔京韵的模仿;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艺术的认识和热爱。三、教学准备: 1、 学生:脸谱资料、铅笔。制作好的脸谱底板,水粉色、调色盘、毛笔。 2、 教师:课本、京剧脸谱资料、图片、录像、CAI课件。教学过程一、教学蝈蝈和蛐蛐; 1.聆听范唱蝈蝈和蛐蛐。设问:歌曲讲述什么内容?它给我们什么启示? 歌曲曲调的风格与情绪怎样? 蝈蝈和蛐蛐是一首叙述性的诙谐歌曲。歌曲以拟人化的手法,讽刺爱“吹牛”的“蝈蝈”和“蛐蛐

13、”相互吹捧、相互比说大话,他俩“越吹越得意”“越侃越入迷”,到头来都成了大公鸡的盘中餐。以此来告诫人们,要踏踏实实、千万不能浮浮夸夸,要做一个诚实的人。2.分段跟唱。先跟唱曲调,然后再跟唱歌词。 (1)第一段从“我是蝈蝈吹牛皮”。 (2)第二段从“蝈蝈对着蛐蛐笑眯眯叫谁向东它不敢朝西”。 (3)第三段至最后结束。 3.完整唱全歌。 4.讨论歌曲的演唱情绪及分角色设计表演唱。(教师为他们准备道具,如头饰彩色纸等。) 5.表演唱蝈蝈和蛐蛐。二、介绍京剧脸谱,动手画一张京剧脸谱;1、 介绍京剧脸谱的分类;京剧人物“行当”:生、旦、净、丑及其脸谱(见教材分析后的小知识)。2、 观看各种常见京剧脸谱的图

14、片;(准备一部分脸谱的图案供学生自制时作参考)3、 了解京剧脸谱与京剧人物性格特点的关系;4、 指导京剧脸谱的画制过程;5、 学生尝试画一张自己喜欢的京剧人物的脸谱;6、京剧脸谱展示会。 学生各自戴上自制的脸谱在锣鼓(经)点的伴奏下走着步子,在教室内走圆场。脸谱绘画过程教学建议:步骤一:(板书:京剧脸谱) 课件演示:(出示脸谱资料) 京剧舞台化妆脸谱 步骤二:介绍京剧脸谱知识。点击:课件播放古代面具京剧脸谱资料。 教师讲解:京剧脸谱的起源与面具关系密切,人类早期的战争面具、傩舞面具、汉代百戏假面具都是戏剧脸谱的远祖。京剧兴起后,脸谱造型日臻完善,在构图上奠定了基本谱式,各类角色的脸谱进一步精致化、多样化,但仍然保持着传统脸谱的基本特点。 教师总结:脸谱是京剧中特有的化妆艺术。是用写实和象征相结合的艺术手法,把人物的形象进行夸张,以突出、强化人物的生理特征面貌及个性,而采用的一种手段,用来造成舞台的效果。 教师总结:京剧中的脸谱通常用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