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界首豫剧.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56314204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昔日界首豫剧.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昔日界首豫剧.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昔日界首豫剧.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昔日界首豫剧.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昔日界首豫剧.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昔日界首豫剧.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昔日界首豫剧.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昔日界首豫剧“四大名旦”界首在什么地方?界首还有什么四大名旦?这对河南观众来说是个生疏的问题。让我们先打开地图,看看界首在什么地方。从河南省周口市沿着颍河往东南走,就到了安徽省西北部,与河南省搭界的界首市。界首市也临颍河,再往东南,颍河汇入淮河,然后与京杭大运河相联接。再来讲一段历史。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徐州、蚌埠、开封、商邱等商埠为日军占领。国民党御敌无策,为阻止日军前进,扒开花园口,造成黄水泛滥,形成大片黄泛区,因交通受阻,使得界首免遭日军占领。因其水陆交通便利,成为从前方到后方,从敌占区通往陕、甘、川、黔、滇等省区的要道,因而迅速发展起来。几年间,界首集万商云集,货积如山,贸事繁杂

2、,街道纵横。同时国民党也看好了这个地方,在界首派驻许多部队,设置党、政、警、特等重要机关,企图把界首建成一个苏、鲁、豫、皖地区的稳固的统治中心。由于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历史给予它的发展机遇,使界首遂步成为达官贵人的聚集之地,商贸人士的发财场所,贫苦难民的谋生地方。这时的界首人口达20多万,被誉为“小上海”。这种繁华,也催生了戏曲事业的发展,1943年界首就有五个剧院,经常上演豫剧、京剧、评剧、河北梆子等剧种的戏。徐文德、徐艳琴、马金凤、阎立品、周海水、毛兰花,田岫玲、金丝猴、兰月春、俞富英、张婉华、绿蝶华、金刚钻、鲜灵芝等不同剧种的名角经常到界首演出,可谓是各剧种在这里交相辉映,姹紫嫣红,在

3、敌后形成一道难得的文化风景。界首与河南毗连,豫剧在这里自然是最受欢迎。经常演出豫剧老羊山、三上关、玉虎坠、刀劈杨藩、凤仪亭、皮袄记、桃花庵、三上轿、蝴蝶杯、抱琵琶、莲花庵、洛阳桥、香囊记等剧目。抗日战争时期,界首戏迷推选出阎立品、马金凤、徐艳琴、毛兰花四位唱得最好的四位豫剧旦角演员为界首的“四大名旦”,当年她们都才二十多岁。马金凤、阎立品两位豫剧名旦,为众多戏迷所熟悉,在我的博文为马金凤喝彩和冰清玉洁阎立品都分别作了介绍,这里不另。当今几乎被人们忘记的徐艳琴,生于 1920年,豫剧旦角。原名杨玉枝,河南夏邑人,现在江苏省徐州市居住。9岁随父母讨饭到新密市后,拜师学戏。12岁登台演出,受到观众欢

4、迎,被誉为“十二岁红”。14岁在巩义市搭周银聚戏班演唱,先后主演了玉虎坠、红月娥背刀、老征东、樊梨花征西等。20世纪30年代到开封搭班永安舞台,与著名演员马双枝、王润枝等曾一度同台演出,主演了二龙山、兴汉图、春秋配、杭州打擂等多出戏。1937年她与著名武生徐文德结婚,改名为徐艳琴。抗日战争爆发后,她与徐文德在豫声剧院合演蒋文质新编古代戏守湖州,歌颂抗敌殉国的爱国主义精神,受到观众的欢迎和好评。由于日寇飞机不断袭击开封,后即到漯河参加了由王福臣、徐文德为掌班的景乐班。不久又随景乐班到安徽界首,首演打炮戏守湖州,引起轰动。张介陶看戏之后,深受感动,到后台表示愿为徐艳琴编几出新戏。在界首的几年里,张

5、介陶和蒋文质先后编写了一门忠烈、韩世忠抗敌、陈圆圆、庚娘等戏,都由徐艳琴主演。在界首,徐艳琴先后与马金凤、毛兰花、阎立品同台演出,并称为界首豫剧“四大名旦”。徐艳琴还与常香玉同台演出爱国剧目守湖州、克敌荣归。他们谦恭互让,争演配角,配合默契,使演出水平大为提高,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和好评。抗日战争胜利后,与1946年徐艳琴与徐文德等又回到开封,演出了一门忠烈、陈圆圆、守湖州等戏,又一次受到开封观众的好评。新中国成立后,徐艳琴落户徐州,先后为丰县大众剧团、徐州专区实验剧团、江苏省梆子剧团的主要演员、副团长。徐艳琴扮相俊美,文武兼工。其唱腔优雅,高低自如,刚柔相济,缓急有致,刻画人物声情并茂,扣人心

6、弦,喜、怒、哀、乐,声声入耳,唱出人物性格恰到好处。她基本功扎实,武打精湛,身姿矫健敏捷,跌扑摔打,舞枪弄刀,样样身手不凡。她表演眉目传神,神形兼备,一招一式皆能从人物性格出发,表现出人物的不同心理状态。无论是刀马旦、帅旦,还是青衣、花旦,都得心应手,演的惟妙惟肖。她在守湖州中扮演的柳长青、洪月娥背刀中扮演的洪月娥、花打朝中扮演的七奶奶、破洪州中扮演的穆桂英、陈圆圆中扮演的陈圆圆、胭脂中扮演的胭脂等人物,运用唱做念打,把这些人物刻画的各有个性,形象鲜明,风采动人。1957年,她在江苏省首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上演出胭脂,获演员一等奖。1958年被江苏省评为“三八”红旗手。她主演的战洪州主要唱段,于

7、1959年被中国唱片公司灌制成唱片。她为豫剧在江苏一带的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另一位被誉为界首“四大名旦”的毛兰花,在我的博文昔日洛阳豫剧“十八兰”中作过介绍,现加充实,再一遍介绍于后。毛兰花(19241981)女。是河南省长葛县老城镇大赵村人,本名毛正义,小名毛妮、然妞,后曾易名毛凤麟,其身世极苦,自幼双亲去世,岁时随舅父要饭到郑州,后到周海水办的太乙班学戏。拜太乙班名须生周海水、张同庆为师,习青衣,花旦,宗豫西调,长于悲剧。由于她天资聪明,学戏认真刻苦,入科后曾深得老师们的青睐。开始时试行演出一些配角戏,13岁便能独挑大梁,在郑州首演大祭桩一鸣惊人,与豫西调著名旦角汤兰香并挂头牌;抗日战争时

8、期在安徽省界首和马金凤、阎立品、徐艳琴被群众誉为河南梆子“四大名旦”。是四十年代誉满艺坛的豫剧“十八兰”之首。1947年春, 23岁的毛兰花来漯河五班戏搭班,首场演出桃花庵,她扮演的窦氏端庄俊美,风度高雅,唱腔悠扬清脆,委婉 动听,令漯河观众大开眼界,至今漯河的老观众说起毛兰花还赞不绝口。1948年毛兰花随丈夫朱振家离开大陆赴台湾高雄,辗转屏东,后于1953年在台湾组建大鹏豫剧团,任主演兼教师,1958年开始招收第一科学员,如许贵云、田运显,封君平等都是此科学生中的佼佼者。她秉性善良,艺德兼备,为豫剧在台湾的传播、扎根,尽心竭力,作出了很大贡献。其表演艺术曾受到京剧艺术大师齐如山的极高评价。她于1981年在台湾病逝,享年57岁。其代表剧目有抱琵琶、五凤岭、孝妇泪、豹头山、桃花庵、贩马记、凌云志、霄壤恨,女贞花,破洪州)、大上吊、双孝廉、莲花庵等。现存录音有穆桂英挂帅等唱片。岁月荏苒,一转眼近70年过去了,当年界首舞台上的喧闹和嘈杂已烟消云散,但人们所能记忆的,是当年界首“四大名旦”的风采,以及她们的故事。(2010年4月21日,初稿于洛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