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九年级上_文言文_总复习.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56313186 上传时间:2023-04-1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九年级上_文言文_总复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苏教版九年级上_文言文_总复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苏教版九年级上_文言文_总复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苏教版九年级上_文言文_总复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苏教版九年级上_文言文_总复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九年级上_文言文_总复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九年级上_文言文_总复习.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日 九(上) 一.陈涉世家1.找出下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A.发闾左適戍渔阳 “適”通“谪”,因获罪被发配到很远的地方。B.为天下唱“唱”通“倡”,倡导。C.固以怪之矣“以”通“已”,已经。D.被坚执锐“被”通“披”,穿2.写出下列加点字的古今异义:A.今亡亦死古义:逃亡。今义:死亡。B.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古义:暗地。今义:空隙或中间。C.卒中往往语。 古义:到处。今义:表示某种情况时常存在或经常发生。D.等死,死国可乎 古义:同样 今义:等待E.比至陈 古义:等到 今义:比较F.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古义:集会、商量;今义:掌管财务的人员称谓。3.词类活用A.天下苦秦久矣(形容词

2、用作动词,是“以为苦”,即“认为苦”的意思。)B.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名词用作动词,用手指,用眼睛注视。)C.忿恚尉。(形容词用作动词,是“使忿恚”的意思。)D.陈胜王(“王”, 名词用作动词,“为王、称王”)E.置人所罾鱼腹中(“罾”,鱼网,名词用作动词,“用网捕”)F.夜篝火(“篝”,笼,名词用作动词,“用笼罩着”)4.一词多义:会 会天大雨:适逢 将 项燕为楚将:将领与皆来会计事:集会 上使外将兵:率领次 皆次当行:编次 之次所旁丛祠中: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临时驻地)书 乃丹书帛:写 乃 陈胜、吴广乃谋曰:于是、就得鱼腹中书:字条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是应 佣者笑而应曰:答应 故 广

3、故数言欲王:故意杀之以应陈涉:响应 扶苏以数谏故:缘故令 乃令符离人葛婴:派 数 以数谏故:屡次陈守令皆不在:县令 卒数万人:几道 道不通:道路 为 为屯长:担任伐无道:封建社会所认为好的政治 为天下唱:向、充当之 辍耕之垄上:动词,去 为坛而盟:筑怅恨久之:音节助词,不译 项燕为楚将:是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结构助词,的 士卒多为佣者:替、给5.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1)陈胜、吴广发动起义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天下苦秦久矣。(2)陈胜为起义制定的策略是什么?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3)“燕雀”、“鸿鹄”各比喻什么?文

4、中哪句话表现了陈涉强烈要求改变自己地位的愿望呢?燕雀:比喻见识短浅的人。鸿鹄:比喻有远大抱负的人。苟富贵,无相忘。(4)陈胜在动员起义时,最具有鼓舞性,气魄雄伟、扣人心弦的一句话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二.桃花源记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豁然(hu)俨然(yn )垂髫(tio )阡陌(qin m )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 渔人甚异之:对感到诧异 欲穷其林:尽仿佛若有光: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 才通人:仅俨然:整齐的样子 桑竹之属:类 悉如外人:都便要还家:通“邀”,邀请 咸来问讯:都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详细 皆叹惋:感叹、惋惜余人各复延至其家:邀请 此中人语云:告诉 诣太守:拜见寻

5、向所志:标记 欣然规往:计划,打算 寻病终:不久 后遂无问津者:问路。这里是访求、探求的意思3.下列词古今意义的不同词 古义 今义交通 交错相通 指运输业等妻子 妻子和儿女 指妻子一人绝境 与世隔绝的地方 没有出路的境地无论 不要说,更不必说 关联词,“不管”的意思4.写出本文中出现的四个成语:豁然开朗、世外桃源、怡然自得、无人问津5.将下列句中省略的主语补充完整(村中人)见渔人,(村中人)乃大惊,(村中人)问所从来。(渔人)具答之。(村中人)便要还家,(村中人)设酒杀鸡作食。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村中人)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村中人)皆出酒食。(渔人)停数日,(渔人)辞去。6.翻译下面

6、的句子(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花草遍地,鲜嫩而美丽,落花纷纷。(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3)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田间小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村落间)鸡鸣狗叫之声都处处可以听到。(4)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老人和孩子们个个都安闲快乐。(5)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跟人世隔绝的地方。(6)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7)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临别时)村里人嘱咐他道:“(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7、!”三.与朱元思书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水皆缥碧 ( pio ) 急湍甚箭( tun )泠泠作响( lng ) 嘤嘤成韵( yng ) 千转不穷( zhun ) 鸢飞戾天者( yun ) ( l ) 经纶世务( ln )2.指出下列各组中的加点词的不同用法。蝉则千转不穷。( 尽,完 ) 欲穷其林。( 走完 ) 猿则百叫无绝( 停止 )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消失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至 ) 果如鹤唳云端。( 叫 ) 3.解释下列词语在句中的意思(1)天下独绝 独一无二 (2)猛浪若奔 奔跑的马 (3)皆生寒树 使人看了感到有寒冷之意的树 (4)争高直指 笔直地向上 四.捕蛇者说1.

8、解释加点部分字词。貌若甚戚者( 好像 ) 若毒之乎( 你 )安敢毒耶( 怨恨 ) 孰知赋敛之毒( 毒害 )哀而生之乎( 语助词,吗 ) 叫嚣乎东西( 介词,在 )则已后矣( 已经 ) 可以已大风( 止,治愈 )呼嘘毒疠( 呼吸 ) 号呼而转徙( 呼叫 )触草木,尽死( 全部 ) 以尽吾齿( 过完 )谨食之( 喂养 )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吃食 )君将哀而生之乎( 使活下去 ) 乡邻之生日蹙( 生活 )2.指出加点词用法。哀而生之乎(代词,指我) 殚其地之出(助词,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向吾不为斯役(做,干,动词) 其印为子群从所得(被,介词)汪然出涕曰(的样子,词尾)然得而腊之以为饵(然

9、而 )吾父死于是( 在这件事 )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表承接的连词 )3.指出加点词在文中词性的变化。乡邻之生日蹙(一天天,名词作状语) 竭其庐之入(动作名,收入的粮食等)殚其地之出(动作名,生产的粮食)退而甘食其土之有(动作名,种的粮食等)岁赋其二(名词作动词,征收)腊之以为饵(名词作动词,把肉晾干)4.写出下列“而”字用法。黑质而白章(并连,不译)然得而腊之以为饵(顺连,不译)君将哀而生之乎(并且,递连)吾恂恂而起(修饰 连词)而吾蛇尚存(假设连词)而吾以捕蛇独存(然而,转连)人不知而不愠(却,转连)面山而居(表修饰 连词)5.写出下列“于”字的意义或用法。苛政猛于虎(比,比较介词) 积

10、于今六十岁矣(到,介词)余将告于莅事者(向,介词) 吾祖死于是(在,介词)6.写出“以”字的意义。可以已大风( 用 ) 今以蒋氏观之( 凭 )以捕蛇独存( 因 ) 以啮人无御之者( 如果 )太医以王命聚之( 用 ) 以尽吾齿( 来,用来 )7.写出“其”字意义和用法。当其租入( 他,指捕蛇者 )视其缶(代词,那 )今其室( 代词,那 ) 其真不知马也(难道,大概 )专其利(代词,这种 ) 竭其庐之入( 代词,他们 )8.写出“焉”字意义和用法。时而献焉( 代蛇 ) 虽鸡狗不得宁焉( 啊,语助词 )争奔走焉(代捕蛇之事)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代写的这篇文章)9.译句。君将哀而生之乎?你要哀怜我,

11、使我活下去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悍吏那种)喧闹叫嚷着惊忧(乡间)的气势,(不要说人),即使鸡狗也不得安宁啊。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哪里像我的乡邻天天有这样冒着死亡威胁的事!苛政猛于虎也。苛酷的统治比老虎还要凶啊!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谁知道搜括老百姓的毒害比这毒蛇更厉害的呢?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以期待那些(朝廷派遣)考察民情的人得到它。五.岳阳楼记1.注音:谪(zh)守 朝晖(hu)夕阴 霏霏(fi) 薄暮冥冥(mng)霪(yn)雨 心旷神怡(y) 皓(ho)月 宠辱偕(xi)忘潜行(qin) 浩浩汤汤(shng) 潇(xio)湘 属( zh 同“嘱”)2.写出下列多义词在各

12、句中的意义。和:政通人和(和乐) 至若春和景明(和煦) 言和而色夷(温和)通:政通人和(顺利) 北通巫峡(通向)观:予观夫巴陵胜状(看)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景象)空:浊浪排空(天空) 长烟一空(消散)一:一碧万顷(一) 长烟一空(全)极:南极潇湘(尽,直通) 感极而悲者矣(极点) 此乐何极(穷尽)以:属予作文以记之(来)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为)或:而或长烟一空(有时候) 或异二者之为(或许,也许)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有的人)开:连月不开(放晴)开我东阁门(打开)3.通假字:百废具兴(“具”通“俱”,全,都。) 属予作文以记之(“属”通“嘱”,嘱咐,嘱托。)4.词类活用。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名词作动词,“做太守”。)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形容词作状语“在之前”、 “在之后”。) 5.古今异义: 气象万千 古义: 景象 今义: 大气的状态和现象 微斯人 古义: 没有 今义: 细小 6.特殊句式。衔远山,吞长江(省略句)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状语后置)迁客骚人,多会于此。(状语后置)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定语后置)吾谁与归?(宾语前置) 7.流传至今的成语: 政通人和 、 浩浩汤汤 、 一碧万顷 、 心旷神怡 、 气象万千 、 百废具兴 。8.解释:增其旧制( 规模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