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宁那些磨课的日子.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56307434 上传时间:2023-04-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杨晓宁那些磨课的日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杨晓宁那些磨课的日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杨晓宁那些磨课的日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杨晓宁那些磨课的日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杨晓宁那些磨课的日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杨晓宁那些磨课的日子.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那些磨课的日子 贠张逸夫小学 杨晓宁说到磨课,我想每一个经历过的老师,都有或多或少的共同的感受。我想,我是属于那种“好了伤疤忘了痛”的类型。提起这次的磨课历程,似乎印象不深,但既然是象“伤疤”那样让人难忘,便是轻轻一触,那曾经的感觉就又渐渐变得清晰起来。我在想,为什么大家把这个备课的过程叫做磨课呢?对照自己的经历,我愿意把这个“磨”的过程理解为“研磨”“琢磨”“打磨”。嗯,应该还有“折磨”。“公开,就要打开教室的大门。整顿衣裳敛起容,衣带渐宽,为伊消瘦后,你会更加珍惜一次次备课的劳苦,珍爱一次次公开的点评,享受一次次痛苦的新生。更珍贵的是,和学生一起在课堂上,咂摸出的人生况味,你会有种欣赏往日

2、照片的回味与感动。这些影像已经印刻在生命的相册里,成了回到日常教学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你会蓦然发现,在公开课上所成就的,绝不仅仅只是几节代表作,而是生命的历炼,并循着这样的路径,脚踏实地走向了日常课堂的厚实,乃至成就人生的厚重与精彩。”窦桂梅。闲暇时习惯了在网上浏览,当窦桂梅老师的这段话跃入眼帘时,又打开了我那渐渐模糊的记忆,那曾走过的磨课日子,又回到了眼前为了使课题研究工作更深入地进行,学校进行了三轮磨课活动,磨课就是要煅出精品课,磨出名师来。一堂好课必须经过精雕细琢、千锤百炼,才能变成无懈可击的表演。课堂由平淡变得精彩,教技由生疏变得纯熟,学生由平静变得活跃。本次我执教的是北师大版

3、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家。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来说,因为他们的理解能力有限,所以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特点,首先我激发兴趣,导入新课,然后采用各种不同的朗读方式从中让学生去理解、去感悟。初次上课感觉时间安排有点紧张。经历过一次磨课后,再次站在讲台上,感觉比上次熟悉多了,但是因为课堂组织学生,感觉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开始郁闷重新思考、琢磨这样再次修改教案,分析教材,分析教学内容,分析学生,分析自己思考课文的训练点,思考教学的目标、重难点,思考教学的方法,学生学习的方法,思考教学的环节有时,前一秒想到一个自以为“精妙”的教学策略,可后一秒又被自己否定;但磨课更多的是独自分析,独自思考。在这次磨课

4、中,我的教学水平和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使我的教育教学思想有了巨大的提高。经过磨课,我真正地认识到学生是我们教学的主体,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引导和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在学习活动中使学生感受到自己能够学,而且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主动去探究,学会主动学习。我想这是我们教育孩子的最终目的,而不是教授孩子课本上简单的知识。磨课的过程无疑是痛苦的一次次地颠覆一次次地重整,让心灵承受痛苦的煎熬。但磨课确实是一个非常好的成长历程,每一次地反思修改,每一次地试教,每一次理念上的冲击,能站在一个新的角度审视自己,好像对于教学又重新认识了一番,能够站在一定的高度上看待问题了。就像“蚕的一次次蜕变,最终吐丝结茧变蛹化蛾

5、、脱胎换骨”。就在这一次次的“磨”中,我渐渐成长了,教研水平得到了提高。在这蝶变新生的过程中,我从中体验了快乐,我也从其他参与磨课的教师中得到收获和新的启迪。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可真不是吹的。特级教师们也是一样,当我们在台下欣赏他们台上的那份潇洒的时候,可能很多时候都忘了他们曾付出过的那份努力。在钦佩他们的时候,也应该提醒自己,其实如果我们也能像他们一样努力,说不定也能像他们一样收获。我现在真正体会到这样一句话:如果你想做好一件事,你必须时时想着她,时时念着她。是啊,王崧舟老师所说的那句“磨你千遍也不厌倦”的话语不也正有异曲同工之美吗?在午后的阳光下回想磨课的经历,我想是幸福的,回头看看这条路,它不像泰山的十八盘那样需要一鼓作气,勇往直前;也不似庐山的烟雾那样迷人视线,它是一条没有尽头却充满风景的登山路,要我们走走、听听、看看、想想,其乐无穷。经历了“多次磨课”的历程,忽然发现我们都成长了许多,收获了许多。我相信这种磨课的教学历练最终会化作我人生的修炼,她必将启迪我在教学路上奋斗不息,耕耘不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