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寓言二则复习卷.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56302840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寓言二则复习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古代寓言二则复习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古代寓言二则复习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古代寓言二则复习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寓言二则复习卷.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代寓言二则期中复习卷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郑人有欲买履者( ) 先自度其足( ) 吾忘持度( ) 遂不得履( ) 宁( )信度 楚人有涉江者(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 遽契其舟( )() 不亦惑乎( )二词语理解。(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郑人有欲买履者( ) 2置之其坐( ) 3至之市 ( ) 4而忘操之( )5乃曰 ( ) 及反 ( )市罢 ( ) 遂不得履( )9宁信度 ( ) 10无自信也( )11楚人有涉江者 ( ) 12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13遽契其舟( )( ) 14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15不亦惑乎 ( ) 16求剑若此( )17何不试之以足( ) 18是吾剑之所

2、从坠( )(二)通假字 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而置之其坐 通 义: 2反归取之。 通 义: (三)一词多义。1【度】先自度其足,( ) 吾忘持度。( )2【之】而置之其坐 ( ) 至之市,而忘操之( )( )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何不试之以足( )是吾剑之所从坠 ( ) 反归取之 ( )4【其】而置之其坐() 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 遽契其舟()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 )5【者】楚人有涉江者 ( ) 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6【而】而置之其坐( )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7【自】先自度其足

3、( )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四)古今异义。至之市 古义: 今义: 求剑若此 古义: 今义: 是吾剑之所从坠 古义: 今义: 三翻译句子(1)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译文: (2)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译文: (3)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译文: (4)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译文: (5)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译文: (6)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译文: 四课文内容理解1郑人买履选自_ ,作者韩非,_时期哲学家,_家的主要代表人物。刻舟求剑选自_,这部作品是_末秦相_组织编写的论文集。2请你至少写出两个带“履”的成语。 3说出郑人买履寓言故事的寓意,并谈了它的现实

4、意义。答: 4课文中的郑人和楚人的言行都十分可笑,请按要求默写出有关句子。(10分)(1)郑人最可笑的“言”:(2)楚人最可笑的“行”: 5这两则寓言中的“郑人”和“楚人”有什么共同点?请谈谈你的看法。答: 6助人为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果你在大街上正好遇到买履的郑人,你准备跟他说些什么?答: 7刻舟求剑中“坠”、 “遽”、“入”、“求”几个字有什么表达作用?答: 8试想一下,如果你是刻舟求剑中那个落剑之人,你会采取什么方法找剑呢?答: 【参考答案】(二)同“座”,座位 同“返”,返回(三)1度:量长短,是动词指量好的尺码,是名词。2是:这,这儿对,正确表示前后两者是同一的(或表示肯定判断

5、)3之:指量好的尺码之到去之指剑代鞋子助词,无实在意义,不译4其:他的,指郑人的他,指楚人指示代词,那5者:的人的地方6而:表顺接表转折7自:自己从(四)至之市 古义: 集市 今义:城市求剑若此 古义: 寻找 今义: 请求、要求 是吾剑之所从坠 古义: 指示代词,这,这儿 今义:判断动词(三)(1)等到这个郑人回到集市上,集市已经散了,终于没有买到鞋。(2)有人问他:“你为什么不用脚试鞋呢?”(3)他的剑从船上掉到水里(4)船一停,那人便从他刻有记号的地方潜入水底去找剑。四1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战国 法 吕氏春秋察今 吕不韦2削足适履 如履薄冰 履险如夷3寓意:讽刺那些做事不注意从实际出发,教条

6、主义的人。现实意义:我们在处理实际问题时,不能盲目照搬照抄现成的东西,而要注意一切从实际出发,以免出现不应该的失误。4(1)宁信度,无自信也。(2)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5郑人买履说明了要从实际出发,不能机械地解决问题的道理。刻舟求剑则是讽刺了那些墨守成规,不顾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人,说明了要用发展的变化的眼光来看问题的辩证观点。6寓言常常用假托的故事来说明某个道理。课文所选的两则寓言虽然内容不同,但讽刺的对象都是因循旧、不知变通、不会灵活采取对策的蠢人。 “郑人”和“楚人”都思想僵化不知变通,不懂得根据实际情况来处理问题。因此事情都没有做成。7您好!您上次买鞋没买到,您想明白原因了吗?任何事情,我们都可以亲身实践,根据具体的情况处理问题,这就叫做随时机应变。祝愿你今后生活,能够不迷信书本,多动脑子,灵活机动地处理好一些问题。8“坠”写出楚人的慌乱;“遽”写出楚人反映速度之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