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合理归因促成长.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56300539 上传时间:2023-09-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3合理归因促成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3合理归因促成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3合理归因促成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3合理归因促成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3合理归因促成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3合理归因促成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合理归因促成长.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合理归因自我成长初三学生心理调适对学习的影响系列活动之的三【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归因模式对行为结果的影响。2、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归因特点。2、引导学生学会积极合理的归因。【活动形式】讲座、案例分析、游戏及体验分享【活动过程】同学们刚经历了初中以来第一次较重要的期中考试,各班也开展了以学习为主题的班会,对考试效果、学习方法等进行了分析那么究竟同学们对考试结果所做的原因分析是否合理呢?怎样的归因方法才能促进我们的发展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如何进行合理地归因。一、故事导入: 有一个人因杀人进了监狱,这个人有两个儿子,若干年以后一个儿子也因杀人进了监狱,另一个儿子却成了家,事业有成,成为一个集团公

2、司的总经理。有人分别问他们,不料他们说了一句同样的话。请同学猜猜看,他们说了一句怎样的话呢?(答案:谁让我有这样的一个父亲呢?让同学们讨论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两个儿子对自己不同的生活走向所做出的归因看似相同,但在实际上却有着本质的不同,一个把失败归结于自己受了杀人犯父亲的遗传,不可能会有好的作为;而另一个把成功归于自身的努力去改变外界环境的先天不足。这个故事说明,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需要做出归因,但是不合理的归因会产生不良的影响,我们需要的是一个积极合理的归因。二、各抒己见呈现情境,组织学生进行讨论:1、情境演绎:(请两位同学扮演)考试后,两位同学在走廊相遇,闲聊起来。甲:唉!这书

3、真读得苦啊!乙:喂,这次考试考得怎样?甲:唉,别提了,真是惨不忍睹啊!连哭的勇气都没了。乙:小学那会儿你成绩那么好,咋会呢?再说平时你够努力的,怎么会没考好呢?甲:是啊小学是“希望之星”,初三就成了“流星”!唉,看来自己真的不是学习的材料啊,再努力也恐怕没用了!你呢?乙:我?冤哦,小学时也属于“希望之星”,现在成了“扫帚星”!都怪我们班主任,每周换一次座位,经常挨着爱说话的人坐,严重影响我听课。还有英语老师老师,教得很差劲,作业都是订正,我学没学懂他都不晓得,考得好才怪! 讨论:他们是如何归因的?你如何看待这样的归因?三、归因理论说明 我们一般把原因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能力、努力、任务难度、运

4、气等。心理学家韦纳把这些进行了分类:来自于内部的称之为内因,如努力、能力、性格等等;来自外部的则为外因,如任务的难度、运气等。根据能否被我们控制的原则,将这些可能的原因分为可控的和不可控的。可控性是指个体认为自己可以控制行为的结果,认为成功和失败都是由于自己可控制行为的因素造成的;不可控是指个体认为自己无法控制行为的结果,成败都归因于他人的压力以及运气等外部因素。另外,从稳定性看,又分为稳定和不稳定原因。稳定的原因是指个体认为引发行为的原因是稳定的,不容易改变的;不稳定的原因的指个体认为引发行为的原因是容易改变的,不稳定的。对行为的归因根据上面的三个维度的不同,会导致不同的结果。师生共同完成原

5、因的分类。归因类别成败归因向度因素来源可控性稳定性内外可控不可控稳定不稳定能力努力任务难度运气其他如毅力、方法四、了解自己的归因模式(一)中学生对学习成败的归因主要有以下6 种类型。1.把失败归之于自己脑子笨、能力差等稳定的因素。这种归因会使自己丧失信心,自暴自弃,放弃努力。2.把失败归之于自己不努力等不稳定的因素。这种归因会使自己重燃希望,变得努力。3.把失败归之于学习难度大等稳定因素。这会使自己学习积极性受影响,甚至会对相应学科失去信心。4.把失败归之于运气不好等不稳定因素。这可能会使自己重新树立信心。5.把成功归之于运气好等外在因素。这会使自己产生侥幸心理,下次不一定会努力。6.把成功归

6、之于自己能力强、努力程度高等内在因素。这既可能使自己满意、自豪,也可能使自己产生骄傲、自负等情绪。(二)自己是怎样的归因模式呢?可以通过归因模式测验来了解,此测试卷不记名不上交,仅供自己使用,所以请按真实情况选择,这样有助于你更清晰地了解自己。选择单数题号较多,则可能是一个外部控制的人,即通常习惯把自己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归于外部条件和环境;选择双数题号较多,那说明善于从自己内部寻找原因,是一个内部控制的人;如果单数题和双数题差不多,这说明其不是典型的内部控制或外部控制的人。互动:请说说自己认为最重要的原因,并谈谈自己依据这样的归因今后会怎么做。五、游戏感受归因对结果的影响规则:每个组发一只球,不

7、用手,让球不落地地从第一人传到最后一人,先完成者胜。学生分享感受:为什么成功?为什么不成功?想想看,你是怎样找原因的?这些因素是稳定的还是不稳定的?是可控还是不可控?怎样可以做得更好?六、案例讨论,加深理解。案例一:小张是一名初三学生,刚进初中时他的成绩总是名列班级前茅,初二开始成绩下降,现在仅处在中等水平,对此他感到压力很大。特别令他不解的是,常常看到一些同学玩的很开心,成绩却比他好的多。为此他感到失望、自卑,受了几次打击之后,他认为成绩不好的原因完全是自己变笨了,自己再怎么努力学习也是没用的。设想小张以后的行为会怎么样?(妄自菲薄、情绪消极、自暴自弃、厌学、学坏等)a) 不合理归因:(自卑

8、、片面分析自我、没有客观分析内外因素。)b) 帮助小张分析一下他存在的问题:小张成绩下降的原因可能有哪些:(1.竞争加剧,各路“高手”云集一处;2.虽然用功,但方法可能不当;3.因文体活动很少参加而导致体质下降,精力不足;4.由于小学时成绩一直优秀,上了初中以后可能期望过高,自我要求太严;)你认为他应该怎样调整对策?(1.适当降低自己的期望值,不能始终以小学名次标准来要求自己,毕竟大学都很努力,排起名次总会有先后之分。2.初中不但课程多,难度也加大了,要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效率。3.调整自己的学习时间,劳逸结合,不打疲劳战。4.面对现实,大丈夫能屈能伸,不给自己太大的压力。)案例二:小艳从

9、小就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由于学习成绩优异,又是班长,同学们对她更是“前呼后拥”。可惜好景不长,进了初中,小艳再也找不到那种众星捧月的感觉了:宿舍里的人觉得她什么事都不干,不喜欢她,身边的同学觉得她太孤傲也都不爱搭理她。小艳孤单极了:我还是以前的我呀!为什么她们都不理我呢?肯定是她们针对我、排挤我,还联合起来欺负我!归因存在的问题:片面,只看外因不看内因,情绪化。1、设想该学生以后的行为和后果:(继续我行我素,没有朋友,孤单一个。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但碍于面子,没办法好好改正,周围同学依然不喜欢她。认识到了问题的真正原因是在自己身上,开始认真改正,虚心向周围同学学习,迎得周围人的表扬,同学们也愿意

10、与她一起玩了,她又变得快乐了。)2、大家来告诉小艳具体应该怎么改呢?1) 在寝室虚心向同学请教,学习如何适应集体生活,自己的事自己做。2) 注意礼貌用语,尊重他人,尊重别人的同时也是在尊重自己。3) 在班上表现谦虚,收起以前的孤傲,在这里大家都是平等的。4) 理解友谊是靠双方一起建立的,没有单方面的,如果你对他人表现出友好,自然回得到回报,但反之,表现出冷漠的话,朋友也没有理由一定要接受你。案例三:某学生小学时学习成绩较好,进初中后成绩下降,他认为成绩不好的原因是自己不是学习的材料,再努力学习也没有用。A设想该学生以后的行为和后果:妄自菲薄、情绪消极、自暴自弃、厌学、学坏等B归因不合理处:自卑

11、、片面分析自我、未客观分析内外因素等案例四:某学生小学时学习成绩较好,上初中后成绩下降,他认为成绩不好的原因是教师教得不好,太倒霉了,无法提高成绩。A设想该学生以后的行为和后果心烦闹情绪、上课不认真学、逃学、成绩越来越差心烦上课不听讲,课下自学,多花时间,成绩可能跟上心烦上课不听讲,请家教,产生依赖思想等B归因不合理处:片面,只看外因不看内因,对老师缺乏客观分析,情绪化,不能冷静对老师等,长期下去容易形成消极暗示。我们来分析下例事情的归因类型A、团队里的他太弱了,我被这帮菜鸟托后腿了。B、我刚入初中,学习突然下调,那是因为初中的高手太多。C、这帮家伙真没有用,我哪来得及改呀。D、不是我们无能,

12、实在是共军太狡猾了。E、此天亡我也,非战之罪也。F、到了初中,我学习成绩下降,是因为负荷太大,我的身体不好,不能承受得了。H、我淘气是因为父母离婚,他们很少关心我,所以我就破罐破摔。从上面这些抱怨,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都把问题的原因定位在(所依赖的)外部环境中)。为什么人善于把失败的原因归于外部因素呢?首先,和心理上的感受有关。如果归罪于自己,会产生一种负疚感,心情肯定会不太爽;而归罪于外部因素,则可以逃避这种负疚感,自我感觉会好一些。其次,也和很多人在幼年时期受到的教育有关。比如我们会经常注意到这样一个场景。一个学步的小孩,如果不慎撞到了椅子并号啕大哭,他/她的父母经常会一边装作打着椅子,

13、一边哄小孩:“宝宝不哭,谁让你(椅子)碰到我的孩儿,我打死你”。如果在童年经常受到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长大之后,容易有“归罪于外”的倾向。七、了解自己的性格类型在讨论了以上例子之后,我们可以总结一下,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同学可能会出现以下三种类型:自知之明型。表现为:能正确地认识自我,合理地要求自我,通过努力就能实现目标,每次努力都会获得成就感的满足。能正确地对待成功与失败。知道自己优点,也知道自己不足,所以成功时不会沾沾自喜,知道自己还有不足;失败时也不气馁,不拉客观,能冷静地分析原因。能和谐地与人相处,不会老是想着与人家比高低,比名次。不骄傲,也不自卑,以平常心与人相处。 自我贬低型。表

14、现为:拼命地与他人比较,以自己之短比他人之长,看不到自己的优点,越比越感到自惭、羞愧。对失败或生理上的不足(比如长得不高或不美等等)感到自责。失败归因错误。总归因为自己脑子不灵,智商不高,觉得努力也没用,丧失信心,对前途悲观失望。有时为超越他人而强迫自己做乏味的事,结果学习效果很差,并因此对学习失去兴趣。3.自我夸张型。表现为:好夸张自己的成绩与能力。好炫耀自己,表现自己。好他人表扬、赞许,听不得别人的批评。好说一些不中听的话,常常伤害别人。 自我分析,看看自己平时是怎样表现的,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八、总结:如何正确归因学生小结:内部、可控、不稳定因素为(内因) 教师小结:个人将成功归因于能力和

15、努力等内部因素时,他会感到骄傲、满意、信心十足,动力增强;而将成功归因于任务容易和运气好等外部原因时,产生的满意感则较少,下次就不一定努力。相反,如果一个人将失败归因于缺乏能力或努力,则会产生羞愧和内疚,激发内在的动力;而将失败归因于任务太难或运气不好时,产生的羞愧则较少,也不会再去努力争取成功。而归因于努力比归因于能力,无论对成功或失败均会产生更强烈的情绪体验。将失败归因于内部、稳定、不可控(能力)因素时是最大的阻碍。A. 要客观分析影响你成败的原因,不要主观臆断。B. 一般情况下,都要先从自己内部找原因,激发自我责任感,但也不要一味自责,也不要一味埋怨外部环境 。C. 要尽量找自己可以改变的原因,不要过多归因于不可改变的原因。D. 培养自己积极的思考模式,多从积极的角度来思考分析问题,相信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