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四课时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56298906 上传时间:2023-10-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四课时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四课时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四课时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四课时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四课时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四课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四课时(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衡南三中高一语文导学案(必修四) 编号 NO. 编写:李玉凤 审核:高一语文组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重点实虚词及句式;牢记文学常识;梳理文章结构。2、(能力目标)把握人物性格,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3、(情感目标)认识廉颇、蔺相如思想品质的可贵之处,培养以大局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学习重点】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遗、易、幸、负、谢、请。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见、于、而、乃、因、以、且。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学习难点】1、难翻译的句子。2、刻画人物的手法。3、对廉蔺的评

2、价。【学习课时】4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熟悉史记有关知识2熟读课文,了解大意。3梳理课文第1、2段文言知识【学习重难点】 熟读课文,了解大意。【知识链接】战国末期,当时秦、楚、齐、赵、韩、魏、燕等七国中,以秦力量最为强大,它要统一中国,采取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战略,积极对外扩张。它南边的楚国和西北的赵国,实力比秦稍弱。在蔺相如完璧归赵和渑池会时,秦的主要力量正对付楚国,所以它对赵国虽也虎视眈眈,但还抽不出主要力量来进攻。这就是蔺相如进行外交斗争取得胜利的客观有利条件,当然,蔺相如的主观努力利用有利的形势,机智勇敢地进行斗争也是非常重要的【课前预习】一、文学常识填空。司马迁,字 。 时一位重

3、要的 家和 家 家。元封三年任太史令,后因替李陵 辩解,得罪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继续完成所著史籍。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后称 ,对后代史学有深远的影响。对许多历史人物的叙述,语言生动,形象鲜明。也是优秀的传记文学作品。 史记记载了上起_,下至_时当代史事,是中国最早的一部_ _通史,不论在史学上还是在文学上都有其巨大的价值,故被鲁迅誉为”_ _ _ _,_ _”。史记是我国历史学上一个划时代的标志,全书包括_、_、_、和_,共_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本纪”除秦本纪外,叙述_ ;“_”是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是全书叙事的联络和补充;“_”是个别事件的始末文献,它们分别叙述天文

4、、历法、水利、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发展和现状,与后世的专门科学史相近;“_”主要叙述贵族侯王的历史;“_”主要是各种不同类型、不同阶层人物的传记。史记全面地叙述了我国上古至汉初三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多方面的历史发展,是我国古代历史的伟大总结。(3)关于司马迁的名联:刚直不阿,留将正气冲霄汉;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一代君权痛蚕室,千秋史笔溯龙门。【自主学习】一、把握内容。思考:本文以写谁为主,主要记述了几个故事?请用四字词语分别概括这几个故事。全文按怎样的思路展开叙述的?【合作探究】一、研读第一部分:廉蔺简介1、请指出下列各句句式特点并翻译。(1)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2) 以勇气闻

5、于诸侯2、这两段从哪些方面介绍廉蔺,在写法上有何不同,有什么作用?【课堂小结】第二课时【学习目标】梳理课文第313段文言知识【学习重难点】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遗 易 幸 负 谢 请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见 于 而 乃 因 以 且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预习检查】第二部分完璧归赵(3-13段)重点词句一、使人遗赵王书: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徒见欺: 即患秦兵之来 :求人可使报秦者: 何以知之? 而君幸于赵王:大王必欲急臣二、睨 辞谢:舍蔺相如广成传 度 : 衣褐 : 亡:乃设九宾礼于廷: 引赵使者蔺相如

6、 :见欺于王: 间至赵矣:孰计议之: 秦王因曰:不如因而厚遇之: 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使不辱于诸侯:【自主学习】提问:第3段写赵君臣议而不决,有什么用意? 提问:第4段缪贤的话对表现蔺相如有什么作用? 提问:第5段从蔺相如的对策语中你发现了他的什么特点?【合作探究】1、第6段秦王是否有意偿赵城?蔺相如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2、相如发现秦王“无意偿赵城”后怎么办?【课堂小结】第三课时【学习目标】梳理课文第14-16段文言知识【预习检查】重点词句明年因跪请秦王:左右欲刃相如: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自主学习】梳理情节第一层(14段): 会前计议。第二层(15段): 会上斗争。第三层(16段

7、): 斗争结果提问:渑池之会是在怎样的背景下举行的?提问:秦王在节节获胜的情况下,为何欲与赵王“为好”,举行“渑池之会”?提问:赵国作为战败国赴会时作了哪些对策? 【合作探究】提问:从14段中可以看出廉颇对待国家大事怎样的态度? 提问:秦王怎样侮辱赵王的?从哪些字可以看出来?提问:面对秦王的侮辱,相如怎样与之针锋相对的?提问:“渑池之会”的结果如何?【课堂小结】第四课时【学习目标】1梳理课文第1721段文言知识2鉴赏史记描写人物形象的方法。通过梳理矛盾冲突,品味人物语言和体会对比手法来把握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3背诵课文【预习检查】而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宣言曰:相如引车避匿: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且

8、庸人尚羞之: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徒以吾两人在也: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自主学习】梳理情节起因(17段):相如位在廉颇之右发展(18-19段):廉颇宣言,相如避让;舍人请辞,相如解劝结局(20-21段):廉颇请罪,将相和好提问:廉蔺产生矛盾的原因是什么?提问:廉颇扬言见到相如“必辱之”。相如是如何对待的提问:廉颇听到相如的话后如何表现?由此看出廉颇具有何种品质?提问:“廉蔺交欢”的思想基础是什么【合作探究】一、廉颇与蔺相如主要性格特点分析二、本文艺术特色探究。三、课文主题总结【课文重点字词积累总结】一、积累成语完璧归赵 怒发冲冠 负荆请罪 布衣之交 刎颈之交 价值连城二、通假字,古今异义,词

9、类活用,文言句式,一词多义,重点实词虚词。(略)三、你知道吗?1 誓同生死的朋友叫_。2 不拘身份、形迹的知心朋友叫_。3 自幼相交的朋友叫_ 。4 年岁差别大、辈分悬殊结成的朋友叫_。5 意气相投的朋友叫_6 不以势位骄人,平等相处的友谊叫_。7 异姓结为兄弟叫_。8 旧称两家世代有交情者为_。9 友谊最深的朋友叫_。10 从道义上相互支持而结交的朋友_。11 交情不深,仅见见面,点点头的朋友叫_。【当堂检测】给下面一段文字加上标点符号,翻译成现代汉语,并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太史公曰知死必勇非死者难也处死者难方蔺相如持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势不过诛然士或怯懦而不敢发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让颇名重泰山其处智勇可谓兼之矣(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课堂小结】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