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全国高考大纲版理综物理部分试题解析(精确排版完美解析).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56298889 上传时间:2023-08-0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年全国高考大纲版理综物理部分试题解析(精确排版完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2年全国高考大纲版理综物理部分试题解析(精确排版完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2年全国高考大纲版理综物理部分试题解析(精确排版完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2年全国高考大纲版理综物理部分试题解析(精确排版完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2年全国高考大纲版理综物理部分试题解析(精确排版完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年全国高考大纲版理综物理部分试题解析(精确排版完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年全国高考大纲版理综物理部分试题解析(精确排版完美解析).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版)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物理部分试题解析【试卷总评】试题依据高考大纲,覆盖高中物理全部内容,重点考查高中物理的主干知识,难度适宜,效度好,信度高,具有一定的区分度。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1至4页,第II卷5至11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I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贴好条形码。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

2、卷上作答无效。3.第I卷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二、选择题:本题共8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有的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选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4下列关于布朗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A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B. 液体温度越高,悬浮粒子越小,布朗运动越剧烈C布朗运动是由于液体各部分的温度不同而引起的D.布朗运动是由液体分子从各个方向对悬浮粒子撞击作用的不平衡引起的【答案】:BD【分析点拨】主要要熟练记忆分子动理论的相关概念。【解析】:布朗运动是悬浮颗粒的无规则运动,不是液体分子的运动,选项A错;液体的温度越高,

3、悬浮颗粒越小,布朗运动越剧烈,选项B正确;布朗运动是由于液体分子从各个方向对悬浮粒子撞击作用不平衡引起的,选项C错,选项D正确。【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分子运动论的基本内容。15U经过m次衰变和n次衰变Pb,则A.m=7,n=3 B.m=7,n=4 C.m=14,n=9 D.m=14,n=18【答案】:B【分析点拨】熟记衰变过程中质量数和电荷数的变化特点是解题的关键。【解析】:原子核每发生一次衰变,质量数减少4,电荷数减少2;每发生一次衰变,质量数不变,电荷数增加1。比较两种原子核,质量数减少28,即发生了7次衰变;电荷数应减少14,而电荷数减少10,说明发生了4次衰变,B项正确。【考点定位】此题

4、考查原子核衰变次数的计算。16在双缝干涉实验中,某同学用黄光作为入射光,为了增大干涉条纹的间距,该同学可以采用的方法有A.改用红光作为入射光B.改用蓝光作为入射光C.增大双缝到屏的距离D.增大双缝之间的距离【答案】:AC 【分析点拨】熟记和运用条纹间距公式推导实验条件。【解析】:光的干涉现象中,条纹间距公式,即干涉条纹间距与入射光的波长成正比,与双缝到屏的距离成正比,与双缝间距离成反比。红光波长大于黄光波长,选项A正确;蓝光波长小于黄光波长,选项B错误;增大双缝到屏的距离,选项C正确;增大双缝之间的距离,选项D错。【考点定位】此题考查双缝干涉实验。17质量分别为m1和m2、电荷量分别为q1和q

5、2的两粒子在同一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已知两粒子的动量大小相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q1=q2,则它们作圆周运动的半径一定相等B.若m1=m2,则它们作圆周运动的半径一定相等C. 若q1q2,则它们作圆周运动的周期一定不相等D. 若m1m2,则它们作圆周运动的周期一定不相等【答案】:A【分析点拨】熟记和运用半径公式和周期公式进行合理变形和推导。【解析】: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其半径,已知两粒子动量相等,若,则它们的圆周运动半径一定相等,选项A正确;若,不能确定两粒子电量关系,不能确定半径是否相等,选项B错;由周期公式,仅由电量或质量关系,无法确定两粒子做圆周运动的周期是否相

6、等,选项C、D错。【考点定位】本题考查了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acdbMoN18如图,两根互相平行的长直导线过纸面上的M、N两点,且与纸面垂直,导线中通有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电流。a、o、b在M、N的连线上,o为MN的中点,c、d位于MN的中垂线上,且a、b、c、d到o点的距离均相等。关于以上几点处的磁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o点处的磁感应强度为零B.a、b两点处的磁感应强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C.c、d两点处的磁感应强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同D.a、c两点处磁感应强度的方向不同【答案】:C【分析点拨】熟练应用左手定则和磁场的叠加(同向相加,反向相减)。【解析】:由安培定则可知,两导线在o点产生的

7、磁场均竖直向下,合磁感应强度一定不为零,选项A错;两导线在a、b两处产生磁场方向均竖直向下,由于对称性,电流M在a处产生磁场的磁感应强度等于电流N在b处产生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同时电流M在b处产生磁场的磁感应强度等于电流N在a处产生磁场的磁感应强度,所以a、b两处磁感应强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同,选项B错误;两导线在c、d处产生磁场垂直c、d两点与导线连线方向向下,且产生的磁场的磁感应强度相等,由平行四边形定则可知,c、d两点处的磁感应强度大小相同,方向相同,选项C正确。a、c两处磁感应强度的方向均竖直向下,选项D错。【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安培定则和场叠加原理。19一台电风扇的额定电压为交流220V。在

8、其正常工作过程中,用交流电流表测得某一段时间内的工作电流I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所示。这段时间内电风扇的用电量为A.3.910-4度 B.5.510-2度C.7.810-2度 D.11.010-2度【答案】:B【分析点拨】认识图像,由面积计算用电量。【解析】:用电量为度,选项B正确。【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电能的计算。20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图(a)是t=0时刻的波形图,图(b)和图(c)分别是x轴上某两处质点的振动图像。由此可知,这两质点平衡位置之间的距离可能是A. m B. m C.1m D. m 【答案】:BD【分析点拨】熟练应用由质点振动关系判断质点间距公式,并且将与时间,以及质点间

9、距和波形图联系起来。【解析】:图(b)所示质点在t=0时在正向最大位移处,图(c)所示质点在t=0时,(振幅的一半),运动方向沿y轴负方向,结合波形图找到对应的点,如上图所示。若图(c)所示质点在图(b)所示质点的左侧有,B正确;若图(c)所示质点在图(b)所示质点的右侧有, D正确。【考点定位】本题考查振动图像、波动图像及相关知识。ab21如图,大小相同的摆球a和b的质量分别为m和3m,摆长相同,并排悬挂,平衡时两球刚好接触,现将摆球a向左边拉开一小角度后释放,若两球的碰撞是弹性的,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第一次碰撞后的瞬间,两球的速度大小相等B.第一次碰撞后的瞬间,两球的动量大小相等C.第一次

10、碰撞后,两球的最大摆角不相同D.发生第二次碰撞时,两球在各自的平衡位置【答案】:AD【分析点拨】本题的出发点和关键点在运用两个守恒定律进行第一次碰撞末速的判断上。【解析】:两球在碰撞前后,水平方向不受外力,故水平方向两球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由动量守恒定律有:;又两球碰撞是弹性的,故机械能守恒,即:,解两式得:,可见第一次碰撞后的瞬间,两球的速度大小相等,选项A正确;因两球质量不相等,故两球碰后的动量大小不相等,方向相反,选项B错误;两球碰后上摆过程,机械能守恒,故上升的最大高度相等,另摆长相等,故两球碰后的最大摆角相同,选项C错误;由单摆的周期公式,可知,两球摆动周期相同,故经半个周期后,两球

11、在平衡位置处发生第二次碰撞,选项D正确。【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弹性碰撞、单摆运动的等时性及其相关知识。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第卷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在答题卡上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然后贴好条形码。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得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2.第卷共7页,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3.第卷共13题,共174分。22.(6分)(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在黑箱内有一由四个阻值相同的电阻构成的串并联电路,黑箱面板上有三个接线柱1、2、3.用欧姆表测得1、2接线柱之间的

12、电阻为1,2、3接线柱之间的电阻为1.5,1、3接线柱之间的电阻为2.5。(1)在虚线框中画出黑箱中的电阻连接方式;(2)如果将1、3接线柱用导线连接起来,1、2接线柱之间的电阻为_。【答案】:(1)如下图所示 (2)【分析点拨】找准各量的大小关系然后与电路特征相对应。【解析】:因为1、2接线柱之间的电阻与2、3接线柱之间的电阻之和等于1、3接线柱之间的电阻,所以2为中间的结点,又因为2、3接线柱之间的电阻与1、2接线柱之间的电阻的差等于1、2接线柱之间的电阻的一半,故2、3之间有两个电阻并联,后再与第三个电阻串联,每个电阻均为1,连接方式如图所示(2) 将1、3用导线相连后,等效电路如图所示

13、: 1、2之间的等效电阻【考点定位】考查黑箱探测和电阻的串联并联计算。23(17分)图1为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图中打点计时器的电源为50Hz的交流电源,打点的时间间隔用t表示。在小车质量未知的情况下,某同学设计了一种方法用来研究“在外力一定的条件下,物体的加速度与其质量间的关系”。(1)完成下列实验步骤中的填空:平衡小车所受的阻力:小吊盘中不放物块,调整木板右端的高度,用手轻拨小车,直到打点计时器打出一系列_的点。按住小车,在小吊盘中放入适当质量的物块,在小车中放入砝码。打开打点计时器电源,释放小车,获得带有点迹的纸带,在纸带上标出小车中砝码的质量m。按住小车,改变小车中砝码的质

14、量,重复步骤。在每条纸带上清晰的部分,每5个间隔标注一个计数点。测量相邻计数点的间距s1,s2,。求出与不同m相对应的加速度a。以砝码的质量m为横坐标,为纵坐标,在坐标纸上做出-m关系图线。若加速度与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成反比,则与m处应成_关系(填“线性”或“非线性”)。(2)完成下列填空:()本实验中,为了保证在改变小车中砝码的质量时,小车所受的拉力近似不变,小吊盘和盘中物块的质量之和应满足的条件是_。()设纸带上三个相邻计数点的间距为s1、s2、s3。a可用s1、s3和t表示为a=_。图2为用米尺测量某一纸带上的s1、s3的情况,由图可读出s1=_mm,s3=_mm。由此求得加速度的大小a

15、=_m/s2。()图3为所得实验图线的示意图。设图中直线的斜率为k,在纵轴上的截距为b,若牛顿定律成立,则小车受到的拉力为_,小车的质量为_。【答案】(1)间隔均匀;线性。(2)()远小于小车的质量。();24.2mm;47.2mm;1.15;()【分析点拨】应该熟记实验方法(平衡摩擦法、图想法、控制变量法、公式运用等)。【解析】(1)平衡好小车所受的阻力,小车做匀速运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点间隔基本相等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与m为一次函数关系,是线性关系。(2)(i)为保证小车所受拉力近似不变,应满足小吊盘和盘中物块的质量之和远小于小车的质量。(ii)由可知,由图可读出,换算后代入上式中,得(iii)设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