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软件技术的不可靠性-1.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56296516 上传时间:2023-07-1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2.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算机软件技术的不可靠性-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计算机软件技术的不可靠性-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计算机软件技术的不可靠性-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计算机软件技术的不可靠性-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软件技术的不可靠性-1.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计算机软件技术的不可靠性【摘要】计算机软件是基于计算机的用户应用平台,它满足了用户在某一领域的使用需求,内含了用户宝贵的数据和资料。然而现实却是计算机软件在使用时具有一定的不可靠性,这不利于软件技术的整体和快速开展。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计算机软件技术的不可靠性进行分析,并在此根底上对如何解决计算机软件技术的不可靠性进行深入探讨,从而促使计算机软件能够为经济社会的开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关键词】计算机;软件开发;不可靠性一、引言进入21世纪以来,计算机在社会生产和生活的方方方面都得到了广泛应用。但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人们在享受计算机软件技术所带来的方便、快捷优势的同时,也逐步认识到其具有一定的不可

2、靠性,而这就给计算机软件技术的进一步开展和应用造成了妨碍。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计算机软件技术的不可靠性进行分析,并在此根底上对如何解决计算机软件技术的不可靠性进行深入探讨,从而促使计算机软件能够为经济社会的开展提供支持。二、计算机软件技术特征1、技术性。计算机软件的开发过程比拟复杂,波及到非常严密的组织和分工,而且需要开发人员具备较高的专业技术和能够熟练使用各类高技术开发工具。作为当前社会上最为先进的一种智慧产品,计算机软件在开发中除了需要投入人力和物力资源外,还需要提供专业的技术支持。同时,软件后期的运行和维护也会消耗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因而技术性较高。2、功能性。现实中,人们在使用计算机的过程

3、中,往往需要与各种软件打交道,而这些软件各有用途,进而就体现了计算机软件的功能性。因为计算机软件本身也可看作为经过封装的程序汇合,而程序在编写时又具有特定的目的,所以计算机软件也具有特定的功能和用途。三、计算机软件不可靠性的表现1、计算机软件设计缺陷。计算机软件是设计人员为满足用户需求而设计的,所以在设计开发的环节中,有时就不可防止地会受到设计人员主观思维的影响,进而导致计算机软件可能存在一定的设计缺陷。在设计开发过程中,一个人的思维和精力是有限的,可能存在考虑不全面或者错误的情况,进而导致计算机软件也存在设计缺陷。2、计算机软件平安问题。计算机软件是伴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开展的,但网

4、络具有开放性和共享性,进而导致计算机软件也同网络环境一样存在平安问题。同时,因为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计算机软件往往会存在一定的平安漏洞,这些漏洞如果被病毒、木马等利用,就可能造成软件代码被篡改,威胁到用户的使用平安。3、计算机软件无法还原。计算机软件的运行机制非常复杂,一旦遭到破坏,很难进行自动还原,往往只能通过修复、卸载或重新安装的方式来加以解决,但这不仅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也可能造成用户操作内容和数据的丧失。四、解决计算机软件不可靠性的途径1.防止设计缺陷,提高开发人员专业素养。针对计算机软件在开发设计过程中因人为因素而造成的缺陷,应有针对性地加强软件开发人员的专业素养,使

5、其以对计算机软件及其可靠性定义的理解与分析为根底,真正地把握住用户提出来的应用需求,并加强对程序编写不标准、语法等各种技术错误的重视。此外,计算机软件设计人员和维护人员应加强对各种常见技术缺陷的重视,在开发和试运行阶段进行仔细的分析和研究,通过对软件的不断完善和优化来保障最终版本与应用需求的高度一致性。2.建构软件技术检测体系。为了提升计算机软件的应用可靠性,相关部门和行业组织应该加强对软件检测体系构建工作的重视。在体系完善的过程中,要对常见软件设计缺陷、运行错误以及平安漏洞等形成明确的检测规范,借助于验证以及检测确认等工作对软件中存在的各类问题进行有效处理。此外,还需要引入测试团队对软件功能

6、、易用性、兼容性等进行测试,制定标准化的软件测试流程,以实现对软件不可靠性的综合有效评判。结束语:计算机软件是基于计算机的用户应用平台,它满足了用户在某一领域的使用需求,内含了用户宝贵的数据和资料。然而现实却是计算机软件在使用时具有一定的不可靠性,这不利于软件技术的整体和快速开展,所以有必要对计算机软件技术的不可靠性进行分析,通过采取有效措施来提升软件的可靠性,进而形成更加稳定、可靠的软件技术。参考文献【1】张清.探析计算机软件技术的不可靠性.数字技术与应用,2008,(7):214【2】徐蕾.计算机软件技术的不可靠性分析.电脑与电信,2008,(5):94-95【3】张晖.浅析计算机软件技术的不可靠性.电子技术与软件项目,2008,(3):72【4】张才华,冯法池,任军.计算机软件技术的不可靠性分析.煤炭技术,2008,32(3):210-2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