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特色的养生保健.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56292392 上传时间:2023-09-19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9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特色的养生保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中医特色的养生保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中医特色的养生保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中医特色的养生保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中医特色的养生保健.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特色的养生保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特色的养生保健.doc(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资料中 医 特 色 的 养 生 保 健一、 什 么 是 健 康1健康新概念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概念: 健康并非仅仅局限于不生病,还应包括心理健康、社会交往方面的健康,健康应讲究精神、躯体、社交诸项完整又健全的活动能力及适应能力。2健康危机的警告(1) 在30 50 岁时就大腹便便,鼓起“将军肚”,此为酿成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及冠心病的温床。(2) 进行性脱发及早秃、斑秃,此为压力过大与长时间精神紧张的“外在表露”。(3) 女子过早闭经,男人过早出现性功能障碍、性欲低下或丧失。(4) 遇到熟人竟忘记称谓或姓名。(5) 心算能力降低,靠数手指帮忙。(6) 经常悲观、失落、发脾气,动辄怨天怨

2、地,常拿家人或下属当“出气筒”。(7) 中年时即频频排尿、排便,表明肾气不足或胃肠出现毛病。(8) 经常眩晕、头痛、耳鸣,体检时医生又查不出具体的器质性病变。(9) 睡眠不实,稍有“风吹草动”即惊恐不安,醒后又不易再入睡,反倒更感周身疲软。(10) 干啥事情精力均难以集中,效率也“每况愈下”。3良好的生活方式(1) 常哼曲唱歌:哼小曲或放声歌唱能助益大脑逻辑与形象思维,歌唱使声带、鼻腔、胸肌均获得锻炼,显著增进肺活量。(2) 雨中行:笑迎霏霏细雨逛街或漫步,可享受到洁净又清新的空气,雨中负氧离子多,令人心旷神怡。(3) 阳光是爱的使者:灿烂的阳光可驱赶烦闷心情。 阳光中紫外线使人体皮下脂肪中的

3、胆固醇转化成维生素D2 ,有益健齿壮骨,秋季与冬季更宜多晒后背。(4) 昂首挺胸向前进:昂首挺胸可防治颈椎病,并可保养脊柱,减轻驼背,姿态健美,又可使肺活量增进 20 30,助益多吸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废气,使机体组织“享用”到较充裕的血氧。(5) 多步行或骑车:多行走或骑车,少乘车,可调整血脂,增进下肢肌力及心肺功能,推进整体新陈代谢,有益减肥防胖并养护视觉及皮肤健康。(6) 善交友勤聊天:与挚友多聊天,既增进情感,交流信息及观点,又将心底“苦衷情债”倾倒出来,赢得挚友帮助,化解心底烦闷,使全身心获取健康“好运”。4完整健康人(1) 具备充沛的精力,可从容不迫地担负日常生活与繁重工作,不感到过

4、于紧张和疲惫。(2) 处世乐观向上,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巨细都不挑剔。(3) 善于休息,睡眠好。(4) 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周边环境的各种变化。(5) 可抵御普通感冒及轻微的传染病。(6) 体重适当,身材匀称,不存在过大的“肚皮”,站立时肩部、头部、臀部的位置协调美观。(7) 眼睛明亮,能传神;眼皮不发炎、不浮肿,反应灵敏。(8) 牙齿洁净无龋齿,不牙痛。 牙龈及牙龈乳头颜色呈粉红,不苍白、不发紫、无溢血。(9) 头发有光泽,无头屑。(10) 肌肉丰满,皮肤有弹性、较光滑。5亚健康状态“亚健康状态” (又称“次健康”、“第三状态”)是指处于健康(约占人群总数的15左右)与疾病(也占15左

5、右)之间的过渡状态;是指还未患病,但已有程度不同的各种患病的危险因素,具有发生某种疾病的高危倾向的人群的身体状态。亚健康人群多为40 岁以上的人群,在这类人群中较普遍存在“六高一低”的倾向,即存在着接受疾病水平的高负荷(体力和心理)、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血黏度、高体重以及免疫功能偏低;表现为“一多三减退”,指疲劳多、活力减退、反应能力减退和适应能力减退。对于亚健康人群,需要针对他们的影响健康的不良生活方式与不健康行为进行纠正,从而建立起良好的生活节奏、健康习惯、均衡营养、体育锻炼和心理卫生等五个方面内容的行为医学宣教,帮助他们提高健康水平。6如何变亚健康为健康亚健康状态的形成与很多因素有

6、关,比如遗传基因的影响、环境的污染、紧张的生活节奏、心理承受的压力过大、不良的生活习惯、工作生活的过度疲劳等等,都可以使健康的人们逐渐转变为亚健康状态。 摆脱亚健康状态不是靠医生的诊治,药物的疗效,而是要靠自己采取积极主动的措施阻断和延缓亚健康状态。(1) 克服不良生活习惯: 不良生活习惯能导致如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疾病。 吸烟、过度饮酒、高脂肪或过量饮食、缺少运动、睡眠不足、不吃早饭等不良生活习惯都会使我们健康的身体逐渐转变成为亚健康状态,最后导致各种疾病发生。 因此我们必须摒弃那些有损于健康的不良生活习惯。(2) 保持身心健康: 心理压力过大,将导致心理失衡、神经系统功能失调、内分泌紊乱,

7、引起各种疾病。 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提高心理素质,是抵御疾病的有力武器。 我们应该有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淡泊名利,知足而乐。(3) 消除疲劳、提高身体素质: 经常感到疲惫不堪,是典型的“亚健康状态”。 紧张的工作生活节奏,会造成体力和脑力的疲劳状态,疲劳是人体一种生理性预警反应,提示人们应该休息。 短时间地过度活动所产生的疲劳,经过休息是可以很快恢复的。 但长时间超负荷工作,再加上夜生活过多休息不好,就会产生疲劳的积累 过劳。 过劳会损害身体健康,是健康的“透支”,长期下去,必引发疾病。 注意合理安排工作、生活,劳逸结合。 而且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身体素质锻炼,会提高对疲劳的耐受性,提高身

8、体素质避免滑向亚健康。(4) 有针对性地选用保健品: 已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要学会自我保健、自我防护、自我医疗,及时走出亚健康状态。首先应找出原因,及时纠正、避免。 检查一下是否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及健康的心理状态;是否及时消除了疲劳。 另外,中老年人有目的、适当地服用一些保健品,对于消除或避免亚健康状态也是十分有益的。 比如,由于不良的饮食习惯造成的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虽然改变生活习惯是首位,但难以马上奏效,这时配以服用鱼油、卵磷脂可及时帮助身体降低血脂。工作紧张繁忙,经常处于疲劳状态的人除了必要的休息外,为及时消除疲劳,恢复体力,可服用洋参含片。 西洋参的作用之一就是抗疲劳,增强身体免疫力。

9、 工作过于紧张的人,经常睡眠不好,可选用松果体素片,睡个好觉,及时消除疲劳。 总之,亚健康状态不容忽视!二、 科学的衣食住行1生活起居养生合理地安排起居作息,妥善处理生活细节,保持良好习惯,建立符合自身生物节律的活动规律,以保证身心健康、延年益寿的方法,谓之“生活起居养生法”,又称“起居调摄法”。生活起居养生涉及起居有常、安卧有方、不妄劳作、居处适宜及衣着宜忌等内容。(1) 起居有常: 起居有常指日常作息时间的规律化。 起居作息要符合自然界阳气消长的规律及人体的生理常规,其中最重要的是昼夜节律,否则,会引起早衰与损寿。 古代养生家认为,春夏宜养阳,秋冬宜养阴。 因此,春季应“夜卧早起,广步于庭

10、,被发缓形,以使志生”;夏季应“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成秀”;秋季应“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冬季应“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有所得”。(2) 安卧有方: 睡眠是人的一种生理需要。 人在睡眠状态下,身体各组织器官大多处于休整状态,气血主要灌注于心、肝、脾、肺、肾五脏,使其得到补充和修复。 安卧有方就可以保证人的高质量睡眠,从而消除疲劳,恢复精力,有利于人体健康长寿。 若要安卧有方:一要: 保证足够的睡眠。 一般说来,中老年人每天睡眠时间以8 10 小时为宜。二要: 注意卧床宜软硬适宜。 床过硬,全身肌肉不能松弛得以休息;过软,脊柱周围韧带和椎

11、间关节负荷过重,会引起腰痛。三要: 枕头一般离床面5 9 厘米为宜。 枕头过低,可使头部血管过分充血,醒后出现头面浮肿;过高,可使脑部血流不畅,易造成脑血栓而引起缺血性中风。四要: 有正确的睡眠姿势,一般都主张向右侧卧,微曲双腿,全身自然放松,一手屈肘平放,一手自然放在大腿上。 这样,心脏位置较高,有利于心脏排血,并减轻负担,同时,由于肝脏位于右侧较低,右侧卧可使肝脏获得较多供血,有利于促进新陈代谢。 在长寿者调查中,许多长寿老人都自述以右侧弓形卧位最多。 古谚也说:“站如松、坐如钟、卧如弓”,“屈股侧卧益人气力”。五要: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晚饭不宜吃得过饱,也不宜吃刺激性和兴奋性食物。 中

12、医认为“胃不和则卧不安”。 睡前宜梳头,宜用热水浴足。(3) 谨防劳伤: 包括慎房帷及劳作伤。 慎房帷,这是保肾固精、避免生理功能失调的重要措施。 一方面要顺应天性,不宜禁欲;但另一方面也要节制房事,保精养生。 防劳作伤,这是维护强壮机体、避免形伤的重要措施,在劳作中,要坚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的原则,注意适度的劳动,不能逞强斗胜,切忌久视久坐。(4) 居处适宜: 人离不开自然环境,中医很早就提出了人与自然相生相应的“天人相应”学说。 枟内经枠在总结环境对人体健康与长寿的影响时指出,“高者其气寿,低者其气夭”。 说明住处地势高的人多长寿,而地势低的人多早夭。 为何地理环境不同,寿命长短不一呢?

13、因为地区不同,水土不同,水土与水质对食物构成成分及其对人体营养的影响很大。同时,气象条件的差异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也不一样。 在寒冷的环境中,细胞代谢活动减慢,人类的生长期延长,衰老过程推迟。 我国人口普查表明,居住在高寒山区的新疆、西藏、青海,无论是人群中百岁老人的比例还是老年人口的长寿水平,都要高于国内其他地区。 此外,居室的采光、通风、噪声和居室内外的环境美化和净化,与人的健康和长寿也密切相关。(5) 衣着宜忌: 衣着服饰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主要是与衣服的宽紧、厚薄、质地、颜色等密切相关。 古今养生学家认为,服装宜宽不宜紧,并提出:“春穿纱,夏着绸,秋天穿呢绒,冬装是棉毛。”内衣应是质地柔软、

14、吸水性好的棉织品,可根据不同年龄、性别和节气变化选择。 同时,要特别强调“春不忙减衣,秋不忙增衣”的“春捂秋冻”的养生措施。2服饰与健康衣着服饰追求潇洒漂亮、美观大方,是当今的时尚。 可是,如何更利于健康呢? 这也是值得商家和消费人群关注的问题。那么,如何使人们衣着既潇洒,又有利于健康呢? 这就需要从服装的材料、染料、清洗说起。 我们知道,衣物面料分天然纤维、人造纤维两大类。 来自自然界的棉花、麻类、丝质、毛类等制造的布料为天然纤维,而通过石化产品人工合成的布料叫作“人造纤维”。 天然纤维衣物的优点:一是制造中很少或不用化学物质,故不会损伤皮肤;二是舒适保暖,冬暖夏凉;三是容易清洗,不需要特殊

15、的化学清洗剂。 人造纤维中的化学物质容易刺激、损伤皮肤,引起发痒过敏;人造纤维不吸汗,故冬天穿不保暖,夏天穿则又热又湿又黏;人造纤维易与人体皮肤摩擦产生静电,制造时需加入喷雾式除静电剂,无形中又增添了衣物中的化学物质。 此外,人造纤维在制造过程中会产生有毒废料,污染环境。在色彩方面,如今许多人,特别是妙龄男女青睐的艳丽服装,大多来自于化学染料,而这些化学染料都含有致癌性的联苯胺,其中的二氯联苯胺极易被人体吸收,导致皮肤癌。 而且,化学染料严重污染环境。 因此,有科学家呼吁,服饰最好是选择天然纤维布料、天然染料;外套可用人造纤维,但内衣必须选择天然纤维。 此外,不要经常穿易褪色的人造纤维衣物,因

16、为流汗易使衣物褪色,而纤维和染料中的有害化学物质易被人的皮肤吸收。在清洗方面,人造纤维衣物所吸收的人体皮肤油脂、污渍等,需要用化学清洗剂才能洗净,这些清洗剂经研究证明,对人体健康有某种不利影响。总之,服饰业的振兴,既要重视开发生产健康服饰,又要重视做好引导健康消费。 在引导健康消费方面,产品应加以必要的说明,凡新买的衣物不论是否含有甲醛须先洗再穿,最好选择布料色泽浅的衣物等等,让消费者都知道并在选择服饰时不仅要追求美观漂亮,更要注意防病健身。3蛋白质与健康(1) 一个人每天需要多少蛋白质,要根据年龄、性别、劳动条件和健康情况而定,并因食物来源而有所不同。 例如,一个体重65 千克的健康成年男子,根据其体力劳动强度的不同,每天约需要蛋白质75 100 克。 一般成年女子略微少些。而儿童、青少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求职简历 > 职业规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