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含解析.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56291818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 页数:42 大小:1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新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新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新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新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含解析.doc(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部编初中七年级 语文上册课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含解析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 课外阅读理解练习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谁穿了我们遗弃的校服安宁 在一个小花园里,碰到一位散步的老人,他的脸上,没有过多的悲喜,表情有些忧伤。他的肌肤,因为常年的劳作,已经显得锈迹斑斑,犹如枯朽的树皮。而裹在瘦弱骨架上的那身独特的衣服,则将他与这个城市的格格不入,衬托得越发鲜明。 那是一身中学生的校服。我从侧面,可以看见胸前写有“育才中学”几个小字。这显然是他读中学的孙子丢弃不穿的校服。校服原来的主人,当是一个热爱漫画的小男生,因为背后的空白处,画着一对牵手的小人儿,亲密无间地依偎在一起,旁边飞出一行可爱的彩

2、字:我要永远陪你在一起。想来老人的小孙子,一定是心里喜欢上了某个女孩,而且异常大胆地在校服上表露出来。而老人定是看不懂这些的,校服在他这里,只是一件可以避寒的衣服,不应该被弃置一旁浪费掉。 想起自己年少的时候,最讨厌肥大难看的校服,没有别的同学的勇气,在校服上绘制自己喜欢的图案,或者写下信仰的格言,可以让校服变得另类一些;亦没有勇气,和父母要额外的钱,买喜欢的裙子,所以只好每日委屈地穿着它,如一只被排挤走失的野猫一样,自卑地走来走去。 所以中学毕业的时候,戒便迫不及待地从校服里蜕皮。而母亲,却是从此眷恋上了我的蓝白相间的校服。她穿着它下地劳作,外出买菜,在路上为一些琐事跟人争吵,或者因为疲惫,

3、在田间地头睡了过去。有时候弟弟会笑话她,说她是我的校友,而且,远比我对学校忠贞和热爱,可以将校服穿上几年而不厌倦。母亲总是笑笑,说:多好的衣服,结实、耐脏,穿起来从不会心疼,野生的一样,不娇贵。 可是我却因此有过自卑。记得是在路上,与自己的老师相遇。我很迅速地以老师的眼光将母亲上下打量了一番,发现穿着校服的母亲犹如一个傻笨的学生,带着一股子乡野气,我的脸腾地红了。之前,校服在她的身上,不过是一件勉强算得上得体的衣服,但在那一刻,我却窥见了校服的滑稽与尴尬。 我相信老师一定是看出了我的难堪,所以不过是简单寒暄了几句,便告辞走开了。而母亲,却不知趣地追赶上来,絮叨着说:你们老师是不是不喜欢我呢,还

4、是觉得我身上有汗臭味,怎么没说几句就走了呢?我飞快地在前面走着,不理会母亲,并将她落下很远。那种混合了卑微、羞耻和疼痛的少女的心思,到如今,依然清晰地在心里记着。 后来我走出了小城,并凭借着不息的努力,可以挣钱给自己和家人买到名牌的衣服,可是始终未曾停止过劳作的母亲,却将我给她买的衣服锁进箱子,继续穿着校服,在小城嘈杂喧嚣的街道上,走来走去。微风缭乱了她的头发,缕缕白发早已失去了水分,却依然傲然挺立,我不禁猛然心疼。只是,这一次她穿的校服,是被刚刚读了大学的弟弟遗弃在家的。 在我所居住的繁华的都市里,常常会瞥见那些穿校服的成年人,他们拉着堆满水果的板车,骑着装满了货物的三轮车,或站在十字路口的

5、大风中叫卖,或在夜色下为你端上一碗热气腾腾的馄饨。那些被他们的孩子扔掉的校服,裹着他们的身体,犹如秋天里裹着金黄玉米的外皮。 我知道这个城市里,有很多像我一样的孩子,在明亮的高楼里行走。我也知道,当我们的翅膀,掠过高高的枝头,却不该忘记,将视线温柔又疼痛地,抚过那大地上那些穿着被我们遗弃的校服低头行走的父辈。(选自中国青年报,有删改)(1)文章主要写了关于校服的哪几件事?阅读全文,分点概括回答。 (2)下列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 我很迅速地以老师的眼光将母亲上下打量了一番,发现穿着校服的母亲犹如一个傻笨的学生,带着一股子乡野气,我的脸腾地红了。那些被他们的孩子扔掉的校服,裹着他

6、们的身体,犹如秋天里裹着金黄玉米的外皮。(3)文章第段写“我”年少时对穿校服的态度,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意,概括回答。 (4)文章最后一段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文意,简要分析。 【答案】 (1)“我”遇到一位穿着孙子校服的老人;“我”回忆自己穿校服时的卑微;母亲总是爱穿“我”和弟弟不要的校服。(2)运用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穿着校服的母亲让“我”感到羞愧。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他们比作金黄的玉米,把校服比作包裹他们的外皮,生动形象地写出父辈们的朴实和淳朴,表达了对他们的尊重、热爱之情。(3)通过“我”不喜欢校服,穿着它卑微地走来走去,与下文母亲喜欢穿校服形成对比,表现母亲不辞劳作、节

7、俭,为了孩子任劳任怨的品质。(4)在我们长大取得成功之后,应当理解并感激我们的父辈,是他们的默默付出与奉献,才让我们有了今天的成就。 【解析】【分析】(1)概述出“我”遇到一位穿着小孙子校服的老人、回忆自己穿校服时的卑微和母亲总是爱穿我和弟弟不要的校服这几件事。 (2)“我的脸腾地红了”明显运用了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母亲犹如一个傻笨的学生,带着一股子乡野气”的模样让“我”感到羞愧的心理活动。“那些被他们的孩子扔掉的校服犹如秋天里裹着金黄玉米的外皮”明显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答作用时除了答出生动形象地描写出父辈们的朴实和淳朴的状态外,还要答出“我”的情感倾向。 (3)内容上,表现母亲不辞劳

8、作和节俭的性格,突出了为孩子任劳任怨的品质。结构上,通过我不喜欢校服,穿着它卑微地走来走去,与下文母亲喜欢穿校服形成对比。这样前后照应,结构严谨,浑然一体。 (4)“当我们的翅膀,掠过高高的枝头,却不能忘记,将视线温柔又疼痛地抚过那大地上,穿着被我们遗弃的校服低头行走的父辈”含义比喻意,掠过高高的枝头,比喻成功;低头行走的父辈比喻默默付出与奉献的父辈。句子含义是在我们长大后应当理解并感激我们的父辈,感激父母为我们的默默付出。 故答案为: “我”遇到一位穿着孙子校服的老人;“我”回忆自己穿校服时的卑微;母亲总是爱穿“我”和弟弟不要的校服。 运用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穿着校服的母亲让“我”感到羞

9、愧。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他们比作金黄的玉米,把校服比作包裹他们的外皮,生动形象地写出父辈们的朴实和淳朴,表达了对他们的尊重、热爱之情。 通过“我”不喜欢校服,穿着它卑微地走来走去,与下文母亲喜欢穿校服形成对比,表现母亲不辞劳作、节俭,为了孩子任劳任怨的品质。 在我们长大取得成功之后,应当理解并感激我们的父辈,是他们的默默付出与奉献,才让我们有了今天的成就。【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提取并概括文章信息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解答时,阅读全文,依据作者的行文思路去分析,在文中找到题干信息,将相关内容逐步概括出来。 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赏析能力。答题时应注意,赏析的句子往往具有某一特色,或是描写方法,或是修

10、辞,或是表达方式,或是遣词造句,这就要求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通常解题思路是:先写出句子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最后写出表达效果。 此题考查对中间段的作用的分析。答题时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的作用分析作答,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内容上总领下文(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为下文埋下伏笔,为下文情节作铺垫,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和某些内容形成对比等。 本题考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答题时应注意,带有感情色彩的语句,就是文中直接表达作者感情的句子,或者能够让你体会到作者情感的句子。文章是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作者总会在字里行间表露出自己的观点和态度,有时甚至直接用抒情、议论的方法来

11、宣泄自己的感情。因而,抓住了文章中带有感情色彩的语句,就能体会出作者的感情来。2现代文阅读 只要有爱,就是无价 刚到北京,天空中飘着小雪,一阵风刮来,让人感到丝丝凉意。北京的朋友知道我喜欢吃火锅,特地带我去一家城西的老店,红灯笼,黄木板,每一桌上都有一口热腾腾的铜锅,锅子的烟囱高耸,烟囱的盖子大开,烧滚的锅子热气滚滚,弥漫在整个屋子。 朋友点了一个大号的酸菜白肉锅,加了几盘羊肉,一些牛肉卷饼,然后把菜单推到我的面前,叫我点一些菜。我点了几个菜,特别点了爆炒黄鳝和韭黄炒鳝。跑堂的过来,看了菜单,好意地探询:“先生,您点了两道鳝鱼呢!” “对了,我喜欢吃鳝鱼!” 北京厨子炒的鳝鱼果然美味,香、脆、

12、鲜美,骨头也剔得干净,没有一点渣子。 “老师怎么爱吃鳝鱼的呢?”北京的朋友问。 我沉思了一下,就在水汽淋漓的火锅店里,简单地说起一段往事。 小时候,我家门前的“亭仔脚”(就是屋檐下)摆了一个鳝鱼摊子,专卖炒鳝鱼和鳝鱼面。摊子黄昏才开张,正是我放学返家的时间,远远地就会看到爆炒鳝鱼的大烟,嗅觉似乎与视觉同时抵达,我凑到摊子前面,盯着油汪汪、黄灿灿的炒鳝鱼,使劲儿地吸了几口诱人的香气,咽下口水,然后我便低着头,绕过巷子,回到家里。 为什么要低着头呢?因为炒鳝鱼的价钱很贵,我们根本吃不起。不要说炒鳝鱼,连鳝鱼面也吃不起,我们家兄弟姊妹就有十八个,一人吃一碗面,恐怕是一星期的饭钱了。我们从来不要求妈妈

13、买来吃,妈妈非常了解我们的心理,于是她经常向卖鳝鱼的人央求,拜托他们杀了鳝鱼剩下的骨头一定要留给我们,妈妈深信鳝鱼的骨头充满钙质,还有各种维生素,对我们这些正在成长的孩子大有帮助。 每天晚上,妈妈总会从鳝鱼摊提回一大袋的骨头,洗也不洗地丢到大锅熬煮。 为什么洗也不洗?因为,妈妈说鳝鱼骨头上还带着鲜血,那是最为滋补的,洗净多么可惜! 熬过两三个小时,鳝鱼骨头几乎在锅中化去,汤水成咖啡色,水面上浮着油花,这时,妈妈会撒一把葱花,关火。 鳝骨汤熬好时,夜已经深了。妈妈把我们叫到灶间,一人一碗汤,再配上她在另一家面包店要来的面包皮,在锅里炙热了,变成香味扑鼻的饼干。我们细细地咀嚼面包皮,配着清甜香浓的

14、鱼骨汤,深深感觉到生活的幸福。虽然吃不起鳝鱼与面包,但是鳝鱼与面包是有钱就吃得到的,鳝鱼骨和面包皮却是只有深爱我们的妈妈才做得出来。 只要卖鳝鱼的来摆摊,我们一定会喝鳝鱼骨汤,奇特的是,我从来没有喝腻过,而且一直觉得这是人间至极的美味。 妈妈担心我们会吃腻,有时会在汤里加点竹笋,或下点蛋花;有时会用豆腐红烧,或与萝卜同卤虽然用的都是普通的食材,却充满了美味的魔术。 最神奇的,算是炸鳝鱼骨了。鳝鱼骨本来是歪曲扭动的,下了油锅时突然被拉直了,一条一条就像薯条一样,起锅时撒一些胡椒、盐,香、酥、脆,真是美味极了。我吃了好几年的鳝鱼骨头,一直到我去外地念书,偶尔回到乡下,喝到妈妈亲手熬的汤,总是觉得美

15、味如昔,心中更是充满了感动,妈妈把深情与爱熬入了那平凡的汤中,使我们身强体健,在普遍营养不良的乡下孩子中,我们总是气色红润,精神饱满。 “也许是小时候吃不到鳝鱼,长大之后只要到馆子吃饭,看到有卖鳝鱼,总会点两道来吃,一边吃就会一边怀念起那一段艰苦的岁月。”我对北京的朋友说。 大家听得入神,纷纷夹起鳝鱼,细细咀嚼。当然,有故事加味,鳝鱼也变得别有滋味了。 吃完火锅,我漫步在北京街头,此时雪花漫天飞舞,我回想着妈妈熬制的鳝鱼骨汤的味道,感到我们的生命正是那些看似微贱的东西,累积出一些无价的意义,使我们感到丰盈。 谁能告诉我鳝鱼骨头一斤多少钱?面包皮一袋多少钱?市场里捡来的青菜一斤多少钱? 只要有爱,就是无价的。(1)给下列加下划线字注音 淋漓 _ 鲜血 _ 炙热_ 咀嚼 _(2) 文中(15)段讲述了什么事?请简要概括。 (3)文中第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人物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远远地就会看到爆炒鳝鱼的大烟,嗅觉似乎与视觉同时抵达,我凑到摊子前面,盯着油汪汪、黄灿灿的炒鳝鱼,使劲儿地吸了几口诱人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