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测试题1.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56288838 上传时间:2023-09-03 格式:DOC 页数:47 大小:310.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测试题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测试题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测试题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测试题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测试题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测试题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测试题1.doc(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测试题1一、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1文言文阅读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1)解释下列句中横线词。 俄而雪骤(_) 撒盐空中差可拟(_) 儿女讲论文义(_)(2)把下面文中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白雪纷纷何所似?未若柳絮因风起。(3)下列对原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句交代了咏雪的背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B.“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融洽、欢快、轻松的家庭氛围。C.“公

2、大笑乐”是因为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笑”前喻,“乐”后喻。D.作者在最后补充交代谢道韫的身份,这是闲来之笔,可有可无。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闵子骞兄弟两人,母卒,其父更娶,复生二子。子骞为其父御 , 失辔 , 父持其手,寒,衣甚单。父归,呼其后母儿,持其手,温,衣甚厚。即谓妇曰:“吾所以娶汝,乃为吾子,今汝欺我,寒儿,汝去无留。”子骞前曰:“母在,一子寒;母去,四子寒。”其父默然。选自说苑闵子;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学生,古代著名的孝子。御:驾驶(马车)。失辔:绳从手里掉下来。(1)解释文中划线的词语。 今汝欺我 欺_母去四子寒 去:_(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母

3、死。其父更娶,复有二子。(3)本文表现了闵子骞_和_的品质。 3课外阅读 蔡洪赴洛 蔡洪赴洛,洛中人问曰:“幕府初开,群公辟命,求英奇于仄陋 , 采贤俊于岩穴。君吴、楚之士,亡国之余 , 有何异才而应斯举?”蔡答曰:“夜光之珠不必出于孟津之河盈握之璧不必采于昆仓之山。大禹生于东夷,文王生于西羌。圣贤所出,何必常处。昔武王伐纣,迁顽民于洛邑 , 得无诸君是其苗裔乎?”(选自世说新语)(注释)蔡洪:字叔开,三国时吴人,吴亡入晋,有才名。仄陋:同“侧陋”,指出身卑微。亡国之余:亡国的遗民。蔡洪为吴人,西晋灭吴,所以这样说。盈:满,满满的。璧:圆形的玉。常:通常的、固定的。邑:城市、县。苗裔:后裔、后

4、代。(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采贤俊于岩穴/贤哉,回也B.亡国之余/亡处亡气C.有何异才而应斯举/逝者如斯夫D.何必常处/将复何及(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横线句子断句。 夜光之珠不必出于孟津之河盈握之璧不必采于昆仑之山(3)选文中的蔡洪和陈太丘与友期行中的陈元方,面对无礼的刁难都能有力回应。请分析两人的回应方式有什么不同? 4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家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

5、不若无闻也。(1)这则寓言选自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3)“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中的“此”指的是什么? (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_。 5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

6、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1)给下面画线的词注音。 学而不思则罔 _ 思而不学则殆 _(2)解释下面画线的词。 人不知而不愠 _ 博学而笃志 _(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

7、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4)“吾日三省吾身”曾子从_、_、_三个方面反省自己,从中可以看出古代治学的人非常重视品德修养。 (5)一天晚上,小明因和同学玩耍而没有完成作业,遭到妈妈的严厉批评。小明不服气而与妈妈辩驳。请你引用十二章中的话劝说小明。(50字左右) 6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鶱,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

8、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恐前后受其敌 _意暇甚_屠自后断其股 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禽兽之变许几何哉?(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主要告诉我们,对待狼一样的恶势力,我们先作让步,如果其得寸进尺,贪得无厌,就应该勇敢地与之作斗争。B.文章的基本情节依次是:遇狼御狼惧狼杀狼。C.“投以骨”

9、和“复投之”表现了屠户对狼的怜悯之情以及侥幸心理。D.“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和“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表现了狼的狡猾。7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损其家口 , 充狙之欲。俄而匮焉,将限狙之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先诳之曰:“与若芧 , 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而怒。俄而曰:“与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节选自列子)【注释】狙:猕猴。 家口:家中口粮。 诳:欺骗。 芧:x,橡果。(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 择其善者而从之B.朝三而暮四,足乎/不足挂齿C.与若芧/若隐若

10、现D.俄而匮焉/俄而雪骤(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3)“朝四而暮三”,每天吃的橡果总数其实不变,为什么“众狙皆伏而喜”?这表现了狙的什么特性? 8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解解释下列语句中加下划线的词。 非学无以广才 广_ 非志无以成学 志_年与时驰 驰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的意思。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

11、远。淫慢则不能砺精,险躁则不能冶性。(3)下面对文章理解分析不正确一项是( ) A.作者通过概述做人治学的经验,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在淡泊宁静中下功夫忌荒唐浮躁,只有这样才可以做一个可以治国接世之人。B.“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了“淡泊”“宁静”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强调他们是与人的志向相关的。C.全文通过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非常深切,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D.诫子书是一封语言质朴的家书,表明作者望子成龙,愿其达官显贵。9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狼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

12、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并驱如故_顾野有麦场_意暇甚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13、?(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段叙述屠户遇狼的时间、地点和情况,寥寥几笔就勾画出屠户处境的危急,扣人心弦。B.面对贪婪的恶狼,屠户虽然感到恐惧,但是他不迁就退让,先“投以骨”,以争取更有利的斗争时机。C.屠户“奔倚”在积薪之下,利用麦场的有利地形,改变途中两狼并驱的局面,避免前后受敌的处境。D.第段是议论,点明故事的主题,阐明狼无论多么狡诈也不是人的对手,最终也会被人的勇敢与智慧打败。10以下是一位同学的文言文专题复习活页本,根据课本,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 11文言文阅读。 (甲)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