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堂充满情的涌动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56287383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让语文课堂充满情的涌动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让语文课堂充满情的涌动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让语文课堂充满情的涌动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让语文课堂充满情的涌动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让语文课堂充满情的涌动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让语文课堂充满情的涌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让语文课堂充满情的涌动(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让语文课堂充满“情”的涌动 根据新课标要求,要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已成为语文教学中迫不可待问题。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所以说语文是有生命的,语文的生命融入主体参与下不断生成的语境和语流中,在情感交流中学习。新课标呼唤人文精神的教育,呼唤充满情感的课堂。这样需要学生与文本及作者的内心世界的情感交流中迸发出“情”的火花。充满“情”的语文课堂,学生肯定会兴味盎然地掌握知识,收效定会事半功倍。 一、教材、教师是迸发“情感”火花的源泉“情”并非是凭空产生的,它根植于

2、教材和生活中,任何一篇课文,都会以生动形象的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为手段,课堂上连同教师的语言、情感、教学的内容以及课堂气氛成为一个广阔的心理场。教学成为儿童主观所需,成为他情感所驱使的主动发展过程。教材、教师是学生迸发情感火花的源泉。1、可利用教材本身来调动学生的情感。语文教材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宽阔的知识背景,这一独特的优势,是其他学科所无法比拟的。在阅读时学生们各抒己见,教师点拨学生读文章要注意联系上下文来体会句子的含义,要能做到融会贯通。要让学生反复朗读,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不但能加深课文内容的理解,还能是学生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从而产生与作者思想共鸣的情感火花。2、教师的声情并茂调动学生

3、的情感重要条件。以情动情是教育的共同规律,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来说是导体,是火种。教师要善于将自己对教材的感受及情感体验传导给学生。教师的讲能够声情并茂,就足以打动学生的心,也就是说能够调动学生的情感,寓情与课堂中,语文中的主人公的思想产生共鸣。二、自主学习以“情”激活课堂生命哲学家曾经说过,既是人,就会有生命欲,自然就会有蓬勃的生命流。是啊,如果在我们的语文课上,学生的眼睛闪着求知的光彩,学生的思维如闪电般敏捷,那么,这股生命流就不怕蓬勃不起来。著名的于澜老师率先在教育界发出了这样的呼唤: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要达到这一境地,教师要勇于放手。1、课文,让学生自己读。读可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我们

4、做教师的要力求成为亲切而睿智的点化者、组织者,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起体味,去感悟,在充足的时间里,以读激趣,以读显形,以读启智,以读育人。可以采用了“以读激情、语音传情、以情悟文”的“知情合一”的教学方法,并配合采用“导语拨动情思”、“范读诱发情思”、“多读激发情思”等方法,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和情感,使他们带着这份情感进行品词品句,理解课文内容,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2、问题,让学生自己提。学贵有疑,读而能问,这既是学生认识的突进,也是学生思维的聚焦,进而推动阅读不断向纵深发展。在自读的基础上,给学生提供质疑的时间与空间,让他们充分思考,这样,学生的小脑袋里就会产生诸多千奇百怪的想法。

5、也许学生的想法是非常荒谬可笑的,也许他的想法是肤浅幼稚的,但是,提出来就是学会了思考,敢于提出来,勇气可佳。问题提出后,教师不要急于代答,应让学生去作答,遇到有价值的问题还应组织学生讨论。 3、话题,让学生自己说。一节课40分钟,老师要结合教材,着力发掘学生说的材料,创设说话的氛围,充分赋予学生说的权力,让学生想说就说,学生的说才会体现个性化,也只有面向全体,人人参与,学生的说才会落实全员化,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课堂气氛异常活跃。于是,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辨别是非能力在表达中得到发展与提高。 三、积极探究用“情”诱导发展语文课程标准中有这样几段话引起我的注意:“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

6、向世界,面向未来”,“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我们的学生,天天来学校上课,归根结底,就是为了求发展,并且是一种持续发展,包括认知水平的提高,学习技能的掌握与熟练,思维能力的形成与发展等等。因而,每一节课教师的脑子里就要想到要教给学生些什么?一点知识,一些方法,一些启迪,还是一些积累?所以,提倡人文性的同时,我们不能否定工具性,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和谐统一才是语文教学的完美。实践证明,适度的语言文字训练对于我们的语文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它对于学生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情感的萌发均产生着巨大

7、的推动作用。所以,一节课的语言文字训练目标必须明确、适度、集中,既要体现教材的特点,又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教师要善于选择、取舍和重组。独特的语表达。语言如诗,美妙动人,情感交融。在充满好奇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奥秘的奇异幻想,诱导学生不断发展。四、创设情感氛围 培养创新能力爱因斯坦说:“没有想象力的灵魂,就像没有望远镜的天文台。”爱因斯坦用他一生的实践证明了想象力对他的发明创造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看来,为人师者没有理由将文本看死,应当充分挖掘语文教材蕴涵的创新教育因素,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我们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创设情景,发

8、挥想象。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抓住课文中的语言凝炼处、空白处、省略处,让学生对人物的言、行、心理、外貌或故事的结局等展开想象。学生对此却十分关心。然后创设情境,让学生大胆想象。让学生在与文本对话中感受到英子从忧郁到开朗的变化过程,从而感受到大家的爱。这部分情境的创设我觉得是比较成功的。要努力让孩子在这次互动的爱的学习活动中去理解课文内容。还需多指导学生朗读,由感情引发 想象,使整个课堂充满了“情”的涌动。、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求异思维就是标新立异,是对思维定势的否定。作为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它更体现出其固有的独创性和新颖性。求异是儿童的天赋,他们乐于表现得与众不同。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展开不同意见的争论,打破盲目顺从、迷信书本、被动地听讲、被动地回答问题的局面,使学生的思维突破常规和经验的禁锢,不断产生新的答案,真正进入到“创造”的世界。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对学生进行求异思维的训练与培养。总之,教育是门艺术,永远没有明确的答案,永恒的标准,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没有句号,只有逗号。新课程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也给我们教师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我想,只要我们努力,大胆地实践,不断地总结,在总结中追求更大的创新,就可以让我们的语文课充满活力,把它变成学生乐学、好学的场所,让学生真正在课堂上成为学习的主人,让语文课永远充满“情”的涌动!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