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与偏见》读后感.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56286118 上传时间:2023-09-1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傲慢与偏见》读后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傲慢与偏见》读后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傲慢与偏见》读后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傲慢与偏见》读后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傲慢与偏见》读后感.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傲慢与偏见读后感英国女权主义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有句名言:“在所有伟大作家,简奥斯丁是最难在伟大的那一瞬间捉住的。”此话不假,奥斯丁的小说,大都描写的是她自己熟悉的乡间所谓体面人家的生活和交往,看来平凡而琐碎。在她的六部小说中,没有拜伦式的慷慨激昂的抒情,也极少见惊心动魄的现实主义描写。对于奥斯丁,要想捕捉她的“伟大”之所在,应从何处入手呢?她笔下那一场场的舞会、一次次的串门喝茶、一顿顿的家宴和一桌桌的纸牌,还有那些数不清的散步、闲谈等如何能体现她的小说艺术的伟大呢?评价奥斯丁,不可避免地地要涉及题材问题。毫无疑问,奥斯丁是写小题材的。据她自己说:“乡间村庄里的三四户人家”是她“得心应手的好材料

2、”。她还把自己的艺术比作“两寸象牙”上“细细地描画“。这些奥斯丁在艺术自觉地选择。当有人建议她在创作上改换路子写这写那,她都婉言谢绝,坚持说:“不,我必须保持自己的分格,按自己的方式写下去”小天地也可以反映大问题。别小看“乡间村庄里的三四户人家”的家务事,英国社会的阶级状况和经济关系尽在其中。至少在奥斯丁的作品里是如此。傲慢与偏见开卷第一句便宣称“Its a truth universally acknowledged that a single man in possession of a good fortune must be in want of a wife”。在这里,关键的词是两个

3、:“有财产”和“有需要”,in want of系指客观需要,而非主观想要,这种提法使命题更具有“真理”的客观性。傲慢与偏见便以班纳特一家为典型来检验这条所谓举世公认的真理。班纳特太太毕生大志就是把五个闺女体面地嫁掉,故而总是把旁近有财产的单身汉看成某个女儿所应得的一笔财产。这里所说得婚姻,显然不涉及感情,纯粹是经济、生存问题。人们常常笼统地认为奥斯丁专门描写爱情与婚姻,其实她首先和主要写的是婚姻问题,不是作为爱情结果的婚姻,而是作为经济需要的婚姻。因此,与作者的宣称相反,所谓“a single man in possession of a good fortune must be in wan

4、t of a wife”根本不是“a truth universally acknowledged”,而只是班纳特太太的一厢情愿。从傲慢与偏见的整个描写来看,作者探索的是当时资本主义社会,即占有欲泛滥成灾的社会条件下地婚姻关系,推而广之,也是考察经济关系在婚姻,在人们生活中得决定作用。作者描写了几段男女跌宕起伏的分分合合:豪门子弟达西和聪慧机敏的伊利莎白的谗言舞会,富家公子彬格莱贤淑善良的简之间的欲说还休,浪荡公子伟翰与轻佻无理的莉迪雅的私奔秽闻自然,作者描写的婚姻形形色色,有完全出于感情冲动,不顾后果,有只求经济利益,以求以后不至于忍饥挨饿,也有“自由选择”、“有真爱”的婚姻“典范”。历来描

5、写婚姻的小说数不胜数,但像奥斯丁那样始终把婚姻问题放在各种社会和经济关系中去考察,是整个故事扎根与现实生活土壤的小说,着实罕见。奥斯丁素来长于刻画人物,有的批评家还认为在这点上她可以与莎士比亚媲美。傲慢与偏见中描写的人物,好像从书本中走出来似的。作者以寥寥数百字的对话就把人物过去、现在呈现在作者眼前,而人物后来的言行不过是他们固有的特征在新的条件下地不同表现。特别值得我们主要的还有奥斯丁在描写人物时使用的嘲讽语言和喜剧手法,当她说班纳特太太“of mean understanding, little information, and uncertain temper”时,她的语言还简洁准确。但

6、当她接着写道“When she was discontented she fancied herself nervous”时,就含嘲讽了。奥斯丁还善于自己躲在后面,让人物通过最普通的语言暴露自己。比如开头,班纳特太太给予抢先认识彬格莱先生,不指望靠郎太太的介绍,她说:“I dont convince myself Mrs. Long will do any such thing. She has 2 nieces of her own. She is a selfish, hypocritical woman, and I have no opinion on her.”等等诸如此类的例子不胜枚举。从语言角度,对奥斯丁来说,嘲讽是她小说艺术的精髓。纵观傲慢与偏见,可以说,奥斯丁对于决定婚姻关系,乃至人的一切关系的物质原因可谓揭露得深刻,但这种揭露,在这部喜剧性的世态小说中,不是凶狠的,不是感伤的,不是道德义愤的,不是玩世不恭的,而是嘲讽的。奥斯丁的嘲讽渗透于全书的字里行间,在人物塑造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也是叙述中的灵魂。但这种嘲讽不是文字游戏,也不是在抽象层面上兜圈子,而是紧紧围绕对人物的现实关系揭露。总之,观察的深度与才气横溢的嘲讽在傲慢与偏见中凝练为一部闪耀着喜剧光彩的浪漫主义时期晚期,并为现实主义打下铺垫的杰作中,摆在世界名著中毫不逊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