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课.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56285118 上传时间:2023-04-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课.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课.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课.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课童趣导学案主备:罗永文 审阅: 姓名: 小组:【学习目标】1、了解学习文言文的意义和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2、反复朗读课文,培养语感(能读准节奏、停顿),能用自己的话叙述文章内容。3、把握文言词语解释的最常见方法,积累一点文言词汇。4、唤起学生正确的审美意识。【学习重点】1、了解学习文言文的意义和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2、反复朗读课文,培养语感(能读准节奏、停顿),能用自己的话叙述文章内容。3、把握文言词语解释的最常见方法,积累一点文言词汇。【学习难点】1、反复朗读课文,培养语感(能读准节奏、停顿),能用自己的话叙述文章内容2、唤起学生正确的审美意识。【

2、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沈复,字三白,清代元和(今江苏省苏州市)人。生于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卒年不详。善画能文,至今未发现有关她生平的文字记载。据浮生六记来看,他出身于幕僚家庭,没有参加科举考试,曾以卖画维持生计。与妻陈芸感情甚笃,因遭家庭变故,夫妻曾旅居外地多年,历尽坎坷,妻死后,他去四川出任幕僚。晚年学道,直到老死。浮生六记共六卷,每卷皆有小题,依次是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养生记道。据考证,最后两卷系伪作,文字亦不如前。不过前四卷,记叙家居及游历生活,文笔细腻,不做粉饰,名莹纯净,感情真挚,堪称中国文学中颇具新鲜意味的创作。2、相关背景 嘉庆十三年(1808年)五

3、月间,沈复随翰林院编修齐鲲出使琉球,参加册封琉球国王的盛典,十月间归国。在此期间,写作了浮生六记。浮生六记是自传体的散文。原有六记: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养生记道,今存前四记。作者以纯朴的文笔,记叙自己大半生的经历,欢愉处与愁苦处两相对照,真切动人。书中描述了他和妻子陈芸志趣投合,伉俪情深,愿意过一种布衣蔬食而从事艺术的生活,由于封建礼教的压迫与贫困生活的煎熬,终至理想破灭,经历了生离死别的惨痛。作者继宋代李清照金石录后续及明代归有光项脊轩志之后,在浮生六记中以较长的篇幅记述了夫妇间的家庭生活,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实属稀见。书中对山水园林、饮食起居均有独到的评述。据考证,最后

4、两卷系伪作,文字亦不如前。3、学习文言文的意义和方法: (1)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体,特点是简洁、典雅。文言文来源于古代汉语口语,现代汉语也来源于古代汉语口语,二者同源而异流,二者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同为主,不同为次,所以不难学,我们要有学好的信心。(2)学文言是为了继承祖国的文化,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历史上的许多事情;文言文中的许多词汇、语汇依然保存在现代汉语中,学文言文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仓库。(3)学好文言文的关键在于培养语感。培养语感方法有“三要”:一要熟读背诵课文,目的是熟悉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语言习惯;二要自己用心领悟,目的是把“言”和“意”融为一体,见“言”而知“意”;三要主

5、动积累词汇、语汇,目的是掌握文言文的表达工具。这三条密切相关,缺一不可。一、【自主学习】1、下列加点中,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童稚(zh ) 藐小(mio) 拟作(n )B、项为之强(jing ) 唳(l ) 怡然(y )C、土砾(l) 壑(h ) 癞虾蟆(m )D、庞然大物(png ) 鞭(bin ) 素帐(zhng )2、下列句子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故时有物外之趣 B、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C、花台小草丛杂处 D、神游其中,怡然自得3、对“定神细视,以从草为林”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聚精会神地认真观察,把草丛看做树林。B、细细地观察,一以为从草是树林。C、视看它,认为杂草丛

6、生像树林一样。D、静下心来细看,好像是杂乱的草丛中长出了森林。4、 下面对文中加点的虚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故时有物外之趣(助词,相当于“的”)B、昂首观之,项为之强(两“之”都为代词,且指代对象相同)C、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介词,当“被”讲)D、以从草为林(动词,当作,看待)5、照下面的朗读示例,大声朗读课文三遍以上,要求读准句子的节奏、停顿。示例:能/张目对日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使之/冲烟/而飞鸣 作/青云白鹤/观 (说明:“/”表示明显的停顿,“”表示极短的停顿)6、文言词语的解释,最常见的方法是添字组词法和换用同义词替代法,如:细(仔细)、察(观察)其纹理;昂(抬)首(头

7、)观之。请按此方法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项( )为之强 作( )青云白鹤观( )果( )如鹤唳云端 以丛草为( )林( )为( )之怡然称快 兴( )正浓方( )出神 驱( )别院7、尝试着用自己的话叙述文章内容,把你不清楚词义的词语、不理解句意的句子都写在下面。 二、【合作探究】1、朗读课文,读准节奏、停顿,粗知文章大意。(范读、领读、自由读、分组读、齐读)正音:(1)项为( )之强 (2)鹤唳( )云端 (3)怡( )然称快 (4)凹者为( )壑( ) (5)土砾( )凸者 (6)二虫尽为( )所吞2、疏通文意,能用自己的话叙述文章内容。(逐段疏通,学生提问不理解的词语义,学生解答

8、,师帮助,生在书上或讲学稿上做好记录,以便积累。)3、(1)你能梳理出文章的结构吗?试用简洁的话表述。 (2)文章主要叙述了哪两件事?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能统摄这两件事的词语(主旨)是什么? 4、为什么说这两件事都有“物外之趣”(或者说,作者是如何获得“物外之趣”的)?你认为要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情趣的人?沈复从小即有如此闲情,以至后来成为文学家,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5、文中写了儿时哪几件“物外之趣”?这些趣事说明了什么? 三、总结提升四、【自我检测】一、文学常识。1.童趣节选自_作者_是_ 代文学家。2.本文依次写了_、_、_三件事,全文紧紧围绕一个“_”字,揭示了儿童神奇美妙的内心世界。

9、二、古今异义1.项为之强(项,古义:_。今义:_)2.盖一癞蛤蟆(盖,古义:_。今义:_)3.余年幼(余,古义:_。今义:_) 三、解释加点的词1.项为之强( )2.徐喷以烟( ) 3.明察秋毫( ) 4.兴正浓 ( ) 5.鞭蛤蟆 ( ) 6.观之,兴正浓( ) 7.项为之强( ) 8.驱之别院( )四、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1.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_2.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_3.神定,捉蛤蟆,驱之别院。_4.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_5.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_6.果如鹤立云端,为之怡然称快。_五、用“/”标出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处。(1)果 如 鹤 唳 云 端(2)私 拟 作 群 鹤 舞 于 空 中(3)昂 首 观 之,项 为 之 强(4)徐 喷 以 烟?六、 用两个四字短语概括第2段描绘的两幅图画。 七、第3段中哪一句与开头的“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相呼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