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一节动物的运动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56282420 上传时间:2023-04-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第一节动物的运动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第二章第一节动物的运动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第二章第一节动物的运动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第二章第一节动物的运动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第二章第一节动物的运动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章第一节动物的运动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第一节动物的运动教学设计.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一节 动物的运动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说明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2、说出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能力目标: 探究实验的能力、合作学习的能力和表达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养成细致观察和科学推理的科学素养。教学重点:运动系统的组成及相互关系,运动需要身体各系统的配合才能完成,运动对动物的生存有重大意义。教学难点:运动是动物结构和功能的统一,运动是动物行为的具体表现。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 1动物运动的录像片;2雅典奥运会运动员图片观察鸡爪子关节的结构。二、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展示问题,学生自学,合作解疑。设疑1:如果人的肘、肩、膝等部位如果不活动,运动

2、情况会怎样?关节的结构又是如何呢?它有哪些适于运动的特点呢?设疑2:人体有哪些关节?我们在运动中哪些关节易受伤,应当怎样保护?设疑3:运动中牵拉骨完成运动的结构是什么?1.展示骨骼肌结构的动画。设疑4:运动的过程是怎样完成的呢?2制作肘关节的模型,探究骨骼肌的着生情况和骨骼肌在运动中的关系。3播放屈肘和伸肘的动画。学生体验屈肘和伸肘过程中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变化。加深理解骨骼肌的协作关系。设疑5:动物只靠运动系统就能完成运动吗?如果不是,还有哪些方面的参与呢?为什么?设疑6:动物的运动对动物有哪些意义?动物运动的意义:讨论、总结:动物通过各种运动能够有效地获取食物和逃避敌害。三、释疑解惑1、关

3、节结构中关节软骨的作用。2、再次让学生体验屈肘和伸肘过程中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变化,教师讲解骨骼肌的协作关系。3、小结:运动系统由骨和骨骼肌组成;关节具有牢固灵活的特点适于运动;骨骼肌在运动中是动力器官。动物通过各种方式的运动能够充分适应各种各样的生活环境。4、运动需要运动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配合。四、反馈练习: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只要运动系统完好,动物就能正常运动。( ) (2)家蚕体内有肌肉,但是没有骨骼,这是它不能快速运动的一个重要原因。( ) (3)并不是所有的脊椎动物都有关节。( ) (4)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

4、( ) (5)骨骼肌不仅可以收缩牵拉骨,而且可以推开骨。( ) 2.右图是人体的关节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脱臼是许多人都曾有过的经历,脱臼是指 从 中脱落出来的现象。当我们做运动时,关节腔中的液体能减少两骨之间的摩擦,关节软骨可缓冲两骨之间的撞击力。把两块骨牢固地联系在一起的是 。(注意: 内填结构代号, 上填结构名称)。 (2) 骨的运动要靠 的牵拉;当 受到神经传来的刺激时,就会牵动 绕 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五、 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很多知识都需要学生亲自动手,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关节的牢固性和灵活性的统一,学生通过肩关节的外展、内旋、前绕环、后绕环动作来体会;肌

5、肉在运动中的协作关系,学生通过完成屈肘和伸肘的动作,观察到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收缩和舒张来理解。使生物课堂真正的有“生命”,学生亲身体验,通过表象看实质,不仅使思维活跃,更有利于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在运动产生的过程”的教学中,通过学生自学,让同学演示运动是如何在肌肉、骨、关节的配合下产生的,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演示过程中发现有些学生的模型只做了一组肌肉有关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的知识,对学生认识动物的本质特征非常重要,教材在前面虽然已经对动物的运动方式进行了介绍,但并未涉及运动的结构基础,教师在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解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以便学生对动物运动的本质有更

6、深入的理解。关于运动系统与其它系统的关系,通过学生的感受,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理解运动的产生是在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的配合下产生的。本节课有一些不足之处,让学生表现的机会较少。如道具演示不够直观,讨论太多,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对材料加以选择,以达到科学、准确地演示。“在运动产生的过程”的教学中,通过学生自学,让同学演示运动是如何在肌肉、骨、关节的配合下产生的,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演示过程中发现有些学生的模型只做了一组肌肉有关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的知识,对学生认识动物的本质特征非常重要,教材在前面虽然已经对动物的运动方式进行了介绍,但并未涉及运动的结构基础,教师在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解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以便学生对动物运动的本质有更深入的理解。关于运动系统与其它系统的关系,通过学生的感受,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理解运动的产生是在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的配合下产生的。本节课有一些不足之处,让学生表现的机会较少。如道具演示不够直观,讨论太多,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对材料加以选择,以达到科学、准确地演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