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讨荆州丧失根本原因及隆中对真实价值.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56281993 上传时间:2023-04-0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检讨荆州丧失根本原因及隆中对真实价值.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检讨荆州丧失根本原因及隆中对真实价值.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检讨荆州丧失根本原因及隆中对真实价值.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检讨荆州丧失根本原因及隆中对真实价值.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检讨荆州丧失根本原因及隆中对真实价值.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检讨荆州丧失根本原因及隆中对真实价值.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检讨荆州丧失根本原因及隆中对真实价值.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检讨荆州丧失的根本原因及隆中对的真实价值摘要: 荆州丧失的根本原因是刘备诸葛亮没有认识到由于荆州和江东在战略态势上处于互为生死的关系,因而在这种态势下面孙刘关系必然你死我活的实质,没有认识到荆吴矛盾才是荆州面临的主要矛盾,反而不切实际地幻想“东和孙权”。因而在荆州守备人事上只安排关羽一员大将,造成势孤力单,顾此失彼的结果。 其次是在人事安排和权力处分上,对关羽多有遥制挟制之处,使荆州无法保持团结,多生杯葛,关系恶劣,人心涣散,终至不堪一击。 “隆中对”其实是很空泛的一个策划,其中取荆益部分只是死马当活马医,因为对刘备而言当时除了夺取荆益已经别无选择,虽然成功也是侥幸。而夺取荆益后的下一步计划则

2、应是顺流而下取江东,而不是不切实际的两路北伐。所以,隆中对不但不体现诸葛亮的智慧,反而成为其“奇谋为短”的见证。正文: 先说根本原因。 建安16年,刘备入蜀,17年从葭萌回攻成都,攻到雒城(今广汉沱江北)时,庞统战死,刘备陷入困境,此时被迫要求诸葛亮前来支援。于是,诸葛亮从荆州精锐尽出,在张飞统帅下,和赵云、刘封等率荆州主力前往支援刘备,只留下关羽一员大将镇守荆州。愚以为,荆州只留一员大将而造成势孤力单的局面,是导致荆州后来失败的根本原因。之所以这样讲,是因为这里存在两大问题:第一、荆州两面受敌,同时面临曹魏和孙吴两方面的强大压力。这种战略要地,通常应该有多位大将协同防守才能保障安全,比如曹操

3、对合肥就安排张辽、乐进、李典三员大将;对汉中则安排夏侯渊和张合两员大将;赤壁之战失败北归后,也留曹仁、徐晃、乐进、满宠守南郡;孙吴后来防守荆州,也是在西陵峡口、江陵、江夏武昌等战略要地分别由大将驻点把手,还有机动部队往来巡游。现在只有关羽一员大将,必然顾此失彼,不管哪一方面有事,关羽都只能困守江陵一点,难以远离,因为一旦远离,就要面临后方空虚的危机,随时可能被另一方趁虚而入,袭取后路。第二、荆州乃四战之地,当时至少有三个战略要点,一个是荆州中心南郡的江陵和公安;第二个是长沙,是面向东吴方向守卫江南四郡(即现湖南省)的要冲,当年刘表就派自己的侄子刘磐和大将黄忠镇守,和孙吴长期对抗;第三个就是江夏

4、(江夏于赤壁之战后三分,以汉水长江为界,江汉之北属曹,长江以南属孙,江汉之间属刘),是屏蔽江陵和进窥江东的前哨,也是控制汉江水道的要冲。这三个地方,都需要大将镇守,比如曹魏,就由曹仁守襄阳,派文聘守江夏;孙吴则由鲁肃守江夏陆口(陆水之口),都是最好的将领。而诸葛亮只留下关羽一员大将,于是关羽就只好坐镇江陵,其它地方任其空虚了。不过由于当时攻取四川是第一要务,必须全力以赴才行,同时和孙权还处于友好关系,荆州形势暂无危机,所以诸葛亮这样做也不能苛责。再说,这也符合他一贯谨慎的作风,不过这次的谨慎是全部用在了帮助刘备夺取西川上面,荆州就顾不了那么多了。而更深层次的原因则在于诸葛亮似乎没有意识到荆吴之

5、间战略态势上的你死我活关系,而存在“东和孙权”的幻想。所谓“东和孙权,北拒曹操”,来自三国演义的这八个字应该很好地概括了刘备方当时的基本方针。而从长远来看,这其实是脱离实际的想法,是不可能做到的。因为荆州对于孙权而言有生死攸关的意义,所以拿回荆州对孙权来说也是一个基本原则,孙权不可能放弃这个原则来和关羽无条件和好。何况荆州的长沙、桂阳、江陵三郡本来就是孙权借给刘备的(详见拙作“借荆州”迷雾辨析),孙权至少可以要回本来属于自己的东西,名正言顺。事实也证明,这个“东和孙权”只是一厢情愿而已,孙权方面一直在处心积虑夺取荆州。我们不禁要想,假如诸葛亮走后,荆州竟然被孙权攻取,刘备岂不是要进退失据,无家

6、可归了,多危险啊。这种可能性不是不存在,可诸葛亮似乎一点也未察觉。这里可能有朋友要说了,这一切都只有刘备才有权决定,怎么能怪诸葛亮呢?确实如此,刘备要负主要责任,但是诸葛亮如果能够给出良好建议的话,刘备也是会采纳的。而且荆州很多事务的安排,应该就是诸葛亮决定的,刘备不可能指挥得那么具体。而对于荆州而言,表面上看,和曹操是敌对关系,和孙权是同盟关系。但是从利害关系看,荆州面临的真正的主要矛盾其实是孙刘矛盾,而不是曹刘矛盾。因为曹刘之间,态势上互相并无大的威胁,战线也已经很稳定。而孙刘之间,则在态势上互相威胁对方生死。刘备据荆州上游,居高临下,犹如扼住了孙权的咽喉;孙吴则雄踞长江,虎视荆州腹心。孙

7、刘之间的战略态势,就像两个人互相抱在一起,一个拿刀顶住对方的咽喉,另一个拿刀顶住对方的腹心,对双方都是无比危险。所以这种盟友关系是不可能长久和稳定的,任何一方一有机会都必然要出手制对方于死地,双方关系的实质是你死我活的关系,所谓的友好同盟,不过是“急则相救,缓则相攻”的互相利用罢了。当初借荆州也是因为曹操方面压力太大,而听了鲁肃之言,一念之差而已。对这种形势,东吴君臣有清楚认识:周瑜临死前,上疏:“今既与曹操为敌,刘备近在公安,边境密迩(密迩就是紧密接触),百姓未附,宜得良将以镇抚之。”,显然深以刘备为忧。 鲁肃见吕蒙,吕蒙说:“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 鲁肃死后,吕

8、蒙代镇陆口(此时已得东面三郡),知羽骁雄,有并兼心,且居国上流,其势难久。吕蒙密陈计策:“且羽君臣矜其诈力,所在反复,不可以腹心待也。今羽所以未便东向者,以至尊圣明,蒙等尚存也。今不于强壮时图之,一日僵仆,欲复陈力,其可得邪?”,权深纳其策。 吕蒙称病谒建业,陆逊往见,说:“关羽接境,如何远下,后不当可忧也?”也就是说,东吴君臣明确认识到荆州居国上流,其势难久,随时可能东下,是重大威胁,所以百般策划,一定要夺取才甘心。 可问题在于,诸葛亮和刘备似乎都没有意识到荆州的这一危险态势以及和孙权方面关系的本质,以致对荆州的防务缺陷一直没有补救。诸葛亮更是一厢情愿地把希望寄托在“东和孙权”上面。所以,在

9、攻下西川后,荆州立刻就经历了一次危机。(关于诸葛亮的军事才能,详见拙作检讨诸葛亮的真实军事才能)建安19年夏五月,刘备克成都,孙权趁刘备主力远离,于建安20年以刘备已得益州,应当归还荆州为由派人索取荆州三郡。刘备没有答应。孙权就派早已准备好的吕蒙和鲁肃率大军进攻荆州腹地,连下长沙(现长沙)、桂阳(现郴州)、零陵(现永州)三郡。这三郡由于没有大将镇守,所以被吕蒙轻易攻下,如探囊取物一般。而关羽也无法分身离开江陵前去救援,只能坐视三郡丢失。最后迫使刘备亲自引兵五万回援荆州,之后才能让关羽腾出身来率军3万下益阳,欲与鲁肃争战。此时正好发生了曹操攻取汉中,成都危急的情况,所以刘备被迫妥协,和孙权和解,

10、割让湘江以东的长沙、桂阳、江夏三郡,刘备继续保有西面的南郡(现江陵)、武陵(现常德)和零陵。 其实从这一役我们可以看出孙权方面的力不从心,他能动员出来的兵力并不多,难以和荆州抗拒,当时鲁肃手下才1万人,吕蒙2万,所以见好就收,也同意妥协。孙吴两次攻荆州,都是智取,不是力攻。后来夷陵之战时,孙权也因为实力不足,在压力下产生动摇,派使者求和,打算妥协,不过未被刘备接受。 这一次危机的后果是,由于丧失了下游的江夏和长沙,荆州的中心地区江陵和公安从此羽翼尽失,直接暴露孤立于孙权军的威胁之下,孙权军的水军随时可以毫无顾忌地进攻江陵和公安。这种危险的态势导致荆州随时可能丧失。这一天终于来到了!建安24年春

11、,刘备进攻汉中。作为战略配合,关羽也同时进攻襄阳,江陵一片空虚。到这年夏天的时候,刘备成功地攻占了汉中,迫使曹操撤退,同时关羽继续围攻襄阳。这个时候,刘备依然没有派大将来协助关羽,最后终于让吕蒙抓住机会乘虚而入,袭取了荆州,关羽也含恨而亡。当时还有一个严重的问题是,由于失掉江夏,关羽后来进攻襄阳的时候,他的战船队必须通过孙吴控制的江夏,才能进入汉水。孙吴向他开战以后,关羽的水军就被隔断了回家之路,只能放弃。其实关羽有强大的水军,关羽就是依靠他强大的水军才能实现对襄阳的围攻和水淹七军的壮举。后来徐晃击破的也只是关羽的陆军,水军并未受损。可是关羽的水军已经无家可归,只好放弃,从陆地退兵。 我们现在

12、来检讨发现,其实关羽的悲剧从诸葛亮盲目相信和孙权的同盟,只安排关羽一人镇守荆州的时候就注定了,而当中是一直有机会补救的,也一直没有补救。 现在回过头来看,合理的部署应该是,必须至少安排一个大将来协助关羽。平时和关羽分工镇守长沙(长沙是守卫江南四郡即现在湖南省的要冲),在关羽出战时则替他镇守后方,这个最合适的人选应该是赵云。同时最好能及时安排另一大将出镇上庸(上庸24年夏攻克),和关羽互为呼应,随时增援。这支援兵至关重要,关键时可以救命,也可以决定成败。这个人选应该是张飞。其实当初诸葛亮出征西川时就应该留下赵云,只带张飞、刘封就足够了,刘备那里已经有黄忠和魏延,阵容已经足够豪华了。诸葛亮入蜀,赵

13、云担任的任务是可有可无的。从史书记述来看,援蜀大军的军事统帅应该是张飞,张飞率主力在前面一路攻取郡县,诸葛亮带领文官团队随后接收,迅速平定蜀地。而赵云一直是统属于诸葛亮,应该随诸葛亮行动,担任保卫文官团队,肃清地面,警备地方等任务。(关于这些问题,详见拙作检讨诸葛亮的真实军事才能一文)。攻占江洲(今重庆)后,派赵云率偏师攻江阳(今泸州),沿沱江会成都。赵云这一路,攻不攻其实无关大局,因为泸州那时基本属于华夷交界之地,派赵云多一路不过是为了加强一点会攻成都的打击力。这一路并非决定性力量,派一个二流大将也足以胜任,比如刘封就可以。因此说留下赵云是完全可以的,也是应该的。 接下来第一次补救的机会应该

14、在刘备回援公安的时候。刘备身边已有张飞、马超、黄忠、赵云、魏延五位一等大将,以及其他众多二等大将,人手足够多了。所以完全可以把赵云派出来协助关羽,可这次刘备谁也没带。如果说这次是因为西川刚刚平定,用人之际,这几个大将都离不开,那么下面还有第二次机会。 第二次机会就是攻占汉中以后,此时离关羽失败,尚有半年时间(刘备5月得汉中,孙权闰十月取荆州),刘备和诸葛亮无论如何应该看到关羽时刻面临的危险孙权夺荆州之心既已昭然,荆州后方又十分空虚,孙权随时可能袭击,一旦有失,后果不堪设想;曹操自汉中撤退后,也必然以主力移向关羽。而拿下汉中后,有马超镇守下辨,魏延镇守汉中,赵云、黄忠和张飞就暂时没什么重要任务了

15、。此时张飞镇守的巴西已经成为大后方,把张飞这样的超级将领放在大后方,实在是浪费。所以,这时应该立刻调整部署,于攻下汉中后立刻派遣赵云带本部军马,星夜兼程赶往荆州,做关羽的副手,接管荆州防务。为争取时间,赵云可以先行一步,他的部下随后赶去。以赵云的忠诚、智勇、和资历,足够担当这一任务,也可以和云长合作无间。然后上庸攻克后派张飞前往上庸,替换刘封和孟达到别处(比如可以让孟达继续回宜都,让刘封去巴西),以上庸之兵随时增援关羽。上庸之地,进可攻,退可守,正是张飞这样的大将发挥作用的地方,关羽如果需要支援,张飞随时可以出动。刘备占据汉中后,上庸已无后顾之忧,可以全力出击。这支援兵十分重要,关键时刻可以决定生死成败。而这支援兵也只有在张飞这等大将率领下才能有效发挥作用,因为面对的曹操方对手也都是一等大将。如果关羽能够攻下襄阳,那么就由关羽镇襄阳,以赵云守荆州,张飞保上庸,三人势成犄角,互为呼应,形势立刻大张。下一步关张可以视机会合兵进取宛城。如果关羽作战不利,也可以方便退回荆州或上庸,不致一败涂地。 不管如何,在确保荆州的前提下,都可视情况决定下一步行止。如果可以稳住孙权,则可以主力从汉中北伐,同时从荆州发动攻势牵制;四川主力亦可沿汉水迅速开到襄阳,合兵进攻。如果和孙权关系交恶,则可以西川主力南下和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