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2014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作文分析.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56272090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惠州市2014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作文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惠州市2014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作文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惠州市2014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作文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惠州市2014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作文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惠州市2014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作文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惠州市2014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作文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惠州市2014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作文分析.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惠州市2014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作文分析一、题目回顾: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微”字被新周刊评为2012中国年度汉字。推委会给出的理由是:微博的“见微知著”、微信的“造微入妙”、微公益的“积微成著”,以及北京暴雨中152位农民工救人时发出“我们不要钱,是来救人的”的“微言大义”等等。从微博、微信到微公益、从微表达、微力量到微监督,社会生活中是无“微”不至。我们已经迈入了“微时代”。央视主持人白岩松说:“微是你我,是每一个推动社会进步的微小分子。只有微幸福,才是真幸福。”上述材料带给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定文体;不少

2、于800字;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二、作文题分析:这次作文题跟高考作文题型比较相似,是新材料作文题。作文材料分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从微博、微信到微公益,从微表达、微力量到微监督等几个方面描述“微时代”,也界定了我们这个时代的特性。这里的微时代是指个人的时代,是个人的价值得到确认、尊重甚至推崇的时代。个人是中心,个人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这是微时代的基本含义。这是审题最重要的一环,是基本立场。另一部分是通过白岩松的话,进一步告知微时代的主体你我,并指出你我这些小人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正能量。这些都是从时代角度表述的。最后,材料从个人角度表述,提出只有微幸福才是真幸福。三、写作角度:1、微表达,反映社情

3、民意,声音虽小,却汇成时代的强音;借助现代媒体之便,以个体形式自由表达,发出自我的声音,发出底层真实的声音。中国人的声音还需要塑造,还需要灌注清明的理性,只有那样,我们才能发出中国的好声音。2、微力量,可以分两个方面分析。一是从来就是的,微力量就是大众的力量,大众的力量从来就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它从微尘开始,慢慢凝聚为星云,它从涓滴开始,慢慢汇聚为江河,这种力量从人性深处发微,因此源源不断,生生不息,这是文明创造的本色。比如微公益,一点捐款、一点关怀却能彰显人间大义;一是它是一种崭新的力量,这种力量开始调正中国社会两种成分的地位,中国人开始以公民的身份建设公民社会,开始把高高在上的官吏置

4、于自己的监督之下,虽然现在还在被阻止,但是这种力量源于觉醒,源于权利意识,它是不可阻遏的;只有微力量,才能实现“把权力关进笼子里”的愿望,才能真正铲除腐败的淤泥,清洁中国社会。比如通过微博监督,达到激浊扬清的社会效应。3、微幸福,在“大时代”,个人淹没在集体之中,淹没在时代之中,个人的意志、梦想被绑在国家战车之上。在“大时代”里,个人没有幸福,所谓的社会的理想、所谓社会道德激情,都是幻象,没有人的时代,哪里有人的幸福?在这个微时代,我们可以追求物质,可以追求感情、可以营造私密空间,可以展示偏僻情趣,可以想我所想,做我所做,这种幸福虽然微小,却是真实的,可以兑现的、可以触摸的,这就是真幸福,而不

5、是海市蜃楼。三、考生作文情况及存在的问题:(一)考生的作文情况:这次惠州二模作文题审题难度不大,偏题离题的作文较少。但因为材料跟现实生活比较贴近,材料反映的是“微时代”的“微”力量和“微”幸福问题,要求考生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来思考材料,重点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对生活的观察、感悟能力,因此,过去准备好的“口袋”材料明显用不上了,作文素材乱套的现象比较突出。全县考生作文平均分为39.7分,跟往年高考和模拟考比较接近。(二)考生作文存在的突出问题:1、审题立意方面:少部分考生审题只着眼于第一则材料,立意为“微时代我们需创新精神”;不少考生把“微”理解为平凡,文章立意为“平凡与伟大的关系”;还有一部

6、分考生将“微”理解为“细节”,全文在写“细节决定成败”。审题出现了偏差,立意判在三等以下。2、表达方面:这次作文给出的材料关键词是“微”,考生应该在理解和分析材料的基础上引出自己的立意观点。但不少考生直接抛开了“微”,全文没提及“微”。比如写了“助人为乐方是真幸福”,文章泛泛在写助人为乐的意义,而没扣住“个体(微)的助人为乐的意义”来写;有的写了“微,是梦的追求”,但“微”的具体所指却没交代清楚;还有不少考生直接套一些若是若非的概念上来,比如写“微是信念,燎原的星星之火;微是坚持,是失败的成功之母;微是诚信,是为人处世的根本”,但“微”却很含糊。3、结构方面:大部分考生文章结构比较清晰、完整,只有少部分学生文章层次不清、结构混乱,还有一部分学生结构不完整。四、对后阶段作文备考的一些建议:1、继续强化“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训练,训练尽量兼顾各种类型的材料,让学生在训练中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2、指导学生紧扣中心来叙例、议论,强调行文中应在文章关键处,比如在文章开头、主体段的首尾、文章的结尾等处点题破题。3、引导学生多留意生活,为写作积累鲜活的例子,打破“套作”的写作僵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