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下《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56272084 上传时间:2022-10-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三下《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人教版三下《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人教版三下《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人教版三下《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三下《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三下《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说课稿 潘瑜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的第二单元课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美丽的小村庄,由于村里的人们不加节制地砍伐树木,周围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最后受到了大自然严厉的惩罚整个小村庄都被咆哮的洪水卷走了,最终,小村庄消失得无影无踪。告诉了人们要爱护树木,保护周围的环境,维护生态平衡。本组课文都是围绕着“爱护周围的环境”为主题,我通过质朴、深蕴的语言,优美真实的课件,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同时我也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学生为建设和拥有一个绿色的家园做出自己的努力

2、。下面我从教学目标、教法与学法、设计思路、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些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教学参考书我制定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1、领会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2、会认9个字,会写13个生词,摘抄含义深刻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3、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教学重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文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二、教法和学法:在教学中,我运用多媒体手段,图文结合,努力激发、鼓励学生自觉主动参与学习,使学生自身的语文能力在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

3、交流等学习活动中得到提高与发展,体会到发现的快乐。再通过多种学习形式,自读自悟,小组合作交流,使学生在读中有所悟,在合作学习中获取新的知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这堂课中,我综合了观察法、谈话法、讨论法、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情境教学等方法来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交流。三、设计思路:本着这次研讨课的目的高效课堂,我设计课时,考虑到:1、一堂课结束后要教给学生什么知识点。2、教给学生什么学习方法。3、用什么教学理念进行授课,短时高效并且扎实有效。在设计本课时,我着力把课设计的朴实无华,每个环节目的性都很强。华而不实,旁枝末节的东西能删则删。一律以教学目标为准,扎实做到教学目标要求的内容。学生

4、在学完一堂课后,在知识点上应该做到能牢固掌握生字词的读音、应用、重点句段的理解、朗读能力的提高,文本情感的体会到位。又根据本年级在这学期制定的预习要求、预习目标,检测方法为基础。重要的是,设计课之前,我们组共同研讨上课的模式体现五点:检测预习,切实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体现写字指导,培养学生写字技能;抓住主线,落实课后练习题;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感悟作者的情意;关注写法,迁移落实读写结合。以这些教学目的和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我便设计了这堂课。三、教学过程: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采用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质疑解疑的学习过程,为学生营造了一个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为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主要从以下四

5、个方面进行教学。(一)检测预习,切实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开学初我们年级组制定的预习要求有:1、读课文、标自然段,找重点句段并做批注。2、给我会写的字组词,查三、四个词语的意思。3、思考课后题,在文中找出答案,并就课文提出有价值的问题。4、查找与课文相关的资料。5、预习完课文,能做小练习册上的基础题。于是在开课,我便以最高效的方式,分类检测并指导了生字词的读音。我将要求会读的词语分类别排列,要求读准还要读出词语的美,落实了新课标中“诵读中展开想像,领悟内容”的要求。检测预习中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检测、提高学生们的质疑能力,看看当预习结束时,孩子们能不能就课文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老师做正确的引导非常有

6、必要。课标上要求三、四年级的学生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达到能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环节,我便融合小练习册上的一道填一填的题,既检测预习成果,又降低了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难度,一举两得。(二)、创设情境,激活情感 为了让学生深刻感受到小村庄消失后的难过心情,在感受小村庄的美丽时,我创设情境,选择了一段美丽如画的视频,在如清泉流水般的音乐中,让学生们走进文本,感受了文本的美。然后画面急剧变化,突如其来的洪水毁掉了这个美丽的村庄,从情感、画面方面激活学生,让学生的思维处于受冲击的状态,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感受到村庄从“美丽”到“消失”的过程给他们带来的那种震撼。与大自然进行心灵碰

7、撞为他们理解村庄的消失奠定了情感基础。 (三)、顺学而导 以学定教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顺应学生的质疑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的答案,学生的学习欲望是比较强的。于是我设计了在学生默读课文的基础上,深入了解小村庄发生的变化及变化的原因。也体现了以学定教的高效课堂、学生心里的“问号”就会在他们自己的探索中一步一步的清晰、明显。 (四)、自主释疑,激发学习欲望。 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使他们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在这课里,要引导学生根据单元训练目标,让学生提问,把学习的主动权放给学生,在这个教学步骤中,我将四人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激活课堂信息交流、完成学习目标达成的有效教学方式。(五)、激发情感、深化主题 当课文学完后,让学生写写想对小村庄的居民们说的话。古人说:“感人心者,先莫乎于情”。在整堂课中,我都重视引导学生由发自内心的喜爱美丽的小村庄,到看到消失后的小村庄的震惊,再到替小村庄可惜的心情主线,丝毫没有为了体会重点句段而抛开文章情感线的做法。所以在跌宕起伏的情感线索中,学生们对文章的主题爱护木保护环境的认识就极为深刻。(六)、板书设计 这堂课的板书设计简单直观,一目了然但又意义深远,强调了两条线索。一、小村庄的变化线。二、人们的做法的不同,结果也不同。感谢大家能够耐心聆听,希望能提出意见、指正不足、倾囊相授!谢谢大家!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