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长沙会战.docx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56270893 上传时间:2023-03-2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72.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次长沙会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第三次长沙会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三次长沙会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三次长沙会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三次长沙会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次长沙会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次长沙会战.docx(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次长沙会战对日阻截战2012-03-31 20:59:58|分类: 战史类作品 |标签: |字号大中小订阅 第三次长沙会战对日阻截战(胡博) 本文刊载于国际展望第524期 1941年12月7日,日本对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发动突然袭击,太平洋战争就此爆发。第二天,日军“中国派遣军”第23军在南方军发动太平洋战争的同时,也从广州向香港发动进攻。中国军队为了配合英军守备香港,命令第4战区策应香港方面的作战,并抽调第9战区的第2、4两个军南下增援。此时在长沙地区与中国军队对峙的日军第11军发现这个情况后,立即以第3、6、40三个师团对长沙发动进攻,以期牵制中国军队南下,为第23军攻占香港等地提供有利

2、条件。于是,第三次长沙会战(日军称之为第二次长沙作战)爆发了。 由于第9战区司令长官薛岳上将指挥得当以及坚守长沙的第10军官兵奋力抵抗,使得日军始终被遏制在长沙城下。同时,薛岳上将又命令第26军、第73军从第6战区,第4军、第74军、第79军从广东、广西方面向长沙紧急集结,第20军、第58军、第78军、第99军从捞刀河以北南下,以期将日军第3、第6师团包围于长沙而聚歼。日军第11军司令官阿南惟畿大将与他的参谋长木下勇中将见主攻长沙的第3师团接连攻击仍无法攻占甚为焦虑。不久阿南大将又得到了关于“中国军队第9战区外线兵团正逐渐向长沙地区逼近”的情报,以及第11军参谋长木下勇中将等人的连番撤军要求,

3、终于决定于1942年1月3日下达了撤军命令。 阿南惟畿大将的撤军命令要点如下: 1、我军将敌军牵制在长沙方面,已达到策应华南我第23军之目的,并且扫荡了长沙市内大部地区。大坪、青木飞行战队,密切地配合了本次作战。 2、我军自今停止扫荡长沙,于1月4日夜开始反转,应击溃残敌,先向汨水一线前进。 3、军主力应于朗梨市附近渡浏阳河,在其北岸等待集结,经过下列路线撤退: 第3师团:麻林市福林铺伍公市(新市东6公里)道路。 第6师团:麻林市栗桥(福村铺西8公里)新市道路。 作战地界如下(线上属其西方属于第6师团): 朗梨市牌楼铺平鹿嘴(枫林港东侧)黄土坎(麻林市西侧)。 第3、第6师团的反转开始时间为4

4、日日落后。 4、第40师团以一部留在金井附近,以掩护军的侧背,主力即时开始行动,向春华山前进,击溃其所在之敌,以利于军主力反转。 5、独立混成第9旅团向麻林市前进,以利于军主力反转。 6、(略) 1月4日,日军第3师团长丰岛房太郎中将为了救出陷入长沙城内的加藤素一少佐(第6联队第2大队长,以于1月2日为第10军预备第10师击毙,日军尚以为加藤少佐仍旧被围)以及隐蔽其撤退企图,对长沙发动了最后一次进攻。但是所有的进攻均被守军第10军击退。4日入夜后,第3、第6师团乘夜脱离战场,又长沙市郊分别向东山、朗梨市撤退。 当日军撤退的时候,坚守长沙的第10军军长李玉堂将这一情况及时汇报给第9战区司令长官部

5、。薛岳司令长官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命令原准备在长沙附近合围日军的各部队改变任务,转为由不同方向堵击和追击撤退的日军,以期“在汨罗江以南、捞刀河以北地区”“彻底歼灭败逃之敌”。其部署为: 1、罗(卓英)副长官为追击军总司令,指挥第26、第4、第73军于微日(5日)拂晓前开始,以第26军由牌楼铺、东屯渡经枫林港、麻林桥、梁家桥(福临铺东北8里)、麻峰嘴、栗山巷、长乐街道,向长乐街、伍公市追歼败逃之敌。第4军由阿弥街、左家塘,经东屯渡、石灰嘴、青山市、福临铺、李家坡、双江口道,向新市、兰市河追歼败逃之。第73军由长沙经石子铺、马鞍铺、新桥、栗桥、马山神、武昌庙、骆公桥道,向骆公桥、归义追歼败逃之敌。

6、 2、杨(森)副长官为堵击军总司令,指挥第20军、第58军在象鼻桥(含)、福临铺、栗桥(含)自北向南堵击北溃之敌,不得任敌由长乐街、骆公桥间窜过汨罗江北窜。 3、王(陵基)副长官为东方截击军总司令,指挥第37军、第78军在枫林港以北、长乐以南地区,自东向西截击北溃之敌。 4、第99军军长傅钟芳为西方截击军总司令,指挥第99军及第140师,在石子铺以北、新市以南地区,自西向东截击北溃之敌。第197师固守原防。第99师之一部固守湘阴、营田。 随着1月4日入夜后日军撤退行动的开始,一场以中国军队追击和日本军队突围的战斗就此开始了。 1942年1月4日20时,日军第3师团兵分两路开始撤退,师团长丰岛房

7、太郎少将命令师团部和所属第68联队先行撤退,命令第29旅团长石川忠夫少将指挥的第18联队断后,掩护师团主力撤退。 命令发布后,第3师团部由长沙东侧1公里的周家湾撤退,并于次日凌晨2时许抵达浏阳河畔东山军桥。使日军头痛的是,这里的唯一一座可供部队撤退的军用桥梁却早已被中国军队第79军的破坏,师团长丰岛房太郎只能命令工兵第3联队直接涉水渡河架设浮桥,但是却遭到已经在河对岸构筑工事的中国军队第79军所属两个团的猛烈射击而行动困难,丰岛师团长无奈只得命令部队向浏阳河以南的磨盘洲行动。 中国军队第4军59师在师长张德能少将的指挥下,于4日夜由长沙城南向朗梨市迂回,从侧面向日军第3师团实施侧击。与正在撤退

8、的日军第3师团68联队第1、第2大队分别发生战斗,第59师并切断了日军联队部和所属第1大队的联系。其中在清水塘地区,中国军队第59师的一个营与日军第68联队本部和担当护卫的第3大队第7中队发生战斗。这个营见日军进入伏击圈后,先以手榴弹机关枪猛烈扫射,随后发起冲锋,并突破了保护联队部的第7中队防御阵线,直取联队部的军旗小队(第1大队1中队1小队),使日军联队部一度陷入恐慌。可惜由于日军第2大队的及时增援,致使功亏一篑。 日军战史对此曾有生动描写,现摘录于下:“重庆军仍然在继续冲锋,迫近军旗已在咫尺之间,联队长的野宪三郎大佐拔出战刀,在紧要关头拼命战斗。本部传令小队、军旗小队以军旗为中心,组成圆阵

9、,与冲来之敌接战格斗,保护军旗。军旗已危急万分。田中象二中尉事后追述说:重庆军的手榴弹,投掷距离,如果再延长10米,人和军旗就都被炸飞了。”中国士兵越过简易小桥追击日军。 日军第68联队部在得到第2大队的增援后,丰岛师团长立即命令第2大队大队长横田庄三郎少佐对已经冲出阵地的中国军队第59师发动反击,同时命令“徒步部队、驮马部队和拥有多数伤兵的卫生队”各自编成突击班,在先头开路,乘黑夜强行前进。在经过了一阵“急袭突破”之后,第68联队部和第2大队终于突破中国军队第4军所设置的重重防线抵达了位于东山渡河点西北方的李家湾子。在战斗一开始就与联队部失去联络的第1大队由大队长鬼头三郎少佐指挥,在突破了中

10、国军队第59师175团的层层阻击之后,也于1月5日6时许与联队部汇合。 日军第3师团另一路由第29旅团长石川忠夫少将率领的第18联队负责断后,当师团部和第68联队陆续撤退完毕后,石川少将指挥的第18联队也开始了撤退。幸运的是,中国军队第10军由于在长沙城内顽强阻击日军的进攻,所部急需休整,对于第18联队的撤退并未展开攻击。在该联队于1月5日凌晨2时许抵达渡河点西侧后,始得知了师团部仍在为架设浮桥而努力。为了配合工兵部队的工作,第18联队长石井信大佐立即命令所属第2大队第7中队作为先头部队先行进至渡河点掩护工兵部队架桥,但是当这个中队前进至浏阳河畔对磨盘洲发起进攻时,再次遇到了对岸中国军队第79

11、军的射击,中队长松本中尉阵亡。 5日黎明时分,日军第18联队主力与第3师团部汇合后,联队长石井大佐立即命令所属第1大队强攻在磨盆洲阻击日军的中国军队第79军阵地。不久担负第29旅团部护卫任务的第2中队也赶来汇合,石井大佐于是将所部编为两个分队,一个分队由石井大佐亲自指挥向磨盆洲发动进攻,另一个分队护卫师团部、旅团部和联队军旗(这个时候,日军第3师团联队以上指挥部皆集中在一个地方)。就在石井大佐率领的部队猛攻磨盆洲时,该联队的军旗也一度遭到威胁,后来竟由师团长亲自担负起保护军旗的任务。原来当79军阻击日军时,逐渐发现了日军指挥部所在地(尚未判明是何级别的指挥部),于是该军军长夏楚中中将一面命令炮

12、兵轰炸,一面组织突击队发起渡河冲锋,企图歼灭这个日军指挥部。 日军战史曾这样写到:“此时,步兵第18联队,将军旗安放在后岸民宅中。可是,突然院中落下了一棵敌迫击炮弹,瞬间就将护卫军旗的哨兵上半身炸飞。恰值那时,第3师团长丰岛房太郎中将正在安放军旗的隔壁房间,当即跑出来大声喊道:我来保护军旗,亲自担任起保护军旗的任务”。这是继第68联队军旗遭受威胁之后的第二次军旗危机。 当石井联队长率领的部队终于突破中国军队第79军的防线后,发现指挥部以及军旗遭到危险,立即命令跟随渡河的佐源贤一中尉率领的炮兵中队掉转炮兵向进攻指挥部的中国军队开火,暂时组织了中国军队的进攻。随后,先于18联队撤退的68联队在突破

13、重重阻击后,也赶到了渡河点与师团部汇合,并将渡河进攻的中国军队击退,使第3师团指挥部暂时摆脱了危险。 第3师团虽然在1月5日凌晨时分集中了所属部队,但是在接下来的进攻中始终无法突破守军第79军的阻击,第3师团伤亡达500余人。于是在5日下午15时,丰岛师团长终于决定向第6师团撤退的朗梨市靠拢,以期与第6师团汇合,联合突围。终于在1月6日凌晨,第3师团借助了浓雾的帮助与第6师团会合了。 晚第3师团两个小时撤退的第6师团在撤退途中十分幸运。由于后卫部队部署得当,第6师团撤往朗梨市的军桥仍在日军的掌握中。此外第6师团在撤退中并没有遭到中国军队的阻击和追击,在5日拂晓时分顺利抵达朗梨市。当第6师团长神

14、田正种中将得知第3师团的突围情况后,于是命令所属第23联队第2大队掩护第3师团向朗梨市方向的撤退。但是第13联队的第2大队明显面队数倍与己的中国军队,掩护的任务并没有达成,反而在第3师团直接指挥的第6联队第2大队的“收容”下向朗梨撤退。 就在第3师团与第6师团在朗梨市成功汇合后,第6师团的好运就此终止,因为尾随追击的中国军队第4、第26、第79军等部已先后追击至朗梨市附近,并向朗梨的日军发起围攻态势。日军的两位师团长经过商议后决定联合突围,并留下第6师团的第45联队在朗梨固守,以掩护主力部队的撤退。在完成任务后,第45联队也与6日11时放弃了朗梨市。日军两个师团在经过1天的联合突围后,终于在1

15、月7日凌晨撤抵捞刀河北岸、枫林港地区。 另一路撤退的日军第40师团在向春华山撤退途中遭到中国军队第37军的多次阻击与侧击,担负师团左侧掩护任务的第236联队为了收容伤员而为中国军队第37军追着打,损失最为惨重。 由于1月6日这天浓雾弥漫,中国军队第37军在追击时突然与日军第236联队遭遇,并当场打死在前沿观察“敌情”的236联队第1大队第3中队第2小队长弘田哲男少尉,随后双方陷入混战。1月7日黎明时分,第37军由北、东、南三个方向对日军第236联队据守的双华尖、仙姑殿发起总攻。据守双华尖的236联队第2大队伤亡惨重,在不到15分钟的战斗内,该大队大队长水泽辉雄少佐和所属第5中队长三宅善识中尉、第6中队长关田生吉中尉相继阵亡。 日军战史是这样描写第236联队第2大队的情况的:“双华尖上的第5中队在突然遭到猛烈炮击的同时,被优势之敌冲入阵地,约60名守军顿时死亡一半,山顶被占领。在此同时第2大队本部,也遭到奇袭。水泽第2大队长立即率领预备队第6中队断然进行反击,虽然夺回了山顶阵地,但仅在15分钟的激战中水泽大队长、三宅、关田两中队长战死,以及其他12名军官伤亡”。 当日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