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江市南麻中心小学校本课程实施纲要.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56265599 上传时间:2024-02-2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吴江市南麻中心小学校本课程实施纲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吴江市南麻中心小学校本课程实施纲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吴江市南麻中心小学校本课程实施纲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吴江市南麻中心小学校本课程实施纲要.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吴江市南麻中心小学校本课程实施纲要.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吴江市南麻中心小学校本课程实施纲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吴江市南麻中心小学校本课程实施纲要.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吴江市南麻中心小学校本课程实施纲要吴江市南麻中心小学校本课程实施纲要 欢迎各位朋友光临吴江区南麻小学网站! admin 2009年3月2日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 网站首页 | 党旗飘扬 | 学校动态 | 校务公开 | 德育天地 | 教育科研 | 教学研究 | 学陶师陶 | 综合实践 | 体卫艺 | 廉洁文化进校园 | 教育技术装备督导 | 民主评议政风行风 | | 学校动态首页 | 学校简介 | 学校荣誉 | 校园新闻 | 校园风貌 | 活动剪影 | 特色建设 | 教育月报 | 您现在的位置: 吴江区南麻小学 学校动态 特色建设 课程建设 文章正文 校本课程实施纲要 热 【字体:小

2、 大】 吴江市南麻中心小学校本课程实施纲要 作者:倪伟成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792 更新时间:2009-3-11 一、学校与校本课程开发背景 吴江市南麻中心小学位于美丽的麻漾之畔,于1991年易地新建,学校占地面积45亩,校园内绿荫环绕,繁花似锦。“希望长廊”如巨龙蜿蜒于学校西隅,雄姿勃发,“希望亭”则小巧典雅,在花草树木的掩映中,别有一番风味。 播种希望,收获希望,营造与书本为友、与大师交流的阵阵书香,把南小建设成学生放飞希望的热土,是南小人所追求的永恒的主题。学校教师爱岗敬业,学生淳朴好学,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较高。 学校以教育科研为先导,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加快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步伐

3、,以饱满的热情加强校风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九五”苏州市级课题农村小学同级复式、分层教学的研究取得良好的效果,并获苏州市教科研三等奖,“十五”苏州市级规划课题农村小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策略研究进一步促进了学生和教师的发展,提升了学校教科研水平。目前,学校正承担省级陶研课题陶行知读书观指导下建设书香校园的实践研究和苏州市“十一五”滚动课题书香校园视界中师生共读共写的实践研究。 新课程改革给教育教学发展提出了挑战,同时也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与机遇。在积极的应对和理性的实践中,学校管理和教学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教师的教育智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激发。语文特色活动的开展已成为学校教学的一大亮点,学校现

4、为吴江市小学语文教改实验学校,新教育实验学校,中华经典诵读实验学校、吴江市AA级语文特色学校。2001年起,学校开展编撰以阅读指导为主体的播种希望和以读写实践为重点的读书采蜜集和新语文成长册,并在实际运用中不断改善和完善。 二、课程开发工作流程 作为新生事物的校本课程,在开发、实施过程中并非一帆风顺。我们从时代发展、师生共同发展、学校特色形成的需要出发,通过学校、社区教育资源的调查分析对校本课程需要进行了分析、评估、开发、实施。 第一阶段 准备阶段(2001.92001.11) 1成立校本课程建设领导小组,形成校长挂帅、部门牵头、骨干联动、群体协作的有效运作网络。 2需求分析与认识准备 (1)

5、领导小组分析了学校发展历史和办学宗旨以及学校、社区资源,通过问卷调查、座谈、对话等形式,了解教师的思想和他们对学校发展及自身发展的期望,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确立学校三年发展规划。进一步确立了近期学校建设重点:有效发挥学校和社区教育资源,加强语文读写实践活动和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以课程改革促进学生素质提高和个性发展。 (2)通过学习进一步确立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特别是校本课程开发的指导意见和相关资料。认识到校本课程建设作为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的三级课程管理政策的重要工作,为学校提供了践行办学理念的时空,对促进学校发展必将产生深远的意义;而教师作为课程的重要资源之一,对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起着至关

6、重要的作用。为此,我们聘请市教科室、教研室领导和课程专家来校进行全员培训,胡继渊主任、徐炳嵘主任、沈正元局长、余家友主任等多次莅临指导,学校还组织部分骨干教师嘉善教育局、无锡实验区等学习考察,进一步增强了教师的课程意识和课改的自觉性。 (3)在学生、家长、社区中进行课程需求的问卷调查。对三至六年级学生调查显示,学生文学作品、阅读和写作等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而对全校家长的调查显示,普遍对孩子语文学习兴趣、阅读习惯、写作习惯、学科成绩寄予厚望。 (4)对全校教师的调查表明,教师希望学校能开发多种形态可供学生自主选择的校本课程,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同时也能充分发挥教师的特长爱好,整合身边的课程资源,达

7、到促进专业成长和学校发展的目的。 3学校在对校内课程资源和社区资源的评估以及促进学生和教师发展的基础上确立了南麻中心小学校本课程方案,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始了校本课程建设。 第二阶段 实践阶段(2001.122008.9) 1确定实验对象。考虑到本校师资构成情况和对校本课程的认识还处于初始阶段,因此,领导小组比较适宜在三至六年级各班进行读写实践试点,在一二年级主要进行写字和写话训练。 2确定校本课程内容。包括侧重于读写方法指导的播种希望和侧重读写实践的读书采蜜集和新语文成长册。 3组建校本课程开发骨干教师队伍。借鉴学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的有效尝试,采取鼓励教师自愿申报加入校本课程开发和实践行

8、动。确定由领导小组成员和专任教师组成的骨干教师队伍,由课程开发志愿者组成协作组。 4经领导小组和骨干教师多次研讨,提出校本课程总体目标和课程框架等,在课程专家的指导和校内外协作人员的支持下,初步形成校本课程方案、校本课程编写提纲和校本课程开发实施制度,拟定课程具体内容与实施计划。 5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课程开发、实施和教研活动。 6总结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情况,修改、修订、完善。 三、课程设计 (一)校本课程的目标 1总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时代的要求,体现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全面贯彻落实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和促进个性发展为核心内容,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学生,促进每一

9、个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和教师、学生共同成长。为培养自尊、自强、自立的有独特个性、完善人格、创造精神的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2具体目标: (1)学生 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对语文学习活动有浓厚兴趣,喜欢阅读和写作,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常阅读,会想象,敢表达,与同学、朋友交流分享阅读与写作的享受、读写的乐趣、创作的喜悦。 在读写实践中学会基本的阅读方法,形成基本的写作技巧,养成良好的读写习惯,把读书、写作作为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促进良好思想品质的形成,养成不怕吃苦、不怕失败的精神,形成学习自信心,欣赏同学的优点,勇于展示自我。学生形成基本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和良好的表达能力。 感受生活

10、的美好,养成对学校生活和终生发展的积极态度和健康的兴趣爱好;能说出阅读与写作的基本常识,能运用一至二种基本技能进行读写实践;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他人、对自我的责任感;在读写活动中磨炼自己的意志,形成良好的人生态度。 (2)教师 通过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进一步增强教师的课程意识,善于发现自身的潜力,张扬个性。能分析学生的需求,积极主动地参与课程开发,研制促进学生能力发展和自身专业成长的课程。 通过参与校本课程建设,拓展知识面,改善知识结构和教学方式,提高教阅读和写作能力、科研能力和教学综合素质。 (3)学校 建立新的课程理念,提升学校的办学思想和办学品位。 努力完善课程体系,优化教学资源配

11、置,探索课程管理与教师塑造新机制。 (二)课程开发原则 1多元化原则:学生的内在发展需要是多样的,存在明显的差异性。由此,教师要依据实际尽量多角度、多思路地开发课程资源,力求开发出多姿多彩的课程形态。 2开放性原则: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要以开放的心态对待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尽可能开发与利用有益于教育教学活动的一切可能的课程资源。这种开放性包括类型的开放性、空间的开放性和途径的开放性。 3针对性原则:课程资源开发要针对学生实际发展需要和学校、教师所能提供的最优质教育资源。其是否具有较强的适应性,主要看:是否贴近学生,是否照顾到全体学生的需求和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是否为课程的顺利实施提供必要的

12、保障。 (三)课程开发内容 根据校本课程目标,拟订五项内容,具体如下: 1学校文化。通过路牌、塑像、墙饰、标语、挂牌、作文长廊等各种形式,建设以文化名人、名言、名著为主体的学校文化氛围,让学生在充满书香的校园环境中接受潜移默化的熏陶。 2阅读。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了解有关阅读的一般知识,初步感知阅读有利于学习的进步,有利于儿童成长,激发热爱学习的热情;培养认真踏实、坚持不懈的学习品质,在阅读中拓展视野,获取信息,陶冶情操;掌握初步的阅读技能,并培养和好书交朋友的习惯、态度。 3写作。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写作的基本技能,养成读书做笔记和经常写日记的习惯。对古今中外的文学家有基本的了解。

13、 4信息技术辅助读写。学生了解有关电脑和网络的一般知识,初步感知电脑对我们生活、学习的重要性及对人们工作、生活的益处,激发热爱学习电脑和利用电脑的热情;掌握初步的信息技术技能,提高信息素养,学习通过网络进行阅读和写作。(顺应时代对人才的要求,对国家课程进行拓展) 5汉字与书写。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了解有关汉字的一般知识,初步感知祖国语言文字的悠久历史与博大精深,激发热爱祖国、喜爱学习的热情;培养刻苦练习、坚持不懈的学习品质;掌握初步的用钢笔写字技能,并养成勤奋练习的习惯。(了解、传承祖国优秀文化和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学校传统) 四、课程实施 (一)校本课程的管理 1校本课程管理网络: 校长室 实施教师 教科室主要内容包括: 教导处主要内容包括: 实验教师 教科员 家长 社区 学生 2课时安排:每周1课时,直接排入课表,其余时间为早上15分钟的晨诵时间,中午20分钟的建议读写时间,以及学生回家自己支配的日记时间。 3校本课程的常规管理由教科室会同教导处一起负责,教导处主要负责课程计划和师资的落实,教科室负责进行课程实施的检查、总结,以确保校本课程的正常运作。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