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现代汉语的特点有哪些_现代汉语社会称谓语中问路称谓语的特点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56265583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2.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现代汉语的特点有哪些_现代汉语社会称谓语中问路称谓语的特点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3年现代汉语的特点有哪些_现代汉语社会称谓语中问路称谓语的特点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23年现代汉语的特点有哪些_现代汉语社会称谓语中问路称谓语的特点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23年现代汉语的特点有哪些_现代汉语社会称谓语中问路称谓语的特点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23年现代汉语的特点有哪些_现代汉语社会称谓语中问路称谓语的特点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3年现代汉语的特点有哪些_现代汉语社会称谓语中问路称谓语的特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现代汉语的特点有哪些_现代汉语社会称谓语中问路称谓语的特点(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年现代汉语的特点有哪些_现代汉语社会称谓语中问路称谓语的特点 摘要:本文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运用社会语言学学问对调查中出现的问路称谓语进行分析与探讨,发觉其受年龄、性别、受教化水平的影响呈现不同的语言现象,对比探讨后的结论对对外汉语教学中对话称谓语的教学有肯定指导意义。 关键词:社会称谓;问路称谓语;问卷调查 社会称谓语与表示亲属关系的亲属称谓语相对。问路时,询问熟人(非亲属),一般运用借称社会称谓(即借用亲属关系称谓称呼社会关系中的对象)或依据双方熟识程度及对方年龄、职衔称呼。对素昧平生的生疏人问路,出现了询问者据被询问者的年龄、性别甚至有估计到的文化水平相异的问路称谓语现象。 一、调

2、查问卷与结果 2023年4月底到9月初我们发放了115份调查问卷,其中有效卷110份。记录的内容包括问路询问者与被询问者的年龄、性别、受教化水平以及问路时发生的场合与问路称谓语。其中因话语双方事先互不曾了解,被询问者的年龄与受教化水平主要由被调查者的自我语言认知确定。调查结果如下: (注:被询问a年龄19-30岁,b年龄31-40岁,c年龄41-60岁,d年龄60岁以上。无称呼:用代词或其他语言成分代替应当在语言沟通中出现的社会称谓,包括“您”或“你”等代词、“喂”“哎”“嗨”“咦”“呀”等语气词,“劳驾”“你好”“打搅了”“打搅一下”“对不起”之类的独立语等。) (一)当询问者为女性,被询问

3、者也为女性 115-19岁中学学历(第一类)6人,对a年轻的无称呼,对b较年轻的称“姐/姨”,对c中年的称“阿姨”,对d老年的称“奶奶”。 220-30岁(其次类)中学学历7人。称a为“美女”,b、c为“姐/大姐”,d为“大妈”;20-30岁大专7人、大本12人、硕士6人,a无称呼,b为“大姐/|无称呼”、大专学历的c为“大姐”,大本、硕士学历的c为“阿姨”;三种学历d为“大妈|奶奶”。 331-40岁(第三类)大专学历7人。对a无称呼,b为“姐们”,c为“姐斜称呼”;大本学历4人a称“姑娘”,b无称呼,c无称呼或称“大姐”;两种学历称d为“大娘”。 441-56岁中学学历(第四类)5人。称a

4、为“姑娘/无称呼”,b为“姑娘/小妹”,c为“大姐/无称呼”,d为“老姐姐”。 (二)当询问者为女性,被询问者为男性 1第一类对a无称呼,b为“大哥|无称呼”,称c“无称呼|叔叔”,称d“无称呼|爷爷”。 2其次类中学学历对d无称呼,除称d外男性,一般称“哥/大哥”;大专、大本、硕士的称a、b、c“无称呼/先生”,称d“大爷/无称呼”。 3第三类对a无称呼;大本的称b“先生/无称呼”;大专的称c“大哥/师傅”,大本的则称“无称呼/师傅”;称d“大爷/|老师傅”。 4第四类对应a为“小伙子”,b为“先生/无称呼”,c为“无称呼/师傅”、d为“老先生”。 (三)当询问者为男性,被询问者为女性 1第

5、一类7人,对a、b无称呼,c称“阿姨”,d称“奶奶”; 2其次类中学学历7人,称a为“美女”,b为“美女/姐”,c为“姐/无称呼”,d无称呼。大专9人对a“美女/无称呼”,大本12人、硕士6人对a、b无称呼、称c“无称呼/|姐”,d为“大妈|阿姨”; 3第三类大专学历7人称a“小妹”,b、c无称呼,d“大妈|无称呼”;大本4人a无称呼,b“小姐/女士/无称呼”; 4第四类5人a为“姑娘|无称呼”,b无称呼,与第三类大本的称c“女士/无称呼”、d为“阿姨|女士”。 (四)当询问者为男性,被询问者也为男性 1.第一类称a“哥”,b为无称呼或大哥,称c“叔/无称呼”,称d“无称呼/爷爷”。 2.其次

6、类中学学历的与女性询问男性运用称谓相同;大专、大本、硕士的与第三类类似a为无称呼,称b“大哥”,称c“先生/无称呼”,d为“大爷/无称呼”。 3.第四类对应a为“小伙子”、b为“无称呼”、c为“先生/无称呼”、d为“老哥哥|无称呼|老先生”。 二、语料分析 询问者在选择问路称谓语,受体力、年龄、财宝、出身、性别或职业上的“权势”影响,这种习惯表达相对封闭且变异不多,有一种内在规律。总结为以下几点: 1.文化水平较低或年轻男性、女性运用的问路称谓语较文化水平高的或30岁以上的有较好社会地位与职业的男性女性更随意化、口语化,仅考虑听话者的年龄因素,运用的无称呼中语气词,如“哎”“嗨”的频率更高些。

7、该询问人群对现代社会的同等性原则的重视程度远远高于传统的等级性原则。 2.30岁以上的询问者运用“先生”“小姐”“女士”频率居高,语境在正式场合,称呼对象是衣装得体等能体现身份要素较高或职业性的人群。等级性、礼貌性是该询问人群遵从的交往主要原则。 3.在询问过程中,询问者运用的询问话语长度(包括问路称谓语)随询问者受教化水平的凹凸也呈现相应的改变。在问路称谓语后,加“你好”、“请问”等等。询问者的问路话语的礼貌表达,在文化背景的差异下,询问话语中运用的礼貌话语形式也出现差异。 4.问路称谓语的选择与运用,须要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询问从事手工业或体力劳动的中老年男性一般会运用“师傅”“老师傅”等。对同样职业的女性,出现称谓的缺失,询问者或不考虑对方从事职业,运用拟亲属称谓,或干脆运用“无称呼”。 社交称谓亲属化的大趋势下,问路称谓语因其特别的语境,受年龄、性别、受教化水平的影响呈现不同的语言现象,对比探讨后的结论对对外汉语教学中对话称谓语的教学有肯定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戴庆夏,社会语言学概论M,商务印书馆,2023 2丁安仪,当代中国社会关系称谓J,河南师范高校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6):72-75 3何自然、冉永平,新编语用学概论M,北京高校出版社,2023 【责编张景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