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币制与行为契约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56251592 上传时间:2023-09-1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3.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代币制与行为契约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代币制与行为契约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代币制与行为契约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代币制与行为契约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代币制与行为契约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代币制与行为契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代币制与行为契约(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章 代币制与行为契约本章将介绍两种特殊的行为矫正技术:代币制和行为契约。这两种技术有一 些共同的特征,比如,它们的效果有很多专业研究文献提供支持,且这两个技术 可以与其他技术打包起来使用,可以针对多个良好行为使用,而且在使用过程中 既具有操作性,又具有灵活性等(Cooper, Heron, Heward, 2007)。本章要学习 的内容有: 代币制的概念、优点、实施过程行为契约的概念、实施过程第一节 代币制一、代币制的概念代币制(token economy)这一行为矫正策略常常在教育情境以及临床治疗 中被使用,且都具有较好的干预效果,即使是对普通的教育和治疗方法具有抵抗 力的不良行为,也具

2、有一定的效果(Kazdin, Bootzin, 1972; Kazdin, 1982; Paul, Lentz,1977; Corrigan, 1991)。所谓代币制,指的是运用代币对个体行为进行强化的一套行为改变系统,这 一系统通常由三部分组成( Cooper, Heron, Heward, 2007): 一张目标行为的详细清单;与目标行为有关的代币数,代币指的是可以累积起来交换其他强化物的 物体;代币可以交换的支持性强化物清单,如喜欢的东西、活动或者其他奖励。 在代币制这一程序中,最关键的是代币,它对行为具有很好的强化作用,但 是它又不同于食物、活动、微笑、表扬之类的强化物。在代币制中,代

3、币所起到 的是广泛性条件强化物的作用。在正强化这一章中,我们提到,金钱是其中一种 非常特殊的广泛性条件强化物,具有非常强大的强化作用。代币制中的代币也是 这样一种具有广泛性强化作用的条件强化物,由于其背后拥有多种支持它的可交 换的强化物,代币具有其他无条件强化物所缺乏的强有力的强化作用。在学校教育中,代币制常常被教师无意识地使用来鼓励学生良好的行为。比 如,在幼儿园和小学阶段,老师常常会用五角星、粘纸等方式奖励孩子的各种良 好行为,并规定糖果、额外的游戏时间、教师的表扬信、奖状等所需的五角星个 数。对于大学生而言,每学期考试成绩合格之后所获得的学分也是一种代币,当 学分累积到一定水平时学生就可

4、以获得毕业证书(也是一种代币),而毕业证书 获得之后,就有机会去应聘较好的工作岗位。因此,为了获得毕业证书,学生必 须读满一定的学分,而为了获得学分,学生就必须通过课程的考试。二、代币制的优点代币制在教育领域和临床工作中被广泛应用,主要是因为它存在以下一些优 点:八、(一)代币制对行为具有很好的强化效果。代币制采用代币对行为进行强化,能够对行为的形成和维持产生强有力的效 果。之所以代币比一般的强化物具有更加有效的强化效果,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 点:八、由于代币是一种广泛性的条件强化物,可以用来交换多种强化物,因此,对 于行为的当事人来说,具有更好的吸引力。 代币很容易在个体行为出现后马上实施,因

5、此,能够帮助个体很好地建立行 为与代币之间的关系,增强个体对行为的自我约束。 行为的结果、进步更加显而易见。在代币制实施过程中,个体完全可以通过 计算自己所获得的代币数来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评价,通过比较自己与他人所 获得的代币数的差距,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行为与他人的差距。另外,也可以 通过所获得的代币数形象地看到自己的进步,更能激发他们的行为动机。(二)使用代币可以延缓或者避免强化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的强化物饱厌现象。在对行为进行强化的过程中,个体很容易出现对强化物的饱厌现象,因而影 响到行为的强化效果。采用代币对个体行为进行强化,有助于延缓或者避免这种 饱厌现象。由于支持代币的是其背后的一系列强化物

6、,当代币累积到一定数量时, 个体可以根据规则去兑换自己偏好的强化物。在这个过程中,个体可以决定是否 兑换以及兑换何种强化物,拥有一定的自主或者选择权,因此,更能激发他们的 主动性,也更有利于行为的维持。(三)代币的价值及强化作用具有客观性。对于当事人来说,强化物的价值有时会因为发放者的情绪变化而大打折扣。 但是,在代币制中,行为与代币之间的价值交换是固定的,代币与强化物之间的 价值交换也是固定的,因此,即使代币发放者的情绪发生变化,代币的强化作用 也不容易受到影响,而是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四)在教育领域,代币有利于教师更有效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在教育领域,教师常常因为学生的学业成绩不同而对学生的

7、行为好坏做出不 同的判断。而代币制的实施有利于教师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对学生的良好行 为有更好的客观的辨别,一当个体表现出良好的目标行为,就发放代币。同时,代币也可以成为教师开展简单数学教学的一种良好教学工具。学生已 经获得多少代币,还需多少代币才能交换哪一种强化物,如果要获得这么多代币, 必须表现出什么行为。在这样的计算过程中,数学可以与学生实际的生活经验联 系起来。对于智力发展落后的学生来说,这非常有利于他们的数学学习。(五)代币制中可以引入惩罚程序代币制并不是一种单纯的对行为进行强化的程序,它可以结合惩罚一起使 用。在代币中可以规定良好的行为获得多少代币,同时也可以规定不良的行为需 要

8、剥夺多少代币。个体通过经历代币剥夺的过程,体会行为所付出的代价,由此 可清晰地建立起自己的行为自己负责的概念。三、代币制的有效实施过程代币制的实施过程可以分解为以下几个步骤:(一)确定并详细地定义各个目标行为在制定代币制的干预计划中,干预者第一步就是要选择哪些行为是需要强化 的行为。通常代币制所针对的行为不是一个行为,而是一组行为。代币制中的目 标行为要求是: 可以测量和观察的行为。可以确定具体的成功标准。所需要的技能个体都已经具备。也就是说,个体目前完全有能力表现出这些行为(Myles, Moran, Ormsbee, Downing, 1992)。(二) 选择可以用来对行为进行强化的代币

9、在代币制计划制定过程中,确定代币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通常,代币是 可以马上对个体进行发放的实物或者具有象征性的东西,比如,粘纸、点数、可 粘贴的五角星等。如果是实物,通常都比较轻便、细小,很容易携带,如粘纸、 可粘贴的五角星。象征性的东西比如点数、计分符号等,这些符号除了能够在个 体行为发生之后马上给予之外,还能够让个体清楚地看到,并且能够进行计数并 计算出价值。在代币的选择中要注意的事项具体如下。1、所选择的代币在使用过程中是安全的。也就是说,被作为代币的物体不会对个体产生伤害。对于年幼的儿童或者存 在严重障碍的孩子来说,安全的代币意味着这些物体不是能够被吞咽的东西或者 会引起外伤。2、代

10、币只有训练者才能控制。换言之,个体没有能力可以复制这些代币,只有训练者可以控制这些代币的 发放,而且代币只有在这个系统中才具有价值,这样才可以对个体的行为具有约 束力。否则,代币容易失去其应有的价值。因此,假如选用了某种个体可能复制 的代币,训练者就需要考虑采用什么符号来避免个体复制,比如,用不同颜色、 签名或者记号等做出特殊的标记。3、代币可以保存一段时间。所选用的代币应该能够保存一段时间,因为代币通常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累 积之后才会进行交换。所以代币一般是可以很容易携带、储藏或者堆积的,如果 可以用手反复多次触摸,对年幼以及障碍孩子来说可能更佳,更具有吸引力。4、代币在个体行为发生时很容易

11、被训练者拿到并发放。代币选择最基本的一个要求是训练者能够在个体行为发生的时候就能很容 易地拿到,并能够及时地发放。5、制作代币不需要花费很多金钱和精力。如果制作代币需要花费很多金钱和精力,那么就会使得干预实施的成本太高,导致代币制无法持续的风险就会加大。因此,在选择时要考虑这一因素。6、代币本身不是一个具有吸引力的东西。如果代币本身很具有吸引力,那么个体就会对代币本身产生很浓厚的兴趣, 在获得代币之后,个体会花很多时间在代币的交流上,反而会分散个体对代币制、 行为本身的注意,因而削弱代币的强化作用。(三)确定支持性强化物支持性强化物就是个体可以用代币进行交换的东西,存在于代币背后、支持 代币的

12、各种强化物。研究者常常采用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的活动和常见的事物作 为强化物,比如,玩非常流行的游戏、做一些很有吸引力的工作等,但是一般不 太赞成使用满足个体基本需要的强化物,如食物。支持性强化物的确定可以采用 前面正强化一章中所提到的访谈法、调查法等。(四)拟订代币交换系统代币交换系统是代币制制定过程中最关键的一个内容。这个系统主要包含了 两部分的内容:1、确定行为与代币之间的交换关系。即要指出什么行为可以获得一个或者多少个代币。代币制中通常会有多个行 为同时作为干预的目标。但是每个行为所交换的代币值并不一定是等同的。干预 者可以根据行为的难易、重要程度来对行为的价值进行确定。行为越难、越重要

13、 的,价值越高。而价值越高的行为通常要求个体付出更多的努力,需要更长时间 的坚持。2、确定代币与支持性强化物之间的交换关系。即指出多少个代币可以交换什么强化物。要求代币数目越多的强化物,其价 值也越高。代币交换系统中行为与代币的价值可以根据个体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来 说,在代币制刚刚实施的阶段,应该让个体相对能比较容易地获得代币,这样有 助于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当行为出现次数逐渐增加的时候,个体所获得的代币数 也会增加,能够交换的强化物就会增多,这就很容易导致代币的价值下降。此时, 就需要对行为与代币以及代币与强化物之间的关系进行重新约定。因此,在拟订 代币交换系统的时候,就要预先拟定计划,确定

14、干预的不同阶段个体获得代币的 难易程度。如果个体一直很轻松地获得代币,容易破坏代币以及强化物的价值。 当然,这一交换系统也可以在实施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作具体调整。(五)确定代币发放、强化物交换的形式Myles 及其同事(1992)认为,在代币制计划制定中,要确定代币发放和兑 换的原则,即按照什么程序发放代币以及代币如何交换强化物。训练者要对此有 清醒的认识,并跟当事人讲清楚规则,才不至于在实施中引起混乱。(六)决定是否使用反应代价以及反应代价的具体内容 前面提到,比起正强化代币制有一个明显的优点就是可以对个体的不良行为 实施惩罚。因此,在制定代币交换系统时,可以考虑是否纳入惩罚机制,即当个 体

15、表现出不良行为时是否采取反应代价,以使个体减少不良行为。如果决定采用 这一方式,那么就要具体考虑有哪些不良行为可以采用反应代价,若不良行为出 现将分别被扣除几个代币,该如何扣除。可以预想到,如果实施反应代价,那么当个体因不良行为而被要求交出几个 原本已经拥有的代币时,个体的情绪会受到影响,甚至出现拒绝、抗议等情况, 因此,在制定计划时也要考虑,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况该如何进行应对。(七)实施代币制 实施代币制通常有三个阶段:一是代币制学习的阶段;二是代币制实际实施的阶段;三是代币制退出的阶段(Cooper, Heron, Heward, 2007)。开始实施时,训练者和行为当事人都需要一段时间来熟

16、悉代币制,特别是当 事人,需要明白什么行为是受到鼓励的、可以获得代币,每个行为可以获得多少 代币;以及什么行为会被剥夺几个代币。这段熟悉的时间长短依赖于当事人的能 力水平。如果个体的智力发展受到较严重的限制,所需要的时间就会相对较长, 如果个体的功能水平较高或者只有轻度的落后,那么结合语言指导与行为示范, 个体学会代币制的时间就较短。代币制的学习可以分三个步骤进行:首先需要向行为当事人详细地介绍代币制的整个代币交换系统,让个体了解什么行为可以交换多少个代币,多少个代币可以交换什么强化物以及什么行 为会被剥夺几个代币。 然后就是示范代币发放的过程。当个体表现出期望中的行为之后,根据代币 交换系统的规定发放相应的代币,并结合社会强化物给予口头表扬。 第三步就是示范代币交换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