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入京使》教案设计[2].docx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56250654 上传时间:2023-09-2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6.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逢入京使》教案设计[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逢入京使》教案设计[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逢入京使》教案设计[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逢入京使》教案设计[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逢入京使》教案设计[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逢入京使》教案设计[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逢入京使》教案设计[2].docx(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逢入京使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正确流利的诵读,掌握诗歌的节奏。2、 过程与方法目标读通读懂诗歌内容,掌握文中重点实词的含义。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品味诗中思念亲人又不愿让亲人挂念的复杂情感。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体会作者对亲人的无限思念之情。2、教学难点:结合背景,理解边塞诗的风格。三、教学方法诵读法、点拨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四、教学手段多媒体设备、教材五、课时安排1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回想一下,我们学过的诗歌当中有哪些是思乡怀亲的呢?生:游子吟、峨眉山月歌、静夜思(设想回答).师:还有我们上节课学习的春夜洛城闻笛,那么有同学起来给我们背诵一下这首诗歌吗?生

2、:(背诵)师:那么同学们知不知道,在盛唐时代,是边塞诗空前繁荣的时代,出现了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派(边塞诗又称为出塞诗,是以边疆地区汉族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就是岑参,让我们一起走入他的诗歌逢入京使。二、新课讲授(一)作者简介岑参(约715770)江陵(今湖北荆州市荆州区)人,唐代诗人。曾任嘉州(今四川乐山)刺史。世称“岑嘉州”。与高适并称“高岑”,同为盛唐边塞诗人的代表。其诗题材广泛,有岑嘉州诗集。(二) 写作背景简介唐天宝八载(749),岑参第一次远赴西域,任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书记。他告别了在长安的妻子,踏马跃上漫漫征途。在通往西域的大路上,他遇见了一

3、个返京的使者,两人立马而谈,互相寒暄。诗人知道对方还要返京述职,顿时想请他捎封家书回长安去。此时就写了这一场景。(三) 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看看这篇寄托了岑参复杂感情的边塞诗逢入京使。1、展示任务:先自由诵读,在请同学个人朗读。(通过诵读让孩子们进入到文章的情景当中,为下一步的梳理和理解做铺垫。)2、反馈指导:(1)初读,读准字音岑参(cn) 袖(xi) 凭(png) 传语(chun y)(2)再读,读出节奏逢入京使是一篇七言绝句,可以按照二二三的节奏来进行划分,请同学们试着来划分节奏,再读诗歌。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

4、/报平安。(3) 范读,配乐朗读。(配乐朗读)(4) 齐读,巩固强化。(师生共读)3、梳理文意,掌握内容(1)导语:通过刚才多遍的诵读,我们已经掌握读音、节奏等方面的内容,接下来,让我们通过对文章的梳理,进一步把握这篇文章的内容。(2)解题逢:遇到。入京使:回京城长安的使者。这首诗歌是写诗人在远赴边塞的途中偶遇返京的使者,勾起了诗人无限的思乡之情。(3) 出示任务:以小组的方式,分工梳理文章内容(按照“读重点字词翻译”的顺序,准备做展示,梳理过程遇到不懂或有疑问的地方,标注出来。)(4) 成果展示:选取小组,分别进行成果展示,其他小组成员随时质疑、补充。(5) 重点字词解释讲解:入京使:回京城

5、长安的使者。故园:指诗人在长安的家。漫漫:路途遥远的样子。龙钟:泪流纵横的样子。凭:请求、劳烦。传语:捎口信。(6)翻译全文:回头东望看自己的故乡,路途遥远;满目泪水沾湿了衣袖,擦都擦不干。途中与君马上相遇,想要写封信却没有笔和纸;唯有托你捎个口信,回家帮我报个平安。通过刚才同学们小组间的合作,我们一起掌握了这篇诗歌的重点字词,也翻译整首诗歌,对于诗歌的内容我们已经有了充分的了解,下面让我们进一步思考这些内容,看看作者通过这篇诗歌表达什么样的感情。4、深入探究,把握情感(1)全诗分析1、诗中表现诗人强烈感情的句子是?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分析:a、故园东望路漫漫这里写眼前的实景。“故

6、园”指长安的家;“路漫漫”三字,给人茫然的感觉,说明离家之远。b、双袖龙钟泪不干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无限眷念之情,为下文写捎书信回家“报平安做铺垫。”2、诗人远涉边疆的思乡怀亲之情的句子是?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分析:途中与君马上相遇,想要写封信却没有笔和纸的情形完全是马上相逢、行色匆匆的口气,写得十分传神。(三)巩固提升思考:诗歌表现了诗人怎么样的情怀?诗歌通过描写的是诗人远赴边塞的途中,偶遇返京的使者,托使者带平安口信以慰家人的场景,抒发了诗人报国与亲情两难全,以及思念亲人又不愿让亲人挂念的复杂情感。(四)课堂小结岑参的从军,在思想上有两根精神支柱:一个支柱是建功边陲的理想在鼓舞着他,他曾写道:“功名只应马上取,真正英雄一丈夫。”另一个支柱是,他认为从军出塞,是为了报效祖国,赴国家之急。他曾自白:“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也知塞垣苦,岂为妻子谋。”正是基于这两点,所以他的边塞诗多是昂扬乐观的,表现出唐军高昂的士气和震撼天地的声威。(五)作业布置1、搜集相关塞外思乡的诗句,小组之间分享。2、抄写诗歌并背诵。(六)板书设计: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 眼前实景双袖龙钟泪不干 思念情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