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槐树叶》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片槐树叶》教案.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片槐树叶教案教材分析: 这首诗写于1954年,当时诗人纪弦已经远离大陆故土六年了,思乡之情与日俱增,于是他借一片槐树叶尽情抒发了游子怀乡之情。诗分三节,有两条线索。两条线索同步并行构成三块:伤感现在,回忆过去,企盼未来。全诗首尾呼应,情思贯通,一气呵成,构思完整,给人以强烈的震撼。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主题 寄情于物的写法 教学难点:怎样欣赏诗歌 学情分析: 在文学作品的四大体裁中,学生往往只喜欢读有着鲜明的人物形象、精彩的故事情节的小说、戏剧,而对历史悠久、意境优美、艺术性很强的诗歌普遍不感兴趣,尤其是现代诗,为此,教师很有必要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美,拓宽学生的欣赏领域,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全
2、面发展。设计理念: 1、体现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三位一体的新型学习方式。 2、拓宽学生的欣赏领域,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全面发展。 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 1、把握诗歌主题,理解诗人的思想之情。 2、体会诗歌寄情于物、借物抒情的写法。 技能性目标:通过学习这首诗歌,让学生了解如何读懂一首诗,怎样欣赏诗歌的美 情感性目标:拓宽学生的欣赏领域,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全面发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相关课件;学生搜集现代乡愁诗。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上课伊始呢,老师先过一把当主持人的瘾,因为我最崇拜的主持人是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话栏目的前主持人崔永元,所以呢,咱们假定这里就是实话实
3、说的演播现场,现在呢,主持人就来个现场采访,希望大家踊跃发言,实话实说,我要提问的问题就是,在文学作品的四大体裁(小说、诗歌、散文、戏剧)中,你最喜欢读哪类作品?为什么? 生答。 通过采访呢,我发现大部分同学喜欢读小说,因为小说有精彩的故事情节,有鲜明的人物形象,可是喜欢读诗歌的人呢,就比较少,我们都知道,诗歌这种作品形式历史悠久,意境优美,艺术性很强,可为什么现在喜欢阅读诗歌的人反而少了呢?尤其是现代诗,据我观察分析,原因呢主要有两个:一个呢,是这些年,诗歌创作园地萧条,不景气;其二,就是一些人不知道怎样欣赏诗,如何读懂一首诗。 所以呢,我今天就给大家安排了一节现代诗的阅读课,希望能帮助大家
4、了解如何读懂一首诗,如何欣赏诗歌的美。 二、揭示课题: 好!下面就请大家打开书,翻到46页,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来自台湾诗人纪弦先生的一片槐树叶。 三、深入探究: 1、先请同学们自读这首诗。请判断这首诗属于哪类诗? (学生自读、判断、回答) 2、抒情诗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抒情,那么,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呢?边听、边体会。 (学生听读、体会、回答) 3、师:是的,同学们把握得很准,这首诗写于1954年,当时诗人已远离大陆故土去台湾六年了,思乡之情与日俱增。也许是一次偶然翻检旧书,夹在书中的一片槐树叶,赫然跳入眼帘,由此触动了诗人感情中最敏感的一根弦。于是诗人的心灵颤栗了,他的感情掀起了波澜,一种
5、强烈的游子怀乡之情,充满他的心间。 他需要表达,他需要宣泄,可是该如何表现呢?好,请同学们分小组再读这首诗,然后讨论一下,诗人是用什么方法来表达这种强烈的思乡之情的。 (学生读书、交流、回答) 师及时总结,这种抒情的方式就是寄情于物,借物抒情的写法,在抒情诗的创作中,经常采用这种写法,用来寄托和抒发心中的情的这个具体的物,就是我们常说的意象。这首诗主要的意象就是槐树叶。 4、体味语言 师:那么,诗人是如何借助一片槐树叶这个意象来抒情的呢?同学请你朗诵诗的第一小节,同学们说一说,在作者心目中这片槐树叶怎样的? (同学读,大家找) 为什么一片“薄薄的、干的、浅灰色的槐树叶”,在诗人的心目中却是全世
6、界最美的一片? 生答:因为它是来自故乡的槐树叶,它寄托了诗人浓浓的乡愁。 师:这本是一片薄薄的、干的、浅灰色的槐树叶,它实在是并不起眼,并不绚烂,可是在作者眼中它却最美,最珍奇,最宝贵,最使人伤心,最使人流泪。在这鲜明的写照和形象的语言中,我们可以深刻地体味到只有寄托了诗人的深厚的感情,这平凡的不起眼的槐树叶才变得如此最美。 此时此刻的诗人,睹物伤怀,该是何等伤感啊!所以我们朗读这一段时,感情情基调应该是伤感的。 (生有感情的朗读第1节) 5、师:请结合作者的情绪,为第一节拟一个小标题。 (生答:伤感现在) 6、好,我们再来看诗的第二小节,1、请同学们根据第二小节的内容也给它拟一个小标题,最好
7、跟第一个小标题对仗;2、体味哪些词传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师生共同总结出: 回忆过去。 夹、没有些微的损坏 由于热爱故乡,所以才珍视故乡的一草一木,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爱屋及乌吧。一个“夹”字写活了这种感情。 正是由于珍视这片槐树叶,所以它才没有些微的损坏,可以想象,当作者见到来自故园的它,居然完好无损时,该是何种惊喜啊! 所以读到这一节的结尾时,应读出一些惊喜,前几句要用回忆的口吻。 (生有感情的朗读第二节) 7、前两节写了伤感的现在,又回忆了过去,那第第三节该怎样写呢?,如果让你来写,你想写些什么? (生答) 师:看大诗人是怎样写的?请同学们也为第三节拟一个小标题,哪些词形象地写出了作者心目中
8、美丽的故乡? (生答:企盼未来) 通过这些词足见作者对故乡是怎样的爱恋,真应了羽泉的那句歌词“你在我眼里是最美”。 所以这一节要用什么口吻来读?(企盼、向往。) (先齐读,再总结) 8、大家看,这首小诗以发现槐树叶而起情,以企盼重回槐花故园而收尾,首尾呼应,情思贯通,一气呵成,构思精妙,体现了诗歌的建筑美(结构美)。 四、总结归纳: 师:刚才,咱们一起赏析了这首现代诗,让我们一起总结一下阅读诗歌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自由朗读,分清类型 整体感知,联系背景 分析写法,捕捉意象 体味语言,感受结构 经过样的学习四步曲,我想大家一定可以读懂每一首诗,欣赏到诗歌的美。 五、拓展延伸: 时间5分钟 六、交
9、流展示 七、作业: 假若在一个飘着淡淡的槐花香的季节,诗人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故土,他又该写下怎样的诗行呢?请同学们以“在这个飘着淡淡的槐花香的季节,我终于回到了故土”开头,续写几句,写成一首小诗一片槐树叶是一首咏物抒情诗,写于1954年。当时诗人远离大陆故土6年了,思乡之情与日俱增。一次偶然翻阅旧书,夹在书中的一片槐树叶映入眼帘,由此触发了他的思乡之情。诗中浓郁的乡愁拳拳的爱国之情,对学生来说无疑是最好的爱国主义教育的范本。这是我选择这一课做为实验的原因之一,另一个原因就是想借这篇课文,培养学生自学诗歌的能力,培养他们赏析能力。整节课学生都在老师的启发诱导和激励下,自己去咀嚼语言文字的滋味,去体验语言文字中蕴含的深深的情感。从课堂中同学们的表现和课后的与学生交流来看,教学效果还是不错的。有成功也有不足。课前估计不足,所以在教学中自己一直都有一种“赶“的感觉,没有给学生留足够的时间思考、讨论和交流。我想只有认真思考,发挥所长,发现课堂教学中的不足,才能不断地进步。